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推进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2019-12-26陈方健

物流技术 2019年7期
关键词:物流业高质量物流

陈方健

(湖北物资流通技术研究所,湖北 襄阳 441002)

1 引言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作出了一个重大判断:“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也即要求我国经济今后要从片面追求高速度发展向追求高质量发展转变,要不断提高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水平,提高企业经营效果与效益。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判断,对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也提出了全新要求。因为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行业,是融合了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且贯穿一二三次产业,衔接生产与消费,兼具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双重属性,涉及领域十分广泛,是推进我国质量强国建设的重要领域,但也一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短板之一。所以,无论是从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是物流业转型升级需要,都必须将高质量发展作为物流业下一步的总体目标。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物流业将进入以质量和效益提升为核心的新发展阶段,要坚持效率改进、质量提升和创新驱动,提高物流供给质量,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2 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内涵阐释

高质量发展是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的新表述,那么,要推进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首先便需要对其内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质量的内涵十分丰富,既包括产品质量,也包括产品质量赖以产生和形成的工作质量以及服务质量等。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质量内涵更多指的是第二种含义,即要求我们采取措施,推进我国物流业优质高效发展,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结合以上所述以及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需求,笔者以为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必须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低成本、高效率、高服务水平、绿色化发展。

低成本是我国物流业发展一直以来所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尽管这些年来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 的比率一直呈现出下降趋势,甚至出现了2013年-2017年“五连降”的可喜局面,但201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仍然达到14.8%,高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8%—9%和新兴经济体11%—13%的水平,说明我国物流业的高成本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所以,要实现我国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首先必须采取措施降低我国物流业发展成本,低成本是我国物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效率可以理解为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工作量,那么物流高效率就是要求在一个单位时间所完成的物流工作量尽量要高,或者说一定的物流工作量要在尽量少的时间内完成。譬如一批货物从甲地运到异地,原来物流公司需要7 天,现在只需要5 天了,那就可以说物流公司的作业效率提高了。

物流服务水平是指客户对所获得的服务要素以及这类要素的构成形态的一种心理预期和期待。从客观上看,物流服务水平是对物流服务人员水平、物流服务质量水平、物流服务品牌战略、物流服务流程、物流服务时效、物流服务态度等的综合评判。从主观上看,物流服务水平又表现为物流客户的实际感受与其心理预期之间的差距。所以,高水平的物流服务除了要将客户所需的货物安全、准确地送到其手上这一基本要求外,用户还希望得到更全面完善的服务,还要求得到“附加价值”,如提高物流服务透明度、提升物流服务的灵活性等。

为了顺应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高质量的物流业发展必须走绿色化发展之路,要着眼于生态文明、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和安全等,推进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推行绿色运输、仓储、包装和配送,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物流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影响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因素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物流业发展之所以存在低质低效、高成本、污染环境等问题,是因为我国物流业发展仍处在现代物流业的起步阶段,有很多因素在制约着我国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

3.1 物流基础设施欠完善且分布极不均衡

物流过程的最终完成,必须依赖相应的基础设施条件。尽管这些年来我国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然很不完善,与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而且,受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地区分布不均衡的影响,我国物流设施条件还存在着明显的区域不均衡现象。沿海地区和经济较发达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和京津地区,物流设施条件较好,资源相对集中,发展水平较高;而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藏、青海、甘肃等地,与东部地区差距非常明显。还有,城乡之间的物流设施条件更是差别巨大。这些均极大地阻碍着我国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

3.2 物流企业“小、散、乱”特征明显,服务能力水平有限

我国物流企业虽然数量很多,但多属“小、散、弱”型,大型物流企业很少,既无法形成规模效应,也难以提升作业效率,资源利用效率很低,浪费惊人。而且大部分企业服务能力、服务水平都很低,基本上以提供传统的运输、仓储、装卸等单一的功能性服务为主,不具备一体化、综合性物流服务能力,难以适应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3.3 物流的信息化、标准化水平低下

物流作业的完成,离不开及时准确的信息采集与传递,然而,我国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距离物流信息化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一方面先进的信息技术如条码技术、RFID、GPS/GIS 和EDI技术在物流企业的应用还十分有限,另一方面信息化对企业运营环节的渗入层次还很低,能利用信息技术充分优化配置资源的企业少之又少,这些均对我国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形成了较大的阻碍。

标准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是推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提高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国物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标准化水平也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遗憾地是,目前我国物流业的标准化水平却是差强人意,满足不了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我国物流标准工作起步较晚,不仅还未建立起完善的标准体系,而且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物流标准还存在部门分割、条块分割的现象,各地区、各行业各自为政,物流标准不一致,对于整个物流系统各环节的配合和衔接十分不利。

3.4 物流运行环境有待改善,制度性交易成本依然偏高

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存在“两高三难”现象。“两高”:一是税负高。物流企业总体税负偏高,而且各环节税率不统一,不利于物流一体化运作。二是收费高。目前公路通行费占物流企业运输成本的1/3 左右。“三难”:一是通行难。各地货车限行范围越来越广,限行时间越来越长,大大增加了城市内部配送成本。二是用地难。各地普遍限制物流用地,导致市场“一库难求”。三是审批难。大部分个体司机难以登记注册为个体工商户和个体运输业户,行业管理出现“真空地带”。

3.5 物流对环境的影响依然严峻

在物流活动过程中,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环节均会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如运输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包括交通工具产生的噪声污染、大气污染、废机油污染、交通堵塞等;仓库等物流结点中的部分产品保管养护过程中采用的化学药剂等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有些包装材料,如塑料包装材料,使用之后若不对其进行处理,会对环境造成长期污染,过度包装或重复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废弃的包装材料还是城市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等。加之我国目前物流设施设备条件还很不完善,技术水平不高,人员素质亟待培养,致使我国物流对环境的影响依然很严峻,与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去甚远。

4 推进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举措

要推进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企业、行业、政府协同努力,尽力改善上述因素对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阻碍作用,着重于补短板、降成本、强服务、优环境、增动能等方面,打好物流业降本增效、高质量发展的“组合拳”。

4.1 合理规划完善我国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拥有一个先进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是物流业运行的基础,也是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因此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要“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第一次在我国最高级别文件中把物流设施列为基础设施,第一次提出物流应与铁、公、水、空、管、电、信息连结成大网。当然,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所以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首先必须利用好已有的存量资源,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然后以市场化为导向,系统规划国家物流设施网络布局,建设好增量设施资源。重点在于补短板,一是加强中西部偏远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具有多式联运功能、能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物流枢纽设施建设,提升现有物流基础设施之间的配套性、兼容性,形成高效、顺畅、便捷的综合物流运输网络。

4.2 整合社会物流资源,提升物流资源利用效率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部门分割、条块分割的影响,我国传统的物流资源大部分分散在各行业各企业手中,多数只是为行业企业自身提供服务,致使资源利用效率很低,浪费惊人。因此,应采取措施克服体制性障碍,尽力整合社会物流资源,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尤其在当今共享经济理念大行其道的现实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社会物流资源的全面深度开发,创新共享物流新模式,大大提升我国物流资源的利用效率。

4.3 培育规模型综合型物流企业,提升企业物流作业能力与服务水平

我国物流业正加快进入现代供应链时代,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客户对物流需求的内容与要求越来越丰富复杂,越来越高,这些都对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与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培育出一批服务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规模型、综合型物流企业,尽快改变我国传统物流企业只能提供单一的运输、仓储、商贸和货代等功能性物流服务且服务水平低下的现状,使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能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

4.4 采用先进技术,优化作业方式,降低物流成本

相对落后的物流技术水平是造成我国物流效率低下、物流成本相对较高的原因之一。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物流企业有条件而且应该采用更先进的运输技术、仓储技术、装卸搬运技术与信息技术等,从而更好地适应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此外,采用合适的作业方式也是提升物流作业效率、降低物流作业成本的有效措施之一。如目前我国物流运输以道路运输为主,铁路运输和水上运输为辅,但水(海)路、铁路运输的成本比公路运输成本低,因此,大力发展水路、铁路运输,扩大水路、铁路运输比例,应该是未来我国物流运输的发展方向。同时由政府协调,尽力改变目前物流服务的部门、条块分割障碍,采用多式联运、共同配送等先进的作业方式也是提高我国物流运输的效率水平、降低物流运输成本的有效举措。

4.5 搭建高质量的物流信息平台,提升物流业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物流信息在物流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要推进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提升我国物流业的信息化水平。在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要提升物流业信息化水平,除了完善信息化网络,在物流作业环节中多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设备外,搭建起高质量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可以说是非常重要且十分紧迫的一大举措。因为无论是政府、行业还是企业、个人均可以通过物流信息平台收集、传递、存储、处理、输出物流信息,从而十分高效地对整个物流活动进行指挥、协调、支持和保障。所以,在今年三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建立资源共享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4.6 提高物流业的标准化水平

标准化是保障物流运作安全便利、高效畅通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物流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促进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近些年来我国相关部门也十分重视推动物流标准化工作的开展,组建了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门负责开展物流领域的标准化工作,颁布了《全国物流标准2005年-2010年发展规划》、《全国物流标准专项规划》和《物流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0年)》等纲领性文件。而且我国物流标准体系不断完善,物流标准制修订工作顺利推进,物流标准实施成效明显。但总体而言,我国的物流业标准化还处在发展初期,水平还很低,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努力,进一步推进我国物流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为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添劲助力。

4.7 优化物流运行环境

近年来,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了许多促进我国物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政策,但整体情况仍不理想。因此,我国各级政府和部门应进一步提出切实可行的税收、财政支持等政策,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物流业立法问题,为物流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从而为我国现代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

4.8 大力推进绿色物流发展

随着我国物流业规模的快速增长,传统的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率的运作模式已难以为继,我国物流业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如在包装、运输、装卸等环节不断引入绿色、节能、环保的新理念新技术,积极开展物流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研究,加强新能源汽车等节能环保物流设施设备的应用,推动物流包装物、托盘等标准化器具循环利用,通过技术进步、工艺改进、流程再造、布局优化等措施,降低物流能耗,减少污染排放。也就是说,在社会文明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物流业的发展也必须建立在保护地球环境的基础上,加快绿色化建设,这一点也是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5 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从求温饱到求环保,社会从求生存到求生态,要求经济发展也要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物流业是为人民生活和生产服务的,也必须从低质、低效、高成本、重污染向低成本、高效率、高服务水平、绿色化方向发展。我们应该采取措施,克服障碍,加快推进我国物流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物流业高质量物流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物 流 业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决战“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