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工业文明精神的价值、内涵与弘扬对策

2019-12-26龚育雄葛宝森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4期
关键词:成都工业文明

龚育雄,葛宝森

(1.成都市成华区社会科学联合会,四川成都 610000;2.葛宝森成都市委党校,四川成都 610000)

作为川西南农产地区和畜牧地区的土产和日用必需品的集散中心,成都商业自古以来就非常繁荣。但是,新中国成立前成都的工业发展水平却是极端落后。成都的工业企业是从晚清时期就开始起步,但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成都的工业企业发展极其缓慢。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为了使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在成都市布局了一大批工业企业,成都一跃成为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生产型工业城市。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156 个重点建设的工业项目中,布置在成都的就有10 项,占全部重点项目的6.41%,改变了民国时期成都作为单纯商业城市的城市经济功能。60年代三线建设时期,党中央在成都市又布局了一批工业企业。这些工业企业建设者为了使国家尽快改变贫穷落后的农业国、 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家而承载着使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工业强国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1]这种为了工业强国梦而体现出来的科技创新、踏实苦干的精神气质,凝练形成了能够体现中国力量、时代特质、民族精神的成都工业文明精神,为成都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注入了新的精神活力,也构成天府文化的重要内涵。

1 成都工业文明精神的价值

最早对工业文明精神这一概念进行阐述的,是德国社会学者马克斯·韦伯。他认为在西方国家能够率先发展起资本主义,主要原因是西方文化里面所特有的理性主义。而统筹、计划、资金核算等都是理性化了的资本主义精神的体现。德国学者鲁道夫·吕贝尔特在20世纪70年代所著的《工业化史》一书中阐述在英国工业革命发生之前的经济社会条件时,把“技术条件的精神准备”劈为一章,并指出“整个18世纪盛行的启蒙运动认为每个人直接追求个人经济利益也符合国家和公众的利益。这样有助于使人从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2]他重点强调“企业精神”是英国能够率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的重要条件。实际上,工业文明精神成为英国发生工业革命和西方资本主义的起始源头,并不违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对社会变革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是人民群众,并且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成都工业文明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和工业企业建设者强烈的为国家谋富强、民族谋振兴的工业追求的家国情怀,是新中国成立后成都历史沉淀形成的重要精神财富。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中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其中,在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方面是要发展现代产业,构建现代经济体系。[3]2017年7月成都市召开了城市产业发展大会,明确了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2017年12月9日,成都市委第十三届二次全会确立了成都市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明确到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美丽和谐的世界城市,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贡献成都力量。

成都工业文明精神对成都工业发展的作用至少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为成都新型工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在工业社会,工业文明精神是工业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精神动力的重要体现。一个国家的“工业文明精神”集中体现在整个社会对制造业的重视程度和制造业所处的经济社会地位。工业文明精神作为工业化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包涵丰富的效率观念、人文内涵、质量意识、合作精神、制度规则、可持续发展观。从世界工业强国来看,美国人的创新精神、英国人的规范意识、德国人的严谨态度、日本人的敬业精神,都可以归结为“工业文明精神”的体现,其内涵是对科学规律的尊崇,对标准、制度、规则以及流程的坚守。回顾欧美等世界工业强国一路走过来的工业化之路,工业文明精神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和三线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实施工业立国战略。在成都的广大工业企业建设者为使中国由贫穷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为把作为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的西部城市的成都变为先进生产型工业城市艰苦奋斗所形成的成都工业文明精神对于新时代推动成都新型工业强市发展具有强大精神感召力。

二是推动成都新型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自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工业文明精神几百年的形成发展顺应了现代工业化的潮流,同时又对现代工业化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更加注重绿色经济发展、更加强调树立全面创新意识的今天,无论从制度管理层面还是到以人为本的价值层面,工业文明精神越来越直接地渗透到工业化过程中,成为工业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工业社会的价值观念、制度形态、行为规范、 文化环境与素养决定了工业文明精神的发展程度;另一方面,人类不断地创造先进的工业文明,构建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这是因为随着新型工业革命的到来,会加快推动生产体系、技术体系、管理体系、资源体系发生更加广泛而深刻的剧变。这些新产生的行为规范会凝聚而成新的价值观,产生新的工业文明精神从而推动新型工业优化升级。成都提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的发展定位,把创新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战略,迫切需要成都工业文明精神来推动这一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当前,成都市新型工业迅速发展,但工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与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世界城市发展目标远远不相称,这与成都工业文明精神发展相对滞后密切相关,集中表现为创新不足、 诚信不够、专注不深、实业精神弱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成都市新型工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工业文明精神在工业化进程中衍生、积淀和升华,时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社会行为及价值取向,是工业进步最直接、最根本的思想源泉,是新型工业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打造城市软实力的重要内容。[4]大力发展、弘扬成都工业文明精神,是提升成都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的有力支撑。

2 成都工业文明精神的内涵

成都工业文明精神的内涵极其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成都工业文明精神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即为民族谋振兴的民族精神、 为建设工业强国而形成的执着的科技创新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民族精神: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在恢复国民经济之后,确立了工业立国的战略方针。这一方针强烈体现了为中华民族谋振兴的民族精神。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历代志士仁人为了谋求民族复兴前仆后继,流血牺牲。中国共产党把自己定位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实际上确立了以发展大工业作为救国民族振兴的价值取向。1954年6月,毛泽东同志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所以,党中央确定“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大力进行工业建设,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由于成都等西部地区工业落后,为实现工业均衡,又在广大西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三线工业建设。广大工业建设者为了使中国尽快摆脱贫穷落后的农业国面貌,建成先进的工业国,使中华民族立于世界之林,从四面八方汇集包括成都在内的广大西部地区,风餐露宿、艰苦奋斗,凝聚成了爱国奉献、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体现了强烈的民族觉醒。

科技创新:成都自古以来商业繁荣,很早就形成了浓厚的富有商业气息的文化。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大型工业建设的展开,工业建设者、 科技人员为了振兴工业,孜孜不倦地追求科技的发展,形成了对科学技术的执着追求和创新。这是因为大型工业与商业的根本不同在于大型工业与科学技术有直接而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首先就表现为大型工业的生产力是来自于科学技术。只有科学技术提高、创新,才能生产出合格质量过硬的工业产品,从而满足需求。当时国家在成都东郊布局了一大批电子、 机械制造等大型工业企业,“一五”,156 个重大项目中有8 个布局在成都,电子工业共9 项,其中4 项布局在成都,即锦江电机厂、新兴仪器厂、宏明无线电器材厂和红光电子管厂。同时成都东郊又建起我国第一个通信工业研究所即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南光机器厂。“二五”计划期间,苏联对我国增援的重点项目有3 项布局成都东郊。同期,还兴建了由我国自行设计的前锋无线电仪器、 中亚无线电和西南专用材料厂。1965—1978年三线建设期间,成都地区先后兴建了成都电视设备、亚光电工厂、四川旭光仪器厂、西南电子设备研究所、西南通信研究所。这些大型电子工业企业的建设者和科技人员对科技的执着追求和创新,成就了成都电子工业的辉煌,成为全国电子工业发展的领头雁。

进取苦干: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确立工业立国的战略方针。但是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沿海地区和广大内地地区在工业发展方面的极度不平衡。50年代,沿海地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但是广大西部地区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为改变这一不合理状况,党中央注重对西部地区加强工业建设,尤其在三线建设时期,在西部地区投资兴建了很多工业企业。但是包括成都在内的西部地区各种条件非常落后。广大工业建设者背井离乡、忍饥受冻,为了改变工业不平衡的状况,纷纷来到包括成都在内的西部地区进行艰苦创业。在路不平、水不通、灯不明、没有房子住的条件下,广大工业建设者自己动手挖地基、架电线,自己建厂房、宿舍,抱着“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强烈进取精神,硬是在工业基础几乎一片空白的成都在内的西部地区建设成了一个个大型工业企业,擎起了共和国工业大厦的脊梁。广大工业建设者所经历的无数挫折、 重重困难凝聚而成的进取苦干精神造就了成都工业尤其是成都电子工业的辉煌。

3 成都工业文明精神的弘扬对策

3.1 通过编制整体规划,加强成都工业遗址的保护与利用

成都工业文明精神的载体是成都工业化进程中建立起来的大量工业企业。成都的工业化进程起步比较早,但是大规模建设则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在三线建设时期。随着时代变迁,留下了大量工业遗址。这些工业遗址承载了工业企业建设时期工人们的精神风貌、价值追求和精神特质,因而必须通过深入调查,编制整体规划,加强成都工业遗址的保护和利用,使弘扬成都工业文明精神有实体依托。

实际上,加强工业遗产保护是一项国际共识。作为工业化启动最早的国家,英国也是最早开启工业遗产保护的国家。1973年,在世界最早的铁桥所在地——铁桥峡谷博物馆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工业纪念物大会,引起了世界各国对工业遗产的关注。1978年在瑞典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工业纪念物大会上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宣告成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致力于促进工业遗产保护的国际性组织。2003年7月,在俄国下塔吉尔召开的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大会上通过了由该委员会制定和倡导的专用于保护工业遗产的国际准则,即《下塔尔宪章》。国际社会之所以很早就开展工业遗产保护,是因为把工业遗产视为人类的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我们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因此,保护工业遗产就是保持人类文化的传承,培植社会文化的根基和创造性。

通过打造工业遗址博物馆,构建弘扬发展成都工业文明精神的平台。成都有大量的老工业企业,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大背景之下,成都这些留存的大量具有历史意义和纪念价值的工业遗址为建立工业遗址博物馆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源。通过博物馆展现原汁原味的老工业企业生产车间、生产设施,让市民体会其中所承载的历史信息和精神风貌; 向社会征集有关成都工业发展历史的见证物品,原汁原味、真实全面地再现成都工业发展的原貌,还原成都工人生产生活的真实场景;通过大力发展工业旅游,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打造公共休闲生活空间。借鉴杭州等地一些工业遗址的做法,把工业遗址改造成适合市民休闲的公共空间,让工业文明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市民日常生活,从而让市民能够处处体会到工业文明所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打造成都工业文化创意聚集产业区,利用成都工业建设遗址激发广大创业者的内在动力,凝聚创业精神。

3.2 为成都工业文明精神的弘扬维护好市场秩序

工业文明精神的弘扬发展最终要通过市场来体现。由于工业企业是处于生产领域中,所以真正代表了工业精神的,是通过技术创新来获取超额利润。因此,工业竞争的实质,不是价值竞争而是技术创新的竞争。[6]所以,工业文明精神的实质在于工业与科学技术有直接而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首先表现为工业的生产力是来自于科学技术,生产方式变化的总趋向是向着资本与知识密集的方向发展。

此外,科学技术与工业紧密联系使得工业追求事实的精确,追求精确的分工和合作精神,追求信守合约,并更加着眼于长期的发展。因此,工业的精神就是科学精神的延伸,注重讲求信用、讲求公平竞争、讲求长远利益。

正因为如此,市场上的工业企业便具有不断努力实现高效率使用资源以追求财富积累的创新机制,并表现为持久的积极性、 敏锐的市场意识和各个领域内的创新行为。这一创新机制是内生的,只要外界有一个保护私有产权和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他们就会以自由选择的方式实验、总结,再实验、再总结,不间断地寻求并形成新的专业分工和各种发展模式,这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少有工业精神,更没有形成普遍的伦理和文化,特别是没有形成经济活动中的普遍伦理。所以,就新中国成立后成都形成的工业文明精神最终必须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弘扬和发展。而这个市场必须是一个规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也就是说必须是一个良好的市场秩序。一个规范的公平竞争的有良好秩序的市场就是弘扬发展工业文明精神的学校。如果市场秩序失范,各种短期投机盛行,会给成都工业文明精神的弘扬发展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不但对诚信契约合作精神公然损害,还会导致原有资本的转移流失,也使更多的投资者望而却步。

因此,弘扬发展成都工业文明精神,必须创造出规范、合理、公平的市场秩序。这就要求政府必须积极作为。政府制定良好的法律,依法行使强制性管理行为,打击各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破除行政性行业垄断,营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秩序。这种竞争秩序应包括竞争机会即市场准入的公平与公正、 竞争过程的公平与公正以及保证竞争主体的种种合法权益等。在建立健全竞争秩序的过程中,政府必须积极有为,承担起应该承担的公共职责,从而在公平公正的竞争秩序的市场中弘扬发展成都工业文明精神。

猜你喜欢

成都工业文明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穿过成都去看你
数看成都
对不文明说“不”
成都
文明歌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在成都
工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