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路径探析

2019-12-26侯利民

武夷学院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倡议一带一带一路

侯利民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10月提出“一带一路”倡议,随后该倡议得到沿线国家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新时代为全球治理提供的中国方案。古丝绸之路是在农耕文明时代,中国与亚欧大陆各国人民共同开拓的、旨在畅通彼此间农业、手工业贸易和人文的交流。古丝绸之路主要是以农业、手工业贸易为中心,丝绸是当时主要的商品,所以用丝绸来命名。从西域等国传入中国商品和不同物种,扩大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丰富了贸易各方的生活水平、物品种类,维持了中国与周边国家边界的稳定与和平。沿线的政治经济关系深刻影响着彼此间贸易。

一、现实背景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必须“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一带一路”倡议沿线“覆盖面广,涉及因素多,地缘政治复杂,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多元”[1],政府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做好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战略之间的衔接,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

(一)政治风险高

沿线伊斯兰国家众多。“到公元16世纪左右,古代海陆丝绸之路基本完成了伊斯兰化的历史进程。”[2]当今世界的一些恐怖活动,甚至一些国家的颜色革命,都与某些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沿线部分国家面临政治转型,加上一些世界性的强国基于地缘政治的考量,对一些热点地区卷入过深。“一带一路”倡议涵盖亚欧大陆诸多边缘地带国家。有些国家曾是美国盟友,也有些国家现在和美国保持着特殊关系。沿线国家内部和次区域内的一些国家之间面临着宗教、民族问题。当前中美贸易摩擦还不明朗,这些国家面临“选边站”的问题。不可避免增加了“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政治风险。

(二)各国发展规划协调对接困难多

首先是政府间的规划协调问题,国家制定规划时是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存在差异,给协调带来诸多困难。当一个跨境基础设施项目涉及国家安全利益时,往往久拖不决。宁愿本国不发展,也不能让对方有机可乘。如:中亚国家人口稀少,制造业基础薄弱,交通量相对分散,从经济效益角度来说,公路更符合国情。由于缺乏分享和补偿机制,个别国家的理性会导致区域合作难以形成,有些跨境项目难以落地。其次是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难以平衡,投资需要考虑成本与收益,有些项目短期内投入巨大,而收益需要长期才能收回。很多时候规划即使对各方都有利,但是由于得到的回报需要时间,长期利益和短期收益难以协调,很难促成彼此规划的衔接。

(三)政党制度的差异性

党际交往不可替代。沿线各国党际交往可以弥补政府间交流的不足。尤其是在面对多党制的国家时,可以充分利用各党派之间的关系,凝聚更多共识。执政党决定外交走向。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但丝绸之路沿线大部分国家是政党轮替的制度,政党轮替不可避免会加剧政策的波动性。要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与沿线国家主要政党间的互动机制和平台,加强沿线各国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的对接。通过党际交流平台,吸纳各种政治力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通过政党间政治互信,可以避免东道国政党轮替带来的政策波动。

(四)中国的软实力有待加强

“一带一路”倡议在推进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一些世界性的或地区性的大国的传统影响力。如中亚地区的国家,苏联解体后,虽然各个国家成为独立的国家,但他们的官方语言是俄罗斯语,上层社会很多人也是苏联或者俄罗斯培养的,与俄罗斯的贸易和人文关系依然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俄罗斯的因素是不能忽略的。随着中国商品走向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兴趣日益浓厚,但对中国存在固有的偏见和对中国商品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不好印象,对中国的基本价值观念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解释,甚至是误读。“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促进了中国企业“走出去”,虽然数量增长较快,规模巨大,但效益普遍不高,甚至一些投资被套牢。有的企业不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不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对公益事业投入不足,与周边居民互动欠佳,导致当地居民对中国企业产生偏见。

二、“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主要内容

中国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立足沿线各国实际,先后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信息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空中丝绸之路”“冰上丝绸之路”等重大倡议,它们共同构成“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主要内容,并将随着时间和实践的发展,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一)“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主要内容

“一带一路”倡议的研究比较成熟,有的专注于研究其战略规划的内涵、定位及实施路径;有的侧重研究“一带一路”的实现基础、面临的风险、挑战及其对策来研究;有的侧重国别和地方政府的角度去解读;有的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阐释等等。研究空中丝绸之路的文献更多的是从理论角度、经济效益的角度去阐释,实践层面的研究主要有新疆和河南两个省份。研究冰上丝绸之路的文献主要从中俄两国合作的角度去研究。研究绿色丝绸之路的文献主要从中国到沿线国家投资以及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秉持生态的理念等角度进行解释。研究信息丝绸之路的文献主要侧重的是信息的基础设施和信息产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合作问题。本文将通过对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信息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空中丝绸之路和冰上丝绸之路提出过程的梳理,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实践的重要意义。

1.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3年9月,习近平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他指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3]“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方案,该方案可以密切沿线各国经济联系、增强政治相互合作、拓展发展空间,更好的造福沿线各国人民。为更好的全面提升中国的开放型经济水平,国内各地区纷纷结合自身的区位优势,提出各自的战略定位。2015年3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正式公布,“一带一路”倡议正式作为我国的对外政策进行实施。

2.信息丝绸之路

“共同推进跨境光缆等通信干线网络建设,提高国际通信互联互通水平,畅通信息丝绸之路。”[4]在“一带一路”框架内,规划“信息丝绸之路”。以通信和互联网产业为抓手,推动通信和互联网产业成为中国对外投资重点,畅通“信息丝绸之路”。在沿线国家积极推广通信和互联网产业,扩大我国科技产品在沿线国家的影响力。与沿线各国开展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等领域合作。引导国内互联网企业根据沿线国家的政治文化背景推出适应“一带一路”沿线网民需求的互联网应用海外版,让沿线网民使用中国的互联网产品。与沿线国家通过友好协商获取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推动我国通信产业相关产品创新和出口。完善相关法律,保护知识产权,激励企业进行通信技术创新。在政策和技术成熟时提出我国通信标准和产品出口标准。把互联网打造成中国链接世界的一条新“丝绸之路”。助推“一带一路”倡议的“五通”建设。

3.绿色丝绸之路

古丝绸之路曾是文明发展的兴盛之路。同时,“也应该看到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生态脆弱,环境相对恶劣,历史上生态危机时有发生。”[5]中国积极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4]2016年6月,习近平指出:“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6]。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可以有效提升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和对外开放形象,有力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在丝绸之路建设过程中,寻求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二者之间的有机融合。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投资贸易对当地环境、气候变化的影响。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走出去”的过程中,应该按照企业的属地化原则经营管理,为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承担生态责任。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及时通报和交流资源能源环境生态等方面的监测数据,实现生态环境信息的共享。

4.空中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地形复杂。水运、铁路和公路交通的发展深受地理环境影响。内陆地区没有发展水运的基础条件。地势陡峭和地质不稳定的地区铁路、高速公路建设成本太高,无法深入广大内陆腹地。此时航空运输的时效性和可达性就格外凸显,“航空运输能以较低的成本,……促进‘一带一路’的一体化发展。”[7]2017年6月习近平会见卢森堡首相时指出:“中方支持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8]通过陆、海、空联运机制,搭建与沿线国家的经贸产业合作往来桥梁,深化沿线各国航空物流、航空制造维修、电子信息、精密制造等产业合作。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和多边的货运网络组建,打造立体交通枢纽。

5.冰上丝绸之路

习近平指出:“共同开展北极航道开发和利用合作,打造‘冰上丝绸之路’”[9]。“冰上”就是开辟北极航道,由北冰洋通向欧洲。北极的东北航道和西北航道均联通大西洋和太平洋。“冰上丝绸之路”连接北美、东亚和西欧三大经济中心。中俄合作共建东北航道,“希望中国能利用北极航道,把北极航道同‘一带一路’连接起来。”[10]这条航道从欧洲西北部海域向东延伸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穿越巴伦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新西伯利亚海,和白令海峡,这是连接东北亚与西欧最短的海路。作为东亚连接北欧、东欧及西港地区的最短路线,与传统路线相比,它可以减少三分之一的航程。“冰上丝绸之路”涉及俄罗斯北部地区,国家单一,不稳定因素相对比较少,可以降低成本,提升航行安全程度。事实上,冰上丝绸之路和21海丝绸之路真正连通后,将会形成环绕欧亚大陆的“大动脉”,从而“极大地拓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地缘空间,创新‘一带一路’合作模式与合作理念。”[11]

(二)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三个维度

“一带一路”倡议,“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4]6。这是中国和欧洲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共同的梦想,中国当前正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今,欧洲迎来了重返世界中心地位的历史性机遇,这就是欧亚大陆的复兴。”[12]所以亚欧非大陆是中国发展的新平台,这个平台上的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千差万别,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信息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空中丝绸之路和冰上丝绸之路等在亚欧大陆上搭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8],有利于推动亚欧大陆之间形成“命运共同体”。

1.立体性

一带一路”倡议主要从陆地、海上、空中、信息和环保等五个角度探索亚欧非大陆之间的合作内涵。同时从五个方面:“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促进各国全方位合作。把沿线国家打造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2.开放性

“一带一路”倡议是“开放的、包容的,欢迎世界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积极参与。”[4]历史上,很多国家提出过各种各样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在地理方位上的封闭性,有明确的国家组成要求,表现出了某种程度的“排外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丝绸之路重大倡议,是开放的、包容的,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复兴的顺风车,这也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体现。

3.共享性

“一带一路”倡议实践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积极为各国提供中国发展的有益经验和中国的智慧方案,中国尊重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意愿,不会把自己的发展模式强加于人,更不会刻意追求一致性,而是沿线各国坐下来,“由上而下”充分发挥各国政府的顶层设计优势,实现互利共赢。“‘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将由大家共同分享。”[13]中国为发扬古丝绸之路精神而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倡导的是共享,寻求的是利益交汇点,打造的是命运共同体。

三、“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路径

2015年9月,习近平首次全面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国际社会亟需全球治理新理念,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体系和秩序,为人类发展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中国将秉承丝路精神,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4]。

(一)形成陆海统筹、内外联动、东西互济的全新开放格局

二战后,美国对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奉行遏制战略。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向苏联‘一边倒’;60年代反美又反苏,‘两个拳头打人’;70年代联美反苏”[14]。这个时期中国是一个半封闭的状态。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后,中国逐步改善了与欧美日等国关系。苏联解体后,中国积极改善与其原加盟国的关系,改善了中国西北部的地缘环境。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在战略上完成了海(经济上面向海洋性国家)陆(政治上与陆地大国俄罗斯搞好关系)兼顾,统筹发展。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兼顾地区平衡才能使中国经济更加健康,培育新的增长点。复兴丝绸之路能有效把我国已经提出的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战略串联起来,在政策、资源等方面向经济实力较为薄弱的西部地区倾斜。从而形成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丝绸之路经济带将辐射西北五省区与中原腹地的经贸联系,有助于增强边疆地区与内地的紧密度。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扎实推进,西部地区将成为亚欧腹地经济发展的重要节点和关键枢纽。真正实现陆海统筹、东西并重、政经兼顾。

(二)政治层面:增进政治互信

沿线国家必须相互尊重、平等协商。随着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比例的日益增长,中国正在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大调整。西方的传统思维认为,一个“守成”的大国必然要和一个“崛起”的大国发生冲突,即“雅典权势的增长和由此而引起的斯巴达的恐惧”[15],甚至许多西方学者认为“修昔底德陷阱”不可避免,到处鼓吹“中国威胁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16]。“一带一路”倡议展现中国大国智慧,是实现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可以有效促进沿线各国政治互信。

(三)安全层面:共同应对风险挑战

沿线各国应该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通过对话解决分歧、用谈判的方式解决彼此争端,同等对待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诸多风险跨越国境,需要共同应对,否则无济于事。恐怖主义是全人类共同安全的严重威胁,沿线各国须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营造良好的国际和周边环境。强国的地缘利益考量,加剧了沿线各国的政治风险。沿线各国需要彼此合作,加强安全信息沟通交流,共同应对风险挑战,更好的维护“一带一路”安全。以“一带一路”安全合作对话平台为基础,加大安全执法合作力度,建立健全安全合作机制,为共同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环境,树立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理念。沿线所有国家共同应对安全挑战。

(四)经济层面:推动均衡化发展

“‘一带一路’作为一项和平共赢的国家发展战略,核心在于推动地区均衡化发展,贯通海陆两线贸易长廊,打造亚欧经济生态圈。”[17]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的开放性,通过制度安排,充分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有效延伸经济发展的地理边界。构建投资贸易平台,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签署投资贸易等相关方面的协定,消除贸易投资障碍,实现便利化。依托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走廊,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允许生产要素在更大的市场环境中合理配置,培育一个公开、透明、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并降低地区商品的流通成本。提升沿线各国贸易投资水平,对接产业政策,提升合作水平,实现资源互享,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五)文化层面:尊重文化多样性

文明对话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灵魂。加强文明交流与互鉴,发扬和传承丝绸之路合作精神。中国必须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打牢中国与沿线各国交流合作的民间基础。五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巨大成绩,中国对区域内一些国家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一些国家甚至表达了他们对中国的担忧,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出现了各种阴谋论式的解释。“一带一路”建设,人文交流先行。良好的人文环境,可以提升沿线各国的合作深度和广度。积极开设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培养传播中国文化,宣传中国的文化使者,培养精通中国文化的“中国通”,使其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者、宣传者和践行者。

(六)生态层面,合作应生态环境

企业不仅要“走出去”,还要“融进去”。要严格遵守东道国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在发展的同时不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中国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合作理念,展现中国在环境、气候等方面的大国担当。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为生的地球家园。绿色发展已成为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发展的共识。沿线各国普遍面临着经济转型的压力,生态环境复杂。生态合作是“一带一路”的内在要求。把绿色发展要求全面融入“五通”建设中,打牢沿线国家生态环保合作的基础。通过沿线国家政府间的合作,从政策层面全力支持“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合作。沿线各国加强合作,培育一批优质产能绿色品牌。“建成一批环保产业合作示范基地……形成生态环保合作良好格局。”[18]使生态美惠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一带一路”建设成为绿色、繁荣与友谊之路。

猜你喜欢

倡议一带一带一路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Happy Afternoon Tea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