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药剂对槟榔芋疫病的防效研究

2019-12-25赵庆阳李宇慧张武鸣袁辉黄超艳郑婷黄小玲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22期
关键词:槟榔悬浮剂疫病

赵庆阳 李宇慧 张武鸣 袁辉 黄超艳 郑婷 黄小玲

摘要    采用25%双炔酰菌胺悬浮剂、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68%精甲霜灵·锰锌、80%烯酰吗啉4种不同药剂对槟榔芋疫病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5%双炔酰菌胺悬浮剂600 mL/hm2、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1 050 mL/hm2、68%精甲霜灵·锰锌1 650 g/hm2与80%烯酰吗啉525 g/hm2对槟榔芋疫病的防效均较好,可作为常用药剂的替换或轮换药剂用于防治槟榔芋疫病。

关键词    槟榔芋疫病;25%双炔酰菌胺悬浮剂;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68%精甲霜灵·锰锌;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36.32;S48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2-0060-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槟榔芋疫病属真菌性病害,此病由真菌鞭毛菌亚门芋疫霉菌侵染引起,疫病为芋头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分布较广,发生较普遍,病菌喜温暖、高湿的环境[1-2]。植株感染此病后,会导致叶片、茎杆坏死,显著影响产量和品质。在桂林地区,该病一般在每年5月中旬至10月下旬发生,盛发期在6月中旬至8月中旬,高温高湿季节发病重,是影响芋头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病害[3-4]。槟榔芋疫病主要危害叶片和球茎,首先在叶片发生,然后扩至球茎和叶柄,最后迅速蔓延形成同心轮纹大斑。若在叶片发生,其叶背轮纹斑最明显,其斑点外围有分生孢子,湿度大时,斑面可见一薄层白色霉状物,严重时叶片中央腐败成裂孔,直至叶片只残留主脉,呈破伞状;若在叶柄发生,常常形成暗褐色的长椭圆形病斑,使叶片和叶柄变黄直至枯萎;若在球茎发生,就会导致整个芋头腐烂[5-6]。

为筛选高效低毒的药剂防治槟榔芋疫病,提高防治效果,采用不同药剂对槟榔芋疫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旨在为田间防治槟榔芋疫病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设在灵川县潭下镇大泉村槟榔芋地。该地成土母质为河流冲积物发育而成的潮泥土,有机质含量1.5%,pH值5.7,灌溉条件良好,水肥管理水平中上。

1.2    试验材料

试验作物为槟榔芋。

供试药剂:25%双炔酰菌胺悬浮剂,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市售);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德国拜耳公司(市售);68%精甲霜灵·锰锌水分散剂,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市售);80%烯酰吗啉散剂,成都新朝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市售)。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25%双炔酰菌胺悬浮剂600 mL/hm2(A)、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1 050 mL/hm2(B)、68%精甲霜灵·锰锌1 650 g/hm2(C)、80%烯酰吗啉525 g/hm2(D)、以清水作对照(CK)。3次重复,共15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50 m2。于2018年6月28日施药1次。将各药剂按试验设计剂量兑水900 L/hm2稀释成均匀药液,对槟榔芋进行均匀喷雾。采用背负式自动调节电动喷雾器,单个锥形喷雾头,工作压力2 kg/cm2。施药时槟榔芋生育期为发棵期。试验期间不使用任何杀菌剂。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药前调查病原基数,第1次药后7 d、第2次药后7 d、第2次药后14 d各调查1次,共调查4次。每小区采取对角线五点取样法,每点3株。调查全部叶片病情级数,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分级标准:0级为无病叶,1级为1片叶片上有个别小病斑,3级为1/3以下叶片有病斑,5级为1/3~1/2叶片有病斑,7级为所有叶片有病斑,9级为全部叶片霉烂。计算公式如下:

1.5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进行显著性检验,比较各个处理之间防效的差异水平。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经观察发现,几种试验药剂对槟榔芋安全,药后未见药害现象发生,槟榔芋生长正常。

2.2    防效

从表1可以看出,在第1次药后7 d,处理A、B、C、D的防效分别为66.07%、55.53%、60.65%、46.96%。处理A、B与处理C的防效没有显著性差异,处理A、B与处理C的防效优于处理D。

第2次药后7 d,处理A、B、C、D的防效分别为78.31%、72.45%、73.19%、65.79%,处理A、B与处理C的防效没有显著性差异,处理A的防效极显著优于处理D的防效,处理B与处理C的防效显著优于处理D的防效。

第2次药后14 d,处理A、B、C、D的防效分别为71.02%、64.76%、66.22%、56.75%,处理A、B、C之间的防效没有显著性差异,处理A、B与处理C的防效优于处理D。

3    结论与讨论

该试验结果表明,25%双炔酰菌胺悬浮剂600 mL/hm2、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1 050 mL/hm2、68%精甲霜灵·锰锌1 650 g/hm2、80%烯酰吗啉525 g/hm2对槟榔芋疫病的防效均较好,可作为常用药剂的替换或轮换药剂防治槟榔芋疫病[7-9]。

4    参考文献

[1] 吴华新,吴代平,盛仙俏.芋薯类蔬菜及鲜食玉米病虫原色图谱[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9-11.

[2] 朱敦军.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防治芋头疫病药效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9(13):151.

[3] 蒋庆琳,赵庆阳,胡玥,等.14%虫螨腈·茚虫威悬浮剂防治甘蓝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J].广西植保,2018,31(3):23-25.

[4] 赵庆阳,蒋庆琳,袁辉,等.36%螺虫乙酯·联苯肼酯悬浮剂防治柑橘红蜘蛛田间药效试验[J].湖北植保,2019(3):6-8.

[5] 张永佳.芋疫病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J].上海蔬菜,2013(2):51.

[6] 王安,吴薇,谢吉先,等.地膜覆蓋下芋头疫病发生规律及其与产量的关系[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6):193-196.

[7] 林先荣,严成灼.槟榔芋疫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J].中国果菜,2007(2):31.

[8] 江发茂,赖传雅.克霉灵2号防治芋疫病试验简报[J].广西植保,1996(3):39-40.

[9] 侯平扬.甲霜灵o锰锌防治芋疫病效果好[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1(8):34.

猜你喜欢

槟榔悬浮剂疫病
0.5%藜芦碱可溶液剂与20%乙螨唑悬浮剂配合应用 防治柑橘红蜘蛛药效试验
动物疫病监测在预防控制中的作用
猪的疫病监测与养猪场疫病防控对策
25%灭幼脲悬浮剂防治山药甜菜夜蛾田间药效试验
5月槟榔市场监测分析
8月海南气候动荡 农作物减产剧增
动物疫病监测在疫病防控中的作用探索
6月槟榔市场监测分析
40%氰氟虫腙·甲氧虫酰肼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问药效试验
浅谈猪的疫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