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
——以“探究隐圆之源”为例

2019-12-26四川省自贡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张德荣

中学数学杂志 2019年23期
关键词:外接圆阿波罗动点

四川省自贡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张德荣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校 何先俊

数学探究是中学数学教学核心内容之一,探究性学习经历了一个从他主到自主的发展过程,探究性学习既需要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的内部条件,更需要教师指导的外部条件.数学探究性学习分为课堂内的探究性学习、课堂外的探究性学习及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探究性学习三种.本文就学生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探究性学习下的教学设计谈一些想法.注:本堂课是高三第二轮复习课,学生是成绩中等的理科班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能力.

一、提出问题

(一)问题背景

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曾说:“圆是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图形.”但在数学解题时,我们往往发现不了美丽的圆,因为很多时候圆是隐藏着的,但高考又经常在此考点进行考查,故我们有必要对这些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隐圆”,顾名思义,即隐藏着的圆,发现“隐圆”不仅需要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更需要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现在让我们去发现各类隐圆,发掘隐圆之源,探究其解法,领略圆之美.

(二)明确任务

各位同学请在课外收集整理与“隐圆”相关的概念、试题,可以翻阅教材、查看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也可以利用网络工具,时间一周.

二、前期准备

(一)探究内容

(二)学生分组

全班61人中,收集情况如下:

将学生进行分组,研究同一问题的学生分为一组,进行探究,没有成果的学生分入人数较少的一组.并根据所选试题的特征对各组的隐圆进行命名.其中阿波罗尼斯圆由老师所命.

(三)展示要求

每个小组指定一名组长,由组长牵头,再进行课外探究,对收集的题型进行整理,提炼典型例题、变式题,发现共性及一般性定义与解法.并制作简略的投影文档.

三、教学过程

(一)第一组:直径式隐圆

隐圆来历S1:我们做了很多张角为直角的试题,其中多数都可以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因为圆的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其逆命题也成立,即在平面内给定两点A、B,设点C在同一个平面内且满足∠ACB=90°,则点C在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上.

S2:我是从教材必修2第124页上的一道作业题的证明过程得到启发的:

已知圆的一条直径的端点分别是A(x1,y1),B(x2,y2),求证此圆的方程为(x-x1)(x-x2)+(y-y1)(y-y2)=0.此题的证明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立即得到答案.

例1 (2014年北京卷7)已知圆C:(x-3)2+(y-4)2=1和两点A(-m,0),B(m,0)(m>0).若圆C上存在点P,使得∠APB=90°,则m的最大值为______.

解:由直径式隐圆知,点P的轨迹是以AB为直径的圆,于是此圆与圆C有交点,可知正确答案为6.

T:必须满足张角是90°,才能用圆的方程进行解决吗?

S3:不一定,当张角大于90°或小于90°时,动点轨迹是圆外或圆内的区域,一样可以解决.

(二)第二组:三角形与隐圆

隐圆来历S1:我是由三角形的正弦定理想到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根据正弦定理,△ABC外接圆的直径

例2 (2014年全国卷Ⅱ文12)设点M(x0,1),若在圆O:x2+y2=1上存在点N,使得∠OMN=45°,则x0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解:|ON|=1,∠OMN=45°,由正弦定理知△OMN的外接圆直径所以

T:本解法巧妙地避开了对极限位置的讨论,准确而简洁.其关键之处是什么?

S2:我认为本题关键之处是运用正弦定理求出△OMN的外接圆直径为定值,然后再根据线段OM的长度不大于外接圆直径建立不等关系,从而求出x0的取值范围.

(三)第三组:阿波罗尼斯圆

隐圆来历S1:我是受必修2第124页B组第3题的求解过程推向一般而得到的.

S2:我是直接由必修2第144页B组第2题得到的.

T:以上两位同学所说的圆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阿波罗尼斯圆”.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斯(约公元前262—前190)在其著作《圆锥曲线论》中有一个著名的几何问题:“在平面内给定两点A,B,设点P在同一个平面内且满足当λ>0且λ≠1时,点P的轨迹是个圆.”我们称这个圆为“阿波罗尼斯圆”,简称“阿氏圆”.

例3 (2013年江苏卷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0,3),直线l:y=2x-4.设圆C的半径为1,圆心在l上.

(Ⅱ)若圆C上存在点M,使|MA|=2|MO|,求圆心C的横坐标a的取值范围.

解:(Ⅱ)可设圆心C的坐标为(a,2a-4),则圆C的方程为(x-a)2+[y-(2a-4)]2=1.

因为|MA|=2|MO|,可得点M的轨迹方程为x2+(y+1)2=4,设为圆D.由条件知圆C和圆D有交点,所以|2-1|≤解得a的取值范围为

四、开放性探究

(一)“蒙日圆”的探究

T:前面我们研究了三种隐圆,还有同学有其他结论吗?

S1:老师,我在做2014年广东卷第20题时,发现一个结论:

T:很好,经查,椭圆的任意两条互相垂直的切线的交点在同一个圆上,这个圆我们称之为“蒙日圆”.请同学们自己完成其证明.

例4 设直线l:3x+4y+a=0,圆(x-2)2+y2=2.若在直线l上存在一点M,使得过点M能作圆的两条互相垂直的切线,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解:由题意知点M在圆(x-2)2+y2=4上,所以直线l:3x+4y+a=0与圆(x-2)2+y2=4有交点,于是所以-16≤a≤4.

评注:圆或椭圆的两条互相垂直的切线的交点在一个圆上;对于抛物线,交点在准线上;对于双曲线=1(a>b>0)的任意两条互相垂直的切线的交点在圆x2+y2=a2-b2上.

(二)勾股圆的探究

T:还有同学有其他结论吗?

S1:因为圆的标准方程是(x-a)2+(y-b)2=r2(r>0),其结构是一组勾股数,于是我大胆猜想:已知定点A,B,若动点P满足|PA|2+|PB|2=r2,则动点P的轨迹为一个圆.

T:不错,猜想往往是发现真理最重要的一步,请同学们对此结论进行探究.

S2:老师,我得到的结论是:

已知点A(x1,y1),B(x2,y2),若动点P(x,y)满足|PA|2+|PB|2=r2,则动点P的轨迹为一个圆,其方程为2x2+2y2-2(x1+

T:请给这个圆取个名字吧.

S3:因动点P满足的式子类似于勾股定理,故我称动点P的轨迹为“勾股圆”.

T:非常形象的名字.

五、数学探究教学设计的模型

数学探究式教学是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对数学教学方式的一次重大改革,通过开展探究性教学,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有了很大改进.F

猜你喜欢

外接圆阿波罗动点
动点图象类问题的求解策略
贝尼尼和《阿波罗与达芙妮》
巧用信息技术有效解决“二次函数动点问题”
阿波罗13号与与重返月球
回望阿波罗11号
一类动点路径模型及其应用
函数中的动点问题解答策略
欧拉不等式一个加强的再改进
将相等线段转化为外接圆半径解题
拯救阿波罗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