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实现途径

2019-12-26戚匹儒张丹张侃侃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实现途径生产力森林

戚匹儒?张丹?张侃侃

摘 要:提高我国森林的生产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在21世纪上半叶与继续扩大森林覆盖面积被并列为我国林业头等任务。本文就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实现途径做了积极探讨。

关键词: 森林;生产力;实现途径

根据我国林业承担的主要任务,保护生态环境和提供森林物产是比翼双飞的两大主项,由此导出了分类经营的管理格局。虽然对生态公益林和用材林都需要提高生产力,但毕竟对前者要侧重在如何提高森林的生态防护功能方面,而對后者则森林生产力问题是直接关系到森林经营效益的头等大事。因此下面的分析将以用材林作为主要对象,而其基本原则对于其他林种也是适用的。

一、选用适当的培育方式

提高森林生产力首先要选用适当的培育方式,天然林经营和人工造林各有其适用的条件。封山育林和飞机播种是介于其间的过渡方式。不同的育林方式肯定对森林生产力有影响,其中经营天然林还是培育人工林孰优孰劣是长期以来争论的问题。天然林适应本土条件,容易达到稳定健康,如经营得法也可达到当地自然条件可能提供的较高的生产力。人工林有充分应用高新科技的优势,在遗传改良、立地改良,林分结构调控方面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可能创造出很高的生产力,但也存在因措施不当,顺应自然不够而造成生产不稳定不健康的风险。因此要根据具体条件因地因树种制宜地选择适当的育林方式。已有天然林分布,且主要树种符合培育目标,易于天然更新或适于按异龄林经营的和培育方向侧重于生态防护要求的,都适于采用天然的育林方式。而在本没有天然林分布的无林地,且附近没有天然种源,封山育林在短期内成功有困难的,或虽有天然林,但主要树种必须更换的,则只能采取人工造林培育方式。特别是在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中为集中高效地生产优质对口的木材,人工造林应是主要的选择。不管是经营天然林还是培育人工林,要取得高生产力都必须顺应自然、科学培育、有条件时增加集约培育的措施。近年来,欧洲一些林业先进国家针对大面积人工林培育可能产生的弊病,提出了近自然林业的发展方向,实际上是企图利用天然林和人工林两方面的优点,使人工林归返天然林稳定状态(如针叶人工林下引进阔叶树,转向择伐经营方式等),也可使天然林中有某些人工成分,这样可达到既保持高的森林生产力,又促进森林稳定健康的目标。这样的思路在我国也有施行的实例,如栽针保阔、人(工)天(然)混(交林)、择伐+人工补植等。

二、通过遗传改良提高遗传品质

培育工业人工林所用的树种,也像农作物一样,要通过遗传改良来提高其遗传品质,包括速生性、丰产性、优质性、抗逆性等,以便于在培育中推广应用。但在这方面森林培育与农作物栽培相比也有很大的不同点。森林的多功能性和森林培育的多重目的性,意味着对树木的遗传特性有更加广泛的要求;森林的广泛地理分布及其培育过程的长期性意味着充分保护和利用在自然界存在的遗传多样性的特别重要地位;森林树种人工栽培化的较短(较农作物)历史意味着各树种的遗传改良处于差距很大的不同发展阶段,森林培育在不同条件下可能要利用从优先繁育天然优树到研制推广基因重组改良植株(GMO)的多系列技术。也就是说,为了提高森林生产力,从简单优良母树上采种到各种水平的良种基地的建立,从传统的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的应用,从一般的壮苗培育到无性系苗木的工厂化繁育并应用于无性系造林,各个层次的技术都要用上,不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层次的适用技术。

三、林分结构的调控

林分结构状况是协调树木个体生长和林木群体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充分利用光能及土地水分养分资源并使之合理循环运转的重要手段,对森林生产力的形成具有深刻的作用。林分结构调控与农作物群体结构调控也有共性存在,但其明显不同点在于对林分结构要求的多样性,及由于林分体量高大、培育期长等因素引起的林分结构的多层性、复杂性、变动性和自然化特性。

四、立地的选择和调控

不是所有的土地都适于培育森林,也不是所有宜林地都适于培育高生产力的森林。因此,对于宜林地需要根据森林生存的基本要求来进行选择,而为了培育高生产力的森林(如作为工业用材林基地)更必须根据高生产力的必须条件进行更严格的选择。能够符合高生产力所需全面条件要求的宜林地毕竟不多,许多宜林地可能具备基本条件,但在这一方面或那一方面存在缺陷,如土壤不够深厚,偏旱或过湿,土中缺乏某种必要元素或酸碱度偏离适宜区间,如此等等。此时就要分析需要与可能,采取一定措施来改善立地性能,使之能具备高产的条件。这些措施包括整地、施肥、灌溉或排水洗盐,以及生物改良等,在以后的章节中将做进一步的阐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手段工具的发展,人们对立地调控的能力越来越强,可供选择的余地也越来越大,但森林培育中如何应用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生态经济的制约。森林生产力的提高有生态制约因素,如不引起水土流失,不影响流域水质,保持土壤肥力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要求等。森林生产力的提高也有经济制约因素,包括人力消耗因素、能源消耗因素、经济成本因素、林产品竞争力因素等。因此,在森林培育中一般不提倡高耗(人力、物质、能源)集约的立地调控措施,而倡导顺应自然的、生态经济平衡的、可持续的培育技术。

以上所述是林分层次提高森林生产力的主要途径。从森林培育的全面目标来看,还必须有景观层次和区域(流域)层次的优化培育体系。

猜你喜欢

实现途径生产力森林
哈Q森林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浅析我国公立医院在新医改下的财务管理目标和实现途径
评估准则国际化的路径探索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展望2014: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凡事就怕做到极致 一个词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