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桉树人工林发展及大径材培育模式分析

2019-12-25李一民张洪瀚梁新戚

南方农业·中旬 2019年9期

李一民 张洪瀚 梁新戚

摘 要 桉树人工林培育主要为纸浆、人造板等的生产提供原材料,推广大径材培育模式是提高林地利用率的关键途径。基于此,对桉树人工林市场供需情况和人工林培育情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桉树人工林大径材培育模式,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于大径材的实际需求。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大径材;培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S792.39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6.033

在以往的桉树人工林培育过程中,主要为小径材。培育大径材林主要面临着培育成本高、周期长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径材培育的积极性。在有限的林地资源条件下,只有积极推广大径材培育模式,才能提高林地产出率,对森林资源结构进行优化。因此,有必要对其培育模式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突破桉树大径材培育的困境。

1 桉树人工林发展现状

1.1 市场供需情况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装修业、造纸业等对木材的需求量显著增加。在资源需求结构的变化下,大径材培育受到了重视。目前,我国积极发展桉树人工林,木材供应能力有所提高,但仍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再加上天然林保护工程等的实施,大径材市场需求缺口明显增加。以往为满足实际生产需求,我国大量进口原木、锯材,但随着木材主要出口国开始加大本国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出台了大径材出口限制措施,价格也明显增长。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减少对进口木材的依赖,在现阶段桉树人工林发展过程中,应加快大径材的培育。这不仅是市场供需关系调节的客观需求,也是巩固生态建设、保护生态安全的重要措施。应站在生态战略高度,增强大径材培育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依靠大径材培育提升森林资源总量及质量,在保护生态的同时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1]。

1.2 人工林培育现状

从桉树人工林培育现状来看,速丰林作为国家六大林业的重点工程之一,目前得到较快发展,桉树速丰林面积不断增加。但在速丰林工程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品种单一、偏重于小径材培育等问题。目前桉树小径材人工林培育主要是为了满足纸浆、人造板等的原料需求,具有周期短的特点。由此导致森林资源出现低龄化发展趋势,长期会加剧木材市场供需矛盾,难以发挥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同时,桉树小径材人工林的大面积培育也不利于扩大森林资源储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许多地区林地资源有限,可扩张的森林资源空间逐渐达到饱和。在继续扩大桉树人工林种植规模的过程中,必须将工作重点从增量转移到提质上,在继续增加森林资源总量的同时优化森林资源结构。遵循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基本原则,增加后备资源储备,促进林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这是现阶段桉树人工林发展的重点任务[2]。

2 桉树人工林大径材培育模式分析

2.1 培育条件

我国桉树人工林多分布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在20 ℃左右,降雨量充沛,全年日照时间长、无霜期时间长。在宜人的气候条件下,种植区土壤条件较为肥沃,适合桉树生长,可以为大径材培育提供良好的自然条件。此外,在桉树人工林大径材培育过程中,还要考虑社会经济、市场需求、培育技术等方面的条件。应坚持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生态保护的基本要求,在桉树人工林生产基地的建设过程中,积极培养优质林,开展相关营林、造林试验活动,积极推动营林造林技术创新。目前,我国几大桉树人工林主要生产基地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技术体系,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培养大径材人工林,为大径材培育模式的构建提供了有利条件。从市场需求来看,桉树人工林培育基地通常也是木材旺销区,加工企业较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体系。而且桉树大径材培育的生产周期比传统大径材树种短,市场价格非常具有竞争力,可以通过培育大径材人工林提升桉树人工林经营效益。

2.2 品种选择

桉树大径材可以作为建筑、装饰、家具制造等行业的原料,经济价值相对更高。按照澳大利亚等桉树原产国的划分,桉树品种包括天然赤桉、大花序桉、粗皮桉、巨桉和柳桉等,都可以作为实木加工原料,在家具等行业应用广泛。在品种选择过程中,应根据种植地区的具体条件选择适合的品系,并通过开展培育试验,优选出质量好、生长速度快的优良树种。具体应考虑的因素包括木材密度、强度、纹理美观性、树皮薄厚、分枝多少、树干曲直等。同时,为了克服桉树人工林大径材培育成本高、周期长等问题,需要对林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采取长短结合的策略,对森林资源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创新桉树大径材人工林培育模式。利用好林班边缘、林道边缘、林区公路边缘等适合桉树品种生长的区域,种植大径材品种。桉树具有喜光、喜热等特点,在选择品种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种植条件,可以有效提升桉树成活率,同时有利于降低人工林的经营成本。

2.3 培育技术

在桉树大径材人工林的培育过程中,可以采用速丰林整地方法,为大径材桉树种植提供良好的林地条件。在造林设计方面,可以在造林地的四周边缘设计3行大径材种植模式,集材道路的两边也可以设计种植3行。另外,在道路上边可以种植1行,在道路下边可种植两行,在林道两边可分别种植1行。在此情况下,可以保证桉树获得充足的光照,促进其健康生长。在株行距设计方面,可按照2 m×3 m的标准进行设计。按照这种造林设计方式,每667 m2林地可种植25株大径材桉树,其余部分种植小径材树种。在营林管理方面,大径材桉树种植可以采取常规桉树抚育方式,在造林当年进行2次除草、2次施肥,施肥量按照500 g/株计算。在第2年需要进行一次劈草抚育,并对大径材进行修枝。第3年同样进行一次劈草抚育,并采伐纸浆材,每667 m2保留60~65株。第6年时采伐全部纸浆材,按照大径材500 g/株施肥,并进行劈草抚育。采取这种培育技術,可以在第6年主伐时,收获第一轮纸浆材,产量约为90 m3·hm-2,第12年主伐时,收获第二轮纸浆材,产量可达到90 m3·hm-2以上。大径材的产出量可达到180 m3·hm-2以上,并保证优质率达到60%左右。

2.4 效益分析

通过推广大径材种植,可以同时提升桉树人工林培育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1)从经济效益方面来看,采取长短结合的培育模式,在第6年时可采收第一轮纸浆材,产量约为90 m3·hm-2,产值约为5.4万元/hm2。

在第12年采收时,可收获第二轮纸浆材和大径材,其中纸浆材为90 m3·hm-2,大径材为180 m3·hm-2,大径材产值约为23.4万元/hm2。按照12年一个周期计算,产值可达到28.8万元/hm2,是常规小径材培育模式的2.5倍以上。2)从生态效益来看,桉树对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由于桉树的生长速度较快,仅需要1年时间即可形成郁闭成林,具有阻止水土流失、绿化和美化环境的作用。3)从社会效益方面来看,通过大规模培育桉树大径材配种,能够推动家具制造等行业的发展,解决市场供需矛盾问题。在此情况下,可以提升林业在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发挥林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因此,应积极推动桉树大径材培育模式的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大力发展桉树大径材人工林,不仅是市场需求调节的客观需求,也是提升林地资源质量及生态效益的关键路径。在大径材培育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应把握好培育条件,合理选择品种,创新培育技术。在此情况下,可以促进桉树人工林培育综合效益的提升,优化森林资源结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章旗.广西桉树人工林引种发展历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广西科学,2019,26(4):355-361.

[2] 施福军,龙敏,秦武明.15年生桉树中大径材人工林生长规律与经济效益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9,47(7):1272-1276.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