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应链管理培养体系探究

2019-07-25齐军领孟庆春

物流技术 2019年7期
关键词:供应链物流学科

齐军领,孟庆春

(1.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山东 威海 264209;2.山东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1 引言

自2000年以来,欧美高校越来越多的物流管理专业被命名为或者新设了供应链管理专业,比如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教育领域领先的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田纳西大学等高校。美国传统的物流管理协会也更名为供应链管理协会。目前业内普遍的共识是,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供应链管理除了包含物流管理的内容之外,还包含供应链运作中必不可少的其他环节,比如采购管理、制造计划与控制、企业之间的协同和合作。

最近,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在我国也得到了国家最高层的重视。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该意见认为,供应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把供应链管理看成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意见还专门强调了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培养,强调了支持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设置供应链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供应链专业人才。可以看出,高等学校的物流管理向着供应链管理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

本文通过对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演化历程的规律性把握,通过对全球各个高校所开设的供应链管理专业进行分析比较和总结性归纳,提出了一个供应链管理专业的系统培养体系框架。供应链管理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该体系准确把握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和知识架构,避免供应链管理教学和学习中存在的模糊认识,确定清晰明确的培养目标。

2 文献综述

供应链管理的课程体系设计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特点,主要包括供应链管理概念和结构的宽泛性,学科的交叉性和应用性三个方面。

2.1 供应链管理概念和结构的宽泛性

供应链管理就是对整个供应渠道的整合和协同,包括企业内部不同职能之间,更包括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整合和协同。然而,供应链管理属于新兴学科,学科体系尚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甚至对概念的界定都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Mentzer等人(2001)认为,如果缺乏一个统一的定义,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就难以确立一个基本的概念框架。Ballou(2007)也承认,供应链管理定义太多,人们对供应链管理的真实含义难以达成一致,而且难以实现理论和应用上的不断发展。

在供应链管理结构方面也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界定。Burgess 等人(2006)对100 篇供应链管理文献进行了综述,其目的是为了厘清不同学者对供应链概念的理解。结果发现,供应链管理还没有足够的和统一的理论基础以及理论框架。

2.2 供应链管理学科的交叉性

Kent 和Flint(1997)描述了四种不同的供应链管理专业结构:市场营销和物流、运营管理和物流、工程和物流、商业物流。Asgari 等人(2016)发现,供应链管理类的相关文章出现在多种主题下,其中占比重比较大的主题包括工程、商业管理、决策科学、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经济计量、环境科学等。

Naim等人(2000)把物流供应链系统区分为软系统和硬系统。软系统是关于组织和人的沟通与协调等系统,需要用社会科学技能去理解。硬系统主要包括服从数学法则的技术和方法,需要基于理论和实证数据建立定量模型。要全面理解供应链,供应链管理的研究需要把供应链看成一个涉及组织和人以及技术和方法的业务流程。

Ketchen和Hult(2007)把供应链当成一个战略武器,基于组织理论提出了支持最优价值供应链的理论基础。这些理论包括交易成本经济学、代理人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制度理论、博弈论、网络理论、社会资本理论、战略选择理论和资源(知识)基础观理论。这些理论将能够让供应链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可见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学科门类很多,具有典型的交叉学科性质。

2.3 供应链管理学科的应用性

供应链管理缺乏原创理论,大多理论都是从其他学科借鉴而来,帮助解决供应链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属于典型的应用学科,在当今企业运营中起到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van Hoek(2001)认为,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不能脱离应用而存在。他认为,物流管理教育并没有满足企业雇主的要求。他指出了物流管理教育的三个问题。一是缺乏市场关联,二是缺乏实践和职业技能,三是学生的应用研究能力较差。为此,他提供了一个能够增强市场关联以及研究能力的方法。其中一个解决方案是把热门话题引入到标准课程中去,使得学术研究能够跟上快速变化的产业需求。Bennis and O’Toole(2005)也认为,目前侧重于研究产出知识而缺少与企业的联系,导致教育与产业需求的脱节。

2.4 供应链管理教育体系设计

较早论述供应链管理专业课程的应属Closs and Stank(1999)。他们认为,企业垂直化结构和基于职能而划分的组织架构已经不适应企业的发展。大学在相关课程的设置时也要打破职能孤岛(functional solo)的约束。作者所在的密歇根州立大学于1997年成立了反映整合和协同思想的供应链管理专业。专业设置基于核心本质理念,包括基本认识、核心知识、具体应用三个层面,让学生学会把所学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该文的不足之处是只论述了课程结构,而没有进行具体的跨学科所包含的学科内容以及各个学科之间的关系。

Chandra and Kumar(2006)在整合协同这一供应链管理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供应链管理课程体系的三个维度,即一般理论原理、一般方法、用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通用工具。不过作者主要是基于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运筹学以及管理科学等理论方法进行的设计,对战略管理和组织理论等“软”管理理论提及很少,因此难免显得有些片面。

Bernon 和Mena(2013)指出,很多学者对供应链管理教育进行了研究。然而,他们发现这些学者主要关注的是技术和职能领域,而组织、战略和领导力并没有得到重视,也就是像van Hoek 等人(2002)指出的关注技术而忽视人的层面。他们呼吁供应链管理教育应该更加具有战略性,对情感方面应该更加敏感。

3 国外知名大学供应链管理专业比较分析

供应链管理学科大多从物流管理发展而来。虽然提出时间还不长,但自2000年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许多欧美大学的物流管理专业已经更名为供应链管理专业,以应对愈加激烈的全球企业竞争和愈加复杂的企业运营模式。从目前大学供应链管理学科发展情况看,欧美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其中美国大学数量最多。根据美国US News 2017-2019年的最优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学科排名、Gartner 最佳25 所北美供应链学科排名、供应链管理学术论文数量以及经验排名,作者选择了美国25 所供应链管理学科实力靠前的高校,就其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进行分析比较。

这些大学各有侧重,有些侧重于管理科学,有些侧重于运营管理,有些学校侧重于组织和战略管理。这缘于自身的学科发展历程和对供应链管理理解上的差异。鉴于本科教育侧重于基础教育,有必要让学生对自身学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以便在未来根据自己兴趣进行方向的选择。因此,提出一个能够系统的、涵盖供应链管理各个方面理论和方法的供应链管理学科体系十分必要。这也为提升供应链管理学科的标准化程度,并为更多人认识和接受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些大学尤其是世界知名综合性大学的供应链管理学科大多设置在研究生阶段,而本科阶段不设供应链管理或物流管理专业,而只设供应链管理方向。这些学校更加重视基础的培养,设置上以基础学科为主,比如管理科学、工商管理、运营管理。这样做有其科学依据,毕竟本科教育强调基础教育,过早区分方向容易导致学生的专业基础不牢,不利于未来的成长。然而,这也给学校提出了一个两难的问题,即本科阶段是按照学科大类培养还是按照细分专业进行培养。作者通过对多个学校的办学情况的分析和个人的经验,认为不管是否按照大类还是按照细分专业,本科阶段首先应该强调基础教育,在高年级给学生提供多个学习方向,以满足不同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兴趣。

表1和表2描述了美国大学有代表性的供应链管理相关学科的设置情况。表1中的美国大学都是在供应链管理专业教学和科研方面有着卓越的表现,在各种供应链管理专业的排名中均名列前茅。除了俄亥俄州立大学,其他大学的专业名称都是供应链管理。培养内容已经从传统的物流管理拓展为涵盖从采购到销售管理的供应链全流程管理。所学知识都包含了以数据分析、优化建模、信息管理为主的管理科学类知识,以及以战略管理、组织管理、商务沟通与谈判、财务会计为主的工商管理类知识,充分显示了供应链管理的跨学科特征。如何把不同的学科有机融合成一个知识体系决定着供应链管理未来的发展前景。

表2列出了本科阶段未设供应链管理专业,而是在大类专业下设置供应链管理方向,或者只在研究生阶段开设供应链管理学科或研究方向的大学。这类学校一般都是世界著名的研究型大学,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本科阶段不对专业进行过度细分。然而,这些学校也没有忽略知识的应用和满足学生不同兴趣的需要,因而在基础学科专业的基础上区分了不同的学科方向。这些方向一般是在完成基础课程后的本科高年级阶段开设。比如卡耐基梅隆大学本科阶段只有工商管理这一大类专业,但下设了运营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两个方向。佐治亚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的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也与之类似,区别在于斯坦福大学的专业大类是管理科学,工商管理类大课程比重更低。世界著名的研究型大学如密歇根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在本科阶段更重视基础科学的教学,而学科的细分则放到研究生阶段。

表1 美国大学本科阶段供应链管理专业设置情况

表2 美国大学不进行供应链管理专业细分的设置情况

4 供应链管理行业协会的发展趋势分析

供应链管理具有显著的应用性特点。在供应链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过程中,行业协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供应链管理学科的成立与发展与行业协会的发展变迁密不可分。从几个全球最权威的物流供应链管理行业协会的发展历程可以判断供应链管理在当今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4.1 供应链管理类行业协会发展情况介绍

美国生产与库存管理协会APICS 创建于1957年。APICS 最初侧重于为生产企业的生产和库存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合作机会,著名的物料需求计划(MRP)就是由 APICS 提出。除此之外,APICS 还在ERP 和质量管理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APICS 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生产与库存管理知识体系,包括教育、研究成果和标准。

以物流管理为核心的权威协会是CLM 和CSCMP。CLM是美国物理管理协会的简称,成立于1963年,协会致力于推动物流业的发展,为物流从业人员提供教育的机会和信息。物流领域的一些知名教授曾担任过该协会的主席,比如密歇根州立大学教授唐纳德鲍尔索克斯,田纳西大学教授约翰门茨尔。2005年1月1 日CLM 更名为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简称CSCMP。协会的更名标志着全球物流进入了供应链时代,反映了供应链所发生的变革。

以采购管理为核心的权威协会是美国供应管理协会,简称ISM,是全球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供应管理组织。该协会发布的关于生产、库存、订单量等供应信息变化的报告是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风向标,被新闻媒体、学术研究和政策当局所广泛采用。ISM在美国公司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其侧重点也从采购管理和供应管理发展到今天的供应链管理。

以运输和物流管理为核心的权威协会是美国运输与物流协会,简称ASTL。该协会成立于1946年,发展到现在其职能不断变迁,目前的标准是旨在确保和促进运输、物流和供应链管理领域的行业标准化进程和行业内高标准职业化教育的普及。

虽然以上各个协会最初都关注供应链管理等某一个方面,主要原因是传统的企业运营模式是以职能的管理为主,很少考虑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导致所谓的职能孤岛。但随着供应链协同在企业运营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这些协会也不断通过融合和整合拓展自己的行业边界,并最终形成了供应链管理集大成的新协会ASCM。

2014年4月,APICS做出重要改革,与CSCMP合并成为运营与供应链管理协会。2015年5月,APICS进一步与ASTL合并。在APICS 2018年9月30日大会上,APICS的主席William Householder宣布ASCM协会成立,APICS 正式更名为ASCM,即供应链管理协会。APICS将积极的迎接供应链新的发展机遇,并成为企业推动变革与发展的可靠伙伴和引领者。

4.2 几大物流供应链行业协会的教育培训内容

为行业内会员和企业提供教育培训服务是行业协会的一个主要宗旨。教育培训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当前大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业的内容设置则是理论有余而应用不足。因此,在大学物流供应链管理的专业设计中增加应用性内容将有助于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形成良性的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各个行业协会的教育培训内容包括CPIM、CSCP、CPSM、CLTD。

CPIM是APICS协会的以制造和库存管理为主的认证培训,是所有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类行业协会中最权威也最热门的一个认证。CPIM 认证凸显了供应链管理和制造环节的计划性,表明了计划是供应链管理最重要的一个职能。由于CPIM 主要关注制造环节,所以最匹配的专业课程就是制造计划与控制。

虽然CPIM 认证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具有最高的权威性,但其认证内容终究以制造环节为主,为此APICS提出了以供应链管理为主要内容的CSCP认证。CSCP 认证涵盖了整个供应链的所有层面,大大拓展了APICS 的知识体系,并迅速成为供应链管理领域教育和认证的全球化标准。CSCP 具有很强的供应链特征,内容包括从供应链的各个职能层面到整体设计再到最高的供应链战略层面。

CPSM 即供应管理职业认证是采购与供应管理领域最权威最高端的职业认证。CPSM 注重供应管理中各个层面的培养,既有基本技能的培养模块,涉及采购流程中的各个方面;也有拓展性的知识内容模块,保证实现高效的供应管理等;还有注重培养战略思维和领导力的高层次培养模块,从战略上提升供应管理等高度。

CLTD认证以运输与配送内容为主。在ASTL与APICS 合并之后,CLTD 的学习内容强调了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运输与配送管理。

5 供应链管理专业系统培养体系构建

5.1 供应链管理的知识谱系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供应链管理目前还缺乏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大多数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依据需要从其他学科借鉴。然而,供应链管理具有显著的跨学科特点,利用战略和组织管理、数据分析、建模、计划与运营管理、经济理论、战略与组织等多种知识对供应链提供支持,最终实现改善供应链绩效的目标。

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典型的多学科专业,涉及不同层面、不同环节以及各个层面与环节整合的研究,因此需要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提供支持。供应链管理的知识范围包括六大类:模型和仿真,数据科学,供应链计划与运营,经济学,战略与组织,信息管理。

模型和仿真是供应链决策中重要的管理科学工具,主要通过数理方法对供应链进行分析,比如供应链优化、网络设计、不确定性的管理、收入管理,其核心课程包括运筹学(包括智能算法)、系统工程、博弈论等。

数据科学是通过定量和定性方法解决相关问题并对结果作出预测(Waller 和Fawcett,2013)。数据科学主要包括三个核心领域,即分析和建模工具、商务流程与决策、数据管理(Schoenherr 和Speier-Pero,2015)。供应链管理的数据分析是利用各种定量和定性方法,结合供应链管理理论,解决供应链管理领域的问题并对结果进行预测。由于供应链管理中的销各个环节存在着大量而详细的数据,数据科学在供应链管理领域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供应链计划与运营类相关知识借助于多种基础学科发展起来。这类知识主要研究在资源匹配下信息流与物料流的结合问题,目标是通过制定供应链计划达到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因此,这类知识相对于其他类别知识最具有供应链管理的特点。这类知识相关的课程包括从战略层面的供应链战略,运营战略到运营层面的运营管理,物流管理,制造计划与控制再到对运营细节进行优化改善的工业工程类课程。此外,信息技术是供应链发展的使能因素。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协同程度从技术上讲主要取决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供应链计划与运营也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

供应链管理涉及不同组织之间的整合和协同。组织协同的研究更多的是利用经济学和组织管理类的理论和方法。由于企业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从垂直一体化到通过外包进行专业化分工的演化,导致了侧重不同组织间协同研究的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最核心的研究问题,比如自制与购买决策,外包,信息共享,供应合同等就是不同组织之间的协同问题。与这些问题高度匹配的理论体系就是经济学中的重要分支交易成本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科中的战略管理和组织管理。

图1表明了各个知识类别之间的关系,其他学科都是为战略服务,而只有成功的战略才能实现供应链管理目标。

图1 供应链管理的知识谱系

5.2 供应链管理专业课程结构构建

根据以上分析,在供应链管理专业的设计中需要体现学科交叉性和应用性。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通过制定合理的供应链战略对不同职能和不同组织进行整合和协同。制定供应链策略和实现整合和协同需要培养学生的更高的战略思维、组织协调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具备这几种能力才能够做出合理的决策。因此,供应链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战略思维、组织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与传统的大学职能型专业(市场营销、运输管理等)相比,供应链管理专业课程结构应该是既有跨学科宽度又有供应链管理专业各个职能领域理论和方法的一个矩阵式结构。跨学科内容包含管理科学、数据科学、供应链职能、经济理论、战略与组织、信息管理六个模块。

根据供应链管理的跨学科和应用性特点,供应链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可以按照图2的分层知识结构框架进行设计。在同时考虑了供应链的管理层级和知识获取过程的基础上,该框架把培养内容和课程分为了四个层级。

图2 供应链管理专业层级结构

图2中最高层即第四层L4是战略与组织层面的知识。设定供应链管理目标首先要确定合适的供应链战略和相应的职能战略。供应链战略属于战略管理的范畴,需要根据竞争战略、资源战略等理论进行供应链的战略规划。同时,供应链战略部署与供应链组织管理密不可分,只有两者的有效结合才能真正形成供应链的竞争力。与这一层匹配的课程有战略管理和组织管理。

第三层L3是供应链基础和职能层。这一层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供应链基础内容,包括从全景视角对供应链管理的理念、理论和方法进行引导性介绍。此外还包括供应链发展的基础,即企业的运营管理。可以说供应链管理就是企业运营管理对上下游企业的延伸,其主要目标仍然是追求供给需求的匹配。第二部分是单独探讨供应链中各个职能的职能层。根据美国供应链管理协会的供应链管理定义,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职能包括采购管理、制造计划与控制、物流管理、需求管理。

L2层主要为L3和L4提供专业理论、方法和技术支持。这一层内容包括管理科学、数据科学、经济学、信息管理四个模块。管理科学主要是通过建模和仿真的方法对供应链领域的问题进行分析,相匹配的课程包括运筹学和管理系统工程。数据科学的根本目的是找到数据背后的规律,从而帮助供应链做出更好的决策。多元统计分析和数据科学类课程应该包含在这一模块中。供应链管理是一个跨组织的协同过程,因此需要基于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和其他组织经济学理论对供应链中的组织协同进行分析,能够匹配的课程包括组织经济学和组织管理理论。信息管理在供应链中主要起到了使能作用。信息系统保证了信息流供应链中快速准确的传递,没有先进的信息系统就不可能有今天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与信息管理匹配的基础性课程是管理信息系统和企业资源系统。

L2 层的知识是建立在更基础的L1 层之上的。L1 层的理论和方法不是供应链管理专业专有的,而是具有通识性的特点。这一层主要包括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数学基础、哲学和方法论基础四部分内容。管理学基础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管理的基本理念和原理,培养管理需要的沟通和谈判能力。管理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学原理和商务沟通。经济学基础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交易成本经济学和经济组织理论,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概率论、统计学、微积分、线性代数都是最基础的数学类课程。大学教育有一个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知识探索能力,这就需要通过开设科学哲学或方法论课程培养这种能力,让学生拥有探究知识的起源和发现的逻辑,具备更有效的获取知识和开拓创新能力。匹配的课程可以是科学哲学或者研究方法。

6 建议与结论

6.1 对供应链管理专业教育的建议

第一,供应链管理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跨学科性和应用性。跨学科性要求在培养过程中打破专业甚至院系界限,从整体的大学层面去选择师资和其他资源。为此,建议大学成立各个基础研究方向的卓越中心,为各个所需学科提供高水平的服务,做到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能力共享的目的。

第二,供应链管理教育需要考虑加强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增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聘请来自企业或咨询机构的供应链管理方面的客座讲师为学生授课或讲座是体现供应链管理应用性的一个直接方法。客座讲师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的应用,反过来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三,增加学生的田野教学和实习机会。学生能够通过田野教学与实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对所学知识提出质疑,提高思辨能力。同时,实习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善沟通技能和人际关系能力。

6.2 结论

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供应链不同职能和各组织之间的整合。职能的整合和组织的整合需要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因此导致了供应链管理的跨学科特点。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培养。

通过对供应链管理理念的理解,对国外多所高校的供应链管理专业设置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考虑了国际上最权威的供应链类行业协会的教育培训内容,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跨学科性和应用性的系统供应链管理专业培养体系。

供应链管理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当中,培养体系也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但是唯一不变的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供应链管理实践的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具有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也具有相当强的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使学生在学术造诣和就业市场都具有竞争优势。

猜你喜欢

供应链物流学科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