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支持路径研究
2019-12-26唐晓乐
唐晓乐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这对金融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河南省,民营经济已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推动河南省高质量发展进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民营经济是建设经济强省的战略举措。但在经济转型时期,对于大多数民营企业,金融支持问题更是制约了其发展,企业很难解决发展中的资本金缺乏和负债偏高问题。基于此,本文着手研究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首先分析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现状,然后是相关金融支持现状,其次对民营经济金融支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探索河南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支持路径。
关键词: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支持体系
一、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2019年1月,在郑州市举行的河南省民营经济研究会中,河南省民营经济研究会秘书长张立功提到:自从改革开放40年以来,河南省的民营经济由弱到强,在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总量不断扩大,2017年,河南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近3万亿元,占全省GDP比重为65.2%,实现利润10494.97亿元,有效拉动了全省经济增长。市场主体快速发展,全省民营企业数量逐步攀升,民营企业达到了50.01万家,民营企业数占全省企业数的99%。吸纳新增就业130万人,占比90%以上。由此不难看出,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省财政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是自主创新的重要动力和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成为河南省振兴实体经济、激发市场活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关口。
1.民营经济增加值变化情况
最近八年来,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自2010年至2017年民营经济增加值稳步上涨,占河南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均稳定保持在60%以上,显然占据了河南经济发展的大半江山。在2014年,民营经济增加值更是突破了2万亿元,占生产总值的62.9%。
数据来源:河南省统计年鉴
2.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变化情况
固定资产投资反映了民营经济扩大再生产活动的情况,在2010年至2017年之间均处于稳步上升趋势,河南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2010年的8951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32911亿元,增长了约2.6倍,占全省投资总额的比重总体是在上升,均保持在67%以上。如图2所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增加,但在2016年,占比出现大幅下降,主要是受去产能政策影响,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利润增速下降,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投资的积极性。
3.河南民营企业500强情况
2019年8月,“2019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峰会”对外发布了《2019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服务业1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又创新高,达到185.86亿元;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入围门槛高达85.63亿元;民营企业服务业100强入围门槛高达241.13亿元。其中,共有13家豫企入围2019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从所属行业看,金属冶炼类传统产业仍偏重,共有5家。17家豫企入围制造业500强,1中瑞实业入围服务业百强。在2019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各省排名中,河南排列第十名,这说明河南在全国民营经济发展上占有一席之地,但与浙江(92家)、江苏(83家)、山东(61家)、广东(60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二、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现状
1.政府提供金融支持政策
为推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落地,河南省政府不断地完善政企沟通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在精减事项、简化流程、降低费用等方面持续加大力度。2019年,河南省继续颁布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政策,着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政策如上表。
2.金融机构为民营经济发展赋能
在政府政策的有力推动下,省内金融机构不断地简化办理贷款程序,明确不同类别贷款办理时间,提高贷款办理效率,改善金融市场信贷服务便捷性。以农行河南分行为例,自2016年以来,对民营企业贷款总额累计超过1000亿元,为民营企业提供代发工资、对公理财、农银E管家等一揽子金融服务,为企业员工提供掌上银行、网捷贷等特色理财产品,扩大金融服务范围。又如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在2018年前三季度,累计为民营企业发放贷款320亿元,占全部发放贷款的48%;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达610亿元,占整体贷款的40%。2017年以来,中国银行河南分行举办“跨境投资与贸易项目对接会”,达成合作意向726项,贸易金额达12.6亿美元。
三、民营经济金融支持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政策引导和落实不到位
目前,河南省政府虽然出台了很多新举措去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但新政策颁布时间较短,尚未形成良好的营商环境。此外,有些好的政策难以有效得到实施,如在市场准入中,行政审批对民营企业要求相对较高,民营企业得到的资源仍是有限。甚至有的民营企业都不知道相关的新政策,更不能深入地了解新政策,政府在这方面的执行力度和透明度还有待提高。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落实,提升民营企业家的信心,实现民营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金融融资服务支持力度有限
现阶段,河南省各地金融機构对民营企业的信贷规模较小,支持力度十分有限,信用担保服务体系并不能有效满足民营企业的需求。一些中小型企业为了生产经营,不得不通过地下钱庄、高利贷等非正式融资渠道获取流动资金,这其实已经使企业经营面临较高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运营稍有不慎,将面临巨额负债,最终爆发信用危机,出现大量信用违约事件,自2017年以来,银行间及交易所债券市场共有41支民营企业债券发生实质性违约,占全部违约债券的83.6%,金额占比85.2%。在该情况,银行为了降低自身风险,更加惜贷、惧贷,如此便形成了恶性循环。同时,证券交易市场并没有完全对民营企业开放,很难通过证券交易市场直接筹集到资金。企业长期发展资金的匮乏,使得民营企业很难做大做强。
3.企业法人内部治理结构落后
河南省多数民营企业使家族式的经营管理模式,该模式在企业初创期的经营效果是较好的,但在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后,该模式的弊端也较为突出,首先,管理观念较为传统,依靠血缘、亲缘关系管理,没有意识到完善法人治理的重要性。其次,过度集权,专制化导致企业运营缺乏灵活性,对市场的应变能力较差,独断专行使企业内部分化严重,严重影响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据统计,我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中,实际控制人年龄超过50岁的占到75.8%。如果企业没有真正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则未来发展将面临巨大风险。
四、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路径
1.政府加强政策改善营商环境
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加快构建营商环境政策框架体系。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在“一网通办”的前提下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推进政务信息平台建设。全面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降低民营企业准入门槛。完善民营经济发展配套政策,针对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资金管理、维权问题应加快制定相应“1+N”系列文件。
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河南省开始对涉及民营企业发展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和修改,废止规章1部和规范性文件174件、修改42件。此外,初步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网站体系,一体化“信用云”覆盖全省。同时,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升服务效率。借鉴外省先进经验,对标国家和世界指标体系,建设全省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2.完善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
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回归金融本源。金融机构主动根据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做好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解决其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切实践行普惠金融,在风险可控范围内,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采取同样的授信政策。
金融机构应根据民营企业发展特点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进一步丰富金融产品,更加注重满足企业个性化、差异化金融需求,为企业提供一揽子金融支持服务。诸如,合理放宽抵质押物品范围,使担保方式更加丰富多样,加强与其他机构合作,竭力解决担保物不足问题。
加强管理,有效控制风险。金融机构要深入了解、及时跟踪民营企业的经营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授信规模,避免企业的过度融资导致自身风险过度集中。对有发展潜力、暂时出现困顿的企业,不应盲目抽贷断贷,适当提高对民营企业的风险容忍度。
3.提高民营企业的自身素质
合规经营,履行社会责任。企业应增强合规发展意识,坚守法律底线,珍惜信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审慎对待产融结合,不能通过高杠杆进行盲目扩张和偏离主业。同时,应履行企业公民义务,对利益相关者负责。
在2018年9月21日,2018河南民营企业百强发布会发布了《2018河南民营企业100强调研分析报告》、《2018河南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由报告可看出社会责任实践正逐渐成为河南民营企业的自觉行动,涌现出较多优秀企业实践经验,积极引导着河南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当民营企业度过初创期,不断壮大时,企业经营管理就会越复杂,家族企业经营模式已经不适应企业的发展,这时,应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明确不同管理层责任,甚至可以考虑引入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者。
参考文献:
[1]屈小华,巩杰,刘香莉,明鸣,安小雪,李新丽.经济新常态下河南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J].金融经济,2019(02):20-23.
[2]张文娟,耿传辉.吉林省民营经济金融支持體系研究[J].吉林经济,2014(6),97-101页.
[3]巴曙松,牛播坤.新常态背景下降低融资成本的策略研究[J].经济纵横,2015(1):82-86.
[4]毛秀英.金融支持安徽省民营经济发展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3.
[5]张亨明.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途径及创新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