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模式下的教学改革探索
2019-12-27刘振兴
刘振兴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 710300)
1 教育改革原因及趋势
1.1 促进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化
由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地区之间存在着教育资源的差异,优质教育资源都在朝向经济、社会较发达的地区发展,这无疑使得地区间相差的距离进一步扩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提出教育改革,以素质教育为理念,促进网络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使得教育资源不再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与束缚,可以在区域间自由流动,从而逐步使得教育资源配置实现公平,减轻地区间的发展差异。
1.2 服务差异化教育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的背景下的确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国际形势的变化,培养统一标准的人才将不再与社会发展相符合,如何在保持学生个性并使其实现自身价值成为教育思考的头号难题,教育改革的目的就是使个人的潜能得到挖掘与培养,以满足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
1.3 建设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校、职业培训机构承担了教育的主要责任,这是由于传统教育理念将教育定义为义务教育阶段与自主教育阶段,使得社会的自我升级与发展处于十分低下的水平,对于国家未来综合实力的提升十分不利,建设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教育改革从深层次来说,是对国人教育观念的改革,使其能够主动自发的寻求教育,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提升自身能力,发挥自身价值,实现终身自我成长[1]。因此,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我国现阶段学校教育正在以下方面发生转变。
(1)教学理念的改变。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目标,使教育不再屈从于应试成绩的提升,从而还原教育的本质——引导学生的个性与潜在能力发展,从教师方面来说,需要及时转变传统思想,改变以考试定人才、以分数定终身的教学理念,而应当注重教学知识的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核心素养与社会能力的结合,形成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
(2)管理模式的改变。教育改革的一系列举措中都凸显了学生的主导作用,因此教学管理模式也应当随之从教师本位向双本位或学生本位的模式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再是传统课堂上知识的消极被动接受者,教学管理模式也相应地将会以人为本作为指导观念,以个性与能力的培养挖掘为目标。
(3)教学体系的改变。在教学改革的推动下,传统教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将被重新审视与定义,现代化教学理论和交叉学科思维应当开始被使用并帮助构建新的教学体系,如布罗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与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2 互联网时代的特点
作为21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进程,这是因为网络的出现以及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使信息交流突破了时空的界限,使人类的生活、生产方式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它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个时代。
(1)互联互通。由于互联网与网络通信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使得无论何人通过移动终端设备都可以通过搜索功能获得世界各地的各种信息,并且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技术突破了传统信息的单向传递模式,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和网络实现了线上的交流与互动,是一种双向的信息传递模式,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便捷及时的实现交流,将集体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距离零成本不断拉近。
(2)信息传递迅速。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由于受到载体的限制,即报纸杂志的出版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制作过程,载体上所承载 的信息往往是后置的,缺乏有效性,而互联网信息通过光缆或导线进行传播,每秒钟携带的信息量是过去的几万倍,加快了信息的传递,保持了信息的时效性。
(3)大数据与高流动。大数据是一种数据分析的高端技术,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信息载体不再受到信息量的限制,数据量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互联网上的信息可以在被使用者搜索,通过对互联网上对感兴趣信息进行点击,这一数据可以被机构监测与收集,数据采集机构通过对各种类型数据的分类与统计,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4)信息内容具有综合性。互联网发布信息与传统信息载体的区别在于综合性,传统的信息载体在进行信息传播时一般是先将信息分类,根据载体的特点有选择性地进行传播,而互联网的信息发布则并不事先进行分类,而是将所有信息放在统一平台上进行发布,需要信息使用者通过搜索引擎进行关键字检索,来寻找到相应的内容满足自身需求。
3 “互联网+”教育模式优势
在进入信息时代后,很多传统低效的工作或生活方式都逐渐被时代所抛弃,“互联网+”模式的出现的确在很多方面对我们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我们就“互联网+”教育技术的出现对其优势与问题进行讨论。
(1)教育从学校走进生活。从“互联网+”教育技术的优势来说,首先它使传统的教育模式开始发生变革,让教育从学校走进生活。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掌握着教育的主动权,应该怎样学、学习的内容、学习的进度、学习的范围都是有教师制定并执行的,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这的确是最有效率的教学方式,但随着实用教育观念的倡导,对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水平、能力、性格各异的学生,开展怎样的教学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成为逼迫传统教育模式改革的关键。
(2)“互联网+”教育技术降低了获取教育资源的成本。终身学习成为可能。互联网如同一个大型的数据库,“互联网+”教育使得全球的教育资源在互联网中进行整合、传递、共享,使得进入学校学习不再是接受教育的唯一方式,人们随时可以依靠网络进行学习,且对学习者没有任何限制,使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能够成为现实。
4 “互联网+”教育模式下的教学方法
4.1 微课
微课是较为典型的“互联网+”教育模式下的教学方法,它将教学内容以短影像的方式呈现,充分利用了碎片化时间的优势,将教学知识要点进行分割,是教学方法的一次变革。
微课最主要的特点是主题明确和视频方式,微课制作内容大多为单一重要知识点、课堂小测、重要例题等内容,较以前课堂讲授教学方式有较大区别。
(1)需要时间短,采用微课方式制作的教学视频每次只采用一个主题,因此教学时间大多控制在10min以下。
(2)突出重点。传统的课堂教学具有教学结构的完整性与教学内容的连贯性的特点,提前将课时如何安排全部在教案中进行规划。而微课只突出一个教学主题,有利于强调重难点。
(3)能够重复利用。微课被制作成视频形式,除了课堂播放外还可以在网络社交媒体上传播,对上课时未听懂或其他状况需要重复观看的学生来说更为便捷。
(4)增加娱乐性,激发学生兴趣。微课制作方式简单,经过简单学习就可以完成制作,因此人们可以通过微课表达自己,并为了让更多人接受观看而采取多种变现形式,内容也比传统课堂来说更轻松活泼。
(5)满足差异性教学。因为微课主题突出的特点,表现在具体教学视频上每一个主题的选取都具有针对性,能够满足具有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进行使用,对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意义重大。
4.2 网络教学平台
在线课堂也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教育技术的教学方式,它以视频的形式进行教学内容的展示,并且能够实现师生实时线上交流,这种教学方式具有不受时间与地点限制、学生根据兴趣进行课程学习、拥有庞大的教学资料数据库的优点,颠覆了人们对于课堂教学的刻板印象。
(1)互动性强。网络教学平台最大的特点在于交互联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教学平台突破了传统信息的单向传递模式,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和即时传输实现了线上的交流与互动,是一种双向的信息传递模式,通过交互联动使得教学资源的价值得到了最大开发,拉近了资源与人之间的距离,出现了教育资源平等化与教育的人人参与。
(2)全天性可用。网络教学平台不受时间限制,全天课参与到学习与交流活动中,通过多种的传播载体和传播渠道,信息数量呈爆炸式的增长,并且通过网络实现实时传播,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的落后性问题。
(3)利用大数据技术。为了实现差异化教学,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信息的收集成为教学的关键,而网络教学平台往往增加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通过学生在教育平台上的操作来对其进行具体分析,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
4.3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学思维的变化,即将课上与课下的教学活动进行翻转[3],但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使用需要借助网络信息技术的使用,因此将它也列为“互联网+”教育模式下的教学方法。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已被引进就得到了很大的关注与实验使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学生主导教学活动,教师本位退出课堂。“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角色的安排,学生由传统教育中的接收者变为主动探究者[4],而教师则可以将自己的大量时间放在教学方法引导与德育工作的本职上。
(2)学习思路清晰,有利于学习效率提高。将听课的工作放在课堂之外进行,不仅有着预习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够对课程中的难点、复杂点针对性向教师提问,使得记忆更为深刻,加快学习速度,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3)增强师生互动,学习效果反馈及时高效。课堂内容以师生交流为主,学生针对自己在课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与教师进行深入的探讨,而教师也可以在提问中把握学生的学习水平,以便于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引导。
5 结语
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是对传统教育思维与模式的一次巨大挑战,为了迎合时代发展需求,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改革首先应当对“互联网+”教育模式进行深刻思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新性地完成教学方式的变革,只有这样国家、社会、个人才能不断提升,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