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文学的文化价值

2019-12-26马玉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1期
关键词:民间文学民间文学

马玉涛

(河南省文联故事家杂志社,河南郑州 450008)

民间文学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并在民间广泛传播、流传,能够真实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情趣的一种口头语言艺术。从体裁上讲,民间文学囊括了散文体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以及民间寓言和笑话等,包括韵文体的民间歌谣、叙事诗、史诗和谚语,和韵散体相结合的民间说唱、民间戏曲等艺术形式。

民间文学在文学宝库占很重要的地位,它的品种、花色是无限丰富的。虽然有很多作品还处于萌芽状态,艺术上还欠成熟,但一些具有代表性流传至今的作品却是经过不断锤炼,并集中了群众集体智慧的优秀之作。这些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在思想和感情上完美统一,无限和谐,它不仅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还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是不朽的文学遗产,

1 民间文学是文学之源

远古时期,由于受条件和时代所限,文学的样式比较单一,只有群众性的口头创作即我们所说的民间文学。随着文学的发展和演进,出现了以书面创作为标志的作家文学,在此之前,民间文学是作为作家文学的源头或母体存在的。作家文学产生、壮大后,仍源源不断地从民间文学中汲取养料和养分,以此来促进自身不断地成长和革新。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民间文学不断使作家个人受益并取得卓越的成就,甚至直接影响到一个时代的文学,由于得利于借鉴民间文学而凸显出创作的高潮。可以说,在文学发展史上,民间文学始终对作家文学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并使其不断发展和繁荣。而且,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大作家都不同程度地受过民间文学的哺育和影响,历代的文学高潮和高峰都同民间文学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很多文学名著也都直接取材和脱胎于民间文学。

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中价值最高的《国风》就是来自民间,而且从那时开始,我国就有就把记录歌谣作为一种宝贵的传统。历代以来,很多优美的诗歌都是从民间歌谣中汲取营养的。屈原作为我国古代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他创作的《离骚》、《九歌》、《天问》等作品就很好地保存了很多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和一些优美的神话传说。从实际情况来看,民间文学确实是某些文学样式的源头和先驱。我国文学中别具一格的乐府诗,也是从民歌开始的。汉魏乐府在感情方面深厚强烈,语言方面朴实自然,在精神上可谓追步《国风》,而形式上却又更为活泼,它们取代了穷途末路的汉赋。乐府民歌更突出的成就,在于造就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建安文学。而且,人们一度误认为词是文人创始的,然而从敦煌发现的千余首曲子词中,我们看到了唐代民间早就有了《菩萨蛮》、《长相思》、《鹊踏枝》、《鱼歌子》、《望江南》等许多词牌,而曲词大多语言质朴,感情奔放,即使这些曲词确实经过文人加工,但仍然充满了浓郁的民间气息。就像鲁迅所说,在诗歌形式和方式上,歌、诗、词、曲本来就是民间之物,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各种诗体,最初就起源于民间。

元杂剧是我国成熟的戏剧,但这种戏剧形式的诞生,却是由于宋金时代民间产生了诸宫调的说唱形式,这就为元杂剧的结构体制解决了关键性的问题。如备受推崇的王实甫的《西厢记》,则从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发展而来,而它就是那一时期流行的说唱文学,是在民间故事传说与赵德邻《商调蝶恋花》的基础上集中改编而成的。关汉卿的《窦娥冤》则是吸取了民间流传的“东海孝妇”的素材。所以,我国戏曲的形成仍然抹不掉民间文学的贡献。

另外,白话章回小说的诞生,跟宋元民间说唱文学的兴盛是分不开的。民间艺人虽然不能一次完成卷帙浩繁的长篇巨制,却无形中为长篇巨制准备了产生的条件。最显著的例子当然是创作出围绕“水浒”、“三国”、杨家将、岳家军为核心的各个独立的故事,只要把这些故事加以整理连贯起来,长篇巨制的基本轮廓就可以初步树立。因此,脱离了民间文学这些创造,我国文学史上的《水浒传》、《三国演义》一类的长篇小说,就不可能那样顺利、那样迅速地在文人笔下形成,而文人自己独立构思的长篇小说如《儒林外史》、《红楼梦》等等,也可能将由于缺乏技巧的借鉴和创作经验,诞生的时间和成熟的程度就没有我们现在看到的那样理想。

通过梳理中国文学的发展史就会发现,中国历次文学创作高潮都和民间文学有不可回避的渊源关系。从《楚辞》到《国风》,从建安文学到两汉乐府,从唐代诗歌到六朝歌谣,从元代杂剧到五代以来的词曲,以及明清小说和两宋以来的说唱艺术,都验证了这种渊源关系。可见民间文学不仅是“流”,更是文学之“源”,是文学艺术永远取之不尽的宝贵矿藏,只有真正掌握了它,才能创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2 民间文学对我国文学及文学家的影响巨大

综观文学史你会发现,很多伟大的作家是在民间文学的哺育和影响下成长起来的,这主要得益于民间文学巨大的欣赏价值和良好的借鉴价值。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这两者之间的血缘关系,不但伟大的作家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白居易、关汉卿、施耐庵、吴承恩、蒲松龄、鲁迅等等在长过程中都受到民间文学的影响,而且整个文学史的发展(如文学的起源、各种文学体裁、艺术手法的创造)都离不开民间文学。例如楚辞, 据后汉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记载:“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也就是说,屈原是见到当地民歌粗鄙引发了创作《九歌》,这足以说明,《九歌》是脱胎于民歌的。关于《九歌》是在民间祭歌基础上的改制品,这一点朱熹也是赞成的。

《史记》是一部承上启下具有独创性的史书。司马迁能创作出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除了社会及个人的因素以外,深入生活,从民间文学中汲取滋养,是他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说:“途尝西至崆峒,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汉书·司马迁传》说他“网罗天下放失之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下至于兹”。可见司马迁正是用调查得来的民间传说,弥补了先秦史书的不足,丰富了楚汉以来的资料,从而撰写出生动活泼、通俗流畅的《史记》。

陶渊明的一些诗篇也是以刑天、夸父、精卫等神话传说为题材,并且他化用一些民歌的句子在诗中,如他的《归园田》中“犬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就是出自古乐府中 “鸡鸣高树巅,狗吠深宫中”。三国时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很多现实性很强的作品也用乐府民歌写就的,如曹操《苦寒行》《蒿里行》,曹丕的《上留田行》,曹植的《野田黄雀行》,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王粲的《七哀诗》或写战乱时代人民的痛苦,或写徭役的深重造成的灾难,或写对自由幸福的向往,无不以社会问题为写作的流派。此外,汉代乐府《孔雀东南飞》《木兰诗》《陌上桑》《孤儿行》的问世,也为《悲愤诗》《长恨歌》一类的作品提供了借鉴。李白的诗篇华丽多姿又自然流畅,宛如天成,这也得益于他善于向民歌学习。李白的乐府古题所作的诗篇有六卷,占了他流传下来的诗篇的1/6。诗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洗兵马》、《风晏行》“三吏”、“三别”、《春望》等大量抨击统治阶级、为人民生存而呼喊的诗篇,体现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这些诗歌和《七月》、《伐檀》、《东门行》、《病妇行》等优秀的民歌一脉相承,尽管在内容取材上并不相同,但在反映现实精神上却是一脉相承的。另一个伟大的诗人白居易的诗歌成就,也和民间文学的影响有极其密切的关系。他在《策林六十九》中提到文学创作应该以《国风》为榜样:“闻北风之言,则知威虐及人也,闻硕鼠之刺,则知重敛于下也……故国风之盛衰由斯而见也,王政之得失由斯而闻也,人情之哀乐由斯而知也。”他和元稹共同发起和领导了新乐府运动,把从《国风》中学来的战斗精神贯彻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

唐传奇中的奇闻异事多是文人们根据民间传说创作而成。元杂剧《窦娥冤》是关汉卿在民间传奇的基础上再度创作。明清一些小说家如冯梦龙、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等人的著作也是很大程度上采用了民间传说和评书的内容。文学巨著《红楼梦》也明显有借鉴民间文学的痕迹,开篇即借用了女娲补天的神话,除此之外,也大量运用民间文学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技巧,巧妙地将一些民间的谚语、歌谣、俗语、歇后语、谜语等融入其中。第四回用“俗谚口碑”对“护官符”描写:“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更是民间文学的直接应用。

《聊斋志异》是我国一部优秀的短篇文言小说集,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它:“描写委曲、叙述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畸人异行,出于幻城,顿入人间,偶述琐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据有关资料记述:蒲松龄尤爱闲时与人谈天说地,注意搜集整理流传于民间的神话、寓言、传说、故事。他在《聊斋志异自序》中说:“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同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简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伙。”因此,《聊斋》中许多故事题材和情节取自当时的民间文学。如《红玉》《小翠》《娇娜》《小谢》《婴宁》《封三娘》《辛十四娘》等狐女助人的爱情故事,与民间文学中的一些传统的幻想性因素较强的“动物故事”、“仙女故事”的情节和主题都比较相似。

鲁迅非常重视从民间文学宝藏中汲取刚健、清新的养料,认为“从说唱书里是可以产生托尔斯泰,费罗培尔的”。他的《故事新编》中的《补天》、《奔月》、《理水》、《铸剑》等篇就是改作自民间传说或民间故事的。老舍、赵树理也都十分熟悉民间文艺,他们的作品从审美情趣到表现手法,以及语言等诸多方面都与民间文学十分接近。有很多当代作家善于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而使其文学作品更加生动,内容更加丰富,而利用一些在民间传说进行文学影视作品创作更是不胜枚举。

总而言之,民间文学会源源不断地对我国文学及文学家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着文学发展的整个进程。我们不仅要重视研究民间文学,更重要的是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学,肯定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中应有地位,这理应是我们该做的吧。

猜你喜欢

民间文学民间文学
济慈长诗《拉米娅》中的民间文学“母题”
我们需要文学
中国民间文学艺术发展现状与保护
《神话与民间文学
——李福清汉学论集》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对联与高校民间文学实践教学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