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武术的对外传播途径及对策

2019-12-26李捷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中国武术传统武术武术

□ 李捷(河南护理职业学院 河南 安阳 455000)

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包含了健身、技击、哲理以及娱乐等多种中华民族文化特性。通过传播中华武术,能够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促进世界体育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1、中华武术对外传播的途径

1.1、通过政治传播

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中华武术的对外传播被国家所重视。1960年6月,中华武术第一次以“政治挂帅”的形式走出国门,参加了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第二届全运会 “友谊晚会”的节目表演。1960年底,由周总理带领的“访缅友好代表团”在缅甸进行巡回表演,中华武术队的表演受到了缅甸人民的热烈欢迎。1974年4月国家从全国各省市招到38名优秀武术运动员在北京组建了中国武术代表团,在进行了40天的集训后,于6月3日到美国和墨西哥进行了为期52天的访问表演,有力促进了中美、中墨的关系正常化。随后该武术代表团又访问了非洲六国,提升了中国武术的国际知名度。

1.2、通过民间团体传播

中华武术首先是在海外华侨和华人的推动下走出国门的。陈嘉庚先生为唤醒国人自尊自强、习武强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打着“弘扬国粹,涤除积弱”的旗帜在国内外造势,并于1929年8月邀请以潘世讽为主任,以永春国术馆的20名拳师和侨居星马的干德源、李载鸾、颜情等永春拳师为骨干的“中央国术馆闽南国术南游团”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进行了长达一年的巡回武术表演,宣传尚武精神。巡回表演在东南亚引起了极大轰动,当地报纸、新闻媒介争相报道。《南洋商报》在报道中写到“各埠侨民莫不时刻关怀,到处探访,几有日悬于心、夜萦诸梦之慨”。这是我国民间武术团体第一次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中华武术。

1974年6月日本太极拳代表团来中国访问,16人的代表团分别在北京、杭州、上海、广州等地进行了交流表演。第二年,日本少林寺拳法代表团也来到中国,进行了北京站和上海站的武术表演。中日两国的武术交流有效的推动了中日交流,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日民间武术交流达到了高峰。1982-1994年,仅福建省、河北省等十一个省就有282个武术代表团前来交流访问,接访4121人。中国武术协会也多次组织优秀武术教练员和运动员到日本、英国、墨西哥、加拿大等过进行援助教学。武术通过民间途径传播,交流人员从武术运动员到大众,交流内容也从以前的太极拳、长拳等竞技武术转为传统武术。

1.3、通过体育赛事传播

中华武术第一次通过体育赛事走出国门是1936年,中国武术队随同中国奥运代表团在德国柏林进行表演,中国武术队员在全世界面前展示我国的民族文化,有力推动了中华武术的对外传播。但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以及后来的解放战争,减缓了中华武术对外传播的步伐。建国后又由于美苏冷战,我国武术通过奥运会传播体育文化的道路被西方国家堵死。直到1990年10月,国际武术联合会成立后,中国武术通过大力发展会员国、积极参与世锦赛,同时增设洲级武术组织,终于在2002年成为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的一员。

我国抓住时机,积极推进武术进入2008奥运会项目。但是由于时间紧、准备不足,同时又处在国际奥委会瘦身计划的大背景下,中国武术被挡在了奥运会的大门外。在国际武术联合会和中国奥委会的共同努力下,武术以“特设项目”登上了奥运会的舞台。此后,武术因种种原因无缘第30届、第31届和32届奥运会。虽然到目前为止,武术仍然无缘奥运会项目,但是在推动武术进入奥运会的过程中,中华武术在对外交流和发展上已经迈上了新的台阶。

1.4、通过娱乐节目传播

中国武术以电影、电视为媒介在全世界传播,尤其是以李小龙、成龙、李连杰为代表的中国武打明星们,有力的促进了中国武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进程。李小龙的《猛龙过江》、《龙争虎斗》、《精武英雄》、《唐山大师兄》,成龙的《红番区》以及《尖峰时刻》系列电影都在国外受到了强烈的欢迎。在创造大量票房的同时,潜移默化的让全世界接受了中华武术、中国文化,在以后的《霹雳娇娃》、《黑客帝国》系列等好莱坞电影中,都大量引用了中国武打动作。中国动作电影的对外传播让世界了解了真实的中国人,改变了中国人邪恶阴险的“傅满洲”形象和为人迂腐的“陈查理”形象。

2、中华武术对外传播存在的问题

2.1、中华武术自身发展的问题

建国以来,我国的武术无论是对外交流还是政府扶持,都是以竞技武术套路为主。而竞技武术的过分发展造成现在的武术过分追求动作的高难度、以及美观和创新,忽视了传统武术内容的博大精深,脱离了武术的本质,使武术成为了类似于舞蹈或是体操一样的体育项目。片面的追求“创新”、“现代化”,造成中华武术的内涵缺失、文化底蕴降低,反而使国外对中华武术的认识产生偏差,认为中华武术就是用来打架的,中国人是尚武的。

2.2、中华武术主要传播方式的问题

中华武术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民间武术,而民间武术的传播者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他们更重视技术的传播,而武术文化的传播因缺少研究、总结或是无法用语言进行准确的表述而被轻视,导致民间武术的文化内涵不为外人所理解。外国文化,尤其是东亚以外的文化与中华文明无论是文化体系还是文化内容都有本质上的区别,中华武术的对外传播在缺乏武术文化的有效支撑下,单纯的武术技术传播和空洞的理论说教都使得中华武术的对外传播空乏无力。

中外武术的交流归根结底是武术教练员、运动员、民间武术家等人的交流。外国武术组织和人员在进行武术交流时,由于语言不通,许多武术术语以及意境方面的内容无法用外语有效且契合的表达出来。中华武术缺失了内涵,只是单纯的传播武术的技术动作,无法使外国人全面了解中华武术。失去了武魂的中华武术,传播效果也大打折扣。

2.3、文化差异的问题

中华武术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单纯的把武术文化作为一个主体向全世界传播,这种单向的文化输出在传播初期是高效且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但是当中华武术传播进行到某个阶段后,单一方面的推广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双方因文化的差异性和宗教信仰的不同,人生观价值观各异,容易产生文化误解,如中国武术讲究中庸的思想,是崇尚力量对抗的西方体育人所不理解的,中西方文化的种种差异,造成了文化冲突,难以获得世界其他民族的认同,从而影响了武术文化传播效果,不利于中国武术形象的树立。同时在国际负面舆论环境的引导下,很多国家对我国持怀疑的态度,对中华武术的对外传播抱有深深的戒备,认为这是中国的“文化侵略”,为中华武术的走出去制造了很多困难。

2.4、中华武术发展过快的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武术的重视,中华武术在近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武术的受众爆发式增长。过大过快的发展造成中华武术教练员数量跟不上需求,为满足传播需要,大量速成的武术教练员仓促上岗,导致武术教练员水平参差不齐。这种快速发展下的种种问题看似细枝末节、无关大局,却使国外对中华武术的认识出现偏差,不利于中华武术的对外传播。

3、中华武术对外传播的对策

3.1、对外传播以传统武术为主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承载着民族文化。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以传统武术为主,竞技武术为辅,打造自身的品牌形象。首先,人民大众学习的武术往往都是传统武术,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人民大众更乐意也更有能力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同时也更符合武术服务人类健康的主旨。其次,传统武术门派众多、套路丰富,以传统武术为主进行对外传播,更能体现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也能使更多的外国人找到自己喜欢且适合自己的武术。最后在以传统武术为主的基础上,通过竞技体育吸引少数有参与竞技比赛兴趣的青年。中华武术的对外传播要通过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趣味化的方式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双管齐下促进中华武术的对外传播。

3.2、调整传播方式

在中华武术的对外传播过程中,要注重武术教练的本土化。通过大力培养本土的武术教练员,强化国外教练员对中华武术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中华武术能够在国外牢牢的扎下根。使用本土教练推广中华武术能够向当地人更准确的介绍和解释中华武术的内涵,也更容易被当地人所接受,为中华武术的国家化夯实基础,使中华武术的对外传播方式由“走出去”转变为“走进去”。使中华武术真正的融入到世界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去。

3.3、注重民族差异

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更是世界民族的财富。中华武术的传播在以中华民族文化为本的同时,要充分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运动特点和优势,使中华武术扎根国外,也使外界能够更加充分和全面的认识中华武术和中华文化。在中华武术的对外推广中,要正确认识中外文化差异,立足异域文化,寻找共同点和契合点,正确引导舆论,尽量降低因文化差异造成的文化冲突及其相关的负面影响,避免“文化侵略”这种误解影响我国武术的对外传播。

3.4、改变教学目的

在中华武术的对外传播过程中,往往把武术技术的传播作为重点。无论是武术规定套路的创编,还是国际武术比赛的组织,都是以技术推广为中心,以直观上感受为依托来传播中华武术。但是这种以技术为教学目的推广方式只能对一小部分人产生影响,很难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和巨大的影响。中华武术中“阴阳相济”“虚实开合”等武术理念不但是武术的健康理念,更是一种生活的方式。以健康为教学目的的传播方式更容易被人所接受,也更能体现中国武术的价值,体现中国人民的养生智慧。

4、小结

中华武术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是中华文化对外输出的一张名片。在中华武术的对外传播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中华武术的深厚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放慢脚步、深耕细作,找到一条最适合中华武术对外传播的方式,把中国武术内涵的独特的文化性发挥出来。通过中华武术的对外传播,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进而共同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猜你喜欢

中国武术传统武术武术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传统武术在高等教育中发展研究
中国武术“元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国武术思想史》评析
中国武术有哪些派别
新型涵道武术擂台机器人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