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相结合的创新探索
2019-12-26唐亚亚
唐亚亚
(湖南医药学院,湖南怀化 418000)
大学阶段是学生融入社会的过渡阶段,也是树立思想价值观念的关键阶段。伴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出现了浮躁倾向。如果大学生受到社会功利心态的侵染,便会只追求奢靡生活,甚至会为了表面的光鲜亮丽而走上歧途。为了约束大学生的行为,让大学生在正确思想观念指引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高校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要进行高校管理和学生思政教育结合,为社会培养出正直且技术能力过硬的人才。
1 大学思政教育和学校管理工作现状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地丰富,尤其在互联网的助力下,当代大学生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互联网了解世界。虽然当代大学生的视野得到了空前的开阔,但是他们往往在长辈溺爱下有极强的自我意识,抗挫折能力较差。为了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个性化教育探索。
为了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高校要将思政教育工作融入到学生管理中。学生管理是高校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高质量的学生管理体系可以帮助学校形成良好学术氛围,为大学生自由探索创造环境条件。但是,在传统学生管理中,会通过僵化的纪律约束学生的行为,甚至为了追求纪律而过分打压大学生的个性,不仅降低了大学生活的丰富程度,也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得不偿失。倘若把思政教育融入到大学管理中便会解决上述问题。因此,高校管理者要进行学校管理领域的创新,把思政教育和学校管理深层次融合,在提升学校管理效率的同时让学生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
2 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教育力量单薄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等众多领域的通力合作,只有这个样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约束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一方面,伴随着市场化竞争的加剧,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攀升,但是精神层面的丰富却没有跟上物质增长的步伐,失信、浮躁、功利等现象层出不穷,这些现象会对社会经验不足、价值观念缺失的大学生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大学生活远离家庭,让学校和家庭脱节,当社会恶习或者家庭矛盾侵染大学生时学校无法及时纠正,尤其是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冲击是一种无形的影响,学校无法准确评估学生的思想状态,一旦内部思想外化成具体行为便会产生无法弥补的后果。这是因为在社会侵染和教育脱节两个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了大学思政教育效果无法达到既定目标。
2.1 管理队伍质量参差不齐
21世纪是科技竞争的时代,核心技术决定了国家在国际中的地位,为了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综合国力,我国加大教育投入,希望通过人才强国战略为国家培养出引领时代潮流的人才。因此,各高校通过多种途径开展人才争夺战,教师队伍质量不断攀升。但是,与此对应,学校管理队伍建设却相当滞后,无论是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还是管理技巧都无法与教师队伍相匹配,这就让管理队伍反而制约了高校的科研发展。一方面是管理机制落后,传统的管理体系与当代社会严重脱节;另一方面是管理人员断层,学校管理属于后勤工作,在学校体系中处于末端位置,管理梯队构建一直被忽略,由此导致管理队伍在专业水平和人员年龄构成方面都极度不合理。
2.2 互联网的冲击
伴随着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升和移动通讯设备的普及,手机、平板已经成为学生生活必需品,学生可以在网上浏览信息、扩展精神生活。任何一个新鲜事物在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会带来极大地挑战,互联网也是如此。一方面互联网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但是,另一方面,互联网也冲击了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互联网上充斥着无数负面信息,甚至部分信息隐蔽性较强,辨别能力不足的大学生极易受到负面信息的侵染,让他们沉迷在虚拟世界中无法自拔,影响正常学业和生活。因此,在互联网冲击下,大学的思政教育面对极大的挑战,在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下,大学生思政教学效果极其低下。
2.3 大学生自身问题剖析
教育的出发点在于学生,教育的目的也是学生,教育就是通过对学生技能和思想的传授,让学生在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因此,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切不可脱离学生,否则那样的教育不仅是时间和资源的浪费,还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自幼在长辈呵护下变得过分看中自我,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稍有挫折便会放弃,甚至会在现实打击下产生心理问题。大学生脆弱的心灵在社会现实的打击下很快便会败下阵来,更有极端者产生轻生的念头。
3 高校学生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结合的必要性
目前中国的高校教育体系中,对于思政教育的缺失是十分严重的,思政教育无法与其他正常课程教育达到优势互补。甚至会出现脱节的情况,很多学校并没有将思政教育与其他教育课程结合,而是采用分开教学的方式,这就使得一部分学校的教务部门轻视或者忽视思政教育。因此,教师们只管学科教育而不重视对学生个人品格的培养,学校教务部门大幅缩减本应分给思政教育课程的时间,导致最终出现目前思政教育进退两难的境地。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完善影响最大的就是高校学生,对高校学生发成长以及心理发展都是起着极大的阻碍作用,为了培养心理与知识都健全的合格当代高校生,首先就需要高校的管理者重视思政教育,及时在学生的课程培养计划中添加思政教育这一科目,开展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工作,积极地将学生领向学习思政课程的道路上,使学生在学习读书时期就能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当然,在日常生活中规范学生的行为同样是至关重要的,遵守规章制度、 服从学校的教学安排是使学生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4 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相结合的具体思路
4.1 发挥高校思政教育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高校管理者要逐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团队建设,无论是从课程安排、教师选拔还是课本的选择上,都要一改之前的敷衍,用心建设教育团队是课程最终能深入学生人心的重要举措。
4.2 强化校园文化的建设
校园文化作为使德育建设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渗透到学生之间的有效手段,高校一定要善加利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基础,将思政建设融入到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日常管理制度等里面,丰富校园活动,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从细节之处影响学生。
4.3 加强对网络手段的充分利用
我们身处信息时代,互联网已经深深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借助网络平台,可以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更加宽阔的平台,但是,网络具有的双面性也必须得到重视,如何构建健康良好的网络平台,通过网络使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更好的展开,更好的促进学生良好三观的建立,影响到更多更广的人群是高校管理者最应该思考的问题。
4.4 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不会改变的基本国策,面对学生,更要“以人为本”,高校要加强对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视,要明白一切教学活动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更要注意到每个学生个体的不同,针对不同性格和特点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要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德服人、以礼服人、以情感人、以境动人,在教育过程中将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结合,使学生作为学校主体的作用能够一定程度的展现,最终实现对学生知识的传输和个人良好品格建立双达标的目的。
5 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要正确的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两者的关系,加强学校的管理工作,从而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所以高校要重视学生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结合,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从而实现我国的高校育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