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武旦的表演特色
——以《盗库银》为例

2019-12-27张月明

剧影月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双头白娘子小青

■张月明

昆曲,中国戏曲的“百戏之母”,以其典雅的唱词、独特的腔调和优美的舞蹈享誉全世界。说起昆曲,绝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男女主角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例如《牡丹亭》中杜丽娘和柳梦梅的如梦爱情,《长生殿》里唐明皇和杨贵妃的帝妃之恋,《西厢记》内张生和崔莺莺的月下倾心。这些男女情事用昆曲细腻婉转、优雅绵长的表演方式呈现出来,确实让人心生向往、如梦似痴,而这些古往今来的爱情故事也成为鲜明的昆曲符号,成为了当代昆曲的亮丽名片。

其实,昆曲除了温文尔雅的文戏,也有震撼人心的武戏。《扈家庄》里的扈三娘、《挡马》里的杨八姐、《战金山》里的梁红玉、《盗库银》里的小青,这些鲜活的人物或是英姿飒爽的巾帼英雄,或是武艺高强的江湖女侠,她们除了拥有和文戏中闺门旦一样的美丽容颜,还多了一份武旦独有的英姿,在舞台上的一招一式和舞台下的辛苦付出,凝结成了昆曲武旦的独特表演特色,笔者将以《白蛇传》中经典的武戏《盗库银》为例,浅析武旦的表演特色。

一、《盗库银》简述

《盗库银》这出戏是《白蛇传》中的一折。讲述的是钱塘县令搜刮百姓金银珠宝,藏于县衙之内,白娘子开设药铺赈济灾民,苦于资财不足,派遣小青携五鬼深夜来赃官府中盗取银两,县令求急令库神带天兵追索小青,小青与五鬼战胜库神,胜利而归的故事。《盗库银》是一出经典的武旦出手戏,最能体现武旦的全面性,高难惊险,舞蹈优美,场面惊艳,是武戏中最为经典和常演的剧目。昆曲名家王芝泉老师在双头出手枪的基础上,将这出戏中小青的表演方式改成了双头出手锤,进一步突出了小青的人物特点和表演风格,使得整出戏更加的丰满。笔者就是跟从王芝泉老师学习的这出经典的《盗库银》,也将以这个版本的演绎方式来阐述武旦的表演特色。

《盗仙草》和《盗库银》都是《白蛇传》中的一折戏,其中两出戏中的主角白娘子和小青也都是由武旦饰演。在故事剧情上同为武旦出手戏,结构也类似,走边,下高,与神仙对打,踢出手,最后战胜众神仙取得胜利。虽同为武旦戏,但二者之间也存在着鲜明的对比。

一是从人物性格上分析,白娘子的性情温和,遇事小心谨慎,而小青则是活泼刚烈,遇事就要打抱不平。两种不同的性格,也就奠定了两个角色在演绎上必须采用不同的风格。《盗仙草》是白娘子为救活许仙不得不出手盗取南极先翁的仙草,由于她的人物性格比较成熟稳重,又是新婚夫妻,所以在演出这折戏时,演员除了以武旦应工外,还要加之一点“闺门旦”的表演方式。而《盗库银》是小青带领五鬼深夜前往库房盗取县官的不义之财,加之小青本来的性格就是开朗活泼,机智灵敏,所以在演员除了以武旦应工外,还要在台步和念白上偏向于“小花旦”的演法。

二是从人物的内心活动上分析,《盗仙草》是白娘子为救回被吓死的许仙,不得不赶到昆仑仙山盗取灵芝仙草,一心想快些求取灵芝回去救许仙,但遭遇了仙童的一再阻拦,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动手与之开打,但在整个开打过程中还贯穿着白娘子的恳求哀告,被迫应战又无心恋战的复杂心情,因此白娘子的开打讲究一个“文”字,既突出白蛇的善良温柔,又刻画了救夫心切的心情,每个动作都力求优美,文雅,强调舞蹈性。而《盗库银》中的小青则是将“盗”这一行为看的理所应当,她认为这些不义之财本就是贪官搜刮的民脂民膏,就应该拿出来救济百姓,因此她在夜行的路上,边唱边舞,边唱边翻,兴奋至极,与库神开打后,更注重一个“武”字,节奏强烈明快,动作勇猛活泼,存在明显的戏弄之意,将人物调皮淘气的一面展露无遗,这就与白娘子的表演方式有了鲜明的对比,姐姐是沉稳大方,遇事谨慎,心存善念的大家闺秀,妹妹则是活泼开朗,见招拆招,天不怕地不怕的邻家姑娘。

二、武旦表演特色

1、武旦表演特点

武旦,是戏曲旦行的一种,大多扮演精通武艺的女性角色,如英勇的武将和江湖人物中的各类女侠,表演上重武打和绝技的运用。武旦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长靠武旦,穿上大靠,顶盔贯甲,一般演绎的是带兵打仗的女将军,例如《战金山》里的梁红玉。另一类是短打武旦,穿短衣裳,重在武功,重在说白,例如《盗库银》里的小青。

武旦在表演上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武旦以武打为主,通过精湛的武功动作,配上兵器的灵活使用,在舞台上展现人物的英姿飒爽和侠义凛然。第二,武旦有精彩的绝技,其中最为有特色的就是打出手,以打出手者为中心,称“上把”;另有几个抛扔武器者为“下把”,相互配合,作抛、掷、踢、接武器的特技表演,如拍枪、挑枪、踢枪、虎跳踢枪、前桥踢枪、后桥踢枪、乌龙绞柱踢枪以及连续起跳踢枪等,在舞台上呈现一派气势恢宏的打斗场面,精彩绝伦。下文将从戏曲中“唱念做打”的角度出发,以《盗库银》为例,进一步分析武旦的表演特色。

2、《盗库银》中的“唱念”特色——武戏文唱

戏分文戏和武戏,文戏注重细腻的表演和动听的唱腔,而武戏则更注重扎实的基本功和优美的身段。通常来说,文戏演员更注重表演和唱念,而武戏演员则注重功底和身段,在唱念表演方面略差一些。这里所谓的“武戏文唱”是在把握武戏重要技巧和基本功的基础上,借鉴文戏的演绎方式来更加细化和丰富武戏表演。

以《盗库银》中小青为例,她的走边、唱念、与五鬼的互动以及人物内心活动的表演方面就要吸取文戏的表演方式,以此来丰富小青的人物形象和特点。就全剧第一句念白“姐妹双双下凡尘,开店施药救灾贫”的表演方式而言,笔者的老师王芝泉先生强调,小青虽然在性格上偏向于小花旦,灵动可爱,但这句开场念白一定不能因为人物贴近小花旦就在念白上加快节奏,而是要把握节奏变化,吐字清晰,按照“武戏文唱”的方式,从人物表现和念白节奏上去刻画小青的形象,让人物一出场就给观众一个精彩的亮相。

王国维先生曾在《宋元戏曲考》中将戏曲定义为“以歌舞演故事”,而戏曲发展至今已经演化成“借故事演歌舞”,“以歌舞演情境”。对于昆曲而言更是有歌必舞,对于武戏演员来说,一边要完成连贯的武打动作,一边要完成曲牌的吟唱,这就在唱念做打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经过多年的武旦表演经历,深刻的体会到,武旦演员不能局限于只技巧和动作的研究,而是要在四功五法上全面发展,不仅要有纯熟的武打技巧,也要有过硬的念白唱功,这样通过武戏文唱的方式来塑造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内心、演绎故事情节上都能够更加的突出和丰满,带给观众是视听两重的深刻观感。

3、《盗库银》中的“做打”特色——道具使用

《盗库银》这出戏最有出彩也是最有特色的地方就是武戏的打出手。在传统戏曲的表演中,为了突出法力高强的神仙们抛掷兵器和宝物后,或被击打而回,或自动收回的场景,别出心裁地运用打出手的方式来进行群斗的场面,通过手中武器的来回飞舞,人物之间的相互对打,来将剧情和舞台呈现都推至高潮。

与以往武戏中常规的打出手不同,《盗库银》这出戏在道具上做了创新尝试,常见的出手戏都是双头的出手枪,而这出戏运用了比较罕见的双头出手锤。笔者从王芝泉老师那了解到,当初想到这样的改变和创新,灵感来自于老师的亲身实践,她觉得普通的双头出手枪不足以体现出小青勇猛张扬的人物性格和表演风格,而在有一次观看《闹天宫》时,孙悟空“虎跳”接住一个双头锤的动作给了老师启发,便尝试将双头出手锤运用在了《盗库银》的开打里。通过多年在舞台上的演出实践证明,比普通的出手枪更重更粗的双头出手锤更能够突显小青张狂勇敢的性格特点,也能让舞台效果和打斗场面的呈现较之以前更胜一筹,出手锤的稳、准、狠,加上乐队的配合,节奏越来越快,气氛越来越浓,很容易将台上台下的气氛推涨到最高点,能够清晰地让观众看到一个武艺精湛而且勇猛善战的小青形象。

这样别具特色的双头出手锤不仅给舞台呈现带了新的生机,也给武旦演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头锤的重量比双头枪要重上一倍多,在挑,碰,接,抛等动作上都要付出更大的体力,加上多种多样的踢法:单腿踢、躺地脚掌踢、滚踢、虎跳踢等,这也都在技巧和体力上给了演员更大的挑战,正是有了这样改变和尝试,也让这出武戏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热烈,让人物性格更加立体。

三、结语

武戏在传统戏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传承至今,每每演出都一定能赢得满堂喝彩。而武戏演员更是当今舞台上不可多得的,他们要比其他行当演员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汗水,也面临着更大的危险和挑战。笔者跟随王芝泉老师学习武旦多年,虽满身伤痛,但也深深被其独特的表演特色所吸引,无论是武戏文唱、文武皆重的表演特点,还是行云流水的武打动作,精彩绝伦的打出手场面,都是武旦的表演魅力,独具特色,当台下掌声欢呼声响起的瞬间,就是作为武旦演员最骄傲最自豪的时刻。中国戏曲的传承和发扬离不开一代代戏曲人的坚守和努力,我们年轻一代的戏曲人要更加明白肩上负担的重任,要通过我们的演绎将传统的戏曲艺术传播得更广,传承得更久。

猜你喜欢

双头白娘子小青
论方成培《雷峰塔》中的“宿命论”思想
发胖也有好处
元宝山小青山寨(中国画)
你知道“双头鹰”的由来吗?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你知道"双头鹰"的由来吗?
男子求爱遭拒跳江身亡 女方担责
许仙与白娘子的爱情
浙江杭州雷峰塔
双头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