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兰自然保护区细痣疣螈种群分布及栖息地生境研究
2019-12-25刘盛锴兰洪波姚雾清王万海
刘盛锴 兰洪波 姚雾清 王万海
摘要 为了更好地保护茂兰自然保护区内的细痣疣螈,于2017年2—6月在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样方法对细痣疣螈(Tylototriton asperrimus)的种群数量、分布及栖息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茂兰自然保护区内细痣疣螈分布海拔为500~834 m,4月为繁殖期;栖息地分别为季节性水潭、溪流,主要分布点有48个,种群数量较少。因此,提出了通过加大宣传、资源调查力度、加强监测等保护细痣疣螈的建议。
关键词 细痣疣螈;数量;生境;保护;茂兰自然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 Q95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2-0160-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ct In order to better protect the species of Tylototriton asperrimus in Maol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the quadrat method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population,distribution and habitat of T. asperrimus in Maol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from February to June of 2017.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stribution altitude of T. asperrimus was 500~834 m,and the breeding period was in April;the habitats were seasonal pools and streams,with 48 major distribution points;the population of T. asperrimus was small.Therefore,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to protect T. asperrimus by strengt-hening publicity,resource investigation and monitoring and so on.
Key words Tylototriton asperrimus;population;habitat;conservation;Maolan Nature Reserve
生境为动物的居住场所,即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能在其中完成生命过程的空间。生境作为生物生存的空间,在进化上生物会平衡利弊,选择能使栖息、繁殖达到最大的生存环境[1]。两栖类动物对环境因子的依赖性较强,对环境变化敏感[2]。国内外研究学者发现,两栖类的生境选择与湿度、植被盖度、离水源距离等生境因子密切相关[3-5]。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生活习性、形态特征等与其栖息生境相适应[6]。因此,研究两栖动物的生境,对了解相应种类的生境需求、分布区域、种群现状和针对性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细痣疣螈(Tylototriton asperrimus)俗名山蜡狗,两栖纲有尾目(Caudata)蝾螈科(Salamandridae)疣螈属(Tylototriton)动物,国家Ⅱ级保护动物,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7]列为易危种,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8]列为近危种。细痣疣螈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川、广东、广西、甘肃、贵州、湖南、安徽、湖北等地[9]。覃文更等[10]对细痣疣螈栖息地环境进行了调查分析,孙守甲等[11]对河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细痣疣螈的资源概况、生境选择进行了调查;此后无有关细痣疣螈种群资源等方面的报道。因此,2017年2—6月,笔者对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细痣疣螈的种群、分布及生境进行了调查,以期为细痣疣螈的深入研究和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1 区域概况与调查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荔波县南部,与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地理位置为东经107°52′10″~108°45′40″、北纬25°09′20″~25°20′50″,面积为212.85 km2,森林覆盖率達87.3%,处于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平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为550~850 m,年平均气温为15.3 ℃,年气温差18.3 ℃,全年降水量在1 750~1 950 mm之间,年平均湿度83%左右,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 272.8 h左右。研究区内土壤以黑色石灰土为主,持水量较低,地表水缺乏。土壤富钙和富盐基化,pH值为6.5~8.0。
1.2 调查方法
2017年2—6月,采用样方法对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板寨、懂朋、拉内、尧所、尧古、木朝等6个区域细痣疣螈分布状况进行调查,记录分布点种群数量,用GPS定位并记录海拔,用钢卷尺测量水塘长、宽及深度,同时记录水塘底物基质、水流和干扰程度等环境因子。
2 结果与分析
2.1 细痣疣螈种群分布及数量特征
通过野外调查,在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板寨、懂朋、拉内、尧所、尧古、木朝等6个区域的48个点均分布有细痣疣螈,海拔范围为500~834 m,数量约2 229只,平均每个点52.59只,种群数量相对较多(表1)。细痣疣螈个体数量在2017年4月相对较多;2017年2月和6月发现有活动个体,数量较少;2017年3月中下旬至4月底为细痣疣螈繁殖高峰期(图1)。
2.2 细痣疣螈生境特点
茂兰自然保护区发现的细痣疣螈分布平均海拔为646.73 m,细痣疣螈繁殖期的栖息地主要为平缓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的地下水露头静水坑及其附近潮湿的腐殖质和树根下的石头洞穴内,平均面积为5.08m2,水深为38 cm,水流速度缓慢或静止,塘底物质主要由泥沙、腐殖质、石头、石沟等组成,塘底水质清澈无水体污染,植被覆盖率较高,在75%~90%之间。
2.3 生境植被种类组成
细痣疣螈栖息地周围植被种类主要分为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表2),其中,乔木主要有粗梗楠(Pseudotsuqa brevif-lia)、圆叶乌桕(Sapium rotundifolium)、榆树(Ulmus pumila)、圆果化香(Platycarya longipes)、单性木兰(Kmeria septentrio-nalis)、伞花木(Eurycorymbus cavaleriei)、掌叶木(Handeliod-endron bodinieri)、鹅耳枥(Carpinus pubescens)、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青岡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云贵鹅耳枥(Carpinus pubescens)等;灌木主要有香叶树(Lindera com- munis)、吴茱萸(Tetradium ruticarpum)、短萼海桐(Pittosporum brevicalyx)、九里香(Murraya exotica)、巴东荚迷(Viburnum dilatatum Thunb)、齿叶黄皮(Clausena dunniana)、十大功劳(Mahonia fortanei)、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黄棉木(Me-tadina trichotoma)等;草本植物主要有楼梯草(Elatostema in-volucratum)、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冷水花(Pilea no-tata)、唇柱苣苔(Chirita brachytricha)、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鸢尾(Iris tectorum)、莎草(Cyperus rotundus)等。
3 结论与讨论
细痣疣螈是国家Ⅱ级保护动物,调查结果显示,该物种在茂兰保护区分布范围相对较窄,种群数量相对不多,且分布的海拔为500~834 m。在细痣疣螈繁殖期,细痣疣螈集中到静水坑中产卵,因而在4月出现数量较多,可能与茂兰特殊的喀斯特森林水文环境有关,这与覃文更等[10]研究结果一致。调查发现,在地下水露头形成的水坑是细痣疣螈繁殖唯一的水源,这些水坑存在季节性,在雨水正常的年份,水坑积水正常,繁殖不受影响,而遇到干旱少雨的年份,地下水位降低,水坑得不到水源补充而干涸,细痣疣螈不能正常繁殖,导致种群数量下降。因此,应对细痣疣螈生态学进行研究,了解其繁殖规律,增加种群数量[12-13]。
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以下保护建议: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控制农药和肥料的使用及人工捕捞。加强对细痣疣螈保护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报刊、广播、微信等宣传工具,对当地群众进行科普宣传,增强人们保护细痣疣螈的意识,不断提高人们对细痣疣螈保护的重要性[14-15],逐步实现从“让我保护”转变为“我要保护”。二是加大资源调查力度,加强监督、监管。根据定期组织开展细痣疣螈生境及种群调查,制定适宜的保护措施及规划,并严格执行国家对重点野生动物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细痣疣螈监测体系,确定监测区域,开展监测工作,做到定时、定点、定期。
4 参考文献
[1] FRETWELL S D,LUCAS H L.On territorial behaviour and other factors influencing habitat distribution in birds.I.Theoretical development[J].Acta Biotheor,1970,19:16-36.
[2] WILEN B O,FRAYER W E.Status and trends of the US wetlands and deepwater habitats[J].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1990,33:181-192.
[3] ANDERSON A M,HAUKOS D A,ANDERSON J T.Habitat use by anu-rans emerging and breeding in Playa Wetlands[J].Wildlife Society Bulle-tin,1999,27:759-769.
[4] PARRIS K M.Distribution,habitat requirements and conservation of the cascade treefrog(Litoria pearsoniana,Anura:Hylidae)[J].Biological Co-nservation,2001,99:285-292.
[5] 王金庆.长江口盐沼优势蟹类的生境选择与生态系统工程师效应[D].上海:复旦大学,2008.
[6] 周伟,李明会,麦紫,等.昆明地区滇蛙与昭觉林蛙同域分布种群的生境利用比较[J].动物学研究,2006,27(4):389-395.
[7] 汪松,赵尔宓.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两栖类和爬行类[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8] 汪松,解焱.中国物种红色名录:脊椎动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9] 费梁,胡淑琴,叶昌媛,等.中国动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10] 覃文更,唐小平,覃国乐,等.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细痣疣螈栖息地环境的调查分析[J].四川动物,2012,31(2):303-306.
[11] 孙守甲,戴琦,戴宗兴,等.后河自然保护区周边地区细痣疣螈资源及夏季生境选择[J].生态学杂志,2011,30(11):2534-2539.
[12] 朱玉芬,隗权.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细痣疣螈[J].湖北林业科技,2006(6):24.
[13] 贵州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调查报告[J].四川动物,2007(4):104-108.
[14] 郑方东.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C]//浙江省动物学会.浙江省动物学会第十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宁波:浙江省动物学会,2018.
[15] 戴宗兴,张洪茂,周权,等.湖北省两栖动物资源概况[J].四川动物,2011,30(1):14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