APP下载

高职汽车类实训课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9-12-27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实训室实训汽车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吉林长春 130022)

实训教学是职业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训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高职学生的培养质量。近年来国家也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实训教学环节,《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职教成[2015]6号)提出“强化实训基地建设、推动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提高实训装备水平”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6]19号)指出“加大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训考核评价”;笔者所在学校以汽车为核心,服务汽车产业链,开设近20个与汽车相关的专业,其中多数专业涉及汽车保养、汽车美容、汽车维修等汽车类实训课程,且此类实训课程的学习效果最能反映该校学生岗位能力培养的水平。因此提升汽车类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可以直接提升该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1 高职汽车类实训课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以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为例:现有在校生一年级297人、二年级293人共计590人(三年级284人全部在企业顶岗实习),17个行政教学班,班额在30-35人;该专业行政所属分院有专任教师59人,其中具有汽车类专业基础并从事汽车类课程教学的教师14人;该专业行政所属分院下设汽车类实训室有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室、汽车变速器拆装实训室和汽车综合实训中心(保养、美容、维修)三个实训室;开设汽车类实训课程7门(3门为纯实训课程,4门为理实一体课程),年度实训总学时量为858学时。基于以上基本情况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安排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1 教学资源不足

纯实训课程主要集中在二年级学生,授课时间比较集中,导致实训设备不能满足课堂教学需要。纯实训类的3门课程都在汽车综合实训中心完成,该场地共有7个整车举升设备,四轮定位仪1台、动平衡仪2台、自动轮胎充气机1台。以《汽车保养基础》课程为例,一个行政班按5-6人分成6个小组,1名指导教师,采用教师先讲解再分组实训指导的教学模式。由于实训场地和教学进度的安排,经常发生2-3个班甚至更多班撞课的现象,课程内容相同或者抢占车辆和举升设备等情况,既影响课堂教学进度,环境嘈杂又影响学生心情导致厌学。

1.2 实训师资薄弱

该分院从事汽车类教学的教师共14人,其中60后教师1名,70后教师1名,其余12人均为80后;汽车类实践经验均相对薄弱,仅1人在汽车维修厂工作过,其余全为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职业院校教学,教师实践经验不足,任课过程中所授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而教材内容相对陈旧落后甚至与现实脱节,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发现实际工作与学校教授的不一致,极易导致其对学校满意度下降。

1.3 教学管理制度与实训教学不适应

该校《教师工作量酬金计算发放办法》中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规定“实验课工作量H2=H×K,其中H-按教学计划规定完成的讲课学时,K-分组系数。实验课以一大组(必须有一名指导教师和一套实验设备)为基础,K=1;每增加一大组K增加0.5,每个单班最多分4大组。”而单从保证实训教学质量和实训教学安全角度出发,对于单人操作的实训项目,师生比不应超过1:4,对于分组(譬如每组5人)操作的实训项目,师生比一般不超过1:15[1]。结合该专业情况每个班级实训课程需配备至少2-3名指导教师和相应的整套设备。如果分两大组,两名教师的工作量总和为1.5×H,每名教师最后折算的工作量为0.75×H;如果分三大组,每名教师最后工作量则更低为0.67×H;此制度导致教师不愿意将学生分组,一人独带一个班级,实训时有一半学生等待,影响教学进度和学生体验,等待的学生也难于管理。

1.4 教学方法固化

实训课程采用教师先讲解再示范,之后学生按要求重新操作一遍,同时教师在旁指导的教学形式。该形式有利也有弊,其优势在于学生操作之前已经知道重点和要领,安全性也能得到保证;缺点是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方法去操作,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的培养,课后也容易忘记,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汽车类实训课程解决对策

2.1 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

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一个专业结合社会需求和地区经济发展需要而制定的,是一个专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而展开,一切课程也应该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而设置。在现今社会,每隔几年的技术进步都会对汽车行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原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可能与当前实际不相适应,因此人才培养目标也应该与时俱进,以保证其前进性。同时制定目标时也要兼顾不同毕业去向,不能仅培养适合就业的人才,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升学和创业等个性化需求。

2.2 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

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2]。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应把能力培养放在首位,高职院校毕业生走入社会主要从事技术工作的劳动者岗位,要具备保质高效地完成常规工作的能力,并具备能够独立处理问题和提出合理化改善建议的能力。在知识经济和终身学习的背景下,传授给学生过多的已有知识已不能满足其适应社会的需要,而应该在学生获得必需的知识基础上,着重锻炼其能力,包括自我学习的能力。

2.3 以完善教学设施和强化师资队伍为保障

教学设施的完善和师资队伍的强化是一个学校建设的两根支柱,尤其是汽车类实训教学设施是保证汽车类专业学生完成其课程体系的基本保障,是培养其岗位能力的基础,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师资建设不仅仅是对教师理论基础的提升、教学教法的培养和学历及职称结构的建设,还应该考虑专业特点和客观实际,满足师生比要求的同时,培养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只有真正进入到企业中具体的工作岗位上才能获得最真实、最符合实际的感受;通过足够长时间的体会,获得最有价值的经验和能力。教师的引进方面,除了专业博士外,重要的是引进那些接受过本科或者研究生教育后,在企业工作数年,具有专业技术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3]。这样学生的培养质量才能够得到保证。另外教师的教学手段也应与时俱进,适应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既能提升职业岗位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兴趣。

2.4 以相适应的管理制度为导向

一个组织必须有合理的管理制度,制度能够对其发展的方向起到引领作用。好的制度能够激励其成员的积极性,而与自身实际不相适应的制度势必会限制其发展,甚至起到反作用。改革开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证明了一个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制度给整个中国经济带来了快速的发展。对于一个高职学校,其培养的人才应该更加注重技能的培养,然而其设置的实训类课程远少于理论课程,学校应当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规定实训课程的比例范围,加大实训课程比例;实训课指导教师除了具备相应的理论基础还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经验,但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反而要比理论课有所折扣,这限制了实训教师的积极性,所以应该提高实训课教师的待遇,以激发其积极性;实训资源不足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在不合理的课程安排和分班前提下出现的,可以通过时间上的合理分配缓解教学资源的紧张,如实训室全天开放,学生利用空闲时间选课等措施;实训室应设立专职管理人员,而不应该全部由任课教师兼职管理,设备、车辆等循环利用后难以恢复初始状态,影响后者的使用,设立实训室专职管理人员可以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

3 结 语

高职教育教学应围绕适合社会需求的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加大实训课程比例,注重能力培养,提供充足教学资源,匹配足额师资,提升教师实践经验和水平,改革管理制度,提高实训指导教师积极性。

猜你喜欢

实训室实训汽车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基于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实训室管理与研究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基于6S模式的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改进研究
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
信息技术在计算机实训室管理中的应用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汽车的“出卖”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