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付费路在何方?

2019-12-26刘雪婷杨燕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9年12期
关键词:喜马拉雅生产者主播

刘雪婷 杨燕

知识付费并非新鲜事物,只是借助互联网的推力,知识付费才真正地走向大众面前,开始崭露头角,知识付费市场仿佛突然被激活,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投资方的持续青睐。

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的元年”,2016年6月,大型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FM首次推出自己的付费专区;同年5月,知乎在原有的问答社区基础上,推出付费版实时问答互动产品“知乎live”;年底,罗辑思维团队推出“得到App”,开启专栏订阅型付费知识平台,这些付费产品相继进入市场,引发热议。

这些知识付费产品也同步受到资本方的持续关注——喜马拉雅FM在2018年8月,完成E轮融资,获得4.6亿美元资金支持;2019年8月,知乎迅速完成F轮融资,一举拿下4.34亿美元;“得到”则早在2017年9月完成D轮融资,估值约70亿元人民币,近期传出正向科创板IPO冲刺。

在资本加持和移动互联网的传播之下,平台规模迅速扩大,吸引更多知识生产者和消费者汇入平台。

风从何起?

相较以往,这一轮知识付费产品普遍有着“轻知识化”“场景化”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迎合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生活节奏快、时间碎片化的基本现实。

所谓的“轻知识化”,即知识产品本身所承载的信息量一般不会过于复杂、冗长,便于人们在短时间内消化吸收,比如得到的“每天听本书”栏目,讲师在原版图书内容的基础上提取重要知识要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在半个小时内为听众讲解。这种产品形式——较短的内容时长、通俗化的内容叙述,有利于用户在碎片化时间里快速接收,而相对简单、不复杂,或者偏资讯类的“轻知识”传播也更加高效。

“场景化”则指知识产品的设计和录出,需结合用户所处的不同时空和场景,有针对性地打造与之适配的产品形态和内容,来满足用户需求、增强用户黏性。比如,喜马拉雅FM为用户提供百余种有声节目,涵盖财经、音乐、娱乐、汽车、新闻等各个方面,和清晨、饭后、厨房、回家路上等多个场景和需求进行对接。

无论“轻知识化”还是“场景化”,这些嫁接移动互联网的知识类产品,都在抢滩不同场景下用户的碎片化时间,满足用户因兴趣、焦虑、好奇等引发的心理需求,进而为用户带来“被满足后”的成就感和优越感,最终的心理升华,也是支撑今天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需求内核。

然而,为知识(内容)付费,这个自古即有的商业形态,之所以今天才有“火爆”的局面,与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其一,依托移动互联网平台,知识产品的复制和传播幾乎零边际成本,且突破时空限制,极大降低知识付费的价格门槛。

譬如,薛兆丰的经济学课程,如采用传统的线下授课形式,课程定价一般远高于199元,因为复制一套课程(四大模块,共366讲),薛兆丰仍要付出同样时间成本,而受场地和时间限制,到场参与课程的用户数量十分有限,每个用户负担的费用相对较高。通过互联网平台,薛一次性的时间投入,便可与平台上海量用户分享(共44万人次)学习,传播边际成本几近于零,用户付费门槛大幅降低,可吸引更多的用户加入平台。

其二,对于知识生产者而言,互联网提供极好变现渠道,为知识价值实现提供有利条件。互联网时代的知识付费具有较强的互动性,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也都有机会成为知识生产者,在网络效应作用下,互联网知识平台可汇聚大量付费用户,各类社群都能找到相应拥趸,即使再小众的知识类别,也能收获相当规模的流量关注,实现知识的价值变现。

譬如,平时生活很少接触到的小语种,在喜马拉雅FM平台即拥有可观用户流量,仅仅“泰语每日跟读”节目的播放量就到60万次。当然,对生产者的正向激励,也有利平台吸引各个领域的知识生产者,为用户提供更多元化的内容服务。

除此之外,移动支付、4G网络的成熟和普及,为知识分发平台的高效运作提供技术保障和发展前提,与此同时,上述知识产品露出形态(轻知识化、场景化),与当下移动互联生活的“时间碎片化、场景移动化”高度适配,又满足用户的心理需求……这些因素的合力作用,为当下知识付费经济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三足鼎立

有利的技术和社会条件,催生多种形态的知识付费平台,以当下知识付费领域中三个主要玩家——喜马拉雅FM、知乎、得到为例,喜马拉雅FM是综合型知识订阅平台,知乎更注重实时性的知识问答互动,得到则是主打精品类知识订阅。

根据已公布的付费用户转化率,得到的最高,为18.3%(79万人),远超过喜马拉雅的2.3%(150万人)和知乎的3.0%(269万人)。由于定位不同,各平台的经营策略也不尽相同,我们从内容的生态结构和付费模式两个要素,对三家平台做一个简单比较和分析。

1、喜马拉雅FM

喜马拉雅FM,在内容生产是PGC和UGC的综合体,并呈现金字塔状的生态结构,即“爆款”知名人士组成头部生产者,垂直领域知识明星作为腰部中坚力量,大量普通生产者则构成长尾部分。

喜马拉雅FM的主要特色在于内容生态极为丰富,其中包括400万主播、10万认证主播、200多家媒体、1200多家品牌以及拥有市场70%畅销书的有声版权——满足各层次的用户需求,易形成庞大的用户规模。据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4月,喜马拉雅注册用户已达到4.5亿,到2019年9月更突破6亿大关。依托海量的用户基础,持续提高用户的付费转化率是喜马拉雅FM的主要商业目标之一。

喜马拉雅一直在深耕各个领域,在专业内容生产上,喜马拉雅精心打造出众多优秀品牌栏目。根据易观数据显示,2017年付费内容综合购买指数前四名均来自于喜马拉雅平台,分别是“好好说话”“小学问”“每天听见吴晓波”“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的金融课”,不仅深化了平台的知名度和专业度,也为平台实现导流和变现。

在内容生产上,为扶持尾部内容生产者,同时为腰部和头部持续孵化更多的高质量内容,喜马拉雅在客户端功能上谋篇布局,平台会经常举办主播招募计划,为入驻主播提供产品梳理、体系建立、商业发行、内容变现等一系列指导。

比如,2018年的“万人十亿新声计划”,喜马拉雅投入30亿元,从资金、流量、创业三个层面为内容创业者提供支持和帮助;2019年又推出“直播王牌主播计划”,致力于培养1万名语音直播主播,打造互动性更强的平台业务。

开启付费栏目后,喜马拉雅采取的是“会员套餐制 + 非会员根据内容付费”的模式。实行会员制的好处在于,进一步降低用户为更多内容付费的门槛,也可将平台的付费流量进一步分流到更多领域,而不单单集中于头部内容,为尾部和腰部生产者的生存争取到更多机会。

这种付费模式,有利于“滋养”和巩固喜马拉雅平台上金字塔式的生态体系,在体系内优胜劣汰,为平台生态稳定持续注入活力。

2、知乎

知乎同样采用“PGC+UGC”的综合模式,有着集“头、腰、尾”三类内容生产者于一体的金字塔式生态结构,两者却有着不同的平台特点。

知乎长期以来作为一个知识问答社区,积累大量的用户基础和互动数据,用户在使用知乎时,往往目的性较强,主动寻求问题解答,且通过问答互动方式可与平台建立起更紧密的信任与依赖关系,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情感联系和付费用户的转化。

问答社区里的每个人,都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经验进行答疑,从天文地理到生活八卦,但凡有问必定有答,而点赞和评论功能则为答案质量提供评优机制,社群成员合力过滤出更有效的问答信息。

知乎Live平台很大一部分来自问答社区中一路晋升而来的优质答主,这部分答主更具“草根”性,借助知乎平台发挥自己所长,知乎也为其提供鉴定和评判。比如,高产答主张佳玮,作为NBA和文学方面的优秀回答者,在知乎已回答过3559个问题,发表过1000篇文章,举办过12场live,为他收获超过700万次赞同。

因此,知乎在付费模式上,虽然同樣采取“会员套餐制+非会员根据内容付费”,也为答主提供更灵活的变现途径,知乎live、付费咨询、赞赏功能等,都要答主不断提供优质内容,晋升到相应级别才可获取。比如,知乎成长等级达到4级后,才会收到创作中心的邀请,5级才能开启收益,6级可开通知乎live,9级以上才可对接知乎的商业合作。每一层等级的晋升,都需有更高数量和质量的内容产出。

值得一提的是,喜马拉雅FM和知乎之所以能开通会员制,与两大平台的金字塔生态结构密切相关。

对于用户来说,会员制以较低的付费门槛赋予选择更多内容的权利;对于生产者而言,特别大批处于金字塔生态中部和底部的内容生产者,会员制可结合大数据和算法技术,根据用户喜好为内容推荐引流,只有头部、腰部和尾部的内容都有机会变现,生产者才能继续为内容生产持续创新,平台的生态体系才能和谐运行。

3、得到

和喜马拉雅FM、知乎最大的不同在于,得到以PGC为导向,专注于头部生产者的内容产出,有着更精准的用户定位,平台生态较为单一。得到更注重于专业知识的生产,其内容更偏学习性,也更加系统化,由自身专业团队协同头部知识生产者,一起打造精品付费内容。

得到最初的口号是,服务人群中2%的终身学习者,受众定位是具有一定文化基础且对自身学习成长有较高要求的人,打造一种精品、持续的学习风格,尤其是功能设置上,传统教育中的学生证、学分认证、笔记、荣誉证书在得到平台上都有相应模块对应,同时得到还为用户提供学习时长的数据分析,努力营造良好的深度学习氛围。

在付费上,除了听书栏目是会员制外,得到两大热门板块课程和讲座,主要根据内容单向付费。因为平台生态相对单一,得到对自带流量的头部(KOL)生产者进行直接激励,并不需要像金字塔式生态体系一样,以会员制进行广域引流来滋补“弱势”内容。

对于得到而言,其小而精的产品形态既是其独特的优势所在,也是其风险的来源之一。由于得到汇聚的头部生产者,一般是各领域自带顶级流量的KOL,他们一旦流失,对平台的打击相当致命。不过,得到的精品自营模式,对平台的管理能力要求极高,平台为稳固KOL资源所做的深层次服务,也能成就平台坚挺的经济护城河。

综合对比三家平台,无论是哪种生态结构或产品定位,其运营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如何留存和激励更多优质的内容生产者,这是决定知识付费平台是否能持续经营的关键所在。在技术迭代日新月异的今天,知识付费只是知识经济超级大浪潮的开端。

猜你喜欢

喜马拉雅生产者主播
电视双城记:川渝主播共护长江源
巨人复活传 喜马拉雅
喜马拉雅
当主播需要什么装备?
网络主播:近半月收入不足5000元
网络主播:近半月收入不足5000元
喜马拉雅
风过喜马拉雅
会安慰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