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段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小板和凝血参数变化特点及对母儿近期并发症影响
2019-12-27朱怡恬孙慧谨汪晓曼项兰兰程峰
朱怡恬 孙慧谨 汪晓曼 项兰兰 程峰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检验科,江苏南京 210004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妊娠期发生或首次发现的因糖耐量受损而导致的高血糖,在妊娠后发展为糖尿病。研究发现,GDM孕妇妊娠期存在生理性高凝状态,在分娩过程中极易引起凝血障碍,若伴随高度紧张、血糖异常波动等异常状况可能导致胎儿窘迫,甚至胎死宫内,威胁孕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1-2]。本研究随机选择395例妊娠期GDM孕妇和471例正常孕妇(均≥36周),观察不同年龄段(≤29岁,30~34岁,≥35岁以上)GDM孕妇血小板和凝血参数的变化特点,以及围产期胎膜早破、羊水过少、胎儿窘迫等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 05月至2019年03月于本院建卡并入院分娩孕妇中随机抽取GDM孕妇395例,年龄22~43 岁,正常孕妇471例,年龄23~46岁。两组孕妇按年龄段分三组:≤29岁组,30~34岁组,≥35岁以上组。GDM 诊断标准:75g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空腹及服糖后 1 h、2 h中任何一点血糖值分别达到或高于 5.1 mmol/L、10.0 mmol/L、8.5 mmol/L 即可诊断[3]。纳入标准:1)年龄≥18 周岁;2)GDM孕妇符合 GDM 诊断标准;3)孕前无糖尿;4)心肺功能正常,无凝血机制障碍及血液系统疾病。排除标准:1)合并感染性疾病;2)临床资料不全。
1.2 标本采集
空腹(>8h)采集枸椽酸钠抗凝全血2mL和干燥生化管 5mL,立即送检,采用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测定空腹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采用Sysmex全自动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采用Sysmex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 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采血过程顺利,止血带压迫时间正常,无其他影响凝血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发生。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8.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之间差异分析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GDM孕妇与正常孕妇各参数的比较
GDM组与正常相比,PT、FIB和MPV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参数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各年龄段血小板和凝血参数的比较
由表2、表3可见,GDM孕妇≥35岁组APTT、TT、FIB与其它年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 34岁组孕妇其PLT和MPV与其它年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孕妇≥35岁组其APTT与其它年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9岁孕妇MPV、PDW与其它年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GDM孕妇和非糖尿病孕妇各参数的比较(±s)
表1 GDM孕妇和非糖尿病孕妇各参数的比较(±s)
注:与GDM组相比,aP<0.05
表2 GDM孕妇和正常孕妇各年龄组凝血四项参数比较(±s)
表2 GDM孕妇和正常孕妇各年龄组凝血四项参数比较(±s)
注:与≤29岁组相比,aP<0.05,与30~34岁组相比,bP<0.05,与GDM组相比,cP<0.05
表3 GDM孕妇和正常孕妇各年龄组血小板参数比较(±s)
表3 GDM孕妇和正常孕妇各年龄组血小板参数比较(±s)
注:与≤29岁组相比,aP<0.05,与GDM组相比,cP<0.05
表4 两组孕妇血小板和凝血参数异常率的比较[n(%)]
≤29岁组GDM孕妇FIB、MPV与正常组孕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34岁GDM孕妇FIB与正常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岁GDM孕妇PT与正常组孕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GDM孕妇与正常孕妇各参数异常率的比较
除APTT没有异常率外,其它参数均存在异常率,FI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29岁和30~34岁GDM孕妇FIB异常率与相应年龄组正常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岁组GDM孕妇与正常孕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孕妇FIB异常率的比较[n(%)]
2.4 两组不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GDM孕妇和正常孕妇围产期胎膜早破、羊水过少、胎儿窘迫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6。
表6 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研究表明GDM孕妇存在血小板和凝血参数的异常变化。其变化既反映了血小板形态和功能改变,同时也提示这些参数的变化对孕妇的正常分娩和胎儿的正常发育存在不良影响[4-5]。了解GDM孕妇血小板和凝血参数的变化规律,有助于提高GDM孕妇的围产期保健和诊疗水平。本研究也证实GDM孕妇与正常孕妇比较其PT、FIB和M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GDM是一种常见的高龄产妇并发症,不仅危害母体,而且严重影响母体中发育的婴儿[6-8]。目前对高龄产妇的年龄定义是≥35岁,我们在临床检测分析中发现,GDM孕妇血小板和凝血参数的异常变化似乎并没有呈现≥35岁的年龄段规律,为此,本研究比较分析了GDM孕妇不同年龄段血小板和凝血参数的变化特点,结果显示GDM孕妇部分参数在30岁左右就存在显著变化。进一步比较GDM孕妇与正常孕妇各年龄段各参数之间的差异,可见GDM孕妇不同年龄段部分参数与年龄存在相关性。
有关GDM孕妇血小板和凝血参数异常变化的研究一般都是基于均值之间的差异性分析[9-12],本研究也显示GDM孕妇部分参数均值与正常孕妇存在差异,但我们发现,具体指标依然在正常范围内。显然,据此结果判断GDM孕妇处于高凝状态其证据是不充分的。我们认为,可进一步分析GDM孕妇与正常孕妇各参数异常率的差异。本研究中,除APTT没有异常率外,其它参数均存在异常率,但仅有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B 含量与凝血功能密切相关,以此我们推测该参数在GDM孕妇病理生理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诸多临床研究显示,GDM孕妇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羊水过少、胎儿窘迫、羊水过少、多胎、先露异常的风险较正常孕妇显著增加[13-14]。本研究显示,与正常孕妇相比,GDM孕妇胎膜早破、羊水过少、胎儿窘迫等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与文献资料存在差异的原因,我们认为可能与病例围产期保健以及研究例数的多少有关。GDM孕妇在确诊后,经过完善的定期检查和监护,以及适当的处理(本院接受的孕妇基本均为早期在我院建立孕妇医疗健康大卡的孕妇,其孕妇和胎儿的变化均受到了较好的医疗保健和诊治),其分娩期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将显著减少。
综上所述,GDM孕妇血小板和凝血参数与正常孕妇相比部分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GDM孕妇部分参数在30岁左右就存在显著变化。提倡早育,监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小板和凝血参数,可减少妊娠不良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