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张,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
2019-12-26姚少华
姚少华
【摘要】教学主张是名师成长的必备条件,也是一个普通教师走向成熟的显著标志。教师有了自己的教学主张,教学工作与教育科研工作就有了“灵魂”,将大力提高课堂改革的进程,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其中,教师教学主张的形成与凝聚,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以此为路径,教师成长的速度可以变得更快。
【关键词】教学主张 专业发展 路径
教学主张,是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行为总结出来的一种教学观点。再结合教师长期的教学实践、验证等行为,提升其教学主张的正确性、科学性、可行性,最终得以引领和推广。我校在发展过程中,特别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采取了多种途径为教师搭建成长的阶梯和平台,一大批教师成长为学科骨干教师,学校也获评“南通市首批中小学校教师发展示范校”。这个过程是非常漫长而艰辛的,笔者和自己的团队一起坚持从以下几个环节深入其中。
一、专注阅读,生发教学主张
作为有教学主张的教师,应努力让专业阅读成为乐事,让专业阅读成为习惯。通过专业阅读,获取更多教学思维的“生长点”,发展自己对于教学理论的判断力、鉴赏力与建构力,重建自身专业发展的知识结构,从而为催生、创造新的教学主张奠定合理的理论基础。结合学校的工作计划、教师成长计划,以及个人年度规划等,团队教师深入学习理论,确保教学理念与时代发展并驾齐驱。具体可以从三个环节开展深入的理论学习和提升:
(一)研读名师专著
每位教师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位名师、专家的理论专著,研究他们的一组课例,尽力走近这些名师,为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主张打下坚实的基础。团队黄老师选择了《情境教育:一个主旋律的三部曲》一书,深入学习著名儿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师“情境教育”的教学主张。她以李老师为标杆,经常观摩李老师代表性的课例《月光曲》《桂林山水》《荷花》等,虽然这些课的执教时间距今已有多年,但是,如何为学生描绘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如何在情境中实现学科育人目标等问题,仍然能在这些经典课例中找到答案。课堂教学实践中,黄老师深度践行情境教育“以美为境界”“让艺术走进课堂”“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相结合”的育人模式,给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并逐渐生发出“情感唤醒儿童生命”的教学主张。
(二)共读一本书
在教师中倡导“书香为伴”的思想,将“读书是一种需要”上升为“读书是一种责任”“读书是一种乐趣”“读书是一种有益的生活方式”,促进教师提高业务素质。学校每个学期都会举行共读教育专著活动,有课程研发方面的,也有名师专著的。教师在自主阅读和撰写读书笔记的前提下,互相推荐教育名著,无障碍发表意见,更多的时候表达读书感受,通过教师间的交流,将读书思考向更广的时空延伸。教师在这种深入研读过程中,切实转变了教育观念,逐步酝酿并主动追求教学主张,为专业发展提供灵魂支撑。
(三)研读学术期刊
一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科内容的需要,阅读一些学科核心期刊,如《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数学教师》《中小学外语教学》等,了解本学科发展的新动向、新知识、新成果。另一方面,要选读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内容,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核心期刊,如《人民教育》《课程·教材·教法》《教学与管理》《江苏教育》等,了解教育改革中的新概念、新思想、新理念。理论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它不仅能很好地服务于教师的常规教学与管理,还能提升教师站稳讲台的保障,更是生发教学主张的关键所在。
二、课例研磨,提炼教学主张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要实现专业化成长,要在观摩优秀教师授课的同时,尽力开展更多的实践活动,在教学实践中加深对教学理念的理解,以尽快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提炼自己的教学主张。每学期,团队教师都要至少参与“摩课”一次,完整经历“摹课”“模课”“磨课”等过程,促进自身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
(一)教师在“摩课”中提升课堂理解力
摩课,就是观看、模仿优秀教师和专家名师的课例,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每学年,团队都制定详细的优秀课例观摩计划,并提出具体的观课要求。以特级教师钱希洁执教的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2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中的Story time版块为例,团队英语教师在观课过程中,详细记录授课的内容方法及各版块的授课时间,研究授课者的设计意图。教师们通过“摩课”,发现钱老师的课特别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她设计的所有任务和课堂追问,都是生活实际场景的再现。因此,团队的一位教师就将原先的教学主张修正为了“生活英语”。
(二)教师在“模课”中锤炼教学技能
所谓“模课”就是模拟上课,向优秀教师学习,模仿优秀教师的教学模式、技巧等。特别是在新教师的备课中,模仿是十分必要的。团队成员在执教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2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 中的Story time版块时,模仿钱希洁老师设置读前任务,让学生结合教师提供的生活照片和相关目标句型自由提问。由于学生的兴趣被激活,他们便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思考和运用语言。与此同时,因为学生提的问题是开放性的,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便被充分调动,英语思维得到了有效训练。在上述教学环节,执教教师较好地演绎了自己“生活英语”的教学主张,创设了真实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实现了生活化教学。
(三)教师在“磨课”中修正教学行为
磨课,就是通过多次打磨一节课,提高教学有效性,从而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一个“磨”字,道出了授课教师反复的修改斟酌、花费的大量心血。团队成员在执教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2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中的Story time版块时,在共读环节的任务设计中,让学生带着两个问题:Where do they live? How do they come to school?进入文本,查找答案,完成表格。实际教学活动中,学生整体感觉不够积极,出现了表达不顺畅的情况。在评课环节,有听课教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任务设计的症结,即问题设计比较封闭,缺乏思维含量,仅局限于查找文本信息,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总结了第一次试教的经验,执教者对原教学设计做了如下修改:在關注了“Su Yang喜不喜欢新家,具体住哪里,利用何种交通工具上学”的信息后,马上问学生:“How do they talk? ”引导学生关注Yang Ling是如何询问的,主动查找目标句。教学中,先是教师和学生就第一段对话互相问答,紧接着让学生进行同桌问答。学习完第一段对话后,教师让学生读第二段对话,并在对话中画出相应词句,分别找出Mike, Yang Ling和Liu Tao三人在地图上的居住地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们上学使用的交通方式。地图的绘制和充分使用以及学法的指导,将丰富的信息和语言知识变得条理清楚,便于学生很好地理解文本内容。随着课堂实践的深入,教师对教学形成了自己的观点,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教学主张就就逐渐形成。此时,教师的专业素养已经提升至较高的水平。
三、创设平台,展示教学主张
教学主张的形成是复杂的、漫长的,是一个不断改变、不断更新、不断凝练、不断提升的过程,需要教师自己的努力与科研核心素养的提升。而学校管理,尤其是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对教学主张的形成与凝聚具有较大的外在影响力与促进作用。笔者所在学校积极搭建各类平台,围绕“教学主张”的凝练展开相关工作:
(一)开设教师讲坛
每次教师业务学习时开设“教师讲坛”。论坛的主题紧紧围绕核心素养、儿童发展与教科研,展示每个教师的教学“微主张”、教科“微研究”、读写“微思考”、课程“微创意”等方面取得的思考与成绩。语文科组长梁老师在学期初“教师讲坛”中率先开讲,主题是“课堂革命之校本表达”。梁老师旗帜鲜明地阐述了“为什么要进行课堂革命”“如何进行课堂革命”的问题。同时,梁老师联系已开展的实践活动,结合众多课例,分享课堂上如何“定终点,明起点”,如何“用教材,用教法”,如何“多文本,培能力”,使教师们对她的“全人教育”的教学主张有了清晰的了解。在随后的提问环节,教师们还饶有兴趣地对梁老师“全人教育”的教学主张进行了追问,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二)多个领域宣主张
团队教师从班级建设、学科教学、课程研发、社团带领、课题研究、活动组织、家校共育这些领域中进一步确立和完善自己的教学主张,使其日渐成熟起来,成为自身的一大特色。一是教学主张微型化、系列化。一个教研组每个学期要提炼出1-2个主题。在计划和执行中要增加“教学微主张”展示环节,在交流碰撞中提升和完善各自的“微主张”,有条件的学科组可以建构“微主张”群组。二是提出了教学主张可大可小、可借可创的观点,使学校课堂教学研究有了“灵魂”,使教师发展有了科研的助力,使学校发展有了新的动力源。
总之,以形成教学主张为路径的教师发展研究,将对学校教师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是学校抓实教师发展的良好把手,不仅可以提高本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速度,还可以通过推广与展示活动,影响周边学校的教师发展,形成我市教师发展新的“风景线”。团队教师依托工作室等平台,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一线,深入教育科研,让引领推广和专业成长同步并进。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