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学本课堂”应用初探
2019-12-25施明丽
施明丽
【摘要】在知识经济、信息经济背景下的现代教育时代,教育活动由原来“言传身教”走向学习活动多元化。在地理教学中创建学习者为本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師素养的提高,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学习能力的提升,实现师生合作学习,合作进步。
【关键词】“学本课堂” 地理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8-0191-01
随着现代社会步入信息化、知识化、全球化时代,随之而来的是学习方式多样化,学习途径多元化,学习方法智慧化。未来学习型社会呼唤学习型课堂。基于此,在韩立福团队指导下,选择性推进“学本课堂”。所谓学本课堂,是指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这里的学习者包括学生、教师。学本课堂理论认为,课堂教学将遵循人的身心和认知发展规律而变化,在学习者不同的身心发展阶段采用适应的教学方式。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知能力、思考能力,以及独立学习、自主管理能力,故笔者选择部分班级进行“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实验,具体模式如下:
这里的“学”,有两层涵义:一是课前教师对文本知识进行结构化备课,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认知倾向、能力水平,深度开发学习工具单。笔者以教研组为单位,对学习工具单预先筹划,形成系统性设计。二是课前学生对文本知识进行结构化预习。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地理学科特性,将预习放在课堂,将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解决评价单、问题训练评价单三单合一。“导”是指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指导,包括“生本联导”(自主学习),“生生相导”(合作学习),“师生互导”。师生共同围绕着核心问题开展自主性探究学习,进行展示对话,完成学习目标,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一、教师作为学习者与参与者,有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教师由知识拥有的权威者,变成“大同学”,师生关系由“上对下”传递关系发展为“大小同学”之间的合作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转换身份,变为“大同学”,与学生形成平等、合作、对话的关系,师生共同学习工具单,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学生能力得到锻炼,教师自身素质也提高了。此时教师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习者,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同时促使教师加强自身专业发展与提高,从而达到师生共学,师生共拓,实现师生“双赢”。
二、课堂嵌入问题要素,有利于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课堂上以问题学习为主线,以任务驱动为途径,以小组学习为平台创设新型学习模式。作为“大同学”的老师与作为“小同学”的学生以平等身份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在学科长、小组长带头作用下,师生共同围绕“问题”开展自主合作展示对话。
以“我国气温分布”为例,教师创设情境:1.海口的小明放寒假到哈尔滨的外婆家过年,途中服饰的变化情况。2.放暑假了,小明带着羽绒服去哈尔滨外婆家避暑。
学生生成问题1.为什么寒假从海口到哈尔滨衣服越穿越多?越来越冷?2.为什么暑假到哈尔滨不用穿羽绒服?为什么不冷?
学生思维被激活,他们产生一种急不可待的心情去快速阅读课文,读取“我国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并争先恐后地讨论探究问题的答案。
读图分析后,再次生成问题:1.为什么冬季海口和哈尔滨温差那么大?夏季却温差小?2.为什么等温线遇到青藏高原就拐弯?3.为什么夏季青藏高原气温比周围低?4.为什么等温线大多是东西向延伸?
学生思维又一次被点燃,积极展讲交流。
生一:海口在热带,有阳光直射,一年到头都很热。哈尔滨纬度高,所以冬季很冷。
生二:是因为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得到太阳热量越少。
生三: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所以气温比周围低,等温线才拐弯的。
生四:哈尔滨夏季不冷,是因为它白天长,我暑假去过,很晚才天黑。
……
学科长补充:
小组讨论后上台展讲。
生五:我发现0°C那条线特别显眼,为什么呢?
“大同学”:这条线大致经过哪座山脉,哪条河,有什么意义?
生齐答:秦岭,淮河
生六:我在新闻看过黄河封冻的景象,可能有关。
生七;不对,我暑假到兰州,没看到黄河结冰。
生八:我去三峡,也没看到长江结冰。
新一轮的讨论再次开始。
整个课堂紧紧抓住问题,给学生思维空间,把自由支配的时间还给学生。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积极动脑思考,深入钻研,问题意识增强,质疑能力提高,思维得到启迪,智力得到开发。
三、实践学本课堂,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实施“学本课堂”一年后,笔者随机抽取两个入学成绩相当的班级进行对比分析。
从两个班的对比可看出,实验班学生的差异比传统教学班较小。实验班学生课堂上围绕学习工具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生生之间一起探究,互帮互助。优生起引领作用,薄弱生则在同伴的帮助下得到有效转化,甚至主动上台展讲,体验到被人尊重的幸福,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及格率也提高了。此外,两个班级识记部分相差较小,但能力题有明显差异。笔者发现实验班在这方面优势明显,原因是学生在上台展讲时,学会像老师一样讲话,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综合表达归纳能力普遍得到提高。在这种自我建构、体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普遍提升,学习成绩的提高自然水到渠成。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实施学本课堂,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大大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效提升。当然也存在不少困惑,如导学单的问题设计过于简单,缺乏讨论交流的价值;学生合作意识差,有的只关注自己,独霸话语权,有的消极退缩,依赖优生,“搭车”现象严重等。此外展讲时间也不易把握,学生展讲时语言不够简洁、流畅,词不达意,延长了课堂时间,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针对以上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深入学习“学本课堂”理论,耐心指导培养,相信不久的将来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韩立福.《学本课堂原理》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9
[2]韩立福.《有效教学法》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