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国家兴盛的保障
2019-12-26焦旭辉
焦旭辉
马克思曾说:“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人类历史中的兴盛衰亡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实质是中华优秀儿女历经磨难、自强不息的奋斗史。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我国进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期,国家七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风雨历程彰示世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开启国家兴盛之门的金钥匙!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开启国家兴盛之门的金钥匙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人民是社会历史的开创者,是变革社会历史的决定力量。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就要坚持人民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的主体地位。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制定政策时,首先要考虑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在政策贯彻执行中,更要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把党的方针、政策贯彻到理论创新整个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让人民更有获得感。要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着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坚持清明政治的思想
1.政治建党,坚持民主集中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明确为政治方向,把人民立场定位为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把严守政治纪律作为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对党员干部加强政治历练、提高政治能力、强化政治担当,使党焕发出勃勃生机。健全集体领导制度、完善个人分工负责机制、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等在内的各项制度,使党的领导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民主和集中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一方面,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程度地凝聚全党意志、智慧和力量;另一方面,要实行正确的集中,确保全党团结统一、行动迅捷一致,使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能够快速贯彻落实,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贯彻政治建党、坚持民主集中制,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最有力的保障。
2.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能够充分享受到民主权利,是适合中国国情且受到全国人民衷心拥护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一种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智慧的结晶。这种新型政党制度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实践,愈发呈现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了更好的发展,人民群众享受和行使民主、参政议政的权利更有保障、更加便捷多样。爱国统一战线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更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无比优越性的有力见证。
3.惩治腐败,扫黑除恶
腐败不惩治则国运不昌,黑恶不扫除则国体不稳。腐败与黑恶势力是严重侵蚀共和国机体的蛀虫。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强基固本,坚持正风肃纪,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大力整治社会腐败现象,坚决惩除不法腐败分子,对黑恶势力及黑恶势力保护伞铁腕扫除。惩治腐败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坚持惩治腐败与打黑除恶相结合。经过标本兼治,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社会黑恶势力也得到铲除。社会稳定,人民安乐。
4.坚持以法治国,法德结合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行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障。在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个方面,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法治工作的全面领导,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大力加强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工作,加快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速度。法制建设中,要做到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依规治党,保证党的组织更加纯洁。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不断提高全民法治素养和道德水平,促进公平正义、鼓励诚实守信,使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贯穿着极强的信仰信念、坚定的人民立场、高超的政治智慧、敏锐的战略眼光、缜密的辩证思维、强烈的创新精神,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理论灯塔和思想旗帜。国家保护公民权利的法制之网越织越密,国家限制公权力的制度笼子越编越紧。广大人民群众正享受到法治红利。
5.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导我们,在思想上尤其工作上要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在思想上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工作中具备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够娴熟应对国际复杂多变的局面,才能够有效解决好国家建设中、人民日常工作生活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棘手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先进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坚持先进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善于在复杂形势下分析问题、抓主要矛盾,要善于在实践中探索摸索出正确的解决问题、矛盾的路径和方法。
6.坚持公正、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能不能不断培养出优秀领导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政党、这个国家的兴衰存亡。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人才选拔上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公正用人、公平无私,把方方面面的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不断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为敢于担当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关爱宽容,对工作在边远艰苦环境、扎根苦干基层一线德才兼备的干部要予以重用。只有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有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
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国家的综合国力,直接决定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现在,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已经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习近平经济思想,观点鲜明,指导方法丰富,既提出了问题又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科学性、系统性地回答了我国现在怎样发展经济、怎样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现实性问题。坚持党对经济建设工作的领导,是我国经济建设快速、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保障。经济建设工作中,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我国现代化市场运营体系,加快“放管服”改革,释放经济发展活力。国家既要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又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扶持、保护、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满足人民需求。
(四)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思想
发展是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首要工作,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理论创新发展,坚持国家建设各项实践活动创新发展,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高质量快速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史上的理论创新,是最先进的思想,也是最科学的思想,对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也是最大的。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了我们党在发展理念上的一次深刻变革和重大创新。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坚持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国家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率、动力有效提升。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向改革要动力、要效率,以发展促进稳定,以稳定为发展创造条件。
(五)坚持强国强军的思想
1.国家更加强盛
国家建设高质量、快速发展,实现经济史诗般的腾飞。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快速推进;南海岛礁建设积极推进……太空探索日新月异,海洋强国逐步形成。人民生活日益富裕,综合国力更加强盛。这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励精图治、革故鼎新、英明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
2.人民军队更加强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担当,明确了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制定了新形势下的军事战略方针,一切为实战,一切为打赢,瞄准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人民军队推进了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确立了注重聚焦实战、注重创新驱动、注重体系建设、注重集约高效、注重军民融合的“五个更加注重”战略指导。常规巡航钓鱼岛,维护了国家主权及领土统一完整;海洋护航、执行国际维和任务等都彰显人民军队的强大无敌。人民军队是祖国和平、统一的坚定维护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人民军队的力量源泉。
(六)坚持社会事业共同进步的思想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迈向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兴民族兴,文化强民族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国家文化建设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的工作理念,以标准化、均等化建设为抓手,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马克思主义“五观”得到弘扬继承: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构筑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神家园;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做彻底的唯物论和无神论者。把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贯穿于文化强国建设各领域、各环节,坚定了文化自信,广泛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得到继承发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文化创作、文艺交流、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对人类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2.教育公平、教育现代化助力教育强国
教育事关国家命运、事关党的事业、事关千家万户,建设教育强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教育工作要坚持党的绝对领导,要坚持贯彻、宣扬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坚持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办学方向,要坚持符合中国国情、符合教育规律、符合有利于向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高素质人才的方针、政策。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教育体制改革工作,中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重大成果:国家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教育公平不断改善。国家对教育投资不断加大,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及各种助学工程;区域、城乡和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以及不科学的育人、用人的教育评价导向得到扭转。加快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使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增强。教育事业发展生机盎然,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3.科技创新事业快速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中,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杠杆和根本动力。封闭、僵化、等级制和官僚化的科研体制,严重抑制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不能从根本上遏制和扭转效率低下的粗放型增长趋势。改革阻碍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破除各种束缚和限制人才的制度障碍、营造人才良好环境,有力助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上,基础研究、重大科技工程、民生科技硕果累累;“第一动力”支撑引领上,推动经济质量效益不断提升、支撑制造业持续转型升级、促进民生持续改善。
(七)坚持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
1.促进地区均衡发展
改革开放使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快速发展,为促进地区均衡发展,使人民共享改革成果,国家积极实施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中西部大开发等项目的实施,使我国边远落后、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繁荣昌盛。教育、医疗、民生工程等快速发展,极大改善和提高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中国人民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卓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被充分激发出来,各个地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中西部地区紧盯沿海地区,致力于后发赶超;经济发达地区主动求新求变,直接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改革开放精神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枝繁叶茂、深入人心。
2.城乡融合发展及乡村振兴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工业、农业一起抓,城市、农村一起抓,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公共财政投入上要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核心是重塑工农城乡关系,扭转长期以来“重工轻农、重城轻乡”的思维定式,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藩篱,做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真正建立起向农村倾斜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为乡村振兴总要求;全国两会把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明确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工作布局和任务。城乡融合发展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扎实推进村容村貌提升、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等重点任务;大力推动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科教文卫体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实现城乡统筹的根本转变,多层次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基本建立、社会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居民社会保障待遇水平水涨船高。
3.生态文明建设战略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抓生态环境保护就是抓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抓生态环境保护不仅是抓发展,而且是抓更高质量的发展。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国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各地实施经济结构提质行动、实施生态功能提升行动、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实施环境治理提效行动的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生态文明建设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美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也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了中国贡献。
(八)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
1.大国外交春满乾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对外工作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指导,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打造更加完善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有利条件、作出应有贡献。我国外交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外交政策宗旨,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开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对外工作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波澜壮阔,开创性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成功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习近平大国外交战略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
2.“一带一路”光泽世界
我国在通过自身发展来促进世界各国共同繁荣的道路上,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同世界各国一道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共同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共建“一带一路”是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中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从一开始就强调其开放性,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同时这一平台又能够与现有的多边合作机制、区域经济一体化机制做到并行不悖、相互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对于沿线国家来说,“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参与机会,为经济和文化交流搭建了广阔平台。通过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把四百年来发端于大西洋两岸、拓展到太平洋两岸的海洋经济全球化推进到海洋经济和内陆经济打通的经济全球化新阶段。世界经济一定会因“一带一路”更繁荣,人类社会一定会因“一带一路”更和谐。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保障
政治稳定、社会和融、民富国强、凝心聚力、进步发展,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存、兴盛的新鲜血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先进科学,是这种新鲜血液的精髓和源泉。世界上对于处境艰难、生活困苦的人们,对于社会动荡、政局不稳的地区,对于国体不安、众生纷嚷的国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国家治理体系中最明亮的灯塔,给探径寻航的人们以光明。伟大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
只有全体党员、全国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的事业才会取得更大成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总览全局、视野高远、内涵丰富、思想精深,系统全面,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以及极强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全体党员、全国人民只有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道德,扎实工作,勇于担当,乐于奉献,无论是个人、家庭、单位工作及国家建设事业就一定会取得巨大成功,民族复兴大业就一定能实现。
只有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放射万丈光芒。先进的理论、伟大的思想,只有用之于人民实践,才能产生促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巨大动力。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执行的根本保障。忠诚,就是要忠诚于党组织、忠诚于党的理想、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不做“两面人”;干净,就是要不断提高道德修养、要用好手中的权力、严守党纪国法;担当,就是要克服不作为的错误思想、勇于应对各种矛盾挑战、不断增强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能力。选好人、用对人,用好公正无私、一心为民,用好政治过硬、工作扎实、敢抓敢管、廉洁自律的干部。把更好的干部及时选出来,把敢于担当作为者真正用起来,筑牢同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思想根基,更加自觉地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