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育人意识探究

2019-12-25焦志荣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31期
关键词:合作育人创新

焦志荣

摘 要:数学作为小学教学中的主要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运算能力具有关键性作用,并且学好小学数学能够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本文针对新课标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在育人意识方面的现状,提出解决新课标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育人的对策,以便小学数学教师能够更好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育人 创新 探究 合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标。俗话说“教书育人”,教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教书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小学数学学习对于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授小学数学时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探索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一、新课标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在育人教育中的现状

(一)小学教学对育人教育的目的意识不强

目前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对小学生教育的育人意识不强,教师在讲授数学课程时仍然注重的是对学生数学公式,数学计算能力以及数学应用能力的教育,对育人的意识淡薄,因此,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教师一直以教授数学知识为主,没有强调学生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也没有实现育人教育的目的。

(二)缺乏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仍然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教学主要以灌输式的讲述为主导,在课堂上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因此造成了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掌握数学的能力低下等情况。同时教师没有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差异性,班级内部同学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帮助机制,更没有组建互帮互助的学习小组,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淡薄,因此班级的整体教学效率低下。

(三)没有养成良好的探究精神

小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应该是最强的,但是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机会让学生主动思考,深入探索。学生在学习时很被动,对数学的学习方法也不正确,许多小学生出现了在课堂上不主动发言,思路跟不上,在课后出现了作业不会做,知识点难掌握的情况。大多数小学生不愿意独自思考数学作业,常常一出现问题就问家长或同学,缺乏对数学的探索意识。

(四)对数学学习缺乏创新精神

由于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仍然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造成了数学教学没有新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不能及时的对数学学习方法进行创新,因此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模式更新缓慢,甚至在老师的灌输教育下,思维形成定势。

二、新课标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育人的对策

(一)增强小学数学育人教育的目的意识

新课标下,要求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该养成良好的逻辑推理能力、抽象的思维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小学数学教育的目的不是将小学生都培养成为未来的数学家或者让小学生掌握很多的数学公式以及数学计算,数学应用等。学习数学最主要的是要有育人的目的意识,将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小学生成长的主要目的,在明确这个目的后,教师应该突显义务教育阶段中数学课程的基础性、发展性以及普及性的特征,促使数学教育能够面向全体学生。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社会生活中,只有不断地与别人进行交流与合作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价值。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应该承认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以及思维方式制定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计划,因材施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组成数学学习小组,同时教师可以选取具有创新性的課题让每个小组进行探讨,最后选择小组同学对小组内合作完成的数学课题成果进行展示。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三)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探究能力

新课标强调,小学数学学习应该从生活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将生活中的事例转化成数学,加强对数学的认识,从而进一步的探究数学的学习内容。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对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做成数学课题,在课堂上与班级同学一起进行探索解决,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有探索价值的课题进行研究。多鼓励学生选择具有创新性的数学问题,同时教师要极大的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给学生的探索留有足够的空间。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开拓新思路,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进取,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首先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教学中加入新科技,新应用,让数学学习更有趣。小学生的好奇心是最强的,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加入新元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小学的几何问题制作成动画的形式,通过动画中几何图形的变化,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教师也要在数学学习中加入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比如学生可以制作几何图片,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将几何体进行旋转接拼等形式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在此过程中如果学生能提出新想法或者新思路,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引导学生进行探索。

(五)开发学生的个性意识

小学生阶段是个性特征最张扬的阶段,小学生的思维没有受到太多社会的影响,所以思维比较单纯,在思考问题时,思路更开阔。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小学生个性的开发,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和学生一起完成趣味数学学习,比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角色,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设定超市购物的场景,用纸片制作成不同面值的货币,让学生们在设定的超市里购物,要求学生根据现有的金钱购买自己所需的商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时可以将生活中的事例做成数学课题,展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到数学的学习中,养成探究数学的好习惯。

结语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育要突显育人的目标,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对育人教育的目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开发学生的个性意识,以此来教育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红.试论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育人价值[J].内蒙古教育,2015(24):19.

[2]刘展辉.论如何有效发挥小学数学教学中特有的育人价值[J].亚太教育,2016(25):8.

猜你喜欢

合作育人创新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