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模式下传统课堂新的功能定位和组织方式
——以《高级财务会计》教学为例
2019-12-26刘颖斐胡雪沁
刘颖斐,胡雪沁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系,湖北武汉 430072)
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的急剧变化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新问题。2016年底财政部发布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准确的指出,目前我国会计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会计工作的转型升级仍不能适应经济管理要求。同时,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使许多基层的财务会计工作被计算机取代,据媒体报道摩根大通利用人工智能开发了一款金融合同解析软件,经测试,原先律师和贷款人员每年需要360 000h 才能完成的工作,这款软件只需几秒就能完成。未来的会计从业人员需要具备的专业素质在这种趋势下会发生重大改变,因此也要求会计教育培养目标适时进行重大变革。
而培养目标的变化需要得到相应教学方式的支撑。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与健全,传统的教学实践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冲击,教育模式信息化已呈不可逆转之势。那么在在线教学被迅速推广的今天,传统的课堂集中教学方式是否会被完全取代,如何重新界定传统集中课堂的功能及组织方式是每个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文拟探讨翻转课堂模式下传统课堂的功能定位与组织方式,并以《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为例展开对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探索。
1 翻转课堂模式的起源、发展和组织方式
1.1 起源与发展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的概念起源于美国,学术界至今尚未对这个概念形成严格定义。基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20世纪80、90年代开始的美国教学方法改革出现了利用新的信息传播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浪潮。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因信息传播技术的改变不再成为教学中的主体部分,教育者开始重视学习者的心理发展和角色定位,启发式、探索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受到教育界的推崇,翻转课堂的概念应运而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法的探索开始兴起。
早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教学理论和策略是合作学习,其特征是强调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即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通过交互型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很多基于合作学习理念的教学方法得到认同,如同侪教学法 (Peer Instruction)[1],问题导向学习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2],案例教学法(Case Study)[3],及时教学法(Just in Time Teaching)[4]。这些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本质上已经具备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即强调学生在课前的自主学习和准备过程,课堂集中时间不再以传授知识为核心,而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为核心。2014年全球教育研究领域的最高奖项密涅瓦(Minerva)奖被授予给哈佛大学教授埃里克·马祖尔(Eric Mazur),以表彰其20世纪90年代开发的同侪教学法(Peer Instruction),该方法提出了将“知识传递”转移到课堂外,将“知识吸收”放在课堂内的理念,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完善教学评价方式。该方法的提出奠定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被现有研究界定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起源。历经20 多年,这一理念得到广泛实践并衍生了各种新的教学方法。
Borg 和Shapiro(1996)的研究发现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学生的学习风格之间的不匹配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5]。这暗示着教育管理者应该努力确保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学生的学习风格之间形成的良好匹配,或者教师应该使用一系列而非单一的教学风格以吸引各种学习类型的学生[6]。2000年,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MaureenLage, Glenn Platt and Michael Treglia) 在其论文中介绍了他们在“经济学入门”课程中采用的“翻转教学”模式,而在此之前的大多数经济学入门课程都只使用了一种教学风格,即传统的灌输模式[7]。J.Wesley Baker在2000年第11 届大学教学国际会议文章中也第一次将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 或“Inverted Classroom”)作为独立概念提出[8]。
2004年,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创立的“可汗学院” 则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技术形态发展到现有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极致状态,打破了传统课堂对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性要求,在形式上将传统课堂与后来出现的翻转课堂明显的区分开来。媒体和资本对视频教学推崇备至,比尔·盖茨评价可汗学院是“未来教育的曙光”。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便携式移动设备的普及,在线教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被认为是翻转课堂的同义词,将是取代传统课堂的教育手段。但是在线教学视频只是翻转课堂的一种技术手段而已[9]。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老师乔纳森·伯尔曼(Jonathan Bergma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首次尝试颠倒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在家观看教师提前录制的视频,课堂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作业[10]。这一尝试被普遍认为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正式出现,而这一教学模式的丰富发展则仍处于在各类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的历程中。
张金磊等(2012)在对国外典型翻转课堂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并总结了翻转课堂在实践中面临的挑战[11]。何克抗(2014)将中国的“跨越式教学”与西方“翻转课堂”进行对比研究,并试图为“翻转课堂的中国化”指出明确的努力方向[12]。张萍的研究小组从2009年起开始与马祖尔教授合作,在大学物理教学方面开创性地引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多年的实证研究。张萍等(2017)对翻转课堂的演变过程进行梳理,认为重视教育理念、课程设计、学生参与、 课程评价和信息技术是提高翻转课堂有效性的五个关键因素,在引入西方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要结合中国国情加以研究并改进[13]。
1.2 组织方式
对翻转课堂的朴素定义是指,传统课堂的讲授环节已经可以通过授课视频由学生在课堂外自主完成,而传统的课后练习和理解环节却被重新调整到传统课堂上完成。即翻转课堂重新调整了传统课堂内外的学习内容,并将学习的决定权明确从教师转移给了学生。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中,教师花费许多时间对教学知识点进行重复性讲授,难以分配时间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和理解程度,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练习主要在课外独自进行。翻转课堂则利用形式多样化的知识传播手段,要求学生在课堂外完成对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课堂内则是通过讨论的方式与教师或同学交流自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与教师的沟通交流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因此,教师形象在翻转课堂中不再以知识传授者为主,而是以课堂的组织者、学生的聆听者和启发者的形象存在,不再是千人一面的重复性知识讲授,而是因材施教的针对性点拨。
在翻转课堂的组织中,教师需要界定课堂外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和课堂内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在翻转课堂内活动展开前,明确将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布置给学生,并提供纸质学习内容(如教材、讲义)或多媒体学习内容(如PPT、在线教学视频)供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相关内容,布置作业或任务要求学生完成。在翻转课堂内则通过学生作业展示、讨论、老师提问、学生提问等多种沟通交流方式,促使学习目标的完成。在翻转课堂内,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讨论节奏及方向的控制者,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职业素养要求。因为课堂变得更加具有动态性,学生课前的投入程度会成为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每个学生的差异及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会暴露在大家面前,教师能否基于这些不确定的情形,敏锐察觉学生需求并适当引导,对教师而言更具挑战性。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完全无法完成翻转课堂的课堂内要求,同时,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也直接决定课堂内效果的好坏。
2 翻转课堂的优缺点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 明确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知识传播的效率。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从“知识的接触了解”到“知识的消化吸收”逐步进行的。受制于信息传播技术的限制,在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中,教师侧重于在“传播知识”方面发挥作用,信息主要是通过教师向学生传播的方式进行单向流动。教师在不同班级不同学生讲授的核心内容的重复率较高,对学生在面对新知识的认知接受情况及心理发展过程基本不做过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则主要依托于课后的练习、复习及考核环节完成,基本无法在课堂内形成与教师的双向沟通。而翻转课堂则要求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以讲授方式实现的重复性的“信息传递” 录制为视频,供学生在课前结合书面信息对所需掌握的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程度自由反复聆听教学内容; 而传统课堂则成为学生与教师双向交流的互动场所,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境,并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启发。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缺点在于: 对于学生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要求较高,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也要求较高,不同班级的课堂教学质量差异性并未因使用相同的教学视频而消失。2012年,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凯西·密斯尔丹(Kathy Missildine)等人就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法的满意度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14]。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对单一的翻转课堂教学法(仅有教学视频)的满意度低于其他两种教学法(仅有教师讲座、教师讲座与教学视频结合),学生认为仅提供教学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需要自己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却并没有让他们感觉到受益更多。因此将翻转课堂简单等同于视频教学的理解,并不是翻转课堂的实质;该调查问卷也显示传统课堂上信息交流可能具备更为专注性的优势,比视频教学更能帮助学生的集中注意力。
在教师素质较高,学生投入较多的情况下,翻转课堂教学法才能在课堂内的互动环节,通过学生和教师的双向沟通,实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教学目标,产生增益效果。
此外,由于翻转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连贯性,学生能否构建完备的知识体系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3 翻转课堂模式中传统课堂的功能定位及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学是一个“教”与“学”融合的过程。传统教学方式受制于信息传播技术以纸质媒介为主的局限,侧重于教师如何“教”,即课程内容的讲授。1993年,艾利森·金(Alison King) 发表文章《从讲台上的圣人变成站在一旁的指导者》(From Sage on the Stage to Guide on the Side)阐述了运用课堂时间进行意义构建的重要性[15]。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进行知识传递的主宰者,而是以非直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辅导,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这一思想随后引起了美国学术界对传统教学法的反思,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注重对学生“学”的过程的了解和引导。
翻转课堂模式则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教”的部分固化,结合网络技术和纸质媒介将“知识”以最高效率传播,而传统的课堂则转变为以“学”为主体展开活动,因此翻转课堂模式中的传统课堂功能需要进行新的定位。翻转课堂模式中的传统课堂由“教师的讲台”变为“学生的舞台”,其功能定位于师生的互动交流,通过学生展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让教师鉴定其对知识掌握的正误与深浅,启发和指导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翻转课堂模式中的教师除了制定教学大纲,提供视频、教材等知识信息,更要在传统课堂中发挥以下功能,才能实现翻转课堂模式重视学生学习感受的功能,并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首先,教师要能刺激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触发学生的源动力。这要求教师自身能够体会所教学科的重要意义并将这种感受传递给学生;同时,教师要能够发现学生的优点,通过正面激励的方式鼓励学生深入探索重难点问题,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培养学生解决难题的思维能力,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学生在这种新的学习模式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体验感与知识获得感能够有效提升其学习兴趣与潜力。
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对研究对象的形象化认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除了在职教育外,大部分教学阶段的学生是没有实践经历的,如何建立他们对知识的直观感受和认识,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多媒体手段及实践教学手段可以帮助部分解决这个问题,使得学生能够更直观的感受抽象晦涩的研究对象。但是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也需要随时关注这个问题,通过与学生的交流,鉴别其认识上的误区,掌握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并激化学生的想象力。
最后,教师要发挥催化剂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学的目的不能仅仅是现有知识的传承,更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创造。这种探索和创造,并非只在全面掌握所有知识后再开展(实际上也无法穷尽对知识的掌握),在知识启蒙阶段就蕴藏着无限的创新机会。教师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在无拘束无限定条件下对知识的理解,这些理解中往往蕴含着新颖独特的视角,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细小的闪光点,适时的鼓励学生,触发学生的创造力。
4 翻转课堂模式在《高级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实务中,会计信息处理工作主要涉及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四个环节的工作。传统会计教育中有一项重要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能力,因此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往往会侧重于通过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手工会计账务处理流程。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在传统手工会计体系下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记录”和“报告”环节工作,能由计算机系统及时准确的进行处理。在会计信息系统日益普及的今天,这些常规的账务处理流程在实务中已经大量由会计信息系统自动执行,不需要传统会计人员手工处理。但是“确认”“计量”环节的会计工作还存在大量的专业判断问题,在现有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水平下,人工智能还没有办法完全取代专业会计人员的工作。因此,会计教育培养目标仅要求学生掌握了解会计信息处理流程,在实训环节也并不再需要耗费大量练习时间来提高学生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的熟练程度,因为机器处理信息的速度是超越了一般人的极限计算能力的,其信息处理的成本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会计教育工作需要在培养学生的会计专业判断能力上分配更多的关注力,提高学生在“确认”“计量”环节的专业判断能力。在会计实践对人才要求和会计教学培养目标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采用翻转课堂模式是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该校在《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较早引入了翻转课堂模式,现将实践经验简介如下:
(1)重新建构教学流程。翻转课堂模式要求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教师不再占用课堂内的时间来讲授知识,要求学生在课外提前进行相关自主学习,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讨论。在《高级财务会计》翻转课堂的实践中,教师要事先规划好每次课堂讨论的主题,在教学网站上上传提前录制的知识讲解视频和学习资料,根据学习任务的轻重,提前在教学网站上指定需要学生学习的资料和视频。在课堂组织上,首先需要将学生进行分组,一般建议小组人数控制在3~5 人的范围;其次,每次课堂任务的展示以抽签方式决定,这样每组同学都必须认真准备作业,也才能听懂其他同学的讲解,并能参与讨论;最后,在课堂上由学生首先完成相关学习任务的展示(比如,业务处理题的讲解、案例讨论题的分析等),在学生展示环节,听众中的学生和教师都可以随时提问。该教学方法推行之初,学生间的相互提问较少,需要教师予以激励(比如,提问也会被记录,并在成绩中予以体现)。教师则要适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表达、错误的思路,追问其没有清晰阐述的问题,或者启发同学一起思考深层次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在总结环节一定需要对核心知识点进行强调,并尽量保证班上同学对核心问题能形成共识,或对开放性问题保持探索。
(2)对学生自主学习投入程度的强化及学习效果的评价。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自觉性,只有当学生有充足的课前投入时,才能有效利用课堂内的时间,发挥课堂展示讨论的价值。如何强化学生在课前的自主学习投入程度是真正发挥翻转课堂作用所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完成学习任务的压力,强化其自主学习投入程度。我们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增加了将课堂学生展示录影的过程,并在学生群里发布他们自己的展示视频,供课后复习和自我反思用。这一措施,使每组学生都能认真对待课堂展示任务,并真正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同时对自己犯过的错误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时,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不仅仅局限于期末闭卷考试的成绩,其平时成绩的分数主要来源于课堂展示和课堂参与讨论的情况,其得分依据以视频方式保存,使得成绩更有据可查。
(3)强化学生专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数字经济对专业人才素质要求的变化。专业判断是指会计审计人员依据其从业经验以及其所掌握的会计审计专业知识,在会计准则框架内对不同会计方案(包括会计政策、 会计估计和会计判断) 和审计方案做出抉择。换言之,传统意义上的专业判断,属于以会计审计为基础的经验型专业判断。然而,伴随者会计从滞后性向前瞻性演进、 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日益成为会计的重心以及经营环境的变迁,专业判断的内涵和外延已发生嬗变。从内涵上看,专业判断的内容和对象已不再局限于会计审计。从外延上看,专业判断的时间纬度已不再囿于过去和现在。专业判断正从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变,也就是说,专业判断越来越依赖于其他领域和学科的专家意见和知识支持。专业判断不仅需要丰富的会计审计执业经验和知识,也需要经济、金融、法律、统计、经营、工程学等学科的经验和知识。同时,利用专家的工作,也成为专业判断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因此在《高级财务会计》的课堂展示和谈论中,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知识点阐述专业判断在不同情境下的运用,实现培养学生专业判断能力的目标,并引导学生关注数字经济对专业人才素质要求的变化。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提高教师掌控课堂讨论方向的能力,要求教师关注实践中发生的会计审计问题,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启发。
5 结语
翻转课堂要发挥其提高知识传播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离不开与传统课堂的有机结合。从某种意义上讲,技术只是一种手段,翻转课堂模式将师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部分转移到传统课堂的时空范围内,课堂内师生双向沟通的效率与效果是决定翻转课堂模式成功与否的重要决定因素。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我们要正确定位传统课堂的功能作用,转变并优化其组织方式。该校在《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模式,重新构建教学流程,引导学生在每一个时间节点高效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进而实现强化学生专业判断能力的培养目标。这一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运用经验具有推广价值,并需要在未来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本刊写作要求: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1.本刊所发表的论文一般情况下必须有参考文献,应以作者亲自查阅和借鉴过的公开文献为限。参考文献除定义、法规、标准外,尽量引用近五年的文献。
2.文献的作者3 人以下一并列出;3 人以上,写出3 人后,加“,等”。正文引用文献的中国人名应使用全名,不得出现“许氏”、“王氏”等非规范写法;中医古籍人名应写出朝代和人名,如可写成“明代李时珍”。出版项中的出版地有多个时,只著录第一出版地。
3.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于正文后;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个位对齐,并用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正文指明原始文献作者姓名时,序号标注于作者姓名右上角;正文未指明作者或非原始文献作者时,序号标注于句末;正文直接述及文献序号将之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时,不用角码标注。
4.图中引用参考文献,按其在全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在图的说明或注释中予以标注,图中不应出现引文标注。表中引用参考文献,按其在全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在表注中依次标注;或在表中单一栏说明文献来源,该栏应列出文献第一作者姓名,在姓名右上角标注文献角码。
5.同一文献在正文中有多处引用,文后只列一次,参考文献列表中可不用标注页码,在正文中引用位置右上角,标注参考文献序号和引用起止页码,例如“十二指肠[4]47-59。”
本刊常见文献格式规定如下,投稿者请以下列格式为准:
[期刊]作者.文章题目[J].刊名,年,卷(期):起页-止页.
[书籍]作者.书名[M 或S].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页-止页.
[专利]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国别,专利号[P].出版日期.
[学术论文集]作者.题目[C].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年:起页-止页.
[报纸]作者.文章题目[N].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