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中小学校园篮球赛事组织情况研究

2019-12-26蔡金兴上海体育学院上海200082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12期
关键词:校园篮球篮球运动教练员

□ 蔡金兴(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 200082)

1、上海市中小学校园篮球主要赛事

校园篮球氛围的营造离不开篮球赛事的开展,通过对校园篮球赛事的推广及创新,对校园篮球运动普及和运动水平的提高以及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赛事的外延不断扩张,通过翻阅相关资料,本人认为本文所定义的上海市中小学校园篮球赛事应包含以下要素:

规模应是区级以上(含区级);以竞赛为核心,满足不同主体的多种需求;对社会、经济领域产生积极的影响;目的多样性;有一定的文化背景。

上海市针对青少年的主要篮球赛事有:

(1)“新闻晨报”杯上海市中学生暑期篮球赛。“新闻晨报”杯作为上海市青少年暑期篮球传统体育赛事已走过了15年的风雨,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体育局、上海报业集团主办,已经成为上海市青少年暑期的“必修课”。据统计,最近几年参赛人数逐年增加,尤其2016年上海市校园篮球联盟成立以来,“新闻晨报”杯得到了快速发展。2016年参赛人数为672人;2017年首次设立女子组3V3,其中男子组681人参加,女子组43人参加,总计724人;2018年参赛人数高达789人。它为丰富上海市青少年暑期生活,传播篮球文化,推动篮球运动的普及,增强学生体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由市体育局主办的上海市中小学篮球锦标赛暨青少年十项系列赛篮球比赛。该比赛一般在每年的4-8月份举行,共设三站,分别为预赛、身体素质测试以及最后的决赛。据相关统计,2016年有96支球队参加,2017年有82支球队参加,2018年则有109支队伍,1510名运动员参加。这项赛事的最大吸引力是:通过该锦标赛,参赛队员可以获得运动员等级评定;

(3)各区内中小学篮球系列赛。各区为了落实“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进一步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打造广大学生喜爱的品牌运动项目。闵行区每年组织两次全区性的中小学阳光体育篮球比赛,分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组别的三对三和五对五比赛,参与学校及学生数逐年递增。2018年,全区共有62所学校的1365名学生参与到 “莘中杯”五对五篮球赛中,取得了非常不错的社会反响,各学校对于篮球的热情和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4)上海市校园篮球联盟联赛(中小学组)、上海市校园篮球联盟杯赛(中小学组)。2016年上海市校园篮球联盟成立以来,校园篮球赛事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16年第一届联赛有123支队伍1476人参加,2017年第二届联赛有60支队伍720人参加;2017年首届杯赛参赛人数是1209人,2018年第二届杯赛参赛队伍91支,人数高达1278人。从第一届联赛开始,就采用赛会制和主客场制,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比赛观赏性和竞争性也有所提高;

(5)上海市“千校万班”篮球小达人赛。每年都会有来自上海千所学校万个班级的队伍各自进行角逐,到最后市级的比赛。这三年来,从最初的八百多人到一千多人再到18年的1550人齐聚交通大学霍英东体育馆,使得校园篮球氛围在上海愈发浓厚。

2、中小学校园篮球赛事组织情况分析

按照组织的特性可以将组织要素主要分为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和目的。组织的宏观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内部环境是内部成员或群体之间的关系模式所构成的环境如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组织的目的是指得到组织所有成员认同的共同愿望。

2.1、宏观外部环境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市教委、体育局对比赛的支持力度;市教委、体育局给学校的体育经费,社会的商业赞助;社会成员对篮球赛事的认可程度等。

(1)除了各个区内的篮球系列赛是由各区教育局、体育局主办,各校承办,目的是为了打造各个区不同的篮球赛事品牌和特色,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上述其余的4个比赛都是由市教委、体育局主办,市体协和篮球联盟承办,宏观的政治环境给予了很好的支持;

(2)经费问题。球队经费短缺是制约球队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费少、来源单一,而且缺乏商业的赞助,制约了校园篮球的发展。经费主要用于比赛的交通、就餐,平时的训练和购买队服;教练员工资待遇低,绝大部分教练员是学校的体育老师,平时带队训练、外出比赛甚至都是无偿的,长期如此容易懈怠;

(3)社会成员对篮球赛事的认可程度。受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应试教育体制的长期影响,对包括篮球在内的体育运动不够重视。各区、校对篮球的重视程度不同,举办比赛次数、规模也相差很大,甚至有的学校根本没有篮球队,参赛时临时组建一支队伍,应付了事。由于现在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学业任务重、升学压力大,家长不愿意让孩子走体育这条路,而且中小学生平时辅导班繁多,缺少时间进行篮球运动,这也使得优秀篮球资源短缺。

2.2、内部环境包括了比赛最基本的构成要素

参赛队员、教练员和裁判员;还有学校制度学校氛围等。

(1)参赛队员。球员参加球队进行训练大多出于对篮球的热爱,但是各个队员的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球员存在训练态度不积极,输球就气馁、情绪低落的现象,还有的球员以训练为借口而减少了文化课的学习甚至以此为借口不写家庭作业,这都是教练员需要注意的问题;

(2)教练员。教练员资源短缺,执教球队经验不足,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教练员参加业务培训和交流学习机会少,缺乏正确专业的学习。学生也缺乏科学的训练,而且教练员存在“管训练不管学习”的现象,影响了球员的全面发展;

(3)裁判员。部分裁判员为了提早完成执裁任务,在比赛中会进行“跳表”,即自己减少每节比赛的时间,少则几十秒,多则几分钟。这严重的违背了公正、公平的竞赛原则,对于实力相近的队伍很可能会影响比赛结果;还有少数裁判员执裁水平有限,关键决胜期也有可能会影响比赛的走势;

(4)学校氛围。学校篮球氛围不浓厚,就无法带动更多的青少年学生参与到篮球运动中去体会篮球运动所带来的乐趣。从基层反馈的信息来看,某一所学校参与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校校长的重视程度以及对体育运动的喜好。如何提高学校的参与的积极性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

2.3、比赛是以竞争为核心

最终为了检验训练水平达到以赛代练的目的,还包括丰富中小学生课余生活,增加中小学篮球交流,选拔优秀的篮球后备人才等目的。

(1)要达到以赛代练的目的,就要让学生充分的参与比赛。目前赛制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普遍采用小组单循环的赛制,各个学校实力差距较大,学生辛苦训练、积极备战,遇到强队失分太多,几场比赛结束就会被淘汰;尤其是主客场制的比赛,教练跟队员长途跋涉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比赛却惨败收场,无疑对他们自信心打击很大;

(2)由于过早淘汰,不能保证有足够的比赛场次,学生参加正式比赛较少,就无法提高自身的竞赛能力和竞技水平;尤其是中小学比赛存在着大量弃权情况,有的队伍知道自己与对方实力差距悬殊而主动弃权,这从根本上违背了竞技体育的精神与原则,而且对真正想在比赛场上展现自己风采的孩子以及对于联赛的本身就是巨大的伤害。

3、对策分析与建议

这些问题的形成主要与缺少一个比较完善的青少年篮球竞赛体系有关。因此,为了推动上海市校园篮球运动的发展,加大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青少年学生健康水平,应构建一个比较完善的校园篮球管理制度和竞赛体系:

(1)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级别,在每个区逐渐形成“小学——初中——高中”三级联赛体系,并由每个区发展至市级;同时建立“校内——校际——区级——市级”的四级赛事体系,确保上海市青少年篮球竞赛可持续性发展;

(2)根据学校篮球的实力和往年的成绩将队伍分为甲乙两个组别,实力较强的在一个组,较弱的在一个组,根据每年的成绩及时调整队伍组别;将原来的小组单循环和交叉淘汰赛改为双循环赛制,实行得失分的积分制。这样不仅缩小了组内的实力差距,给参赛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真正发挥以赛代练的优势;

(3)建立篮球赛事评估小组,对上海市中小学校园篮球校内校际赛事开展情况进行评分,评分结果将与各中小学领导层年终绩效考核挂钩,以促进各中小学领导层对于校园篮球赛事开展的重视程度。同时,加大财政拨款,确保专款专用,来保证球队平时正常训练和运动员、教练员的补给;

(4)完善各级运动员注册制度,拓宽运动员等级评定的渠道,建立、健全上海市青少年学生篮球运动档案,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青少年校园篮球运动员注册制度。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可以获得家长的支持;

(5)完善教练员奖励制度,加大对教练员的补助,同时将比赛成绩以及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与教练员奖金挂钩,从而提高教练员带训的积极性,关注队员的全面发展。大力开展“优秀教练员进校园”工作,聘请专业篮球俱乐部或各高校篮球教练员定期到各中小学进行交流指导,指导中小学篮球教练员开展工作;并以区为单位定期组织中小学教练员交流学习、更新知识;

(6)为营造积极良好的校园篮球氛围,可以将大学联赛的部分场次安排到中小学,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篮球运动中来。与此同时,在校期间,学校除组织学生运动员进行篮球训练,也应对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严格要求,对达不到课业要求的不能参加任何校际篮球比赛,以保障对文化课的学习,真正做到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全面发展,以获得家长的支持;

(7)加强篮球裁判员队伍建设。为了营造一个公正、公平的竞赛环境,裁判员的执法水平和职业道德是重要保障。因此要加强裁判员业务能力的培养,加强对裁判员的监督,不断提高裁判员的执裁水平。

总之,体育有其自身的规律、特点,只有掌握了其特点,把握了其规律,才能有效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而体育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竞赛。发展校园篮球运动也不例外,竞技比赛是检验运动训练效果的最好标尺,在一定意义上讲,没有竞技比赛就没有运动训练。通过开展青少年校园篮球竞赛有利于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竞争意识、荣誉感和团队精神,有利于推广和普及篮球运动,带动更多的青少年学生加入到篮球运动中来,有利于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猜你喜欢

校园篮球篮球运动教练员
校园篮球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研究*
幼儿篮球运动
中学校园篮球的困境和发展对策
浅析影响初中校园篮球发展的因素及优化策略
国际篮球运动研究热点与主题演化内容分析
鞍山市第五中学篮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校园篮球文化的构建与研究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