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俄语”地区汉语语言政策研究
——以中亚地区为例

2019-12-26王西茜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中亚地区倡议汉语

王西茜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重庆 401120)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构想。这一倡议将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相连,是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而连接着两个经济圈的中亚地区, 就如同杠铃中间的杠杆一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在中亚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双边的能源、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各个领域的发展形势大好。在实现这项伟大倡议的同时, 我们必须首先把目光聚焦到语言这一重要倡议性资源上。语言是传承人类文明、促进文化交流的主要载体,是国家的重要倡议性资源。国家语言政策不仅影响着本国语言的使用, 也决定着他国语言国际传播的效果。它可以通过法律、政府等手段成为社会的规范和准则,通过学校教育、传媒语言、官方文献等影响语言的社会实践和使用状况。“一带一路”倡议需要语言铺路。值得注意的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资源之丰富,语言情况之复杂。亚地区都是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具有语言、文化多样性的特点。受历史因素影响,中亚国家在语言使用上有较为突出的双语特质。各国的语言政策也大有不同,例如:哈萨克斯坦规定官方语是哈萨克语,吉尔吉斯斯坦规定了官方语是俄语,但五国通用语是俄语。语言是国家硬实力的体现,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倡议国和主导国,在发展这一伟大倡议的同时,应当把语言策略摆在重要位置上, 制定将汉语作为沿线地区通用语的大目标,并为其实现而做出努力与奋斗。所以推广汉语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往和合作的通用语,制定与时俱进的汉语语言政策意义重大。

1 语言政策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语言政策的发展离不开语言立法需要和生态语言环境的需要。博纳德·斯波斯指出,语言政策和权力是双向的,语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离不开权力。在当今“一带一路”大文化背景下,语言政策的制定与规划都必须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语言政策的制定是国与国之间进行的政策性行为, 是国家间有组织、有目的、有规模的行为,其目的是符合国家间意志的,是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然而语言政策从来不是一个孤立的因素,不可能脱离本国和本民族文化,语言政策制定中存在的困难之处往往在于国家之间历史文化有着极大的差异性, 在具体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会起到强大的阻碍作用。鉴于中亚地区复杂的语言生态环境, 我们更应该考虑到该地区不同语种间的生态平衡,语言人才市场需求的生态平衡,以及汉语语言外在环境的生态平衡问题。汉语语言政策的改革必将对汉语语言的发展和中亚地区语言生态平衡产生深远的影响。汉语语言政策是否科学,是否合理,语言政策的改革方向是否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 在中亚地区,乃至“一带一路”伟大倡议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 语言政策在实现国家战略利益的道路上的作用

简单回顾一下中亚地区汉语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伴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中国经济走向世界,20世纪90年代初期, 在中亚地区开设了汉语专业;2006年在比什凯克人文大学成立了中亚第一个汉语水平考试中心;2007年吉尔吉斯斯坦民族大学创办了首个孔子学院。但汉语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传播和推广情况并非乐观。根据孔子学院2017年年度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全球146 个国家共建立525所孔子学院和1 113 家孔子课堂,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范围内,共134 所孔子学院和130 家孔子课堂,仅占全球的25.5%和11.6%。而中亚地区的差距更是明显,仅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分别开办了5 所、4 所和2 所孔子学院,在吉尔吉斯斯坦设有20 个孔子课堂,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尚未创办。这远远不能满足“一带一路”互通互联的需求,中亚地区作为纽带更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不难看出我国在中亚地区汉语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语言政策的制定涉及的因素甚广: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我国在中亚地区的语言政策必须考虑各种因素,满足中亚国家、政府、各民族和社会团体的现实需要以及当地居民对交流和交际需求。由于中亚地区复杂的语言文化环境,想做到制定统筹兼顾,科学合理的汉语语言政策是不容易的。目前我国在中亚地区的汉语语言政策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战略高度觉悟不够,缺乏高层次的交流和合作机制,缺乏政策的力度支持;其次,对中亚地区大语言生态环境的把握不足,缺乏对当地多民族、多文化、多语言冲击的认识, 无法找出符合当地人民的语言需要和出路;最后,作为汉语传播者一方,我们的传播内容、传播途径都过于单一,传播效果不明显。

汉语语言政策在中亚地区的改革和优化不能盲目,必须进行多维度的审视和多元化优化改革。考虑到施拉姆的5W 理论,即传播者、传播内容、受传者、传播途径和传播效果,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科学的汉语语言政策。

首先,从传播者的角度进行思考。传播者是语言政策制定当中最关键的因素。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传播者应该具有国际化、 规范化和专业化的标准。目前,我国海内外对外汉语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不论是我国还是中亚地区,都需要一批能从事中外传统文化、人文思想、不同学科之间高层次学术交流的使者,即培养汉语语言复合型人才。应设立专项培养经费,实施对外汉语人才培养计划,加快汉语教师和汉语教学志愿者队伍建设。对于我国教师而言,应重视本国汉语语言文化教育,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汉语携带者和传播者。利用孔子学院,这个“一带一路”上文化传播者的身份,最大程度利用其品牌效益和品牌项目;其次,重视和开发海外华人华侨这一重要语言资源,他们融通中外,通晓中外语言文化,熟悉当地风土人情,能更好促进民心相同;最后,落实本地化战略。培养当地汉语教师,进行本土化教师培训,强调师资的稳定性,确保教师的知识储备、授课经验以及教学质量,避免教师的短缺和不稳定性导致生源流失。可利用地缘优势,相似的多民族、多语言背景,培养我国西部地区有强烈民族责任感和民族意识的汉语教师,更能和中亚地区人民通情通心。就传播内容和传播途径而言,语言政策实施的主要社会领域包括:公民教育、大众传媒和文化传播。我国目前在中亚地区的汉语政策主要集中在教育板块,形式过于单一。就教育内容而言,应当根据受传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分阶段、分主题规划好课程设置和课时问题、 及时监督当地教学管理,监督教材配套的系统性和合理性。应该与中亚地区教育者、学者合力编写教材,使其更具针对性。强调汉语测试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提高汉语等级考试的普及率, 把汉语考试规划为进入高校的语言考试之一。此外,充分利用中亚地区大众传媒,加强中文媒体的影响力。从各个领域进行全面覆盖,包括:广播、电视、电影、期刊、报纸、网络等。传媒板块可以结合数据库的建立,分阶段性进行数据比对,例如:中国主题图书在中亚出版情况调查数据报告等,从出版数量、品种分类、译作情况、出版社、研究机构等建立大数据,获得宝贵资源。另外,考虑到当今社会是一个网络的社会,不能脱离网络手段进行汉语推广,如开发类似于《汉语世界》在中亚地区的APP 和网站等。应该提升汉语服务网络平台,推动语言技术发展,提高在线语言的服务能力。当然,我们必须牢记语言战略高度问题,从更高层次推动汉语发展,定期举行汉语高端峰会,加强汉语机构在中亚地区的布局,大力发展我国对外汉语专业,帮助海外汉语学校的发展。加大教育领域的双边或多边合作,提供政府奖学金制度, 鼓励中亚地区学生来华进行汉语和汉文化学习或访问学者, 根据学习动机不同或开设具有针对性汉语专业,如新疆师范大学商务汉语专业;充分发挥市场的推进作用,从受传者的角度,合理利用语言人才市场需求的特点,扩大语言市场需求。从经济利益考虑, 我们可以从中亚地区大型中资或者合资企业开始,重视汉语和汉文化教育,在提高当地企业员工汉语水平的同时,可根据他们从事的具体行业,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语言训练, 让员工在了解汉语和汉文化的同时提高就业竞争力。可由经济发达区域带动经济较落后区域。要求信息公开化,注意实用性和现代性,保障就业。另一方面,落实到文明文化上,使受传者具有两地区文明文化传承桥梁作用的使命感。最后,在进行汉语政策调整的同时, 我们还必须关注“汉语污染”问题以及英语、俄语和本民族语言在中亚地区的语言生态平衡问题,切忌盲目和操之过急。

就语言政策的制定和规划而言, 我们语言学者应进行科学调研,做出理论分析,形成认识,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学术服务。决策者需要通过综合评估、全面权衡做出决定。就中亚地区汉语语言政策而言,政府可成立语言专项规划小组,明确任务,整合资源,确定周期,对比政策前后中亚地区汉语传播效果,得出数据,为推进汉语在中亚以及沿线地区的推广打下坚实基础。为确保汉语能在“一带一路”关键领域、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以及将汉语确定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通用语言做出努力。

猜你喜欢

中亚地区倡议汉语
学汉语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Happy Afternoon Tea
追剧宅女教汉语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中亚地区与中国气候变化的关系
民国时期新疆驻苏联中亚地区使领馆设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