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职生创业素质模型研究的必要性

2019-12-26杨俊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1期
关键词:高职生素质高职

杨俊峰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北京 100029)

1 相关概念

《现代汉语词典》对“创业”的注解是:“创办事业”,而我们对这一概念最通俗、最直接的理解是“自己当老板”“创办自己的企业”。(美)罗伯特·赫里斯(Robert D.Hisrich)和(美)迈克尔·彼得斯(Michael P.Peters)在2004年提出:“创业就是通过奉献必要的时间和努力,承担相应的经济、心理和社会风险,并得到最终的货币报酬、个人满足和自主性,创造出有价值的新东西的过程。简单地说,创业就是创造新东西的过程,并承担风险和得到回报。”

何谓“素质”呢?著名的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C.McClelland)是国际上公认的素质模型方法的创始人,他将“素质”界定为:能明确区分在特定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杰出绩效水平和一般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麦克利兰把能力素质划分为五个层次:知识、技能、自我概念、特质、动机。由此,创业素质就可界定为创造事业并取得成功应具备的个人特征和主观条件。

素质模型就是完成某项工作,达成某一绩效目标所要求的一系列不同素质要素的组合,包括不同的动机表现、个性与品质要求、自我形象与社会角色特征以及知识与技能水平,以及每一类素质类别下所应具备的具体的能力或胜任力及其相应的程度。综合起来,高职生创业素质模型是指高职生在创业活动中,为达到创业成功这一目标必须具备的一系列素质要素的组合,以及每一类素质要素类别所应具备的具体的能力及其程度水平。

2 高职生创业素质模型研究的必要性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主要有普通本科层次和专科层次两种类型,普通本科强调学术价值观,主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培养学生对世界的认识能力。酝酿中高职本科培养的是应用技术型人才,强调技术价值观,重在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培养学生对世界的改造能力。然而,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却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上,从培养“技能型”人才到“高技能型”人才,再到“高端技能型人才”。

由上,国家从宏观层面对高职生的培养定位是有别于其他类型的大学生的,培养定位决定了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课程体系的开设,这将直接影响高职生的职业选择。笔者设想,在适合高职生创业的领域内,需要其具备的创业素质及素质拥有的程度也应与其他类型的大学生有一定的差异性。

2.1 高职生创业意愿强烈

笔者于2018年6月面向某职业院校的劳动经济管理系全部在校生进行了一次关于创业意愿的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629份,调查结果显示 (杨俊峰,2018),学生们想当老板的占比为55.65%,对创业很感兴趣的人数占比为44.68%,认同“比起成为一名企业员工,我更愿意自己创业”的学生比例为52.15%,认同 “我的职业目标是成为创业者”的学生比例为42.77%,28%的被调查学生表示要竭尽全力成为一名企业家。

2.2 高职生自主创业的比例高于全国大学生的平均水平

自2010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之后,我国大学生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来自麦可思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我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已由2009届的1.2%上升至2015届、2016届的3%,2017届略有下降,为2.9%,其中,2015届和2016届的高职高专学生自主创业比例都为3.9%,2017届为3.8%。从近三届的数据来看,高职高专学生的创业比例一直高于全国大学生0.9的百分点。麦可思研究院追踪2014届大学毕业生,发现其6个月后有2.9%的人自主创业(本科为2.0%,高职高专为3.8%),三年后有6.3%的人自主创业(本科为4.1%,高职高专为8.5%),这一追踪数据一方面显示毕业中期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增长明显,另一方面毕业中期高职高专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比例的更高于全国大学生的平均水平,差距由1.8%增大到4.4%。

2.3 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较低

近九年来,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逐年稳步提升,达到目前3%左右的状态,这一创业比例超过西方发达国家一倍。但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及国际平均水平,欧美国家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平均为20%。笔者还未掌握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数据,但浙江社科院调研中心主任杨建华表示,近年来浙江大学生初次创业成功率为5%左右,这一数据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欧美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平均水平20%的比例相比,差距犹如鸿沟;国内横向比较,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也低于社会创业平均成功率。

麦可思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2014届本科毕业生中,有46.9%的在三年后仍在继续创业。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2014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中有45.8%的人三年后继续自主创业。三年内有超过半数的创业人群退出,创业失败的风险不容忽视。

2.4 关于高职生创业素质模型研究的文献比较匮乏

2018年 12月 31日登录中国知网(www.cnki.net),在篇名检索词下,输入“创业素质模型”,共检索到的11篇文献。关于创业素质模型研究的文献最早出现在2011年,有两篇。从11篇论文的篇名来看,针对高职生创业素质模型研究的只有1篇,即2016年郑楚山,陈锐钊发表的《广东高职院校文科生创业素质模型构建及培养模式探索》,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专门针对高职生创业素质研究的文献比较匮乏。

2.5 现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的设计缺乏科学依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创业教育为“第三本护照”,在研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时提出了创业教育的全新理论,认为创业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创业素质与能力为主要目标和任务,通过相关的课程体系整体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业能力,使其具有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掌握相关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

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工作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缺乏系统、科学的创业教育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国内高校的创业教育起源于1998年在清华大学举办的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此后,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主要以开展“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主要内容,形式比较单一。尝试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高校也主要是学习创业的理论知识,鲜有教师讲授如何将知识转化为产品、如何将创业方案付诸实践,而对于创业需具备的技能、能力: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社交和管理技能等,教师则缺乏系统的培养方案,课程的开设主要以报告、讲座为主。在目前的中国,对大学生创业成功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缺乏科学的模型。

按照戴维·麦克利兰的理论,高职生创业素质模型是指高职生在创业活动中,为达到创业成功这一目标必须具备的一系列素质要素的组合,以及每一类别素质要素所应具备的具体的能力及其程度水平。现在我们还未建立起高职生的创业素质模型,继而,针对培养大学生、高职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方案似曾就成了无源之水,只能依据所在学校或授课老师的主观判断了。

2.6 高职生有其不同于其他类型大学生的人格特点

李进恩曾于2007年对安庆市一所本科院校和一所高职院校的师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高职生在人格上总体趋于正常,但不少学生存在着类型不同、程度各异的人格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我认知能力欠缺、宽容心不够、良好学习习惯缺乏、心理适应能力差、人际关系冲突较多等。近几年,国内部分地区高等教育拟录取人数与报名人数出现相差不大的现象,高职院校的生源综合素质出现下滑趋势,这一点,笔者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也有切实的感受,高职学生中存在人格问题的比例较之2007年的调查结果只会加重。

人格的形成具有先天的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环境的影响,并非不可改变,但改变的时间周期会较长。人格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在学生时代主要体现在学习成绩、学习习惯上,走出校门后就影响其就业领域的选择和职业发展的高度。鉴于此,笔者的初步判断是:高职生的和普通本科生的创业素质模型是有区别的。

3 结语

鉴于上述六点分析,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提高高职生的创业率、创业成功率,我们有必要从实证的角度构建高职生创业素质模型。在按照戴维·麦克利兰的理论构建素质模型的过程中,笔者认为首先要界定清楚创业成功的标准,这是因为高职生创业素质模型是基于创业者中成功者的素质特征而建立的,那么,谁是创业成功者呢?这是我们选取样本的关键因素。在查阅文献和随机访谈后,发现不同创业者、不同人士对创业成功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差异,同时关于创业成功的研究也比较缺乏,而要想基于一定的创业成功标准挑选出样本进行调查,进而构建高职生创业素质模型,则必须先对创业成功加以界定和解析。

猜你喜欢

高职生素质高职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感恩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生感恩教育中的实证研究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当代女高职生婚恋观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