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食堂食品安全问题探究

2019-12-25李海胡晓慧

现代交际 2019年21期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堂高校

李海 胡晓慧

摘要: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直接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也影响高校的和谐发展,是社会食品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全面分析影响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从四个方面加强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其一是创新体制机制;其二是强化食堂人力资源管理;其三是建立食品检测平台;其四是规范日常管理,建立从采购到餐桌的全程标准化管理流程。

关键词:高校 食堂 食品安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1—0188—02

高校食堂食品安全不仅是大学生和学生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也对高校的和谐发展具有一定影响。而近年来,高校食堂在食品安全方面出现的问题,不仅引发社会关注,更为高校的正常管理带来不良影响。基于多年工作经验和现实问题,笔者对高校食堂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影响食堂食品安全的关键因素,进而提出应对策略。

一、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

高校的特殊性使高校食堂具有用餐人数众多、用餐时间高度集中、烹调菜品种类繁多、加工流程复杂的特性,这一特性提高了集体性食物中毒发生概率,使高校食堂食品安全风险较大。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风险事件,不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而且影响高校稳定,更易诱发舆情事件,造成社会问题。因此,高校食堂食品安全在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微观意义

1.食堂食品安全为大学生拥有健康体魄提供有力保障

安全营养的饭菜可以让大学生具有健康身心,从而能全身心投入学习和各项活动,形成健康体魄。而健康体魄的形成正是高校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内容之一。因此,食堂食品安全得到保障不仅为大学生拥有健康体魄提供有力保障,也促进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食堂食品安全为高校稳定发展、和谐校园环境营造提供保障

食堂食品安全得到保障,学生具有健康体魄,就能保证教学有序开展,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有效性,有利于学校日常管理的稳定有序;同时,食堂食品安全得到保障,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概率就会下降,学生、家长和学校之间发生纠纷的概率下降,有利于形成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营造和谐校园环境和良好育人环境,提高学校声誉。

(二)宏观意义

网络时代,自媒体高度发达。一旦高校发生食品安全问题,被传播到网络上的速度极快,极易引发舆情,这不但影响高校整体声誉,更会引发社会关注,影响社会稳定。

食品安全是国家关注的重要民生问题,在国际上也备受关注。高校食品安全是国家食品安全的一部分,高校食堂食品安全又是高校食品安全的核心。因此,高校食堂的食品安全得到保障,将有效降低影响社会稳定不利因素发生的概率,为国家整体食品安全提供有效助力。

二、影响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

(一)高校食堂经营模式转变诱发“公益性”与“逐利性”的冲突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部分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食堂经营模式多采取外包,即:通过公开招标,将食堂承包给餐饮企业,由其负责日常经营管理,赚取的利润归承包人,學校仅收取承包费。这导致食堂经营主体与学校脱离,学校对承包人的经济利益约束仅体现在承包费的高低上。承包人在支付承包费获得经营权后,可以通过窗口分包方式以更高的分包价迅速回笼资金,有效实现利润最大化,从而不再具有监管分包人食品安全的动力和自觉性。而学校由于失去了利益约束机制,难以实施有效食品安全监管,使食品安全监管主体缺失。

分包窗口经营者,在逐利动机的驱使下,经营目标选择为利润最大化。高校的特殊属性使高校食堂具有公益性特点,要求质优、价廉、价格稳定,这使经营者很难通过提高饭菜价格获取高额利润,只能选择尽可能降低成本。在食品安全监管主体缺失、监管效力不强的环境下,经营者为降低成本,会出现原材料采购以次充好、食品生产无标准、食品加工流程不规范等行为,必然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二)高校食堂管理制度改革不到位

随着高校食堂社会化管理的推进,经营模式彻底转变了,但配套食堂管理制度未能及时跟进,食堂管理部门缺乏实质的监管权,无法形成有效的奖惩制度,食品安全违法违规成本低,使食品安全监管流于形式。

(三)高校食堂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由于高校食堂采取社会化管理,经营者自主招聘食堂从业人员,入职门槛低,技术水平要求不高,难以从技术层面保证从加工到售卖各环节的食品安全。同时,高校食堂从业人员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工资待遇不高,使食堂从业人员缺乏工作激情和热情,职业道德缺失。这些问题都使高校食堂食品安全风险加大。

(四)食品安全监管技术手段不先进

高校食堂现有食品安全监管主要采用留样检验、抽样快检等方式对原材料和成品进行风险管控,但主要靠监管人员现场观察、试吃等手段实现,缺乏科学仪器设备的检测分析,很难确保食品安全风险的有效管控。

三、加强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

(一)创新体制机制,落实监管主体主责

全面外包管理模式使学校失去了对承包者的约束力和监管的主动权,因此,创新体制机制是根本。建议:在学校投资基础设施的前提下,成立饮食管理集团,赋予集团财权和人事权,与学校签订经营合同和食品安全责任书,依法依规经营,确保学校对食堂食品安全的监管权,从根源上解决食品安全监管主体缺失、监管流于形式的问题。

(二)强化食堂人力资源管理

首先,严把“招聘关”,严格人员招聘制度,明确招聘资格条件,提升食堂从业人员整体技术水平;其次,建立定期人员培训机制,重点开展操作技术培训、食品安全法规学习和职业道德提升定期培训,全面提升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降低因人员引发的食品安全风险。

(三)整合学校资源,建立食品检测平台,确保抽检制度落到实处

建立共享共赢机制,整合高校拥有的生物、化学等学科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建立食品安全检测平台,为学校食堂样品抽检、原材料检验等监管活动提供服务,做到现场检测,迅速出结果,确保原材料和成品食品安全管控的科学实施,确保原材料和成品品质,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发生概率。

这一举措不仅确保了高校食堂食品安全抽检的科学有效,也实现了学校资源共享、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

(四)规范日常管理,建立从采购到餐桌的全程标准化管理流程

高校食堂的日常管理要统一标准,形成全程监管模式。原材料采购环节要严格规范招投标制度、明确供货商资质标准,严格审核;生产加工环节按照食品生产加工行业标准要求,配合“亮厨”工程建设,建立规范操作流程,形成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检相结合的管控模式;现场售卖环节按照食品零售相关卫生制度要求,采用现场监督、每日抽查方式进行监管,形成全程无缝监管。建立原材料留样检测、成品留样检测制度,利用检测平台实时监测,从中选取优质供货商和优质加工经营者,建立信息库,为选择优质供货商和经营者提供数据保障。严格执行剩菜剩饭每餐必清制度,食堂监管人员每餐检查,发现问题,现场解决,不留食品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杨志强.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管理观,2019(4):87-88.

[2]盛松林.浅析加强与完善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J].食品安全导刊,2018(11).

[3]毛海燕.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应用分析[J].高校后勤研究,2018(1):66-67.

[4]姜亮.试论高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的管理与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8(11).

[5]安外尔·麦海提.高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控制研究[J].现代交际,2018(5):184-185.

责任编辑:景辰

猜你喜欢

食品安全食堂高校
肉,回锅里了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分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谁更恐怖等
高校食堂的奇葩菜
食堂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