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区域红色文化资源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以湖北省红安县为例
2019-12-26曹明
曹 明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1]红色文化是党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特有的先进文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节点上,红色文化不仅起到了全民族发愤图强的精神支柱作用,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红安县红色文化的发展概况
红安隶属于湖北省黄冈市,原名黄安,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南麓。这里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的最重要发源地之一,1949年9月之后改名红安。仅仅这两个字的地名,就说明了该地红色文化资源异常丰富和宝贵。目前。红安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也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国老区建设示范试点县[2]。
作为革命老区,红安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革命精神源远流长。此次调研,笔者走访了红安县文化局、旅游局、档案馆和文化中心等机构,对红安县红色文化的发展情况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红安县素有“中国第一将军县”的美誉,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红军主力。为了中国人民的自由和解放,红安牺牲了14万英雄儿女,登记在册的革命烈士就有22 552人。从这里走出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和以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等223位将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红安就是中国红色文化的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
红安的党史故事早已经家喻户晓。经诸多学者证实,《八月桂花遍地香》《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著名革命歌曲就是在红安被创作出来的。特殊的历史条件使得红安蕴藏了大量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只要开发得当,必然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强大而深远的推动力。红安县现已经建成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红安博物馆、红安档案馆、红安文化中心、董必武纪念馆、李先念纪念馆、董必武故居纪念馆、李先念故居纪念园、中国红安将军影视城和七里坪长胜街等诸多历史纪念场所,拥有大量有关党史、党建的第一手档案资料。当前,红安县紧跟时代步伐,把握历史机遇,以区域红色文化为依托文化,大力发展该地区红色旅游、红色手工艺品等特产产业。
(一)文化资源得天独厚
红安县境内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李先念故居纪念园等均为国家4A级景区,革命遗址群七里坪长胜街是国家3A级景区。不仅如此,还有伟人、将军故居64处之多,全国罕见。
据统计,2012年红安县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5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0.42%和74.68%,增速居黄冈市之首。
(二)地方政策优惠实用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红安的建设和发展,给予红安诸多政策上的特殊支持和帮助。对在红安兴办企业的投资者,国家减征或免征三年所得税,并且在增值税土地使用和各项规费方面都有特别优惠政策。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为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企业,红安县出台了《关于文化旅游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等文件,在征地、建设、税费征管等方面给予优惠,并深入推进服务企业等“五制”制度(“五制”指“服务承诺制”“涉企规费一卡制”“园区涉企收费打包制”“涉企检查审批备案制”和“经济环境投诉处理机制”)、“三零”服务承诺(“三零”服务承诺指“零规费成本、零距离服务和零障碍机制”),吸引企业及投资人来红安投资。
(三)文化产业平稳发展
近年来,红安县不断加大文化事业的投入,投资近3亿元建设红安县文化中心;投资4 000万元启动了董必武故居改扩建及周边环境整治工程。以文化事业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硕果累累,招商文化旅游产业项目18个,协议投资总金额近100亿元(数据统计截止2014年)。一批新建的文化旅游景区、体验性旅游项目相继落户红安。武汉深鸿润集团投资50亿元打造“中华军魂·将军城”和“将军文化科技产业园”,一期工程投资5 000余万元建设一座影视城,目前已完工并投入使用;深圳国中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11.9亿元建设龙王湖旅游度假区;北京、蒙古、河北三家企业联手投资20亿元建设藏龙湾生态文化旅游创意城。2012年,红安县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全县GDP比重的4.03%,在黄冈市处于领先水平。
二、红安县发展红色文化的主要经验
习近平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文化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3]改革开放以来,红安县把握机遇,大力发展红色文化事业、产业。积累了很多成功的发展经验,也具备一定的普遍意义,为其他革命老区的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
(一)依托区位优势,明确主攻方向
红安属北亚热带大陆性气候,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境内有大小河流一百多条,森林覆盖率高达48%,是武汉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县城距武汉100千米,紧邻京珠、沪蓉、沪西三条高速公路,以及京广、京九两大铁路干线和长江黄金水道,红安县觅儿新型产业园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不足40千米,使红安能够快速便捷地承东接西,南通北达。
在发展过程中,红安县委、县政府明确红安县域经济发展的定位是:全力把红安打造成全国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先进县,鄂豫皖红色文化旅游中心县,区域休闲旅游目的地,武汉城市圈工业转型扩规的主要承接地和联结武汉与大别山腹地的物流中心。确定了经济发展的定位,也就进一步明晰了发展的主攻方向。
(二)突出重点环节,完善文化基础设施
目前,红安县已形成以县级“三馆”“一院”“一团”“一店”辐射12个乡镇文化站、397个村文化室的三级文化服务体系。在县一级,加大了对公益文化事业的投入,在建占地面积200 000平方米,总投资近3亿元,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的文化中心。在乡一级,整合了全县12个乡镇文化站的资源,添置了大量的文化活动设施设备,文化活动设施设备全部免费开放。另外,投资200万元的红安县觅儿新型产业园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已投入使用。在村一级,共投入794万元,已建成397家村文化室,覆盖100%的行政村。
(三)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文化资源的利用
红安县文化发展依托将军文化品牌,加大了文物资源保护力度和挖掘力度。一是以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湖北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学院和李先念故居纪念园为依托,整合景点资源,加快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努力建成红色文化传播中心、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目的地。二是以全面完成文物保护“五有”工作为目标,积极推进全面工作。三是争取县政府支持,颁布了《红安县文物事业发展规划》《红安名人建设规划》等相关条例。
(四)注重文化项目的策划
红安县紧紧抓住大别山试验区建设机遇,贯彻黄冈市“双强双兴”(强工强农、兴城兴文)的发展战略建设机遇,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策划了红安大布品牌系列产品、《红安魂》大型革命历史情景剧、中国传统古村落——祝家楼景区、千年古兵寨——九焰山风景区、尾斗湖生态休闲景区、红安县老君眉茶文化创意产业园、红安将军藏书馆和红安绣活手工艺制品等一批市场前景广阔的文化旅游招商项目。
三、红安县发展红色文化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一)资金投入不足
红安是老区、山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较慢、社会发展程度低。红安红色文化发展是政治品牌,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资源多、优势足,但项目资金投入少。笔者建议相关部门要把红安作为国家级红色文化基地、大别山红色文化门户县和全国优秀旅游目的地来打造,在红色文化产业,特别是红色旅游的项目资金上给予倾斜,将红安作为红色旅游创新示范区来打造,多落实红色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提档升级项目,使红色景区、红色舞台、红色旅游商品等旅游市场开发建设,真正实现红安革命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富民工程的三大工程。
(二)宣传层次不高
红安是大别山红色旅游的代名词之一,是全国红色旅游的重点区域。目前,红安红色文化宣传渠道相对单一,宣传范围有限。主要宣传集中在黄冈市内部,市外、省外等宣传不足。并且缺乏高层次媒体对红安红色文化的宣传报道,使得红安红色文化知名度不高、不能较好体现其品牌效应。发展红色旅游是红色文化传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笔者希望政府将红安旅游作为宣传的重点版块,在各级媒体推介会上、在对外推介活动中、在户外高速公路建设上、在节会活动等系列宣传促销活动中,相关主管部门要对红安的红色旅游给予倾斜,让红安红色旅游在国家、省市的整体旅游宣传促销中,占有一定的份额和地位。
(三)融资渠道狭窄
目前,红安县有关红色文化产业的企业,例如红安县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资本的筹集中存在一定困难,这个问题需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引导湖北省联合发展投资集团、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有限公司等对红安县红色文化产业,特别是红色旅游开发公司注资,投资该县的优质旅游项目。同时,将红安的重点项目纳入全省的招商引资的项目库,通过各种融资平台来加大对红安重点项目的投入。
(四)专业人才匮乏
文化的竞争除了资源的竞争外,重要的还是人才竞争。目前,红安的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各项红色文化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等少之又少,阻碍着红色文化的前进发展步伐。笔者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在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时将专业的红色文化人才队伍培养作为重点,省级文化主管部门工作人员、高校专业师生到红安下派任职,红安文化部门干部上挂锻炼,同时聘请专家顾问团定期到红安指导,还可邀请其他省市的文化发展先进单位对口支援红安红色文化项目发展,培养锻炼一批致力于中国特色红色文化发展的专业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