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向“润泽”的教室

2019-12-26薛惠

课外语文·上 2019年12期
关键词:润泽创造力想象力

薛惠

【摘要】青春年华一晃在教室度过,如果教室缺少温度,那多无趣啊。走向“润泽”的教室,践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创造教育”“民主教育”等教育思想,从多个维度進行,看似随笔,也是来自教育教学实践的思考。

【关键词】自然生长;生命;想象力;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润泽”的教室有风景、有阳光……有蓬勃的生命,“润泽”的教室里,老师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润泽”的教室里,孩子如沐春风,吮吸雨露。如此的教室,令人心安。

在“润泽”的教室里每个孩子自然生长,在我们的屋顶之外,我们的头上是一片孩子的星空。

一、拥有星空

校园里美丽的一角美其名曰“姹紫嫣红”,其实是盛开的紫藤萝,每到春天,密密匝匝的紫藤一串串垂下来,春风习习,似乎是紫色的风铃在迎风歌唱。

美丽的紫藤萝花架下,伴着暖阳,吹着微风,嗅着清香,老师和孩子一起分享了《紫藤萝瀑布》,课堂上,孩子真正融入大自然,仔细观察了紫藤萝,更加真切地体味到《紫藤萝瀑布》的文学之美。让学生分组仔细观察颜色、形状、闻闻香味,调动感官写下自己心灵的文字。虽然比不上大作家宗璞的文字,但来自学生原汁原味的创作真正的是“我手写我心”,以下文字就是孩子描写的紫藤萝。

“学校中的那几株紫藤萝,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未走进姹紫嫣红的世界,就远远望见那几株在风中舞动的紫藤萝,它不如书中所写的繁茂,却有清新脱俗的纤细身姿,更多的是给人优雅之感。一阵微风吹来,那一股淡雅的香气迎面而来,也许这只是泥土的芳香,但那也是紫藤萝用它的仙气感染的吧。”

“这朵花,是在一簇一簇的绿叶中找到的,花的中心部分是一个五边形像美丽的五角星,中间嫩黄色花蕊在淡紫色的花瓣衬托下,显得娇小可爱还有点羞涩。”

孩子的感官在丰富且互动的环境里,真实地触摸,真正闻到、看到、听到了真实的世界,也就是在自然里,真正在土地上奔跑,皮肤感觉到湿润的颗粒并闻到大自然散发出的味道。自然的生命里,正与孩子蓬勃茁壮的生命相合。不要让孩子整天挤在“水泥丛林”里,没有风景,没有阳光,视野始终被限制在三公尺五公尺之内,忘记了其实在屋顶之外,我们的头上还有星空。

的确,当我们失去了星空,失去对浩瀚天体的体验;当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到树林里倾听与观察各种生物的机会,那种遇见生命的感动与想象力、创造力的萌发,也会逐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点一滴失去。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他还进一步指出,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

班里一些孩子喜欢花草植物,喜欢小动物,这是孩子的天性吧。当我走近这些孩子时,我也欣喜地看到小罗同学喜欢种植捕蝇草,日记中的文字记录了这种植物的成长:“正在我看的出神时,我发现有一只小虫子在捕蝇草上停了下来,小虫的身体触到了捕蝇草,突然奇迹发生了,捕蝇草的叶子在一秒钟之内立即合了起来,把小虫牢牢困在了里面。顿时,我心中划起了一个大问号:捕蝇草为什么会把虫子合在叶子里?它到底是什么草?为了探询其中的奥秘,我迫不及待地开始查阅资料,终于在《十万个为什么》一书中找到了答案,原来捕蝇草是一种食肉草,专靠吃虫子为生,它那身刺毛,是用来感觉物体的感觉毛。所以当虫子靠近它时,它便立即行动,将虫困在刺毛里,小虫子无疑成了它的囊中之物。”

“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在大自然中,孩子读懂了坚强,读懂了美好,读懂了感动,读懂了生物界的奇妙……选择与学生同呼吸,永葆童心的天真,这样的共鸣也是家长和孩子所渴望的,生活在这样的教室里的孩子是何其的幸福。

二、别样风景

教室外的文化墙是校园里别样的风景,看似学生的涂鸦墙,却是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体现,每期主题词不同,有四季专栏:春之花、夏之韵、秋之叶、冬之色。有美文专栏:灿烂星空、诗和远方、追逐梦想、感恩你我……

九月份开学季恰是秋季,主题词是叶。学生摘了不同的叶,寻觅到了不同的美,特别的风景是:有“杏”遇见你,秋天银杏叶黄澄澄的耀眼,金色成为校园最美的风景。学生的诗意令人称奇:“拾一片银杏叶,夹在书本,作个纪念,体现我们的友谊,多想拾一笼美丽的杏叶,装个枕头,从此徜徉在梦的世界。”“经历秋风的洗礼,将满腔热情,凝于一体,飘得那样的自然,落得那样的宁静。”有的因银杏叶独一无二的形状联想歌德诗中所写“它是一个生命的本体,在自己内部分离?还是两个生命合在一起,你不觉得在我的歌里,我是我也是我和你”。由叶产生联想,联想到生命的样态。教育即生活,这样的生活体验实现了孩子对生命的思考,当童真与诗意相遇,实现了孩子诗意的润泽。于丹说,孩子是天生的诗人,相信这些孩子,将来不管遇到什么艰难困苦,他们的生命里会有一种自救的力量,从而唤醒生命中的美丽与飞扬。

一枝一叶总关情,有的学生说满身金袍的叶子,我喜欢这样金秋的颜色,有的学生说满面沧桑的那片树叶就像我孤独的心……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自然领悟:我们每个人像这树叶一样,万物造就了各不相同的树叶,人也如此,每个人有自己的特点,感悟在活动中生成,文章也就在充满激情中诞生,这样的文章最自然、最生动。有了上面的活动,不仅心中有了叶的风姿,而且大家认为自己是独特的树叶,同学之间带着诚挚的眼神,寻找每个同学的优点,让大家给每位同学写一句欣赏的话,在班队活动上把“我们欣赏你……”的卡片送给每个学生。一个平时表现不出众的女孩在作文中写道:“我捧着这珍贵的礼物看了一遍又一遍,真没想到同学竟然这么肯定我。”可以想象她脸上洋溢的笑容,那一刻,是幸福的。

三、静心觅美

记得陶行知先生解说空与满非常形象的一句话:“解放儿童的时间,一个茶杯要有空位方可盛水。”阅读教学也应如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培养学生静读静品的习惯,引导他们心灵宁静地读到课文深处。

“散步时可以偶尔在路旁折到一支鲜花,也可以在路上拾起别人弃之不顾而自己感兴趣的燕石。”“散步”阅读就是如此,偶有所得,皆出自读者的兴致。

比如《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为什么连续罗列了古藤、老树等九种事物?“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和全诗意境的关系?这些问题,仅靠走马观花似的读是不可能深刻认识到的。只有心灵宁静,深读进去,并了解马致远历经的热衷功名但一生漂泊不得志的坎坷,才有可能较深刻地理解这些问题,可以想象一人骑着瘦马走在羊肠小道上,此人也许是落魄的文人、失意的商人或是官场不如意……总之,从这幅深秋黄昏行旅图中,我们读到了苍凉的意境和浓郁的乡情,同时还有诗人怀才不遇的落寞情怀。

可见,摒弃功利性的阅读,有一份闲庭信步的从容。它既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又可以积淀人的文化底蕴,并且能让他们受用终生。

孩子是春天的使者,应最大限度地赋予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我们重温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是啊,做一名真正的教育者,“润泽”的教室定会如春天般芳香四溢,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有意义和有效的“生长”过程。

参考文献

[1]王文岭.陶行知论创造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

[2]董宝良.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润泽创造力想象力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An Interesting Class:贾润泽
看见你的想象力
RF magnetron sputtering induced the perpendicular magnetic anisotropy modification in Pt/Co based multilayers∗
打开新的想象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郑润泽作品
激发你的创造力
书香诗韵 润泽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