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潍坊风筝与杨家埠年画的审美共性

2019-12-26黄升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潍坊年画风筝

黄升峰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

在山东说起风筝不能不提潍坊,它是世界风筝之都,说到潍坊的风筝,又不得不提到工艺精湛的寒亭杨家埠年画。杨家埠因木版年画知名,作为三大年画产地之一的它,并与天津的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年画齐名,并经国务院批准,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杨家埠的艺人并没有仅仅满足于已有的年画成就,他们更将年画的元素延伸到风筝创作之中。这种延伸不仅仅是作品本身的,也是地位的一种延伸。当人们走进杨家埠的店铺时会发现年画并未占据着统治地位,而是与风筝并重,都作为了杨家埠乃至潍坊市的象征。

1 潍坊风筝与杨家埠年画的历史概述及审美共性

潍坊(前身潍县)风筝于宋代在民间开始流行,明代更加普及,到清代已非常盛行,经历史演变和横向传播,逐渐形成了选材讲究、造型优美、扎糊精巧、形象生动、绘画艳丽、起飞灵活的风格与艺术特色。它和北京风筝、天津风筝与南通风筝交相辉映,鼎足而立,形成了我国风筝的四大流派。据陈鹤侪、刘东侯两先生主编的《潍县志稿》载:“本邑每逢寒食,东门外,沙滩上……板桥横亘,河水初泮,桃李葩吐,杨柳烟含,凌空纸鸢,高入云端。”从放飞地之多可见风筝当时在潍县已相当风靡。同时,杨家埠年画也是潍县的重要传统民间艺术之一,它曾以品种多、规模大、销售范围广而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年画呈三足鼎立之势,成为名噪一时的中国民间三大画市之一。缘于如此相近的地缘关系,那么风筝与年画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就在情理之中。我们在众多作品中不难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诸多的相似之处。

1.1 两者共同的喜庆特征

风筝与杨家埠年画的历史孰早孰晚,我们不容易去考证,但它们具有相同的喜庆特征是不争的事实。它们与其他民间美术相同都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向往在其题材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杨家埠年画归纳起来有三大主题,即祈福延寿、招财纳福、驱邪避灾。如杨家埠年画的经典代表门神系列体现得尤为明显。众所周知,门是建筑物的脸面,又是家的出入之路。古人所说的“宅以门户为冠带”,大门具有显示形象的作用。它同样也是鬼怪邪灵入侵宅地的必由之路。为不使鬼怪邪灵侵入,故而产生了驱邪避灾的门神。我国最早产生的门神是亦人亦鬼的神荼、郁垒。后又出现了众多的武士门神。如成庆、孙膑、秦琼、尉迟恭等。除了武士门神外,还产生了文官门神,如天官、招财童子等。其中我们所熟知并被视为经典的武将门神——秦琼与尉迟恭较为典型。年画作品中的秦琼与尉迟恭承担着进入庭院、宅舍第一通道街门的除邪保吉重任,两员武将魁梧雄壮、双目圆睁,审视门外一切,使鬼怪不敢入内。同时年画还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因此,创作艺人会尽量选择以上的题材。这也是杨家埠年画之所以会为人们广为接受的原因所在。

风筝作为艺术品,同样反映着人们的求福、喜庆、吉祥的理想和愿望。蝙蝠因与“遍福(富)”谐音,作为象征“福”的吉祥图案。潍坊风筝的蝙蝠类图案也是人们对幸福追求的反映。求福的吉祥图案还有“鱼”,与此有关的吉祥图案还有“连年有鱼(余)”“喜庆有鱼(余)”“鲤鱼跳龙门”等。表达人们美好、愉快、幸福的心情的喜庆图案,“喜上眉梢”“喜庆有余”“福禄寿喜”、 百鸟、百花、百寿、百喜等。风筝同年画一样反映吉祥寓意的代表图案有龙、凤、麒麟等瑞禽仁兽。这类图案有“龙凤呈祥”“二龙戏珠”“百鸟朝凤”等。抛开吉祥图案,还有不少关于风筝寓意的歌谣,在清代曾流行着一首《十个大姐放风筝》的民歌:

三月里来是清明,姐妹十人去踏青,捎带着放风筝。

大姐放的是白素贞,二姐放的是许相公,西湖来调情。

三姐放的是杨宗保,四姐放的是穆桂英,气死六郎公。

五姐放的张君瑞,六姐放的是崔莺莺,红娘真机灵。

七姐放的祝九妹,八姐放的是山伯兄,尼山读《诗经》。

九姐放的牵牛郎,十姐放的是织女星,天河隔西东。

风筝越高情越浓,……

这首民歌直白得表现出了风筝所代表的喜庆、求福的寓意。潍坊风筝的典型代表作串式风筝《龙头蜈蚣》,其龙头,象征着富丽高贵;红黄绿相间的蜈蚣身躯,寓意吉祥平安;红色飘逸的长足,表示顺风兴业,红红火火。据《潍县岁时记》所描述,它将放风筝描述为“放郁”,就是将疾病、灾难与痛苦放至遥远的地方。风筝的题材也多以年画中的“天官赐福”“福禄寿”“五子登科”等美好吉祥故事为主,向人们传递一种喜庆感。

另一方面,风筝在追求喜庆的同时,它与年画同样注意形象的刻画,风筝的人物形象也是五官端正,四肢健全,比较忌讳侧着脸少只眼。譬如以民间神话传说为题材的嫦娥奔月、八仙过海、麻姑献寿、西游记等等,大都比较细腻、 传神。不管是群体人物还是单个人物神情、动作各异,使作品朴实生动,曾经以文字形式存在的人物鲜活起来。这种对完整美好的追求也表达出人们对吉祥的追求。

1.2 两者的娱乐性特征

娱乐性是人们在生活当中创造的一种原始美,并提升了审美的层次。杨家埠年画将戏曲故事的情节、人物通过画面直白地呈现了出来,人们所熟知的戏曲人物和历史故事都成了年画的题材,如三国演义、 杨家将、岳飞等历史人物故事都成了年画的题材。风筝也紧跟时代的审美潮流,借鉴了杨家埠年画的诸多题材,诸如花鸟虫鱼、戏剧脸谱、宫灯、八卦、历史事件、神话传说等。一组以一百单八将为题的精品风筝,风筝艺人用清淡的品色勾勒出水浒英雄的形象,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小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这些小风筝被搁置在精致的匣子内,与装订成册的年画一般,向人们传达着精彩的人物故事,它们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方式也将水浒文化与风筝文化融为了一体,既传播了传统文化,又增强了风筝的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后来又出现了诸多的现代题材,天上飞的、海里游得都作为了风筝的主题。

民间放风筝习俗的普及,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同时,在这项活动的实践中,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把放风筝作为一项锻炼身体“去病免灾”增强体质的活动来看待。在其他地区,人们也把春天放风筝归结了许多好处。李石在《续博物志》中载“今之纸鸢引丝而上,令儿张口望视以泄内热”,清潘荣陛、富察敦崇所著《燕京岁时记》讲到,放风筝还能锻炼人的眼睛,增强视力——“儿童放之空中,最能清目”。这些记载充分证明,人们很早就把放风筝作为一项体育活动。

1.3 潍坊风筝与杨家埠年画的率真之美

潍坊风筝与其他三地的风筝相比,既没有南方风筝的秀气,也没有北京、天津风筝的“皇家之气”,但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粗犷的美,它在线条的运用和表现力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朴实风格。在绘制上,它吸取杨家埠木板年画大红大绿的特点,以群青和黄、白、大红等颜色构成了对比强烈的色调。在构图布局上,运用大色块浓抹,具有强烈明快的艺术气氛,这样绘画即可近看,又可远观,形象更加逼真,具有特殊的视觉效果。

年画构图的完整、饱满、匀称,造型夸张、朴实,线条简练、流畅,色彩艳丽、对比强烈,富有装饰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充分体现了当地农民粗犷、奔放、豪爽、勤劳、幽默、爱憎分明的性格。风筝的诸多特点也类于年画,其制作者多为农民和手工艺人,一般来讲,在艺术上他们都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他们按照自己对现实生活的直观感受和审美习惯,通过年画的图形和色彩直接地表达出人们的理想和愿望;风筝,无论是造型、用料、色彩的配置和制作风格,同样都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风筝虽然是就地取材,蔑扎纸糊,不甚讲究,但风格粗犷,不矫揉造作;风筝受地域性文化、经济、风俗习惯的影响,风筝的色彩亦如杨家埠年画一般,并未局限于其所绘的线条,而是刻意地追求一种“拙”的效果,风筝的这种“拙”感就是通过色彩与线条的搭配所表现出来的。风筝的绘画构图与设色最能展现这种特点。据相关学者讲,它吸取了杨家埠年画的技法和特点,线条粗犷,重笔浓抹,色调明快,浑朴。风筝的构图和彩绘尽量少用色,以块色为主,非常鲜明地突出了潍坊民间艺术色彩单纯而浓郁的特点。这种感觉也表现出当地人民粗犷、奔放、豪爽和高尚的情操。

2 潍坊风筝与杨家埠年画的审美差异

相较于杨家埠年画而言,潍坊风筝不仅具有浓郁的地方生活气息和生动活泼的气韵,更善于吸收借鉴其他艺术的优点。特别是将年画的造型结构和绘画色彩的传统技法运用到风筝的绘画上,形成了造型优美、扎工精细、色彩艳丽的独特风格。另一方面,风筝的题材更为广泛,更具灵活性,可以包罗万象,古今皆可以拿来使用; 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其功能也向多样化发展,它可作为美化人们生活的时尚装饰品和收藏纪念品,就如著名风筝理论家杨同科之子杨其信先生所说:“挂在墙上是年画,飞到天上是风筝。”风筝既可以放飞娱乐,又可为人们挂到房内,作为一幅雅致的室内装饰画,它传递给人们一种浓郁的地域文化气息。

总的来看,潍坊风筝和杨家埠年画有着非常多相似的审美特征和吉祥寓意。但是,两者仍然存在不少的差异之处。首先是用色上的差异,年画的用色相对固定,红、绿、黄、紫、黑是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主旋律。红绿、黄紫、黑白组成对比色,色彩艳丽、装饰味强。这些迎合农民欣赏习惯的色彩特征。然而潍坊风筝较少受这方面的局限。潍坊风筝具有极强包容性,并善于学习吸收其他地域或艺术的形式和内容,虽然它具有色彩艳丽的特征,但它的用色不受局限。传统潍坊风筝的色彩纯度较高,显得较为艳丽,但它与年画的色彩还有所不同。年画多是平涂,而风筝多为晕染,颜色虽有大块亮色,它也有浓淡之分,鲜艳中略带平和。在神话人物故事的硬翅风筝中,尤以人物最为明显,人物的线用版印,而面部由专人以国画颜料以工笔手法绘之,其大面积的衣物则是由工业颜料平涂为主。例如,有一《贵姬》的风筝,人物的服饰除空白处以鲜艳的黄、绿为主,还夹带少许的艳红,人物的面部以国画颜料用工笔手法绘之,整个风筝虽是充满了大面积艳丽色彩,却无刺激的视觉感受,给人以富贵祥和感。再就是题材的不同,总的来看,杨家埠年画虽然题材包罗万象,但它仍然以传统题材为主,现代题材较少。潍坊风筝则完全不同,题材包罗万象,正如文章之前所提,潍坊风筝说时代肯时尚接轨,出现了许多的现代题材,天上飞的、海里游的都作为了风筝的主题。最后是制作材质上的差异。潍坊风筝比杨家埠年画更易使用新材料。当下我们见到的杨家埠年画基本上以纸质材质为主,辅以少量布制。风筝则打破了一贯使用木质骨架和纸张的传统,开始同现代材料接轨。风筝骨架开始使用了易于保存且不易损坏的现代塑料材质。风筝的材质也已经多种多样,如丝绢、尼龙布及塑料膜等。

3 结语

潍坊风筝和杨家埠年画都是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奇葩,有着淳朴鲜明的艺术风格,蕴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它们按照农民的思想要求、风俗信仰、审美观点逐步发展完善,形成了属于自己独特的风格。两者制作方法简便,工艺精湛,色彩鲜艳,内容丰富。题材更新也多跟随时代潮流,许多新思想、新事物出现之后,马上就能够在它们的创作中反映出来。另一方面,缘于它们的地缘关系,潍坊风筝与杨家埠年画相互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两者之间存在着诸多的相似之处。首先,它们具有相同的喜庆特征,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次,它们都具有娱乐性。两种民间艺术都丰富了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同时,在创作和使用中,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把放它们作为“去病免灾” 的艺术来看待。最后,潍坊风筝与杨家埠年画都具有率真的美。它们大都构图完整,造型朴实,线条简练,色彩艳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充分体现了当地农民粗犷、豪爽、勤劳、爱憎分明的性格。总而言之,潍坊风筝和杨家埠年画都植根于民间,都寄托着人们的理想和愿望,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它们融合了当地人民的欣赏习惯,长期以来起着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反映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作用。这也是它们能够在民间广泛流传,为人们所接受的原因所在。

猜你喜欢

潍坊年画风筝
年画
缸鱼年画之旅
“筝”艳潍坊四月天
在手账中为风筝比心
四月春光看潍坊——潍坊“三大盛会”侧记
风筝之都潍坊
学做风筝
缪印堂的“年画”
潍坊和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牛年画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