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视野下小学创客教育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
2020-01-08郑晓冰
郑晓冰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公共教学部,福建 泉州 362000)
21世纪以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成果,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标志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由1.0向2.0迈进,国内各地区的中小学致力于智慧校园的建设,将新兴信息技术融于校园升级改建,为学生提供智慧学习环境;将创客空间作为校本课程的主要环境和学习内容,探索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将创建创客空间和开设相应创客课程作为推进创客教育的主要举措。本文在总结创客教育的非主流文化、车库文化和DIY文化演变基础上,提出创客课程的设计与开发需要多个学科知识的深度融合。创客教育需要基于真实场景,一般都是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或者是一些新颖的想法,由学生自己提出,然后利用相应的工具和知识去实现。创客教育目的是要解决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以结果为导向,要有最后成品,可以借用不同的工具和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看重学生独立的创造思维的培养,学生需要有自己的创意,并努力将其转化为实现,教师则扮演着支持者的角色,不会过多干预学生的想法,不需预设太多具体的问题以及讲授固定的知识体系。
一、小学创客教育及其面临的问题
教育涉及教师、学生以及教育媒介等诸多因素,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促使教育媒介智慧化变革是实现智慧教育的有效手段,创客教育是智慧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创客教育的核心在于“创”字[1]。开设相应的创课是学校实施创客教育的先决条件,创课首先要具备课程的一般性质,其次必须服从于创客教育的总体目标,且课程内容与当前的新兴信息技术密不可分。对于小学生而言,创课在他们眼中更像是一门发明创造的课程,他们可以在创客空间玩乐高,设计小作品,将创新创造付诸实践,自身兴趣发展远大于外界施加的教育本身。新课改背景下的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奠定了校本课程的重要地位。校本课程相对于传统课程而言,具备一定的独特性和原生性。它是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个体或教师团队在分析学校实际情况后,针对特定的学生集体,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自主设计、开发、实施的课程,是动态的、不断完善的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产物。
目前,小学创客教育面临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没有完整的创课课程体系,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多半从网上参考已有的教学案例,现学现用,缺乏自主创新意识;第二,课程内容单一,以Scratch图形编程语言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部分学生对其缺乏兴趣;第三,由于师资匮乏、硬件设施条件有限等因素,创客教育的实施对象并不面向全体学生,而是通过选拔的方式挑选部分学生组成小班化的教学模式,造成创客教育只是面向一小部分人的教育;第四,课程目标不明确,缺乏具体的课程评价标准,创客教育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在面对学生的创新性学习时,没有能够充分利用智慧教育环境,超越了单纯的技能训练层面,建立起多学科交叉的知识结构体系。
为解决这些问题,学校需要付出诸多努力,突破口就是设计与开发相应的创客教育校本课程,以校本课程为载体,推进创客教育的开展。
二、基于智慧教育的小学创客教育校本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向培养“智慧人”转变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在制定校本课程的目标时,也应密切关注时代发展,将课程目标的制定上升到培养什么人的高度。从知识至上,培养高学历的人才,到如今的“知行创”统一,培养创新创造型人才,“转识为智”已经成为当代教学发展的基本价值走向[2]。因此,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应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的新时代“智慧人”。
(二)课程内容的多元化与时代性
校本课程作为学校课程体系当中的一部分,更大程度上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因此,校本课程应设计多元化的学习内容,不仅体现为学习内容的多样化,还应在难易程度等方面进行梯度区分,以供学习者根据自身实际自主选择。此外,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该密切联系时代发展,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应该避免过时、泛化、重复、远离社会等问题。时代不停在发展,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此时流行的新兴技术彼时可能就已经被淘汰,这就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应紧跟时代步伐,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校本课程研发部门,做到校本课程资源的及时更新与调整。
(三)课程学习环境的开放性
创客空间是校本课程的主要学习环境。一线校园创客实践者谢作如指出,中小学的创客空间建设是为满足学生动手实践的需求,为他们提供“用知识”的机会,努力将他们的奇思妙想实现出来[3]。智慧教育时代对课程学习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智慧教育理念的创客空间应该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最大化地实现时空的开放性。具体而言,就是线上虚拟空间与线下实体空间相互融合的个人-集体交互学习空间。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物联网技术、移动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构建跨越时空的虚实融合的新型创客空间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四)课程资源的多样性与立体化
课程资源是指学生在进行校本课程学习时所能利用到的所有学习资源。传统的学习资源以纸质媒体居多,如教材等,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大力推行“互联网+”教育,课程资源的表现形式已经变得丰富多样。以MOOC为代表的网络课程资源、以微课或翻转课堂为代表的微视频等学习资源,使随处可学、随时可学变为可能。智慧教育时代下的校本课程资源也应形式多样,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此外,实现校本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还应做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融合、线上到线下翻转互动以及线下到线上资源拓展等,实现课程资源的立体化运用。
(五)课程评价的个性化与智能化
应试教育一直以来饱受诟病的一条重要原因就是它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过于单一性和片面化。新课改强调,课程评价应重视发展,注重过程。重视发展,即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评价学生时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看到学生的长处,以激励的方式促使学生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校本课程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要,因此课程评价更应注重发展性[4]。注重过程,即评价不应只看最后的结果,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应贯穿及时有效的反馈性评价,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以调整和改善。在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线下课堂摄像录播、线上网络平台记录等方式,对学生的作业作品、课堂表现、学习进度等进行全程记录,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此进行全面分析,实现课程的全程智能化评价[5]。
三、基于智慧教育的小学创客教育校本课程开发
(一)需求评估
小学创客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借鉴其他校本的成功经验,但它绝对不是一个完全模仿的过程,它对于学校而言是一个创新活动,因而要以学校的具体情况作为设计依据,具备一定的课程特色或亮点。校本课程开发包含四个理念:每一位教师都是课程设计者;每一间教室都是课程实验室;每一所学校都是教育改革中心;课程是社区[6]。由此可以看出,校本课程的设计、开发、实施对教师、学校等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综合多方面考虑,学校创客教育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从内部需求和外在条件这两个方面进行,内在需求与外在条件必须相辅相成。如图1所示。
图1 校本课程需求评估Fig.1 Assessments of school-based curricula's requirements
(二)开发过程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创建创客空间、打造校本课程、建设智慧校园成为许多学校探索教学变革的重要实践,对教育改革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校本课程由于学校条件等各种因素并没有固定的开发模式,学校在借鉴已有的课程开发模式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都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善。通过借鉴已有的传统课程、创客课程、校本课程等多种课程开发模式的研究成果,充分考虑智慧教育时代对校本课程提出的新要求,确立了智慧教育视野下小学创客教育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的一般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小学创客教育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的一般过程Fig.2 The general process of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curricula for maker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三)课程开发
1.智慧教育视野下小学创客教育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
小学阶段创客教育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从发展小学生智慧学习能力、创新创造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建构,应聚焦教育改革最新成果,既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又符合时代特征。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的转变,表明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已由知识本位进步为以人为本[7]。
第一,以跨学科知识及其应用为基础目标。STEAM教育目前十分流行,它是一种集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教育,包含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其实,STEAM教育和创客教育都是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催生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两者关于培养学习者的目标指向是大致相似的。创课实施与STEAM教学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课程当中的具体问题情境或主题活动等就融合了跨学科知识,学生通过问题解决和活动探究来完成跨学科知识的应用。无论是“双基”“三维目标”,还是“核心素养”,知识目标始终占据基础地位,校本课程也应以跨学科知识及其应用作为基础目标。
第二,以促进个体发展为核心目标。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在小学阶段开设创客教育校本课程,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个人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美国“21世纪核心素养”中提到的“4C核心能力”,即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是21世纪最重要的能力,也是未来人才培养的关键目标。小学创客教育校本课程也应以培养这四项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当然,考虑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这四项能力对小学生来说要求偏高,可以降低为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三,以适应社会发展为终极目标。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人,小学创客教育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也不能例外。在小学阶段,虽然小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活动范围有限,接受和理解能力也不高,但他们始终是处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当中的,他们也能切身体验到在他们的成长过程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因此,校本课程的目标制定也应紧跟时代步伐,还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够让学生意识到社会的发展并能够使自身适应。创客空间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3D打印、虚拟现实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于这些技术的学习或者使用,应当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需要,难易程度上要进行把控,课程目标不能制定得太高,否则会造成教学失控或者其他不良影响。
2.智慧教育视野下小学创客教育校本课程的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整个课程的主体和支撑,涵盖知识和学习经验两大方面。具体而言,知识即具体学科涉及到的事实、观点、原理、问题等,而学习经验又称之为学习方法,即叙述、阐明、论证、解释等处理知识的一般方法。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以课程目标为基础,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所在地区的地域特色与人文环境,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实际学习需要,制定出符合校情的、有特色的、具有一定科学性的校本课程。
智慧教育视野下小学创客教育校本课程,应融合智慧教育与创客教育的核心理念,实施对象针对的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实施环境主要位于学校建设的创客空间。因此,课程内容可供选择的范围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课程内容既要体现创新创造的教育理念,又要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还要满足能够在创客空间环境下实施的条件。通过梳理近年来有关智慧型课程以及创客校本课程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将智慧教育视野下小学创客教育校本课程可供选择的课程内容分为三个层次,如表1所示。
表1 校本课程内容的层次划分Tab.1 Hierarchical division incontentsof school-based curricula
这三个层次的课程内容大体上是由易到难的,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是当前小学阶段比较流行的创客课程。在进行课程内容选择时,建议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第一层次的基础课程,而拓展课程则适用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创新课程与当前新兴信息技术密切相关,旨在让小学生能够感悟和体验当前技术的发展,通过亲身的体验,对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等概念有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同时,通过主题活动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品质。
四、结论
智慧教育是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运用智慧教学法,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从而提升成才期望的教育方式。即培养具有高智能和创造力的人,利用适当的技术智慧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并不断地创造制品和价值,实现对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灵巧机敏的适应、塑造和选择。发展学习者的智慧是智慧环境、智慧教学和智慧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本文从创客教育角度切入,通过小学创客教育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进行智慧教育的尝试,抛砖引玉,期待更多智慧教育模式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