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教师成为学生阅读的催化剂

2019-12-26赵程程

课外语文·上 2019年12期
关键词:书目一节课阅读课

【摘要】我自己在阅读中找到自我,尝到了读书的欢愉,便很自然地想让我的学生也能爱上读书,感受阅读的乐趣。这之中,固然有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然而我也知道,不管教哪个科目,甚至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阅读是让你“认识你自己”,从而热爱生活,收获幸福的一个重要途径。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总结我个人的教学经验,有以下几点。

【关键词】阅读课分享会;阅读联结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每周开设阅读课

伴随着国家对阅读的重视,除了学生的自由阅读,每周有一节专门的阅读课。别小瞧这一节课的作用,一节课四十分钟,学生就能够静下心来读上两万字,从中感受静心阅读的美好。

阅读课我采用了班级“共读一本书”的做法。由教师挑选适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的书目,并经过精心的准备,在课堂上针对选定书目进行一些有趣的、必要的引导。针对每个学生阅读状况不尽相同的现实,共读的时间也相对宽松,一本书规定的阅读时间是一个月,这样一个学期下来至少能读四本书。这学期我们完成了《追风筝的人》《外婆的道歉信》《撒哈拉的故事》《历史深处的忧虑》四本书的共读,当然,这只是最低要求,按照现实情况来看,几乎所有同学能超额完成任务,甚至有的学生一个月就能读完四本。

每节阅读课只是一个引子,对于任何一部中长篇小说来说,一节课肯定读不完,但是,有了开头,也就激起了学生继续读下去的兴趣。再加上全班同学同读一本书,学生天生有竞争之心,想尽快读完,读得慢的同学还担心其他同学会“剧透”,于是,学生课下读书、回家读书、见缝插针读书,阅读变成了学生生活中的常态。

二、每周开读书分享会

学考改革之后,语数外三个学科每周的课时量有了相应的增加。于是,除了一节阅读课,我又拿出一节课设置成了语文的“读书分享会”。班里分成六个组,每组抽选一名同学和大家分享一本书。要求分享的书目必须全书读完,在自身很喜欢,很受启发的基础上,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分享给全班同学,并做简单课件。读书分享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学生把分享做成了书目简介,拿来一本书,像百度百科一样介绍作者,介绍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和人物。这样枯燥的介绍自然是无法打动其他同学的。于是我引导学生主要来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找到这本书最吸引你的那个“点”,然后把它用语言文字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后来我发现仅从分享的内容上提高,需要学生极高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自我发现总结的能力,所以我又指导学生在分享的形式上下功夫。比如挑选合适的配乐作为自己分享的背景音乐;播放和所推荐书目相关的小视频;朗读书中的精彩段落;找同学一起表演书中的精彩情节;把分享当作朗诵来展示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每月进行阅读统计

每个月我会让我班同学填一张阅读表格,详细记录上月已读完的书目。表格我会在阅读课或者读书分享会上发下去,学生按小组轮流填完。根据统计结果来看,有的同学一个月读了七八本书,少的也有两三本。在如此繁重的课业压力下能有这样的阅读速度,着实令我惊讶。当然,也有的同学只读了一本书,或者也许一本也没读完,但是当他们看到其他同学过去的一个月读了那么多书时,很自然会产生惭愧之感,进而下月发奋读书。而这也是我想起到的作用。

每次阅读统计之后,我会在上课时拿出几分钟时间进行点评,表扬读书较多的同学,根据阅读量评选出本月的“读书之星”,并在家长群中进行通报表扬。有的书较为深奥,理论性强,但是有的同学读完了,我也进行表扬。最后,我会要求学生写随笔回顾过去一个月的阅读状况,并写出下月的阅读计划。我班学生每天要写随笔,从初一开始坚持到现在越写越好,大部分时间就是“随笔”,我并不布置题目,偶尔布置下当天随笔内容,学生也配合得很好。

四、教师和学生产生阅读联结

我们班牛钰靖同学给我强烈推荐过一本书——《我与狗狗的十个约定》,我一直记得并把书买来了(说实话这本书并不好买,我是从孔夫子旧书网上买来的二手书),读完之后我会拿到班里,说:“这是牛钰靖很喜欢的一本书,推荐给我,我也读完了,有谁想看吗?”牛钰靖在班里有一定威望,再加上老师也推荐,并提供书,很多同学表示想看,我就任由这本书在班里漂流下去。我班朱梦晨同学有段时间对张居正很感兴趣,在随笔里写到很想看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正好我家有这本书,于是我就把这本书“借”给了朱梦晨,现在我还能想起她当时兴奋激动的表情。这就是一个学生对老师能够看到并重视自己的阅读喜好的一种感激吧。

这种和学生的阅读联结我非常重视。我观察到有学生喜欢李娟的散文,而我“正好”也比较感兴趣,于是就向这位同学借来读;我注意到很多女生喜欢大冰的书,比如《我不》《你坏》等,我就趁机推出对我青少年时代影响较大的台湾作家三毛,以引领学生感受同一题材不同作家的风格;再比如我班侯凯川同学整体素质不差,常有神来之思,但是却经常在随笔里说脏话。学生到了这个年龄早就知道说脏话不文明,知道不对的情况下还要去说,道德说教能起到的作用就很有限了。于是我只是告诉这个同学,我不喜欢学生在随笔里说脏话,觉得对教师很不尊重,并且推荐侯同学去看看《麦田里的守望者》,也许能找到知音……

五、不强求学生读名著

我并不强求学生一定要读名著。美国著名学者艾伦·雅克布斯在《再读一遍》中关于如何读书的建议只有四个字“随兴而读”,对于现阶段学生的阅读,我基本是持这一观点。跟随自己的兴趣而读书,是养成终身阅读习惯非常重要的一步。尹建莉在自己女儿小学阶段就有意引导孩子读金庸的小说,并在女儿迷恋上《还珠格格》这一电视剧后,还应女儿的要求买来整套《还珠格格》小说,目的就是培养孩子对于阅读的兴趣。吴非老师认为语文教师应当给予学生“阅读的自由”,尊重学生的阅读选择。梁文道在他主持的节目《开卷八分钟》里面郑重推出“随兴阅读”这一观点,而刘瑜、冉云飞等著名学者,也持有类似观点。

这些很有成就的学者认为,跟随兴趣读书非常重要。读书,很重要的一点是在书中感受到愉悦,感受到智慧,感受到欢乐。“我喜欢读书,所以我读书。”只有真正在书中感受到乐趣,读书才有可能是一辈子的事情。任何的做苦工可能是对阅读这一行为的消解。

基于此,我并不强求学生读名著,学生爱读《庶女明兰传》《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撒野》,甚至《盗墓笔记》《鬼吹灯》,我全部允许。虽然我平时会有意引导学生了解名著的分量,对于读了哪本名著的学生,我会用我的點评和语气来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赞赏。但是我也告诉学生,尽管去读自己喜欢读的文字。读多了,自然能辨别一本书的好坏;读多了,自然就对一些垃圾文字有了抗体,而自己的阅读趣味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以上五点就是从教以来,我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方面的一些较为粗浅的做法。我相信“教育的目的,应该指向人的和谐发展与终身幸福”,因此,我愿意在学生阅读的最好时段,帮助他们培养起阅读的兴趣和信心,做一剂学生阅读的催化剂。我想,这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育走向成功的机遇。

参考文献

[1]贾永梅.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探索[J].名师在线,2019(23).

[2]王相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互动教学方式的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8).

作者简介:赵程程,1986年生,女,山东省鱼台县,硕士研究生,中教二级。

猜你喜欢

书目一节课阅读课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基于主题意义的“生本”高中英语阅读课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托马斯的一节课
初中英语阅读课有效词汇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在大学德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导学案设计的逻辑起点:从学出发:以一节课为例,谈基于脑的导学案再设计研究
对外汉语报刊阅读课的教学策略
本刊邮购书目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