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礼貌语的对比研究

2019-12-26佘佳琳李宏强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1期
关键词:英汉用语礼貌

佘佳琳,李宏强

(陕西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汉中 723000)

在语言交际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遵循一些规则才能达到交际目的,礼貌语作为一种主要的文化征象,引发学界很多关注,它有利于增进人际交往,构建协调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因此,对英汉礼貌用语的探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1967)认为交际双方为了实现相同的目的就会共同制定一些原则并遵守,并将其称为 “合作原则”[1]。英国语言学家布朗和列文森(1978)提出了礼貌话语面子观,他们认为不同的语言形式可以反映出社交关系的不同。[2]英国学者利奇(1983)将礼貌原则划分这六大准则,即:慷慨准则、谦逊准则、赞誉准则、一致准则、同情准则和得体准。[3]国内的学者对礼貌语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对国外学者的理论阐述和评价上。刘润清(1987)对利奇的礼貌原则和准则进行了阐述。[4]何自然(1988)介绍了礼貌原则的范畴,礼貌原则的特征以及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的关系。[1]徐盛恒(1992)认为礼貌语言的运用有可能涉及语言交际的三个方面的行为,即自身一方、对方、第三方的语言行为,这其中的任意一个方面都不应该被忽略。[5]顾曰国(1992)提出:贬己尊人、称呼、文雅、求同、德、言、行这五个具有中国语言特色的五条礼貌原则。对于英汉礼貌用语的对比研究很少有文献可鉴,本研究就着眼这个视角,对其进行深刻探讨。[6]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主要选取笔者在赴美带薪实习期间(作为一名游乐场操作员)所接触到的来自中国的同胞和美国当地的游客。研究对象包括在美生活居住的中国人,赴美旅游的中国人和美国当地人。他们的年龄在8-80岁之间,此次调查为了更加科学客观地收集资料,所研究的对象均为随机抽取。

1.2 研究工具

1.2.1 观察法

本课题的第一种研究方法是观察。主要是观察和倾听两个美国当地人的交谈,他们怎样打招呼,相互怎么称呼和恭维。同时也观察美国人和中国人的交谈,以及他们在英美文化之间在称谓、寒暄和互动上的差异。

1.2.2 会话法

本课题的第二种研究方法是会话。主要是通过对赴美旅游的中国人和美国当地人进行交谈收集礼貌用语的材料。会话内容包括打招呼、谈天气、聊旅行和运动等。研究的语料都是受试亲口讲出,具体而准确,保证了本研究数据的客观性。

1.2.3 数据收集与分析

笔者在与游乐场游客会话的同时,利用手机录音将我们的谈话录制下来,再将录音内容转变为文本资料,通过对会话文本资料的意群进行探讨与研究,进一步分析英汉礼貌用语的异同。

2 英汉文化中日常的礼貌语差异

礼貌的价值体现在日常交际之中,没有日常交际礼貌语也就缺失了其存在的价值。下面我们从称谓语、寒暄语、称赞语在英汉日常交际中运用差异来探讨。

2.1 礼貌用语中的称谓语

称谓语又叫作称呼语,顾曰国(1992)在“汉语礼貌五准则”中提到的称谓准则认为:中国人认为见面打招呼是一种礼貌的表现,而打招呼就要对对方有一个合适的称呼。[6]

亲属类和非亲属类的称谓语是汉语称谓语的特别之处。汉文化下,亲属类的称谓语可以用来称呼亲戚,也可以用来称呼陌生人,例如:叔叔、阿姨。在中国有一种特殊的称谓方式——“老/小+姓”。旅美华人在游乐场叫我“小佘”有的长者叫我 “小姑娘”。在这种方式中,“老”一般称呼比自己资历深或者是阅历更加丰富的人,而“小”往往称呼某一方面的新手或者是和自己亲切的人。中国人重视儒家文化,受纲常伦理影响,一般称呼别人时往往是“贬己尊人”的,而西方却重视社会地位的平等,所以他们对所有人都是直呼其名,英语国家文化背景下的人是不会称呼陌生人为“uncle”“aunt”的。

2.2 礼貌用语中的寒暄语

马林诺夫斯基对寒暄语进行了界定,即“自由的、无目的的社会交谈”。寒暄语在日常交际中使用很频繁且内容简单,但它的使用对于调节、缓解气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寒暄形式,美国人常常给我打招呼说:“It’s a good day! ”,而在美国旅游的中国人常常会跟我说:“吃了没,小佘?”。汉语中的寒暄语大多关照对方的生活,例如:“最近过得怎么样?”“有男朋友了没?”等等,我感觉蛮亲切的。而英语中的寒暄语大多关于对天气等无关紧要的话题的讨论,例如:“Nice day,isn’t it?”一般不涉及个人生活方面的内容和信息,因为他们特别注重自己的隐私。

2.3 礼貌用语中的称赞语

根据沃尔夫森的分类原则将称赞语分为对外表、所属物、品质和能力这四个方面的称赞。英语称赞语大多是对交际对方外表的称赞,他们常会说:“You look so nice today!”而不会说 “You are a beautiful girl!”而汉语的称赞语往往是对交际对方品质的赞美,他们常常会说:“你真是天生丽质啊!”。英语国家文化的人对于他人的称赞大部分更趋向肯定性回答,而中国人对于他人赞美的回答恰恰相反,中国人则是更趋向于否认、不正面回答。

3 英汉礼貌语应用差异的原因

经过对本次研究的语料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发现英汉文化背景下的礼貌语差异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因素、心理因素和思维因素。

3.1 礼貌语形成的历史文化因素

每个国家每个文化群体都有自己独特且独一无二的历史,所以历史的不同是产生社会礼貌原则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人很看重历史,尊重祖先,比如中国人至今还保留着登高祭祖的传统,在交际过程中若是存在对方蔑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象,将会引起中方谈话者的不满甚至愤怒。19世纪20年代中期圣西门的追随者将“个人主义”带入到英语国家人民的思想观念与生活的各个情景状况中,个人主义至今都无时无刻对英语国家人民的思想观念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所以在与英语国家文化下的人们交流时,必须要注意尊重他们平等自由的思想。

同时,信仰是也让人们产生矛盾的最大原因之一,因为各国历史不同,各地域历史不同,各人的经历不同,所以每个人有不同的信仰,在每个人的心里他们的信仰就是至高无上、不容侵犯的。对于宗教主义者而言,交流的意义只有在和自己拥有同样信仰的人交际中才会产生。例如,美国人信仰天主教、犹太教或者新教、中国人崇尚儒家文化,推崇儒释道合流。那么,中国人和美国人交谈时就要注意礼貌语涉及的内容。

3.2 礼貌语应用的心理因素

每个文化在交际时都具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体系,各个文化交际体系的分歧之处就在于各个文化人之间的价值观念的分歧,礼貌语的差异就在于价值观念的差异。

中国人推崇集体主义,中国社会就是一种典型的“家”文化。中国人从小接受的思想就是: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受到侵犯时,要保护集体利益。中国社会最具有典型特色的“贬己尊人”的礼貌原则就是在这种集体主义的社会环境中造就的。西方社会崇拜个人主义,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创造性,个人的独立和个人的表达,个人的隐私。[7]这就造就了西方人崇尚成功,追求自由和平等的个性,他们会不顾别人的感受说出自己内心的欲望和情绪。西方人崇尚个人主义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对于个人隐私的保护。在中国中很正常的寒暄语——“你去哪啊?”、“有没有女朋友了啊?”,在他们看来都是对他们隐私的侵犯,都是对他们自由平等思想的一种藐视。

3.3 礼貌语使用的思维因素

思维决定着语言的表达方式,英汉语言不同的表达方式的差异主要就归根于东西方思维的差异,思维的差异是英汉礼貌用语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不同的思维方式影响了各国人民对礼貌的认知,使各国人民对礼貌的判定产生了不同标准。中国人重伦理,美国人重认知。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人的主要思想依据,对中国人的思维影响极大,儒家文化中的“三纲五常”就是对中国人重伦理的最好解释。而英美人生长于海洋型的地理文化,地理因素对于英美人的思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对天文地理的兴趣,使他们形成了探索自然、追求自由的思维方式。这样,中国人的礼貌语关注“人”,英美国家的礼貌语关注“天”,即人自身以外的内容。

4 结语

本文从英汉文化的日常礼貌语差异和产生礼貌语差异的原因为突破口,就礼貌语在英汉文化下的差异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英汉礼貌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日常的交际中的称谓语、寒暄语、称赞语的使用上,并且英汉不同的历史文化因素、心理因素、思维因素对礼貌语的差异形成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礼貌语,在一种文化下被看作合理使用的礼貌语,在另一种文化下却有可能是一种禁忌,所以通过本文对英汉礼貌语的对比研究,加深了对英汉礼貌语的认识,从而提高了我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会话技巧,可以有效减少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误解和障碍。

猜你喜欢

英汉用语礼貌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常用逻辑用语的八个易错点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核心句理论在英汉视译断句技巧中的应用
化学用语及常用物理量
礼貌举止大家学 !
礼貌举止大家学!
礼貌用语大家学!
暗恋是一种礼貌
英汉汉英商务口译学习词典编纂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