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2019-12-25王瑞萍
王瑞萍
摘 要:打造语文高效课堂,潜心探究学习方法,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将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关键词:高效课堂 自主探究 课堂教学活动 策略 方法
高效课堂,是所有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效课堂已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最有效途径。而目前,不管是语文课堂,还是语文教师,都从根本上没有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尽管教育理念,教材都在不断更新,但教师还是沿着“穿新鞋、走老路”的教学模式继续着语文课堂教学。因此,向40分钟要质量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那么,教师应如何做到在短短一堂课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就需要老师的精心设计与安排。
一、创设氛围、因势利导
由于受到教材范围及内容的限定,在一堂课中,教师真正需要组织学生讨论,探究的问题其实并不太多,一般都是那些涉及文本核心的问题,或是教学环节中的主要的问题,有的教师为了制造热闹的教学场面,根本不考虑教学内容需要而生搬硬套,导致课堂讨论流于形式。这不仅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反而容易使学生养成遇到问题不独立思考的习惯。因此,在备课时,教师一定要慎重确定课堂讨论的问题,而且要通过准确的表达,让学生明确讨论的方向及讨论的目的。
如在教學《红树林》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努力发现文章的主旨句——“我爱这片海上树林”,紧扣作者的情感意旨,抛出“随文识花”的教学环节。我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读课文,在字里行间感受红树林无私奉献的精神,试着与伙伴分享:红树林哪些方面的特点给自己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然后即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在较明确的目标指引下,紧扣文本内容展开了扎实有效的讨论。
二、合作学习,激发情感
教学《红树林》这一课,在组织课堂讨论时,除了为学生精心选择问题并创设讨论情境外,我还结合学生的学情来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在学生讨论前,我先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思维空间,让讨论不流于形式,不急功近利。同时,我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你特别关注到了什么地方?这些地方给了你怎样的感受?把它们划出来并尝试给批注。”让学生在写批注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鼓励他们把自己的观点,看法大胆地表达出来。
在讨论过程中,我不仅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更是个参与者。我认真倾听,及时引导学生对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和探讨,鼓励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形成新的感受,同时也参与学生的讨论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见;密切关注讨论的动态,使课堂讨论始终围绕讨论的主题展开,而不至于偏题、跑题。如在教学《红树林》时,我指导学生讨论:作者是抓住红树林的哪些特点来叙述的,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这样一来,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便能紧扣文章思路,获取真知。这样,既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又能促使他们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中,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三、积极参与、发展个性
在《红树林》的教学过程中,我组织学生探讨“红树林胎生繁殖”这部分内容,在组长的带领下,每个小组开始了热烈的讨论。同学们依据课文内容,四人小组由组长带领讨论红树林胎生繁殖这一独特特点,从而感悟红树林生命力强的特点。待到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时,同学们已经理解了这部分内容,有些同学主动担任为同学们介绍红树林胎生繁殖特点的任务,学生积极性高涨,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合作讨论的效果呢?我想,教师可以在平时就注意观察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通过教给学生倾听、评价、发表自己看法等必要的讨论技巧,鼓励,引导所有的学生一起参与讨论。比如,从短小精悍的发言开始练习,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让他们保持对课堂思考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当学生具备了这份自信之后,他们参与讨论的欲望也就油然而生了。
同时要注意,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课堂讨论是以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为首要条件的,学习是学生内心的感受过程,没有充裕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他们的学习就只能是蜻蜓点水,很难有真正的效果。学生只有自己有了想法,才能有和小组成员交流和讨论的源泉。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后,首先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才能使他们有话可说,有观点可讲,讨论才会有所收益,使高效课堂落到实处。
新课程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创设了广阔的空间,只要教师能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努力提高讨论的有效性,燃起学生思维撞击的火花,让学生自由、自主地徜徉,就能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要提高教学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高素质的小学生,就必须使课堂教学成为开放的、双向的、多渠道的,教师有效引领,才能让学生心甘情愿地学习,在欢乐和谐中提高效率,从而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