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9-12-27陈羽玲韩祖丽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装配式校企院校

陈羽玲,韩祖丽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崇左 532200)

如今社会上存在着两种相互之间制约的奇怪现象,即毕业后的学生找工作难和企业招工难两种联系密切的困境。主要的根源是毕业后的学生不能立即满足企业的需要,一些行业中又缺乏成熟的人员培养体系,学生在学校中往往是理论过于丰富,实践能力稍显不足,对这种畸形的发展状态,校企合作是促进人才培养的必行之路。装配式建筑人才的培养是建筑工程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工学结合的典范,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掌握广阔的知识面,同时要具备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要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共同培养,实践高于理论的培养模式,企业为这种新型的培养模式提供了高职院校无法实现的场地问题,是企业和高职院校共同发展的必经之路。

1 合理的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模式

1.1 工学结合的模式

建筑行业的应用型人才是以实践为主要培养方向的复合人才,在日常的培养模式中注重生产和生活的结合程度,突出日常的教育为学生能力服务,实践为提升学生的技能服务。装配式建筑不同于传统的建筑模式,目前还没有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在行业上来讲从设计到施工都是建筑建设的一次变革,高职院校重视人员相关的培养,企业也急需大量的优质人才。并且装配式建筑的人才培养中,需要多学科的紧密配合,建筑类型的应用人才需要多方面的知识,不仅包括建筑材料,还应该包括机械,运输等多方应用知识来进行跨学科的合作。对新型的建筑专业来说,人才的培养不受传统培养模式的限制,要敢于创新,不局限于目前的思维定义,发展高素质的人才培养。

1.2 企业和院校充分合作

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的硬件设施花费高昂,一般的高职院校无法承担,可以通过充分利用企业的优势来对装配式建筑人才进行培养,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车间和相关积累的经验来设立学生的培养基地,建立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在企业中进行生产实践和训练,给予学生一个稳定先进的训练平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这对双方来讲都是一种发展手段。对企业来讲,可以通过提供场地来进行新员工的培养,吸纳的新人员短期便可投入到工作中去,对学校来讲拓宽了实践训练的场地,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又上升了一个层面,从而使学校的招生和人才培养质量有着显著的提升。企业还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能力和科研项目作为企业发展的后盾,定期邀请校内教师为企业员工进行宣讲,对企业的新员工,多数也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进行新型技术的培训,实现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双赢。

1.3 企业内部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

在企业进行实习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利用企业的实习场地和充足的实训材料,教师要对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提出改良,对建筑装配专业设置材料、建筑、管理和部件等学科,为了合理地利用企业内部的场地和资源,要想将不同科目的场地进行分类,和企业进行良好的沟通,保证这些场地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装配式建筑人才的培养要注重现场能力的培育,对建筑的工厂生产和部件设计以及现场安装等功能进行讲解,通过每周一个小训练,每月一次大训练的课程模式让学生得以将BIM 技术带入实训场地,从部件设计到现场的装配,从安装管理到检查工程质量,让学生充分了解和亲身体会每一个装配式建筑的应用方面,让企业内部的课堂教学成为培养人才,课程建设和技术化开发的主要场所,让学生得以第一时间内了解和接触行业最新的技术和理念,真正地做到与行业共同发展。

2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

2.1 企业参与度不高

对高职院校装配式建筑人才发展的需求来讲,这是一个新型建筑的行业,多数企业采用企业内部人员进行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探究,社会上相关企业运行较少,有关企业参与度也不高,难以满足日益发展壮大的高职院校的需求。对实践性要求较高的企业来讲,认为一般的学生缺乏工作经验,难以应付需要专业能力较强的工作,只能适用于一些体力劳动,双方发展观念上的偏差,使一些企业的参与度不高。

2.2 学生和家长的不理解

通过校企合作来进行人才的培养是以工学交替的模式来进行学习,学生通过在院校内进行理论知识的培养再与企业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在校内接受理论知识的指导时间变少,部分学生出现反感心理。而一些学生家长对这种工学结合模式的不理解,认为在企业内部实践是单方面的向企业内部传输廉价劳动力,出现抵制情绪。

2.3 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

装配式建筑人才的培养不同于传统建筑模式,需要学生真正在企业的实践中获取动手能力的提高,增长有关行业见识,为日后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而一些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往往只是流于表面,学生无法从企业内部获取真正的知识,一些学校只是在企业内部挂名,没有相关的培养设施。

2.4 学生管理问题

在企业内部进行实习的过程中,没有了高职院校宿舍和管理部门的限制,对学生的管理成了校企合作培养的一大难题。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一般来说都是年龄上已经步入成年,但是行为和心理上往往还表现为未成熟的大孩子,难以管理并且具有一定的自主心理,自律性较差。在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中,一旦进入到企业进行实践培养时就会出现学生由哪一方进行管理的特殊问题。

3 解决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问题的途径

3.1 完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利用法律推动企业参与

我国对职业教育发展持鼓励态度,对校企合作的培养人才模式上对企业的参与做出了大量的引导工作,但是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法律来对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做出规定,对相关企业给予表彰来鼓励企业参与其中。通过完善职业教育的法律体系来提高企业热情。

3.2 加强与学生与家长的沟通

在进行企业实习前,要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交流,通过学生与家长之间的相互影响来做好动员工作。向学生解释企业实习的必要性以及对传统理论知识的作用,将实践是伴随着理论知识并且高于理论知识的概念传递给学生,让他们了解到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地提升自己,这也符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家长交流要注重解释在企业的实践中不是向企业内部传输廉价劳动力这一本质上错误的问题,而是利用企业先进的设备和充足的材料进行学习活动和生产实践,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毕业后的竞争力。

4 结语

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是高职院校为培养高素质动手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径,而装配式建筑行业是近年来新型的产业,不同于传统建筑行业人才的培养,新的行业需要新的培养模式,通过行业最尖端的领域,装配式建筑人才的培养可以第一时间接受行业最新的技术理论和设备的支持,顺利地解决高职院校实践条件不足的情况。

猜你喜欢

装配式校企院校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装修一体化装配式建造技术研究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