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理念下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019-12-26杨明伟陈晓东
杨明伟,陈晓东
(沈阳化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辽宁沈阳 110142)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提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我国基本国情的新特点新内涵新变化,为新时代我们党制定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提供了基本依据,同时也对社会工作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1 OBE——成果导向教育模式
美国学者斯派帝撰写的《基于产出的教育模式:争议与答案》 一书中对此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该书把OBE定义为“清晰地聚焦和组织教育系统,使之围绕确保学生获得在未来生活中获得实质性成功的经验。”他认为OBE实现了教育范式的转换,因为在OBE教育模式中,学生学到了什么和是否成功远比怎样学习和什么时候学习重要[1]。
在OBE教育系统中,教育者必须对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及其水平有清楚的构想,然后寻求设计适宜的教育结构来保证学生达到这些预期目标,学生产出而非教科书或教师经验成为驱动教育系统运作的动力,这显然同传统上内容驱动和重视投入的教育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OBE教育模式中,教学目标(学生预期学习产出)先于教学内容而存在,课程资源开发、学生管理和辅导等活动都要围绕预期目标而展开[2]。学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期望,通过持续的形成评价获得成就体验。 同时,只要能够实现预期学习产出,学生可以在不同教育机构中获得学习经验,可以参与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
国内最早践行OBE教育理念的高校之一是汕头大学,汕头大学结合国际工程教育改革及工程教育认证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索与再创新。 汕头大学OBE工程教育改革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制定专业层面的预期“学习产出”;(2)通过一体化课程设计,建立课程与培养标准的匹配矩阵;(3)确定课程层面的预期“学习产出”,并设计相适应的教学策略;(4)做好专业层面与课程层面的实际“学习产出”评估[3]。
2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OBE转向
当前,我国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各种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社会风险呈现多样化、不稳定状态。 从整体上看,我国已进入高风险社会发展时期。社会公共安全要求强化,快速社会转型导致人民群众精神压力加剧,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利益诉求要求加快社会工作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条件下,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也是我国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必然要求,人口老龄化、流动人口与留守人群、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必然需要社会工作的积极参与。因此,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社会适应性强、专业服务能力强、综合素质过硬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责任和使命。
从社会工作教育的角度来看,西方社会特别是英美等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和完善的价值理念、方法、实务技能体系。中国的社会工作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与之相应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同样遵循着从欧美国家和港台地区引进的路径,没有从根本上实现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培养方式的本土化,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还存在着教育理念陈旧、缺乏明确的专业人才培养导向、 课程体系设置缺乏科学理性、实践教学环节流于表面形式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同社会对社会工作人才的实际需求存在很大的割裂,因此并不能完全满足现有需求。
2012年,该校社会工作专业确立了“能力为本”的基本原则,以此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备专业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建立关系能力、评估和计划能力、组织能力、提供服务能力、团队合作与独立思考的能力等。 把工程教育领域中的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应用于人文社科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以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为导向,以广博知识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专业知识教学与专业实务能力培养并重”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新理念[4]。
(1)明确专业培养定位、培养目标和要求。 对专业培养定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做出明确说明。特别细化毕业要求,建立可依循的专业教学评价标准。
(2)优化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围绕学生最终学习成果,通过对现有的学科基础课进行精简和整合优化课程体系。 精简,就是将分散学生学习精力且与社工专业、职业能力培养关系不密切的课程减掉,把学时学分更多地分配在主要专业课程中,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夯实专业知识基础。整合,就是对内容重复度较高的课程加以整合,整合后的课程课时适当增加。
(3)增加专业实验实践课时。社会工作专业强调学生的社会调研、项目实施、专业服务等实际工作能力,必须增加社会实践时数,丰富专业实验和实践内容,提高实验实践效果。 为此,该校社会工作专业双管齐下,一方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专业实验和实践课时,另一方面完善制度以激励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实践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实践成效。
3 OBE理念下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3.1 完善实践教学方案,突出创新能力训练
利用社会工作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研究和探索如何将创新创业意识教育、思维方法训练、实践能力培养、 个人责任和态度的培育融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当中去; 不断尝试和总结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全过程的可操作性,最终形成固化的文字经验总结。
利用社区工作管理平台,调整和完善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块,形成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做中学”逻辑的、具有连续性的实践育人体系。
利用国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以本土化的“社会工程师”为人才培训导向,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以开展社会人员业务培训带动校内师生实务技能提升培训,凸显人才培养的实务性、本土性与应用性,形成在全省具有引领性、在全国具有示范性的国家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体系。
3.2 优化实验实践教学内容,普及创新教育和分类施教相结合
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课程群。 按照CDIO 教学模式的一、二、三级项目教学要求,结合社会工作专业特点,设计培养和训练学生实践能力与创业能力的各个级别的项目。其中,一级项目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最高,二级项目是一级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三级项目是完成二级项目所必须完成的某项任务[5]。确定每个级别的项目中学生应具备的创新创业知识与能力,根据这些知识与能力设课;三个级别项目中的此类课程建成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群和实践课程群。
面向全体和分类施教相结合。倡导个性化指导,在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育人过程中,既要面向所有学生开展基本的知识与能力教育,又要根据学生个人愿望、能力和个性的不同,为那些创新意识强、勇于实践、善于实践的学生配设高阶实践实训课程并提供项目实战机会与平台,做好分类施教。
3.3 建设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
整合现有的校内实验室、校外实践基地、专业人才培训基地、社会工作机构等实践教学资源,制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训方案和实践教学大纲,合理运用校内外督导资源,建立完善的社会工作专业实务、 社区管理、老年服务和社会组织管理创新创业实践实训平台。
3.4 构建面向项目的综合实践教学模式
开展基于问题和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改革,设置项目课程或综合实务实践课程,把校内实验与项目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构建面向项目的综合实践教学模式,体现“学习、实践、实战、创新交融”的实践教学观念,满足个性化实践教学的要求。 支持和鼓励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鼓励二年级学生参与平台服务项目和创新创业项目研究活动,通过具体的项目练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目的。
3.5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立体化实践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网络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信息平台,社会组织管理数据平台,丰富网络实验教学资源,实现在线辅助教学,提高实验室信息化水平。 加强核心实验课程群建设,形成以纸介资料+电子资料+多媒体资料+网络资料+项目教学资料为载体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形成特色鲜明的立体化实验教学资源。
4 结语
为了满足新工业革命对高等工程教育的挑战和冲击,适应公共问责制的兴起,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实际需要,成果导向教育(OBE)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尤其是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一些国家[6]。 OBE要求学生透过具挑战性的任务,如提出项目建议书、完成项目规划、进行个案研究及口头报告等,展示他们的能力。 这样的任务可以让学生展示他们思考、提问、研究、决定和陈述的能力,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教育具有极大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