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开展
2019-12-26莫玉兰
【摘要】口语交际是一项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与应对能力的语文实践活动,是一个特殊的互动过程。本文从“明确教学目标、收集相关资料、分层设计情境和交流语言支架”四方面介绍如何有效开展口语交际教学。
【关键词】口语交际;有效开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案例: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四:“生命”。
口语交际教学流程:
1.回顾《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花的勇气》四篇文章的主题及学后的感悟。(约15分钟)
2.欣赏教师收集的关于体现顽强生命力的图片,如沙漠中生长的仙人掌、岩缝中生长的野花……(约10分钟)
3.构思“生命故事”的写作提纲。(约5分钟)
4.以体现顽强生命力为主题写一篇文章。(约10分钟)
案例分析:分析以上案例,执教者将口语交际教学完全等同于写作指导教学,写作指导的方法又远远超过了四年级学生的接受水平,因而该口语交际教学是无效的。事实上,平常的口语交际教学还会将其等同于主题班会或为了应试而让学生动笔写下口语交际的内容,没有开展实际意义的口语交际。常态的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误区: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年段目标衔接不合理;口语交际处于浅层交际,欠缺设计层次性和有效性;口语交际等同于写作指导和主题班会。
一、明确口语交际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是一项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与应对能力的语文实践活动,是在特殊情景下进行的倾听、表达和应对的互动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教学总目标,要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从口语交际总目标定位可以理解为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倾听、表达与应对能力,形成、提升学生的交际素养。开展口语交际的工具是口头语言、肢体语言和感官语言。所以文首的口语交际案例就可以如此设计。
1.分享生命故事案例,谈生命感悟。(1+X个同学)
2.组内交流分享,畅谈生命感悟。
3.小组分享,再现组内交流。(X+X个同学)
4.列举生活实例,谈如何热爱生命。
以上设计1、2、3是分享、倾听→应对、交流的过程,不同的是设计1是以点带面引发互动,设计2、3以面带面促使倾听、表达落到实处,参与交际的点更多、面更广,口语交际在互动的过程中真实发生。这是针对四年级学生制定的,如果只有设计1和设计2 那就是三年级的要求,又如果将目标拔高,那四年级的学生就无法达成了。因此精准确立口语交际目标,注意年段目标合理衔接,还要注意区分写作指导教学和主题班会,才可以让口语交际有效开展。
(一)区别口语交际与写作指导
口语交际与写作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区别是很明显的。口语交际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提升交际素养,而写作培养的是孩子运用书面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是书面文字素养;实施口语交际的工具是口头语言、肢体语言和感官语言,写作只能运用书面语言;口语交际是实时的交流与互动过程,写作则是个体的思维活动过程。
(二)区别口语交际与主题班会
口语交际与主题班会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推动学习活动的开展,但主题班会的目的是开展思想教育,重点在感化学生,如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感恩主题班会等等,这对语文能力的形成没有要求,思想教育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只是渗透其中。主题班会重点指向是思想和情感,口语交际重点指向语文与交际,各自的侧重点完全不同。
二、充分收集口语交际相关资料
很多口语交际的顺利开展必须依靠诸多课外资料,否则口语交际就成了无源之水。如前面列举的案例应收集名人励志故事,如科学家霍金、作家杏林子等;收集动物、植物顽强生活的图片,然后在阅读生命资料之后由人及他,或由他及己畅谈生命感悟。又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保护环境,应适量收集有关环境破坏的资料,包括水资源污染、大气层污染等数据与危害性的资料;人类保护环境的有关资料。然后再从反面解读数据,促发思考、交流为什么保护环境、怎样保护环境。再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八:奇思妙想,应先收集近100年人类科学研究成就资料,在了解现人类取得的科学研究成就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然后畅谈奇思妙想……资料收集既是为口语交际作准备,同时担任着培养学生获取、筛选、利用信息能力的任务。
三、分层创设口语交际情境
情境是激发口语交际开展的源泉,尤其在小学低段,学生欠缺生活和交际经验,在口语交际课堂中若要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和热情,分层创设情境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如鲁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敲门声响起》情境设计。
情境一:爸爸的朋友王叔叔来了,敲门声响起。(交流任务:该怎么做?)
情境二:敲门声响起,一陌生叔叔来了。(交流任务:应问陌生叔叔什么问题确认他的身份?)
情境三:师生合作表演爸爸出差回来送儿子一本书——《智慧之门》。
从三项情境创设来看,交际要求是一步一步提高,交流面也逐步拓宽。情境一设计的是生活中熟悉的场面,以“应该问什么”打开了交际的话匣子。情境二与第一项相似但不完全相同,交流的要求稍微拔高了一点儿,学生在交际的过程中既要表达清楚问的问题,还要学习如何与陌生人交流,其中渗透了文明礼仪教育和安全防范意识教育。情境三是师生合作完成面对面的互动交流,这是仿真式交际场景,比较贴近生活,交流是双向的,又是一个多向的互动过程。这个环节的交际活动不可预设性比较强,这对于参与交际的二年级的孩子即时的应对能力是一个挑战,而对于倾听者来说,因为交流过程带有明显的生成性,所以倾听的专注度和在交流的过程中适时捕捉信息的能力要求会更高。从三個不同层次的情境创设意图来看,实现了双向交流到多向互动的口语交际的目标,口语交际是有效开展的。
四、分层设计交流语言支架
口语交际是一项互动交流活动,语言在整个过程中发挥着纽带的作用。而我们的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语言表达欠缺准确性和条理性。当我们的孩子在交际中无言以对时,口语交际就无法进行。这也是口语交际无法进行的关键所在。因而分层提供口语交际语言支架,可以解决学生在交际过程中言不达意的问题。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我看到了》设计节选。
语言支架一:我看到了__。
语言支架二:经过仔细观察,我又发现图中黑色部分好像是__,白色部分又好像是__。
语言支架三:经过再次仔细观察,我们又发现了树上的“人”,有的好像在__,有的好像__,有的好像__
这个环节的设计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实践观察,体验不同的发现带来的惊喜。同时提供三个层次的语言支架,孩子在支架的辅助下表达得既有条理又具体,口语交际也在语言支架的指引下循序有效地完成。
参考文献
[1]石修银.小学生浅层阅读与教学矫正[J].语文教学通讯,2018(4).
[2]沈玉芬.任务情景:让学习真实地发生[J].语文教学通讯,2018(4).
作者简介:莫玉兰,1976年,女,广东省封开县,本科,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与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