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研究
2019-12-26肖丽丽
肖丽丽 王 瑜 李 琳
(河北北方学院,河北张家口 075000)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法,主要研究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涉及政治、生活、学习、就业和恋爱等方面。共发放问卷2400份,回收2396份,有效问卷2393份,有效回收率99.7%。
1 调研结果分析
结果表明,当前,H省高校学生思想状况总体上呈现积极向上的状态,学生有理想有追求,积极乐观。同时也存在心理状况脆弱,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1.1 政治观日趋理性化,政治立场坚定
调查表明,当前广大学生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梦”的实现充满信心。在针对“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态度”的调查中,94.3%的学生认为“需要并且非常有必要”。在入党动机的调查中,52.3%的学生是“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13.3%的学生是为了“增加就业竞争力”,4%的学生选择“追求政治荣誉感”,26.5%的学生选择“对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理念有信心”,只有3.9%的学生选择“不考虑入党”。此外,大学生的政治观日益理性化还表现在对社会热点和国家发展前途等问题的关注上。
1.2 生活态度积极向上,但部分学生生命意识淡薄
调查中,有近半的学生觉得大学生活丰富而有意义,充满朝气。40%以上的学生情绪平稳,状态良好,也有7.8%的学生认为“上大学就是为了混文凭”。在人际关系一项中,77.2%的学生表示“宿舍成员间能和睦相处,关系融洽”。3.9%的同学宿舍关系融洽。在遇到挫折或感到压力时,45%的人选择“找人倾诉,“独自排解”的占33.2%,“哭泣或者跟同学朋友发怒”占7.6%,“与父母倾诉”的占7.2%,只有不到5%的学生选择“向心理咨询老师求助”。可见,当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比较普遍,这些问题需要高校管理者重视。
1.3 学习态度端正,目的明确,但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调查中,88.4%的同学认为,来到大学当务之急的事是掌握专业知识。71.6%的同学表示对学术活动有兴趣。同时,有69.65%的学生“基本不逃课”。而对于逃课的原因,23.41%的学生认为是“缺乏自我约束力”,21.05%的学生认为是“老师上课太枯燥”,17.79%的学生认为“没动力”。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专业兴趣不浓、不适应教师的授课方式、认为实践比理论更重要等。但是,在每天上网时间的选择上,“1小时以内”的仅有14.38%,选择“2小时以内”的占33.73%,“5小时以内”的占42.26%,“8小时以上”的占9.63%,而上网的主要目的大部分是“娱乐”,占72.13%,用于“学习”的仅占9.26%。
1.4 就业观较成熟,但具有一定的“功利性”且呈多元化发展
调查显示,90.3%的学生感觉到就业压力很大;对“自己今后所从事的职业的期望”,26.5%的学生选择“专业对口”,40.2%的学生认为“专业不重要,看重个人喜好”,24.2%的学生更看重“待遇好”,只有9.1%的学生持“能找到工作就行”的态度。在“工作地点选择”问题上,22.6%的学生选择大城市,13.4%的学生选择经济特区,16.2%的学生选择沿海开放城市,15.2%的学生选择回家乡,选择西部地区的占3.2%。对“就业的方向”,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选择“自主创业”的只有9.2%。
可见,大多数学生对就业观比较理性,自我认识清晰,但同时,大多数学生更加垂青于安稳的工作,在就业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功利性”倾向。
1.5 恋爱观理性开放,部分学生心理状况比较脆弱
在调查对象中,“以前谈过恋爱和目前正在谈的占90.2%,在校期间不打算考虑这个问题的学生只有9.8%,而这部分学生对别人恋爱也表示高度的理解。在“恋爱动机”一项,46.53%的学生选择“找个志同道合的伴侣,追求美好的爱情”,18.61%的学生选择“作为人生的伴侣”,“随大流”和“满足生理需求”的分别占9.26%和5.32%。而对待“分手”问题,89.3%的学生选择“能够坦然面对,顺其自然”,其余的学生选择伤心难过。
可见,当前高校大学生恋爱现象较为普遍,大部分学生能够理性面对,对待恋爱的态度真诚,有责任心,心态较为成熟。一小部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心理状况比较脆弱,这部分学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2 当前H省高校思想状况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2.1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视程度不够,课程效果不佳
尽管党和国家一贯重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学生普遍认为专业课更重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足够的重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两课”,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两课”教学多流于形式,且思想政治理论知识陈旧,授课方式单一,与国际国内形势结合不够紧密。此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采取大班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不足,由于学生多,教师也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效果一般。
2.2 现实经济利益行为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价值观念随之发生改变。学生在思考问题是,物质化和现实化的考量在他们分析问题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3 网络的消极影响
第一,互联网具有虚拟性和开放性,在外部监督与约束不足的情况下,特别容易对自控力差、辨别力低的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部分学生在真实的人际交往中会感到紧张和不适应,甚至会逃避和排斥与人交往。
第二,大学期间,学生有充裕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许多学生把时间消磨在玩游戏、看影视剧、聊天购物等方面,严重的甚至染上网瘾,极大的影响了身心健康。
第三,由于网络信息审核机制尚不完善,目前,许多网站或媒体存在为了迎合青年人的心理而进行不实报道的问题。但同时,学生缺乏正确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事件的理解存在片面性,面对不实报道,极容易出现失望焦虑甚至偏激的情绪。
2.4 家庭教育缺乏
孩子成长离不开家庭。进入大学之前,在高考的重压之下,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把全部精力放在提高分数上,几乎包揽了学习之外的一切事物。这极容易导致孩子在进入大学后,在生活自理、独立思考、人际沟通等方面存在问题。同时,由于大部分学生是在外地就学,父母很难了解他们在学校的情况,从而导致父母子女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一旦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问题,难以正确理性处理。
3 对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议
根据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结合高校整体发展情况和学生实际思想状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3.1 持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形成“三全”育人的强大合力
高校教育管理部门要坚持“以生为本、服务大局”的理念,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制度。在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结合时代背景,另一方面要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工作方法上,要用当代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避免单调空洞的说教。要探索更多有效的途径,开展好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就业观的教育。
3.2 打造学生工作新媒体建设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学生思想特别容易受到网络的影响,因此,高校应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打造新媒体教育平台,拓展网络教育途径,掌握主动权。同时,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环境潜移默化育人。
3.3 加强心理辅导,优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环境
一方面,通过心理健康课程,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态度,正确认识心理健康辅导的意义,不再谈心理健康“色变”,对心理问题有一个正面的认识。另一方面,打造心理健康工作站或工作室,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有一个合适的求助途径,心理问题能找到适当的宣泄口或倾诉者,能正确的理性的处理负面情绪。
3.4 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深入细化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内容
目前高校“两课”教学模式固定,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通常只是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也没能真正发挥其启发意义。因此,高校应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更新育人培养观念,细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育主题,开展应用创新型本科建设,建立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着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努力将大学生思想教育水平提升一个新台阶。
3.5 发挥家校合作的作用
高校人才的培养,家庭教育和高校教育缺一不可。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力之一的辅导员,要及时的将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思想等情况反馈给家长,而家长也应主动与老师进行联系和沟通。同时,注重与孩子交流和谈话的方式,关心他们的生活,鼓励他们学习。支持辅导员的工作,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共同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