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现代意蕴及其启示

2019-12-26张书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1期
关键词:资本主义马克思文明

张书媛

(山东科技大学,山东青岛 266590)

1 马克思生态思想概述

马克思的生态思想更多的是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人化自然对于人类实践的意义。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哲学,否认人与自然的孤立存在,认为没有人参与的自然是无用的,马克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工业文明下人与自然的关系,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人类认识改造自然就是为了自然能更好的造福人类。而根据当时资本主义的情况来看,资本家似乎并没有意识到人与自然共生的关系,而是一味地把自然界当作生产资料或者是消费品。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和破坏进行了批判,追求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人本来就属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破坏自然或违背自然规律。

马克思还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可能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的根源。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过程中,资本家为了获取巨额财富,完成资本积累,雇佣劳动力进行扩大生产,无偿占有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资本家与雇佣劳动者之间变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引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科学地预见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向生态危机转移的可能性,资本家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必然会运用科学技术加大对自然界的开发和利用,大规模的发展工业,使得水体污染、环境被破坏、自然资源被过度利用,生态危机不可避免。

2 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现代意蕴

2.1 理论意义

马克思的生态思想是在批判继承传统自然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具有不同于其他理论的超越性和预见性。马克思开始关注人的现实境遇,重视人的持续发展,尤其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思想对于当今世界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理论意义。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马克思生态思想理论阐述的核心,这一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为人类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马克思指出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依赖于自然,脱离自然的实践是不存在的。这些思想为我们今天的生态学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当今社会,生态问题依然很突出,大气污染、水污染、草原荒漠化、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等。总之,这些生态问题的严重性清晰可见,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只能是消极的。而马克思超前的生态思想却为我们分析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

资本主义制度是引发生态危机的根源,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大限度的追求经济利益,导致人与自然的对立。资本家不会关心工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更不会在乎经济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不可避免,马克思指出只有用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取而代之,变革资本主义制度,才有可能化解危机,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这些思想有利于当代生态理论的丰富和深化,而且也有利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寻找摆脱生态危机的方法。

2.2 实践意义

马克思的生态思想除了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而且具有实际上的可行性。他所强调的人、自然和社会的关系,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解决办法对于当今世界都可适用。无论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在现代文明的建设中,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生态问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增强的同时,生态问题日益显露。例如: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严重,河流污染,自然灾害频发。这些现象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生态危机。此外,这些问题也将中国与世界各国紧密联系起来。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在马克思生态思想的指引下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生态危机,缓解人与自然矛盾的政策方针建设美丽中国,其他国家也在实践着马克思的生态思想,结合本国国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生态环境思想建构的理论基石。但人对自然的改造必须遵循一定的尺度,人类以实践创造客观世界,相比其他动物能够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实践意义在于当今社会生态危机的解决,他为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方向即制度变革,并指出共产主义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解决生态问题的社会制度。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以马克思构想的生态思想为指导不断实践,一步步地探索最终找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模式。

3 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对我国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马克思生态理论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借鉴。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布局,这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中国的具体运用,社会主义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复杂性工程,我们应该认真研究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并指导实践。

3.1 转变生态观念,加强生态思想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们要充分认识治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吸收贯彻马克思生态思想。可见,转变生态观念,明确治理主体至关重要。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和治理的过程中应坚持人的主体地位,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环境治理的中坚力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教育,离不开对人的生态观念的培养。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应加强社会宣传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教育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们传统错误价值观念的转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帮助社会公众更好的了解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多开展教育活动,例如环保演讲、媒体宣传等,提高公众的参与度,这能使生态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

3.2 发展生态经济,倡导绿色消费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树立符合建设的消费观,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往落后的消费模式导致环境的极大破坏和资源的严重浪费,给人类的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马克思生态思想启示我们,要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要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要发展循环经济,一是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合理利用废弃物。人类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而且大量生产废料会污染环境。我们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这些废弃物转化成可用物,成为其他产业部门所需的生产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再开发。二是努力提高科学水平。加强人才的培养,研究新能源、开发新材料,借助科技的进步来实现生产方式的变革。生态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相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使资源在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当前,还存在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淡薄、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等问题。因此发展循环经济首先要求绿色消费,消费带动经济的发展,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阶段,绿色消费将会决定着中国以至整个人类的命运,一方面要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有益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另一方面要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主张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性消费。

3.3 进行制度创新,建设美丽中国

制度是给关乎国家各个方面正常运行的保障。在生态环境问题凸显的今天,进行制度创新,对我国生态文明具有重大意义。在人民渴望得到更好生活质量的今天,对我国制度创新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要求。对此,生态文明建设不应只喊口号,而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首先,党和政府应该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以高标准和高要求进行生态治理。在国家层面,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主要反映在国家发展的重大部署中。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把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做出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安排。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治理的责任制问题进行了郑重申明,表明了党和政府在生态治理中的务实态度。在各部门和各领域,都推出了大量生态文明建设的试点工程和创建活动。 其次,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更好的贯彻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应从经济、政治、法律、道德等方面,规范人们的生产生活行为。马克思为生态危机的解决指明了方向即制度变革,我们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来抽象的谈论生态文明建设。因此,应该根据我国的国情制定具体的策略,例如:在政治制度方面要逐步完善政治机制,加强生态建设的监管力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构建生态型政府。马克思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思想理论资源。只要通过制度上的创新,在全社会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的文明意识,就一定能够建成富强、民主、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总之,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前瞻性思考,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理论和指导价值。当前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而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因此解决生态问题是民族复兴、国家繁荣的重要步骤。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应深入研究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将其运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猜你喜欢

资本主义马克思文明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请文明演绎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漫说文明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