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背景下生态散文的兴起及特点思考
2019-12-26唐天卿
唐天卿
生态散文创作是生态文学中的一种相对比较重要的文学创作格式,尤其是在我国1980年代之后,涌出了相当多的以生态散文为创作主线的作家,形成相对强势的生态文学创作势头,并在生态文学创作领域获得了较为丰厚的创作成果,然而,可惜的是,现代的大部分学者还没有正确意识到对生态散文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新时期的重要性和价值[1],因此,本文将对新时期背景下生态散文的兴起以及特点进行研究,以有效挖掘生态文学在新时期的发展现状、特点,以提升人们的生态文学性情,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整体观,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度。
一、新时期背景下生态散文的兴起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工业行业得以迅猛发展,致使新时期下工业化、商业化不断地在自然生态环境中进行无休止的开发,进而导致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生态危机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了以征服自然物质资源为目的的怪象,导致自然物质资源逐渐在人们美其名曰改造自然的借口下消耗殆尽,多种生态物种正面临着逐渐消亡的困境。当代著名的生态文学创作者铁凝,从本质上阐述了散文和文学创作小说文体之间的区别:散文是对人们所生存的世界进行诠释,而小说是对人们想象中的世界进行诠释。散文的创作主要是通过作者经历过的事情以及对这个世界中所发现的事物进行阐述,从而促使他人受到影响,使读者在领悟、理解自身观点以及情感诉求的情况下产生情感共鸣;小说的创作主要是根据作者所想象的世界,设计一些故事情节,情节有一定程度上的起伏,同时不同人物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这样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由于散文是作家对现实世界进行观察、对人们所生存环境进行思考和发现,并利用散文这一文学形式进行创作,其不仅能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描述,重新构建人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同时,通过散文的形式,表现人们因工业化、现代科技发展而导致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们的生存家园受到毁灭性沉重打击,面临严峻的失根威胁等现状[2]。在这样的背景下,相关的散文文学创作者从文化文学领域开启了精神层次的文化寻根,描述生态环境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促使人们重新领悟、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工业化革命所具有的双重性,同时通过生态散文的创作,促使人们重新意识到人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和谐统一关系的重要性。
二、新时期背景下生态散文所具备的特点
我国当代文学中的散文曾经长期遭受传统现实主义的束缚,虽说也出现过许多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创作表现以及以描述山川草木为主的散文,但这些作品始终没有跳出传统的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媒介进行抒情言志的创作模式,这种生态文学创作并不具备相应的自然主体价值。1980年以后,我国的生态自然环境不断遭到破坏,生态恶化速度不断增加,这使我国文学创作者开始逐渐意识到自然生态是极具独立存在价值的主体,并非是匍匐于人们而存在的客体。因此,我国的文学创作者们所潜在的生态思想被充分激发出来,进一步丰富新时代背景下散文文学创作的思想和内涵。
(一)确立自然生态环境意识
确立自然生态环境意识,其核心就是要重新构建生态环境的整体观,即对自然界内所有的事物都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根本上将人类视为自然界中的一员,进而构建出一个有机的、相互联系的整体,正确认识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均在生态环境中占据一定的地位,且事物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相互依存,同时每一个事物之间的关系没有主次等级的划分[3],因此,需要自然生态环境中的一切事物共同对所赖以生存的环境进行维护,否则一旦某一方面遭到破坏,极大程度上会影响整体的生态环境。对于生态系统来说,要求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处于兴盛的状态才能有效促使整个生态系统兴盛。就像徐志摩所认为的自然观: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且这些事物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生生不息。比如:自然界中的每一棵草都有它的可爱和妩媚,每一块石头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徐志摩的自然观主要是对以人类为中心的理念进行批判,进而体现出其对功利主义和纯粹科学主义的反思,即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均是平等存在的。比如散文作品《鲸殇》中所认为的那样,生命无处不在,在这个扑朔迷离的生态自然界里,万事万物应有尽有,进而构成了无限的神奇,促使天人相合,物我难以分离,并且紧紧相连,万物与人之间相互包容,人是万物生命当中的一种,人是永远不可能凌驾于自然之上的。因此,人必须要尊重自然,确立正确的自然观,正确地认识自然生态所运行的规律以及自然生态的价值,以充分对过去人为改造自然进行深深反思,同时重新审视人类征服自然所进行的一切活动,不要随意由着人类的主观意志罔顾自然规律,而对自然生态进行一系列毁灭性的破坏活动。
(二)重新确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通过生态散文形式的文学创作,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有所提高,进一步适应大自然,有效构建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关系,有效促使人类在更加宏大的生命立场上对自身所产生的欲望以及自身所进行的非理性行为进行反思。自然生态环境意识的确立,主要是对人类欲望进行节制。人对大自然的不尊重主要是因为人类对物质的欲壑难填,这就需要具有生态意识的生态文学创作者来进行制衡。在新时期背景下,对现代文明下人们无节制的欲望进行深刻批判的生态文学作家,在其所创作的生态散文中充分说明了尊重自然的重要性,同时重新构建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关系。比如:韩少功将自己的家建在了汨罗八溪峒,并且长期过着简单的半隐居生活,以这种方式抵抗新时代背景下工业化文明以及相应的城市文化,以证明新时代背景下回归自然的重要性和生态价值[4]。韩少功在《耳醒之地》等生态散文作品中对人们远离充满灵性的大自然,选择物欲澎湃的现代化、工业化的态度进行了批判。韩少功认为,强调人类中心主义的世界观,正在逐渐导致人们进一步弱化对于生态自然的敬畏之情。在韩少功的生态散文文学作品中,其从社会根源开始对自然生态危机进行探索。韩少功认为,由于人类自身存在一定的精神缺陷,加之人类自身欲望无限制膨胀,导致生态自然遭受破坏。生命是自然界生态系统孕育出来的完美结晶,物种的生态多样性和多元化,加上生态物种的各个生命体的兴盛,本就具有其存在意义和存在价值,人类不能依据自身的欲望以及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观念对待自然界中的每个生命体,自然界是极具灵性的,人类只要有效地控制自身欲望,摈弃人类中心主义观念,便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各个生命在生态自然环境中的灵性。新时代背景下的生态文学创作者在其相关的散文作品中,对人类中心主义这一思想观念进行了纠正,同时基于生态中心主义,将生态自然环境中除人类以外的其他生命体都纳入了相应的伦理观照范畴。比如:在《城市的客厅》这一散文作品中,作者将城市的生态环境比喻成城市家庭里的客厅,客厅能有效地将家庭整体品位体现出来[5]。城市生态环境的美与否,对应着客厅品位的好与坏,如果客厅里都脏乱不堪,那么说明生活在这个家庭里的人们并不看重这个家庭环境,也就不具备对这个家庭环境进行保护的意识。生活在这个家庭环境中的人们,只站在自身利益的角度对家具进行粗暴使用,并不对家具进行相应的维护。作者以这种方式对不爱护、不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人进行批判;同时,作者通过这种形式对生态环境进行描述,使得人们可以形象客观地意识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价值。
三、结语
生态散文文学通过将自然生态最根本的属性力量展现出来,以维持人和自然之间天然亲近的关系,并有效保持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交流,这种沟通交流所使用的语言并非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充满大地芬芳的语言,通过自然界万事万物之间的关联,力图发现人与自然生态之间所天然存在的契合关系[6],以提升人们的生态文学性情,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整体观,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