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自贸试验区的空间意义

2019-12-27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实验区试验区空间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50)

1 自贸试验区的基本情况

2017年4月初,国务院公布了第三批自由贸易实验区的总体方案。这次公布的七个自贸实验区,从北到南有辽宁、陕西、河南、四川、重庆、湖北、浙江,总共有839.49平方公里。加上之前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的上海自贸实验区,第二批的天津、广东、福建三地自贸实验区。前三批自贸实验区总共有1314.35平方公里。

2018年9月24日,国务院公布了海南自由贸易实验区的总体方案。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实施的最大范围,最广领域的自贸试验区。海南自贸试验区是在海南全岛范围实施,海南岛面积约3.44万平方公里,是我国仅次于台湾岛的第二大岛。根据2017年海南省统计局公布的信息,全省总人口为725.76万人。海南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主要涉及到的内容包括:其一,外资开放;其二,市场化的改革;其三,创新贸易综合监管模式;其四,贸易转型升级;其五,现代服务业的开放。

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的自贸试验区是雁行模式,第一批上海是2013年9月,是雁之头;第二批是2014年12月,广东、天津、福建,大雁之颈;第三批是2017年3月,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大雁之身;第四批就是2018年9月,海南大雁之尾。按照国家公布的自贸试验区的时间顺序,更多的带有一种逐步推进和演变的过程。我国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分布,中西部地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除了西北地区受制于水资源的贫乏之外,其他资源都是比较丰富的,所以对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布局是经济形态在空间上的合理性的表现。

2 自贸试验区的空间分布形态与特点

2.1 空间距离对经济形态的影响

空间意义,从理论上,就是点与平面(暂时忽略不同的地形特征)的结合。第一就是地点,第二就是这个地点在这个平面的位置,第三就是这个地点的地形特征(比如湿地,比如山区,比如盆地)。本文对第三批自贸试验区的空间意义进行简略分析。辽宁自贸试验区区域包括三个地区,沈阳、营口、大连。从地理位置上看,沈阳地处东北三省的南部;从地理距离看,可以连接吉林和内蒙古。营口位于渤海地区的辽东湾西部,从地理距离看,可以影响渤海地区。从地理位置上看,大连是渤海和黄海地区的枢纽,在东北亚交通处于非常便利的位置,与朝韩日俄都是空间上最佳距离。

陕西自贸试验区区域在西安区域。西安虽处内陆地区,偏向西北。但西安地处汾渭平原,是中国内陆的核心地区,黄河中游,向北有黄土高原,向东有黄河中下游平原,向西通过甘肃的河西走廊延伸到新疆地区,向南则是通过秦岭通向四川与重庆。陕西自贸试验区对整个中国的内陆地区激发作用非常巨大。就中国大陆而言,“陆地中心是甘肃定西,版图重心的重庆石柱,人口中心是河南桐柏,经济重心是江西高安,生态重心是湖北十堰,水资源重心是重庆涪陵,粮食重心河南祁县”。[1]对现在中国的疆域来说,很多中心或重心都是在中西部地区。中西部的地理意义对于中国可以说是决定性的。

河南自贸试验区包括郑州、开封、洛阳三个地区,依次铺开在黄河中游地带。历代得中原者得天下。河南自贸试验区设立,向北影响到山西河北,向东影响到山东、安徽、江苏,向南影响湖北。

四川自贸试验区的区域主要在成都地区,虽然看起来地处偏僻,但是成都平原其实对西藏、青海、甘肃,云南、贵州、重庆,都有一定的吸引力,其深远意义也是非常巨大的。

重庆自贸试验区包括三个地区,两江片区、西永片区、果园港片区,基本还是围绕重庆区域的长江区域布局。重庆自贸试验区和四川自贸试验区,看起来有一定的竞争作用。但其实各有侧重点。就地理位置而言,重庆重点在长江上游,向南影响贵州、湖南,向东影响湖北,向北影响陕西的汉中地区。四川重点在西南偏西地区,对云南、西藏、青海、甘肃的影响更大。所以,川渝自贸试验区既有竞争的一面,也有合作的一面。如能协调发展,对整个西南地区的发展也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湖北自贸试验区包括武汉片区、襄阳片区、宜昌片区,也是依赖于长江中游和汉江中下游的地理优势,对整个长江中游和汉江中下游有相当大的激发作用,向西与川渝相呼应,向南影响湖南和江西,向东影响安徽,向北影响河南南阳地区。

浙江自贸试验区比较特殊,是一个不是建立在省会杭州的自贸试验区,而是建立在舟山列岛地区。但要是从地理位置看,舟山列岛地处杭州湾与东海的交界区域,与长江入海口乃至上海都距离不远。位于长江三角洲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核心地带。同时也是中国近海的黄海、东海、南海的海岸地区的中间位置。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枢纽中心。

四十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区域一般都是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都是东南方向。后来转向长江流域,上海成为改革开放的重点区域。近几年的自贸试验区的设置,就区域来说,已经向广大的内陆地区延伸。从这个地理意义来说,我国对外开放的确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2.2 空间距离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单一的经济活动,比如买卖,是典型的舍远求近的活动。复杂的经济活动,是需要进行资源组合的经济活动,如上下产业链,供应链,整合资源同样是把空间距离作为重要的考核因素。19世纪德国的约翰·海因里希·冯·杜能提出了“杜能环”理论,即围绕城市市场中心,因为距离的远近而出现不同农产品生产地所组成的地域上的同心圆(杜能环)。德国的阿尔弗雷德·韦伯提出的最低成本论,也是认为最优区位就是将原材料运输到工厂并把最终产品运到市场的交通成本最低的地方。[2]原材料,能源,各种零部件,都是需要考虑这些产品与产地之间的空间距离。现产品产地与市场,在空间距离上有着明显的关联。

空间距离近,直接相关的就是时间因素。空间距离近,所耗费的时间必然就少。时间可以说是最大的自然成本。能够在时间上占有优势,就是相当大的一个自然优势。要是能够在时间上占有优势,在空间上占有优势,这种优势是不可能轻而易举地被替代的。

空间距离近,还涉及到一个风险因素。空间距离近,其涉及到的不可预见、不可控制、不可避免的各种风险,就会大大减少。风险减少,其效益必然增多,这是一个相反相成的基本规则。空间距离、时间、风险,这三者相互结合,综合考虑,必然是人们的各种活动尤其是经济活动首先必须予以充分重视的自然成本。

因此,新的自贸试验区的空间布局,使得国际资本和国际技术在一个崭新的视角上重新思考我们的战略如何。在一个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进行投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如何在一个有14亿人口的大国进行投资研发生产销售。这不仅是对中国与世界各种资源的重新组合。也是世界整个经济格局的重新组合,欧亚大陆腹部地区的重新组合。

2.3 经济形态的结构

虽然同一个行业在不同区域的竞争有一些不同的表现,但是趋同性仍然是我国自贸实验区的一个特点。就目前公开的自贸实验区的方案来看,自贸实验区要大力推进的行业,有共同的行业:物流业(几乎所有的自贸实验区都是大力推行)、制造业(或高端制造业)、金融服务业(也是几乎所有的自贸实验区推行的行业)、电子商务(大多数自贸实验区都推行)、国际贸易(这也是大多数自贸实验区大力推行的行业)、服务业(也是大多数自贸实验区推行的行业)。

各自贸实验区方案也有各自特色,有不同的行业:辽宁的循环经济;陕西的旅游会展、农业科技创新;河南的生物医药、创意设计、医疗旅游;四川的教育医疗、整车进口、食品饮料;重庆的总部贸易、展示交易;湖北的生命健康、新能源汽车;浙江的油品中转贸易、保税燃料供应、水产品贸易、海洋旅游;上海自贸实验区国际贸易结算中心;天津自贸实验区的建筑建材;广东自贸实验区的文化科技;福建自贸实验区的两岸新兴产业两岸贸易中心,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

未来若干后国内同质性的竞争将会达到一个更激烈的阶段。各个自贸实验区不同的行业,结合各个自贸实验区独自的地理特点,文化历史传统的特点,才是我国丰富多彩的经济形式,各个行业相应才有长远的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比如辽宁的机床制造和船舶研发与制造;陕西的旅游与文物产品的开发;河南的中医药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四川的中医药产业建设与发展;四川的饮食业的研发,飞机的研发与制造;重庆的机床研发,仪表制造;湖北的水产品、农产品与种子的研发与加工;浙江的计算机软硬件,电子商务的发展;上海的金融服务,教育服务,汽车研发与制造,船舶的研发与制造;飞机研发与制造,天津的机械制造石油化工制造与加工;广东的电子产业纺织与服装产业汽车研发与制造;福建的纺织与服装产业,食品加工。这些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产业,都需要我们在自贸试验区的建设中予以充分关注的。

就自贸试验区的产业与经济形态,我们既要考虑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与产业,先进的服务与人力资源,同时也应对我们自己比较有特色的技术与产业,自己的服务与人力资源进行开发与培育,这样才能形成良性的结构和表现。

3 对自贸试验区的思考

就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一般是比较优势下的国际分工和产业互补,也就是一个国家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然后相互之间进行交换,以求资源与产业相对发展,相互促进。现在国际的大局势,也就是全球分工和合作。比如国际合作研发,充分利用全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传输的技术。其实深层次还有货币政策,还有各国的产业政策,法律制度,法律机构与审判等诸多的问题。

国际上的自由贸易区,一般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同意相互间消除或逐步消除贸易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而形成的。

我国近几年大力推行自贸实验区,目前处于试验摸索阶段。这是我们自己开放自己国家的区域和行业,并没有相对应的外国政府也开放相应的区域和行业,这是单方行为,而非双方行为,所以这个行为的效果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观察的,还是需要和不同的外国政府进行谈判与协调来推动。

自贸区表面是关税和通关手续的改革,但涉及到相关的行业产业,相关领域,都是需要详细而具体的可行性方案,这一步对我们国家来说,还是有一段路程要走的。比如我们常说的负面清单,其实也就是对外资进入的一个限制。全方面开放,也就是负面清单的范围将是非常小的范围。另外,对于外国相关专业人员,能不能自由进出和就业,都是一个非常复杂和敏感的谈判和协调议题。

我们更需要走出去,自贸区还是要和国际上一些国家达成协议,这样才是对我们融入全球经济是一个推动。但是这个谈判和协调,也是一个长期和艰巨的过程。第一是双方国家的法律制度的连接与协调,第二是双方国家的法律制度与国际或者区域的法律制度连接与协调。这是法律层面。然后还有产业层面的规则与习惯的连接与协调,还有贸易层面的连接与协调。这将是长期的而且以后还是经常性的国际贸易谈判的操作流程。

自贸区,表面看起来是国家政府层面的谈判与协商,但是真正操作层面,真正实行层面其实还是企业层面的运作与实践。也就是说,如果企业层面没有真正的运作意识(不是参与,而是主体。不是配角,而是主角),最后没有落实到企业层面,这个自贸区也就没有实际意义。

我们国家的经济处于一个转型时期,世界经济也是处于一个比较波动的时期,现在大力推行自贸区建设,是一个相当积极的主动求变的进取行为。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疆域广大的大国,在比较广泛的地区,广泛的行业进行开放,将是充分利用我们这个大国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在一个全球性的全新视角和条件下进行资本与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的重新组合,其深远意义将慢慢展现。

猜你喜欢

实验区试验区空间
平江县入选教育部学前教育实验区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18个自贸试验区
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2016年国家文创实验区规上文化产业收入近2000亿元
4个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实施率超过90%
足球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探索与实践——以学生社会实践为突破口
湖南新增2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