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意境赏析能力培养研究
2019-12-25郭亚霞
古诗词是组成语文教材内容的重要部分,学习古诗词不仅能陶冶身心,提高文学素养,还能充分发扬传统美德。面对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的初中生,语文教师应正确认识古诗词意境赏析教学的情况,据此研究培养学生古诗词意境赏析能力的策略,以便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中国自古便是诗的国度,写诗词是古代知识分子普遍使用的表情达意方式,不管是荣登三甲、金榜题名还是报国无门、怀才不遇,文人武将都喜爱通过诗词叙述身世经历、表达情感。而意境在古诗词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加强意境赏析是古诗词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培养学生的古诗词意境赏析能力也显得至关重要。
一、初中古诗词意境赏析教学情况
意境就是把作者的情感与客观场景融合起来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中国古代文人一般通过构建意境奠定诗词的情感基调,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古诗词意境高远、哲理深刻,培养初中生赏析古诗词意境的能力,有助于他们提升文学修养。所以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本该充满诗情画意,强调对意境的赏析,但当下的古诗词意境教学情况不容乐观。这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过多,带有明显的主观倾向,即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往往预设答案,如果学生的理解和答案不符,教师就千方百计引导,把自己的思想灌输给学生,使其接受标准答案;教师过于注重串讲,甚至为让学生掌握考试技巧而逐字逐句讲解,不仅限制学生的想象,还破坏了古诗词的意境,导致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对古诗词作品的理解不够深入,因为古诗词意境悠长深远,完美融合景与情,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却满足于再现画面,忽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对古诗词意境的赏析可谓浅尝辄止,缺少诗情画意及美的享受。这些都不利于培养初中生的古诗词意境赏析能力,教师必须妥善解决。
二、初中古诗词意境赏析能力培养策略
(一)科学导入,激发学生赏析兴趣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创作年代久远,远离现實生活,加上意境本就是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恰当的导入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自觉参与古诗词意境赏析活动。
例如在《木兰诗》的教学中,教师就可激趣导入:英雄自古以来都是人们敬佩和欣赏的对象,那么大家知道哪些英雄人物呢?能不能介绍一下?问题一出,很多学生都踊跃举手发言,教师选定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心中的英雄。当学生说的都是文天祥、岳飞等男性英雄时,教师巧妙引导,让大家想一想古代的女英雄。说到女英雄,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花木兰”。这样的导入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自觉参与教学活动,更重要的是有了对英雄定位的认识,他们更容易在诗里感受深远意境,被花木兰的精神折服。有了如此积极的学习心理,教师再引导学生赏析诗的意境就变得更加顺畅。
(二)了解背景,进入古诗词的意境
初中生初次接触某古诗词作品会有强烈的陌生感,对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知之甚少。任何古诗词作品都是时代的产物,了解时代背景和作者创作的目的,这对赏析古诗词的意境有重要意义。那么教师应带领学生走近作者,顺利进入古诗词的意境。
例如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教学中,教师就可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介绍两个故事:第一,唯阳城在安史之乱时被围,城中粮尽,军民食雀鼠;第二,杜甫在安史之乱中从华州弃官,携妻儿颠沛流离,进入四川成都时陷入绝境,处在被冻死饿死的边缘,幸得彭州刺史高适(杜甫的老乡)从百里外背米接济他,消除无米之炊的困苦,并且邻里也经常赠送蔬菜类食物,全家人靠着朋友与邻里的周济暂时维持生计,花费两年时间建成一座草堂,这之后写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通过故事,学生内心受到震撼和感染,对杜甫所处时代产生深刻的、形象的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领悟杜甫悲悯的胸怀、沉郁的情感,带着同情之心进入文本意境。
(三)反复吟诵,感受古诗词意境美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彰显读的重要性,在古诗词教学中不仅要了解背景,更应通过反复吟诵感受其意境美。在吟诵中,学生的大脑受到声音的刺激,更容易领略古诗词优美的意境,这就是因声入境。换言之,在吟诵古诗词时利用语音、表情和动作等营造氛围,产生身在意境之中的感觉。
例如在《天净沙·秋思》的教学中,教师就可先播放《橄榄树》这首歌,引出离乡之苦;接着通过音乐声让学生领略断肠人在天涯的情感,并申请诵读,很自然地和意境融为一体。在指导学生诵读时,教师要求学生带着感情读,体会意境美,并在反复的吟诵中融入古诗词,真切感受作者表达的断肠漂泊的情感。其实每一名学生对美都有渴望,特别是通过语言传达的美。古诗词就是文字,其意境美用眼睛是很难看到的,要自己去读、去感受,在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陶冶心灵,提高审美意识和意境赏析能力。不过教师也要注意到诵读古诗词的方法有很多,不能只局限于朗读这一种,并且每一名学生都有独特的思维与经历,对待任何事物也有独特的认知和理解,教师应尊重个性差异,尊重学生对古诗词意境的独到理解。
(四)创设情境,带领学生欣赏画面
古诗词文本中往往充满诗情画意,教师可以有感情、有节奏地范读,配合古典名画和音乐,把古诗词描绘的意境通过直观的、动态的情境教学展示在学生眼前,让他们欣赏画面,从中体会优美的意境。
例如在《水调歌头》的教学中,教师可使用有关于明月的图片和音乐《明月几时有》,并出示李白、王建、张九龄等诗人写的明月类诗句,让学生思考:人们看到明月会有无限的感慨,看到中秋节的明月时又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呢?如果你在中秋节不能和家人团聚,你该怎么办?通过情境创设,教师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带领他们听一听、读一读,初步感知文本内容和节奏、韵律。之后教师继续创设问题情境:这首词可以说是“词中有画、画中有情”,那么它呈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哪些语句对画面做出了详细的描述?面对问题,学生纷纷讨论,有的学生说自己仿佛从“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看到夜已深,月亮升起来,慢慢转过朱阁、降落,挂在雕花窗户上,照着屋里床上毫无睡意的人;有的学生说自己仿佛从“把酒问青天”中看到作者苏轼端着酒杯问苍天的画面……课堂变得异常活跃,充满诗情画意,古诗词描绘的意境也在学生的脑海里和心里活了过来。
(五)自由思维,丰富学生意境体验
古诗词中营造的意境主要通过意象组合呈现出来,因而要想赏析其意境,就要抓住意象,运用想象和联想融入意境,丰富赏析体验。并且古诗词意境赏析中的想象强调自由,就像罗曼·罗兰说的,自由向来是一切财富中最昂贵的财富。社会需要自由,初中语文课堂更需要自由,传统教学却剥夺学生的自由,教师起着支配课堂的作用,学生只能被动接受,阻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实际上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的思维空间很大,教师、学生、文本与编者有多重对话关系,构成巨大思维空间,为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意境赏析能力提供广阔舞台。不过只有舞台也不够,教师要让学生自由,训练其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和深刻性。所以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保护学生的思维自由,营造课堂自由的气氛,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自由想象、大胆联想,创造性地学習古诗词,感悟古诗词的丰富意境。
例如在《无题》的教学中,经过课堂的学习和讨论,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李商隐站在女性角度表达忠贞不渝的爱情,但有几名学生却认为:整首诗的前面两句描绘唐朝气数将尽,往日的繁荣一去不返;三四句描绘自己矢志不渝地热爱自己的国家,甘愿为国奉献所有;五六句表达自己年老,空有报国之心却无报国之力;最后两句抒发悲痛的、壮志难酬的情感。这完全是对诗的意境的另一种解读。教师没有强行将主流观点加给这几名学生,只是让学生继续思考,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古诗词赏析教学看似散漫,学生却发生思维碰撞,得益于教师为其提供了自由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能从不同角度赏析文本的意境,产生独特的、丰富的意境体验。
三、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意境赏析能力,增加其文化底蕴,重建诗意课堂,这应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务必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按照教学情况采取有效的古诗词意境赏析教学策略,让学生对古诗词意境赏析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快速进入意境,感受意境美,并欣赏古诗词描绘的画面,丰富意境赏析体验,从而循序渐进提高意境赏析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冯晴雪.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策略[J].才智,2018(04):123.
[2]代忠义.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7(03):227.
[3]朱天放.古诗词的景色美、情感美、意境美[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06):29-30.
[4]陈桂华.古诗词中的意境创造解读[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4):15-17.
郭亚霞,福建省泉州市惠安文笔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