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送别诗中见真情

2019-12-26吴剑芳

课外语文·上 2019年12期
关键词:志向审美情感

吴剑芳

【摘要】送别诗作为唐代诗歌大观园中的一朵奇葩,内容多样,情感丰富,用语通俗,寄寓深刻,彰显出唐代送别诗独特的风格和文学魅力。本文通过分析送别诗内容,感悟诗人不一样的情怀,充分领略送别诗的美感,让诗意充满语文课堂,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送别诗;情感;惜别;劝勉;志向;审美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标准》关于选修课程教学目标是这样表述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就是通过诗歌鉴赏的途径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使学生在欣赏中有所触动、有所收获,逐渐形成自己的鉴赏能力。

中国是诗歌王国。千百年来,诗坛上涌现出不少流传千古的诗人和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其中唐诗可以说是我国古典文化中最浪漫最受读者喜欢的瑰宝,而送别诗则以它独特的、不可抗拒的魅力吸引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诗中丰富多样的情感更是让我们平静的心湖荡起涟漪。送别诗,顾名思义,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生离死别是情感的极致,情到深处自然浓,于是“咏别”就成为历代诗歌永久的主题。唐人送别诗中的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内容各异,情感多样。有的缠绵悱恻,凄清感伤;有的自然乐观,放达洒脱;有的劝勉好友,借以表达友情;有的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也有的离伤中透出身世之感,际遇之悲……

因此,走进送别诗,用心去品味诗歌美丽的文字中流淌出的悠长韵味;走进送别诗,用心去感受诗歌优美的词句中蕴含的深沉魅力;走进送别诗,用心去感受一个“别”字带来的丰富情感。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送别诗的内容,感悟诗人不一样的情怀吧。

一、泪眼执手,惜别之中寓深情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的《别赋》一开头,就道尽了离别带给人的销魂之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从古到今,离别往往是最让人感慨的一件事。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面临与亲人挚友分别时,心中常常波澜起伏百感交集。因此,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而柳永的《雨霖铃》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当时的盛行程度就达到“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境界,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认为是写别情离意的典范之作。

此词表现作者告别朋友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写分别情景,从写景到写人,从日暮雨歇,都门送别,设帐饯行,到兰舟催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画面感强,恍若就在读者面前上演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让人顿生离别之痛。《雨霖铃》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更是把人拉向无边无际的愁海。这首词的情调因画面感太强、情感过于真实而显得太伤感、太沉重,但却将词人痛别的情绪和抑郁的心境刻画得极为生动,古往今来有离别之苦的人们在读到这首《雨霖铃》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共鸣。而我们的学生在分析鉴赏中感受到了诗人离别之苦,同时也获得了深刻的情感体验,提高了审美鉴赏能力。

二、天涯比邻,豪放之中有劝勉

在诗歌作品中,写离愁别恨的作品多如恒河沙数。这一类诗,大多写得痛彻心扉,令人不忍卒读。“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愁别恨,似乎成为送别诗的固有基调。宋吴文英干脆说:“何处合为愁,离人心上秋。”但是也有一些突破常规的写法,高适《别董大》中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无奈中又有对朋友的宽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伤感之中带有豪情壮志。不过这类朴实又不乏豪气的送别诗,也没有超过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这首诗可以说是一种新的风格的尝试,让人眼界大开,颇有豁然开朗之感,开启唐朝诗歌的盛大气象。这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京城长安送别朋友到蜀地任县令时所作的抒情诗。朋友即将上任,诗人不作儿女扭捏之态,反而劝慰他不要为远别而悲伤。体现了诗人的豪放胸襟,表现了友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鉴赏这类送别诗时,就要教给学生一种打破常规的思维习惯,在领会不同性情的诗人不同的感情表现中获得审美享受。

三、胸怀抱负,离情之中抒志向

有一类送别诗,以送别为题,却无送别之实,实际写作目的是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懷抱,在离情别意的抒写中转向对自己情怀的表达。如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陆龟蒙诗《别离》、王昌龄诗《芙蓉楼送辛渐》等。其中以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最有名气。诗人以送别为名,在茫茫雨天朦朦清晨中告别友人,孤寂之情油然而生,但却没有陷入孤寂的伤感之中,没有纠缠于送别的离愁别绪中,而是借朋友之口向亲友传达了自己清正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也流露出君子相交坦荡无私的气魄。

这类诗让我们读出了送别诗的新鲜感,感受到了诗人的正气,在正确理解诗人情感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精神的洗礼,灵魂的升华。在此类古典诗词学习中应注意针对当今中学生思想浮躁问题、人格信仰缺乏等问题,坚持古为今用,将传统价值观转化为学生当下的信念,正确理解诗句内涵,学习诗人精神,从而形成“以学生为本,强化学生人文素质”的核心教学思路,如此学习这些诗词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修养又可以增进学生的道德修养,让学生在浅白易懂的诗歌学习中受益匪浅。

四、寓情于景,送别之外有美景

有的送别诗以送别为名,却重在寓情于景,让人在美景中感受诗人的情怀,获得美的享受。如王维的《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这首送别诗,不写山中送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在想象明年春草泛绿中期望别后重聚,诗人的情感就在这美景画面中显露无遗。

再如诗人刘长卿的《饯别王十一南游》更是一首经典的送别赠诗,此诗只写离别后的美景,将满腔离情完全融入了景中。“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只写江中烟水、岸边青山、天上飞鸟、江上孤帆、落日春色等作别时的风光,满腔离情完全融入景中,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全诗手法新颖,曲折婉转,悠悠不尽,韵味无穷。让人不得不叹服作者审美的眼睛以及捕捉瞬间感受的能力,这不是给忙碌的现代人以最大的启迪吗?在自然美面前,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审美修养,或为俗事整天奔忙,或做低头族成天沉迷于手机游戏,那么眼前即使有再美的景色也会无动于衷。人不仅仅需要物质的极大丰富,更需要一块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相见时难别亦难”,也许相见就意味着离别,离别就意味着伤感,但有谁能否认这离别是美的,这伤感也是美的?离情中有亲人伤感的泪水,有朋友的依依不舍,有诗人的豪情壮志,更有清风明月美景相送。当浓烈的感情化作语言的珠玑散落在历史的盘中,让我们在俯身捡拾时心灵一再受到触动。

总之,诗歌是语言与情感堆筑而成的艺术宫殿,愿大家能用情感这把钥匙去打开诗歌这座美丽的殿堂。深入领会送别诗的类型,重在感受诗人的真情实感,深刻体悟送别诗的丰富内涵。从而学会鉴赏送别诗及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让我们的精神世界变得更丰富而美好。

参考文献

[1]陶文鹏.唐诗鉴赏[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

[2]贺新辉.唐诗精品鉴赏辞典[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王旭东.新课标下的古典诗歌鉴赏本体论[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9).

猜你喜欢

志向审美情感
有志向就一定就能成功吗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脑洞超市 志向高远的猕猴桃归来
中国手风琴作品创作探源与审美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