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汉化与民族文化关系

2019-12-26

文化学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汉化陈寅恪汉族

文 静

一、历史上的“汉化”体现的民族文化关系

(一)同化

陈寅恪先生在研究“汉化”问题时,提出了文化决定说,他认为汉人与胡人的区别,更多体现在文化而非血统方面。汉化之人即为汉人,胡化之人即为胡人[1]。陈寅恪先生在研究北朝的“汉化”问题时,认为北朝时期胡人的“汉化”主要表现为胡人接受汉族的文化,体现为“汉文化化”。陈寅恪先生对“汉化”的分析,给后继的相关研究定下了基调:血缘并不是决定民族身份的关键因素,文化在我国的民族身份判定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张劲松[2]也表达了与陈寅恪先生相类似的观点,在论文《评完颜亮的汉化改革》中,张劲松认为中国历史上的“汉化”表现为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心理状态等都同比于汉族。此外,西方学者也热衷于“汉化”的同化意义研究,通过强调“汉化”的同化内涵,以达到歪曲解读我国民族问题的目的。

(二)融合

同化模式由于忽略了在“汉化“过程中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以及由此引来坚持文化多元主义的学者抨击。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通过各种方式去深入研究“汉化”,以期还原历史上“汉化”的真实面貌。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发现,在“汉化”过程中,不仅存在汉族文化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其他民族文化对汉族文化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现代的“汉化”

对于现代的“汉化”,有学者认为在我国历史及现在确实存在“汉化”现象,但因此将二者等同其实是错误的。当今社会的“汉化”内涵已经发生了本质变化[3]。学者对于现代“汉化”的研究,主要围绕现代“汉化”与传统“汉化”内涵的区别,从而达到认清现代“汉化”的目的,但这似乎默认了汉文化是一种静态文化。如果将汉文化看作汉族的文化,进而研究现代的“汉化”,我们对现代“汉化”或许会有一个新的认识。现代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冲击,与“汉化”是联系在一起的,汉族将自己选择的现代化形式通过“汉化”的模式作用于少数民族。我国的国家主流文化也能视为汉族接受的文化,所以国家主流文化化也能理解为“汉化”。如果从“汉化”的表现形式来看,“汉化”确实发生了变化,“汉化”表现为现代化、国家主流文化化及西方文化化,等等。但从民族文化关系的角度来看,“汉化”并未改变,如今的“汉化”还是具有很强的同化或者融合色彩。

三、对现代民族文化关系的思考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强调民族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融合。我国现今的民族文化关系具体为同化还是融合,或许存在争议,但我国社会中存在的文化一体化倾向,则是不能否认的。当汉族文化在面临现代化时,呈现出西化的倾向,这种西化造成了大量传统文化的流失,所以这种现代化的模式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思。如今,学术界普遍关注的则是如何保护文化的多元,强调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现代,从而保护传统文化。在处理民族文化关系时,我们一方面强调保护各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又强调民族融合,而这种民族的融合带来的则是文化的融合。或许有人会否认我国在民族文化关系上呈现的是融合倾向,但不可否认的是少数民族文化正在消逝,而这种消逝伴随着其他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趋同。

四、处理民族文化关系的方法

如何处理民族文化关系,笔者认为,费孝通先生提出的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对我们处理民族文化关系有重要的启示意义[4]。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国能够更好地构建和谐的民族文化关系。

各美其美往往是我们在处理民族文化关系时容易忽略的一个点,特别是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很难做到各美其美,但这是我们需要追求的目标。保护各民族文化就要求我们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做到各美其美。各美其美强调的是不同民族对其本民族文化的欣赏与认同,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欣赏,表现为各民族根据自己的文化特征去进行现代化发展,也就是将现代性注入各民族的文化中,创新该民族文化的现代存在形式,即费孝通先生所说的文化转型。各美其美不仅指各民族站在静态的角度去保护民族文化中的“美”,而且要求我们发展这种美。这种发展是有区别的发展,不能照搬其他民族的文化发展结果,要做到各民族独立发展自身的文化,发展自身的现代性,但这种独立是建立在联系的基础上。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各民族的价值取向不能发生太大的偏差。我们应该确定的是,各民族凭各自的优势去发展民族特点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美人之美强调的则是各民族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应持一种包容的态度,发现其他民族文化中的闪光点。美人之美这一思想观点在处理我国民族文化关系中有着重要作用。古人的“变夷为夏”的观念伴随着整个汉族的发展,也给汉族的划分制定了一个标准——不以血缘作为判定标准,而是基于文化。但是,长期以来,汉族在对待汉文化时抱一种自负的态度,看不到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美,这正是我国在处理民族文化关系时需要改变的地方。汉族文化确实有其优秀的地方,但这种优秀并不排斥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例如,汉族人有一定的性别歧视思想,重男轻女、男权主义盛行,但一些少数民族则没有这一传统观念。美人之美要求我们在看待他族文化时避免我族中心主义的立场,从而能够正视他族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处理民族文化关系。

猜你喜欢

汉化陈寅恪汉族
基于语料库的清末民初日源外来词汉化研究
陈寅恪的哀而不怨
郭沫若、陈寅恪致沈兼士——关于《“鬼”字原始意义之试探》的通信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陈寅恪与唐筼的爱情故事
不要乱叫“老家”了!中国姓氏分布图曝光,看看自己的根在哪
蒙古族与汉族甲状腺结节患病情况对比调查
陈寅恪:我的徒弟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
“汉化”产权保险
软件汉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