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类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及其运用
2019-12-26夏建文
夏建文
(湖南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益阳 413000)
立德树人是高校育人之本,高校所有专业、所有课程都具有育人的功能,要充分的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资源,将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挖掘各个专业的课程中的育人元素,这样才能够激励大学生将自己的理想融入至国家与民族的事业当中,才能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 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的含义及意义
所谓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不是指在专业课程中“嵌入”思政元素,也不是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而是在专业课程中“挖掘”其蕴含的“思政元素”即“育人元素”。“融入论”和“嵌入论”在很大程度是“思政补丁”。“课程思政”不等于专业课程思政化,也不是专业课程中或课堂结束后,转而进行思政上的引申和靠拢。“课程思政”是指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以无缝对接和有机互融的方式,建立生成性的契合关系。就是说如何“挖掘”专业课程固有的“思政元素”作用于学生,让其学会以专业为基础,从专业中引发和专业相连的问题,从而达成思政教育,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的目标。
对于管理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施,能够让学生对于管理的原理及方法进行了解,对于基本职能的管理知识进行提前运用,通过对领导管理艺术的认识来对员工进行领导、激励和调动,通过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德,提升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产生对外界条件良好的思想动机,获得较好的行动结果。还有助学习和掌握理论与实践中的差异,从而可以理性地去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这样可以全面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合适的管理型人才。
2 管理类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2.1 创新思维
所谓创新思维,就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我国在建国初期经济民生教育等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从国弱民穷逐步发展成为现在的强国民富。时代的进步离不开信息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发展中各种需求需要的进步,他们都是创新所带来的美好开端。
在网络运行初期人们并不认为互联网的运用会成为现在社会的主要应用体系。网络存在初期只是为了更好地对信息进行传递,小范围的应用,开始只是为了能发送邮件等信息而存在,在马云刚知道互联网,刚接触互联网时互联网的作用只是对于黄页的使用。经过马云团队初期时的不懈努力,对中国互联网进行了巨大的变革,开始了B2B 的伟大开启,经过短短15年的发展,从B2B 到B2C,从B2C 到现在的C2C,期间马云为我们展示了思维创新的应用,阿里的创建,淘宝的出现,再到现在平台经济迎来了C2C 的发展。在平台经济发展的同时,共享经济的创新性展现也为生活带来了更大的便捷。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扫码支付、共享单车,为人们带来便捷服务,近三年是共享经济大爆发的时期,但在共享经济遍地开花的同时,很多共享经济企业也面临被合并收购或倒闭停业的厄运,创新的需要与时代发展是弥补可分的,如果不懂得创新,等到的只有被踢出局。从以上信息可以发现,根据新时代的发展需要,高校管理类课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创新思维教育。
2.2 服务意识
所谓服务意识,就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与一切企业利益相关的人或企业的交往中所体现的为其提供热情、周到、主动的服务的欲望和意识。即自觉主动做好服务工作的一种观念和愿望,它发自服务人员的内心。消费者需求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在产品高同质化的情况下,唯有加入服务要素来增加产品附加值,满足消费者需求,倡导“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才能提高企业竞争力。怎样让商品需求者在想要购买商品时,第一反应就是自己家,这个问题是每个企业,每个商家,每个经营团体结构需要面对的,需要解决并发挥提高自家产品竞争力的。相对于把产品卖出去来说,其实对于培养潜在客户是更重要的。客户的需求是商家销售的点,让客户把需要表达出来并且能够认同自己才能够推销出商品,如何才能认可自家商品,为什么就得是自家商品,服务意识才是留住客户的关键。
服务意识就是客户对于企业商家来说其能所占重要性的占比体现,只有对客户发自内心的,主动,并自觉的为客户解决问题,让客户感受到关爱才能让客户更加在自家商品上多做停留,对服务做出认可,更容易对产品做出认可。以客户的潜在需求为中心,通过对客户问题分析、解决,然后再分析问题,以这样的方式来为客户提供高于客户期望的服务结果,这样,只有客户满意了才能体现出服务的价值,一流的服务能够让客户选择自己,一流的服务加更高质量产品才能培养出忠诚于自己的客户,才能让客户再次惠顾,同时,企业的思想文化精神要与顾客相吻合,让客户有认同感,有归属感,让客户感觉到企业产品与客户能够融合为一体,这就是管理类课程中的服务意识。
2.3 合作共赢
所谓合作共赢,就是指交易双方或共事双方或多方在完成一项交易活动或共担一项任务的过程中互惠互利、相得益彰,能够实现双方或多方的共同收益。合作才能发展,合作才能共赢,合作才能提高。现在社会发展节奏快,个人能力有限,在不能把机会把握住时,很容易被直接淘汰,每个人不是全能的,这也是现实的原因,现代社会的发展配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以长补短的方式,将同事或者合作伙伴之间的优势进行完美的发挥,互补,这样才能降低目标的难度,才能将成功赋予己身。团队合作的同时相互间的学习机会也是必不可少的,促进了自己的成长。
在现代社会中,商业奇才李嘉诚的成功给我们很多的启示,在别人能够通过自己努力挣得百分百的成果时,李先生通过与别人的合作,做出少的付出就得到了回报,李先生说当别的投资者投入资金想要大赚一笔特赚一笔时,他对自己的要求就大不相同,在别人想要赚取百分之十时,他的要求是只要能赚取百分之九就行了。团队合作就是可以通过较小的投资得到更大的回报,合作可能赚的会比自己投资赚得少,但是也降低了风险,较大的风险对于公司来说也是致命的。只有合作做到互惠互利,共同受益,在能让合作成为长期合作,才能让公司企业长期发展下去。孟轲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的重要性也充分得到体现,合作才能共赢,对于实势要适应,一个人的英雄只是一时的英雄,只有合作才能是长久的英雄。因此摒弃“你败我胜,你输我赢”的斗争心理,在团队中、竞争对手中、供需双方中遵循互惠互利的原则,找到一条共同受益,长期合作的途径。
3 管理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的运用
3.1 在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应该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站在管理角度上来说,在管理中,管理者围绕调动和激发人的创造性、积极性、主动性展开的以实现组织与人共同发展作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活动。因此,在管理类课程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是强调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可以用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方式来对人的需要重视,信任人、依靠人、尊重人,鼓励发展培养员工要实现全面发展。无论是管理实践当中,还是管理类课程这个教学过程当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都是作为重要手段来实现管理目标的,专业教师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把握好才能使学生深入了解,潜移默化间使学生了解了怎样管理人、改造人、引导,以人为本这个理念要深入贯彻,学生在以后工作中的全面素质协调发展得以实现。
3.2 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灵活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在管理类专业课当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其在管理学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有贯穿,主要的管理学章节学习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既有利于针对性专业学习,学习效果得以提高,对于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也是有利的。管理是一种技巧,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方法,只有方法用对了,才会有管理成效。管理者在社会组织过程中,为了预期目标的实现,通过创新、控制、协调、领导、组织、计划等各种措施,结合信息、财力、物力、人力等资源来协调活动。在管理整个过程中,管理者可结合管理对象潜力、需要、行为特点和心理来对思想政治教育措施进行选择。比如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于管理类课程教学中使学生对管理学“激励理论”第十八章进行学习的同时还能给学生传授思想政治教育中感染、极力教育法,学生在对管理学这些激励理论学习同时,还通过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法丰富了关于激励理论的有关知识,在对激励理论灵活运用中提高了学以致用能力。如此可见,管理类课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管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