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学校教师形象探析

2019-12-25甘晓芳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

摘要:本研究以H高校为例,探究H高校学生对高校教师形象的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类型学生对高校教师形象评价存在差异性。因此,本文从不同角度提出高校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倡导树立“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不断提高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

关键词:H高校;高校教师;教师形象

doi:10.16083/j .cnki.16 71-15 80.2019.11.0016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9)11-0065-04

高校教师是构成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都有很深的影响。[1]因此,关注高校教师形象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都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以高校学生为样本分析高校教师形象问题,既具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意义。

一、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资料来源

本研究项目是对H高校680名本科生发放问卷进行的调查。

(二)问卷同收与人口学特征

本调查在H高校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四个院系中进行。发放问卷680份,同收652份,同收率95.88%。文、理、工、管四个学科分布情况分别为22.2%、25.8%、27.3%、24.7%,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分布情况分别为25.5%、24.4%、25.3%、24.8%,男、女比例分布为64.1%、35.9%。性别分布不均衡原因在于H高校男女比列差异显著,女生人数本身就比较少,同时又受某些条件所限,因而女生比例较少也是客观事实。但是,这符合该高校的男女比例情况,基本上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他们對高校教师形象的看法。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距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在H高校各院系中随机抽取工科、理科、管理学科、文科四个院系共680名本科生为样本,具体步骤为:

1.各专业类型调查样本数约160~180人;

2.各年级随机抽取2个专业;

3.各专业每个年级随机抽20~25人。

(四)统计方法

本研究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3,0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本研究采用SPSS13.0作为统计软件,从不同维度与视角对测量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等。

(一)基于单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1.总体情况

对高校教师形象的评价虽然是通过各维度反映出来的,但是笔者依然想了解学生对高校教师比较感性的总体印象与认识是怎样的。

在H高校学生心目中,对教师形象较为感性的总体评价比较高,“一般”占30.6%,“比较好”占59.6%,“非常好”占5.4%。在各维度中,高校教师文化素养、工作环境两个因子的平均分均很高,分别为3.94、3.79;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科研水平、学生指导、社会地位4个因子的平均分比较相近,分别为3.45、3.41、3.95、3.40,且明显高于中等强度测试值;相对而言,学生对课堂教学、科研水平、学生指导3个因子的评价分布情况比较分散,而对社会地位因子的评价比较集中;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的平均分与中等强度值非常接近,是各因子中平均分最低的,为3.11。

2.个体层面——高校教师对自身形象评价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H高校学生认为高校教师形象与课堂教学、职业道德、学生指导3个因子的相关程度较高;与经济收入、工作稳定与自由两个因子的相关度最低。

3.社会与中间层面——社会、学校环境对高校教师形象的影响

通过对高校教师形象总体影响评价的调查可知,根本没影响与影响不太大的比例仅为4%,影响比较大以上的达到了70.7%,H高校学生认为社会大环境对教师形象的影响比较大。

通过对社会大环境下高校教师形象的影响评价的调查可知,60%以上的学生认为学校内部文化及风气、社会风气、学校管理因子对高校教师形象的影响最大;30%~60%的学生认为全民意识、政策导向两个因子的影响一般,而只有小于30%的学生则认为科技发展水平、经济走向、法律保障对高校教师形象产生影响。

(二)基于多变量的显著性分析

1.不同性别对高校教师形象评价的影响

以学生对高校教师形象评价的总问卷和各因子为因变量,性别为自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I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由表2可知,社会地位因子的相伴概率P<0.05,要拒绝原假设,即拒绝两组数据的方差相等或齐性,因此男生、女生在社会地位因子上的方差不相等或不齐;由方差齐性检验的结果来选择T检验的统计量,由于社会地位因子方差不等,因此选择“Equal Variance not assumed”这一行的T检验值来判断:T=-2.831,P=0.005。因为相伴概率P<0.05,要拒绝原假设,即拒绝两独立样本来白总体的均值相等;总问卷与另外6个因子方差相等则可用T检验,男生和女生对职业道德、工作环境两个因子的评价均为P>0.05,而对文化素养、课堂教学、科研水平、学生指导和总问卷5个因子的评价均为P<0.05。

2.不同年级对高校教师形象评价的影响

本研究用SPSS统计软件默认的Levene检验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只有工作环境因子的相伴概率P<0.05,要拒绝原假设,即拒绝方差相等或齐性。而职业道德、文化素养、课堂教学、科研水平、学生指导、社会地位和总问卷7个因子的相伴概率P>0.05,因此要接受原假设,即接受方差均相等或齐性,7个具有齐性的因子采用LSD法检验,而对于方差不齐的工作环境因子用Games-Hewell法做事后比较(见表3)。

3.不同专业类型对高校教师形象评价的影响研究

本研究采用SPSS统计软件默认的Levene检验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可知,各因子的相伴概率均大于显著性水平(P>0.05)。因为各组方差具有齐性,所以均可以采用LSD法检验,不同专业类型对高校教师形象评价如表3所示。

三、讨论

通过上述统计分析,本研究可得出如下结论:

(一)学生对高校教师形象的总体评价较高

从H高校学生对高校教师形象的总体评价来看,“比较好”以上的比例达到了65%。为了进一步说明本结论,本研究通过高校教师形象各因子所得平均分来解释,文化素养因子的分数最高,为3.9402;职业道德因子分数最低,为3.1059;其他各因子得分均介于3.39~3.79之间。各因子均超过了中等强度值3.0,总体而言,H高校学生对高校教师形象评价比较高。

H高校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并结合白身实际特点,在优化师资队伍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从上面H高校学生对该高校教师的评价可以看出,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该高校教师的文化素养。而学生对H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较低,通过调研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高校教师工资待遇尚未得到良好保证,诸多高校教师通过做项目、到外校代课、作报告等方式获取经济保证,导致高校教师对本科教学投入不足,经常调课、找研究生代课等。[3]

(二)高校教师形象与课堂教学等3个因子的相关程度较高

从学生对高校教师形象各因子重视程度的描述性分析可知:H高校约66%以上的学生认为高校教师形象与课堂教学、职业道德、学生指导3个因子的相关程度较高;约30%—66%的学生认为高校教师形象与科研水平、文化素养两个因子的相关程度一般;约30%的学生认为高校教师形象与社会地位、工作环境两个因子的相关程度较弱。

产生上述情况的原因可能是:(1)H高校教师大都通过科研为各自谋利益、谋地位,轻视教学,违背教师职业行为规范与准则,导致教学投入不足,关心、帮助学生不够等。[4]因此,学生非常期望高校教师能履行其职业道德——关注学生、重视教学等;(2)学生期望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多与学生交流、互动,有责任心、精心备课,使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内容新颖;[5] (3)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体制仍属于应试教育,在高考指挥棒作用之下,学生极其不适应,对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感觉极其困惑与迷茫,非常渴望得到高校教师的指导与帮助。

(三)不同性别学生对高校教师形象評价存在差异

从不同性别学生对高校教师形象各因子评价的T检验结果可知:男女生对教师职业道德、工作环境两个因子的评价无显著性差异,而对文化素养、课堂教学、科研水平、学生指导因子的评价均有显著差异;对文化素养、课堂教学、科研水平、学生指导、社会地位因子的评价,女生均高于男生。

产生上述情况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男女生性别差异所致。如,彭贤认为,男女大学生在心理类型的思维——情感、感觉——自觉维度上差异显著,男生在思维和感觉维度占优势,女生在情感和自觉维度占优势。[6]二是由于现实社会的职业性别歧视,不论是工科、理科还是文科类女生在就业时都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歧视,从而导致女生所受到的就业压力非常大。为了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获得社会的认可,促使女生学习动机水平相对较高、比较重视课堂教学、学生指导等。因此,女生比男生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指导等方式与教师的互动、交流频率相对较高,得到教师的帮助与指导也相对较多。

(四)不同年级学生对高校教师形象评价存在差异

从不同年级对高校教师形象评价的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检验及Games-Hewell法检验可知:除了工作环境因子外,在评价职业道德、文化素养、课堂教学、科研水平、学生指导、社会地位各因子时,大三学生与其他各年级学生都存在显著差异,大三学生对各因子评价的分数均低于其他三个年级;在评价职业道德、文化素养、课堂教学各因子时,大二与大一、大四学生有显著差异,且大二学生对职业道德、文化素养、课堂教学、科研水平、学生指导、社会地位各因子评价均高于其他三个年级;大一与大四学生对各因子评价处于大二、大三学生之间,且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产生上述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经过两年多大学生活,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对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有了一定期望,对高校教师各方面素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从而导致大三学生对高校教师形象评价较低。大四学生经过近4年的学习与生活,面临考研与就业,由于H高校是一所国家重点扶持建设的985、211类高校,在全国高校排名中居前10位,所以不管是在就业还是考研中该校学生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就业率与考研率均非常高,这对大四学生来讲是最具现实意义的同报与肯定,从而促使大四学生对高校教师的抱怨与不满减弱,但未完全消除对高校教师的诸多看法。大一与大四学生既不像大二学生那样对高校教师崇拜,也不像大三学生那样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因此他们的评价介于大二、大三学生之间。

(五)不同专业类型的学生对高校教师形象评价存在差异

由不同专业类型学生对高校教师形象评价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与LSD法检验可知:除了工作环境因子外,在评价职业道德、文化素养、课堂教学、科研水平、学生指导、社会地位各因子时,工科与其他各专业学生、文科与理科、管理学科学生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工科学生评价最低、文科学生评价最高、理科与管理学科学生处于二者之间。

产生上述情况的原因可能是:(1)由于H高校工科类教师大都承担较多科研项目,并且很多教师在外面办公司,因此工科类教师整天处于非常忙碌的状态,对课堂教学、学生指导、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投入不够,使学生产生不满心理,导致对高校教师形象评价较低。[7]同时,由于H高校是工科专业较强的学校,所以工科学生对高校教师各方面素质、能力等的期望值显著高于理科、文科、管理类学生,这也是导致工科学生对高校教师形象评价较低的一个因素;(2)文科专业教师也比较重视科研,但是相对于工科、理科、管理类专业而言较少,且在院系中承担项目的教师所占比例很低,因此对学生的关注、教学的投入等均较多,这也提升了文科类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此外,文科学生对高校教师的要求低于工科、理科和管理类学生。

四、结语

本研究通过H高校学生对高校教师形象评价的调查,发现H高校学生对教师的文化素养方面很重视,学生希望高校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放于课堂教学、职业道德、学生指导工作中,大三学生、男生、工科学生普遍对高校教师各方面的要求偏高。因此,高校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一方面,提高高校教师的福利待遇、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系统、倡导树立“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定期组织教师培训等,促进教师“一心向教”,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 1] Ken Bain.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M].北匕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 Angela Thody等.成功教师的教育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潘懋元.大学教师发展论纲——理念、内涵、方式、组织、动力[J].高等教育研究,2017( 35)

[4]张应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反思和再出发[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3)

[5]张俊超,刘献君.优秀高校教师成长与发展的规律性特征探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4(35)

[6]彭贤,张素红,李秀明大学生认知风格的性别差异[J].中国健康心理学会杂志,2006( 03)

[7]张建华.高校教师形象:美的意蕴、缺失与重塑[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35)

[责任编辑:周海秋]

收稿日期:2019-03-11

作者简介:甘晓芳(1983-),女,辽宁阜新人,内蒙^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卫生政策与卫生人才。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
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实践优秀美术作品展(二)
关于高校教师对终身教育认可度的研究报告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在职培训与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探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合格的高校教师
花钱评高校教师让学者斯文扫地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路径研究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
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