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淳美语文,语文教学的真谛

2019-12-25周小艳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9年12期
关键词:文本语文教师

周小艳

淳美语文,不仅关注教师“教什么”,更关注学生“学什么”以及“怎样学”。淳美语文去浮华,求“真淳”,既不执拗于语文教学内容知识化,也不固执于表现语文教学情感化,而是沉入语言深处、文本根处,去关注学生语言、文化和人格素养的提升。

一、淳美语文教学特质

1. 立足语文。淳美语文从语文视角观赏语文,探寻学生语文思维的敏感区域,引导学生品得、悟得语文“三昧”。淳美语文,无论是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内容还是形式,都要基于语文,立足于语文,切合语文学科本体特质,富有语文味。每一次淳美语文教学都是无与伦比的文品咀嚼与精神修省。比如,教学一下《四个太阳》,教师就必须围绕文本中的意象,“绿绿的太阳、金黄的太阳、红红的太阳、彩色的太阳”展开教学。“为什么画这些太阳?”“这些太阳分别送给什么季节?”“这些季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想画一个什么颜色的太阳?”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意象对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进行品析,学生在意象建构中咀嚼语言文字、习得语言文字,用多种元素(言、意、法)酿成淳美语文的“醇香”。

2. 指向学生。“淳美”即是纯真、和美,淳美语文的本质在于“真”和“实”,不做假、不弄虚,引发学生真情实感。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兴趣、学得开心,这就是淳美课堂。因此,淳美教学不是走过场、跑流程,而是学生潜思体会、切己体察,对语文文本所蕴含的情感、意义和价值真切体认。比如,教学二上《妈妈睡了》,笔者着力通过这篇叙事散文中如水的文字,联通学生的经验,借助多媒体课件以及学生的生活想象,为他们建构一幅温馨的画面。教学中,笔者着力引导学生品味“妈妈美丽、妈妈温柔、妈妈好累”的句子,通过课文中的“言”,建构学生头脑中的“象”;再借助学生头脑中的“象”,引导学生领悟课文所要表达的“意”。这里,学生不再是文本的冷眼旁觀者,而是将自己融入文本中,成为文本的体验者、创造者。

3. 着眼活动。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李海林先生认为,语文课堂基本教学形态是活动, 教师应从文本出发,设计一系列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读懂课文、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淳美语文就是在“语文活动”中开展的,这种“活动”应该具有如下特性:首先具有综合性,即淳美语文要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其次具有交往性,是师生、文本、编者等多个潜在主体立体交往的过程;再次具有实践性,是学生对文本的主动建构。比如,五下《祖父的园子》,文中连续用了6个“愿意”,对倭瓜、黄瓜、玉米等赋予情感。为了深化学生的意象体验,笔者让学生用“愿意_____就_____”进行补白练习,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单向度接受,而是与文本进行积极的互动。

二、淳美语文教学建构

1. 目标:导向“淳美”。淳,淳朴、淳厚;美,美好、完美;淳美,有淳厚完美、纯朴美好的意思。淳美语文首先是目标淳美,也就是语文教学要体现学科特质,以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为根本。目标淳美,才能克服语文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克服少慢差费现象。只有味感醇正的教学目标,才能将语文教学导向淳美境界。比如,二下古诗《咏柳》,教师当然可以运用“读诗歌、解诗意”的方式进行教学。但如果教师只停留于解诗意上,古诗意境就不能被学生体验到。教学目标更应该定位于“悟诗情”,引导学生抓形品象,激活学生想象,让学生赋予诗歌中“春风”以情感、智慧,如“风婆婆” “春天的使者”等。因此, 醇美语文呼吁教师从备课开始,就要站在学生立场上考量:学生已有基础是什么?需要提升什么?学生感兴趣的是什么?等等。只有目标醇正,才能上出淳美语文的好课。

2. 内容:品尝“淳美”。淳美语文的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是统一的。在语言文字审美体验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语文意识”,寻找思维的敏感区域。语文教学内容众多,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选择那些言意兼得的淳美内容,供学生咀嚼、品味、涵泳。只有凸显语文教学内容的淳美,才能彰显淳美语文教学价值。比如,五上《珍珠鸟》,笔者引导学生从“我”与“鸟”两条主线来把握课文对小鸟动作、神态的刻画,体会作者对小鸟动作、神态细致入微的描写,突出小鸟的自由活动。“小鸟”与“我”的空间距离越来越接近,也就说明了“小鸟”与“我”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近。这样的教学,不再停留于文本表层,而是潜入文字背后,揣摩字里行间体现的写作手法。在淳美语文中,引导学生比较品析,学生的文本理解就能从低阶走向高阶,从无序走向有序。

3. 形式:蕴含“醇美”。淳美语文教学要依据文本特质与学生具体学情,建构行之有效的课堂结构,让语文教学取“韵”、返“质”、养“气”、顺“道”、入“境”,努力实现语文教学效果最优化。比如,可以用主题方式进行整合式教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弹性化教学,还可以丰富交流形式,进行互动式教学等等。比如,教师在学生理解《江雪》诗意后,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文本所描绘的场景内容,用绘画将诗意表达出来。绘画不要求学生画得有多美、有多像,更多是将学生的诗歌欣赏感悟、体验表达出来。这样的形式,能够让学生触摸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调动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也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审美、实践和创新能力。

三、淳美语文教学策略

1. 涵育情感,品尝语文之“醇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获得的不是冷冰冰的知识,而是一种情感的体验、心灵的激荡和精神的陶冶。情感需要孵育,在淳美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唤醒学生热爱文字、热爱母语、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比如,教学《桂花雨》一文,笔者从“桂花”一词拉开帷幕:“读到‘桂花,你会联想到什么?”“读到‘桂花雨,你又会联想到什么?”由此唤醒学生的经验,让学生联想到“金桂”“丹桂”“银桂”,联想到“桂花糕”“桂花饼”“桂花糖”,联想到“摇桂花”的快乐,联想到桂花飘落时的美景等等。围绕课文中的“浸”字,联想到桂花香飘四方,通过对话、角色扮演等,还原生活画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琦君母女在“闻花香”“摇花乐”“尝花味”中的动作、神态,体验到琦君母女的亲情、乡情。教学中,我们还推介学生阅读琦君先生的《春酒》,推荐学生阅读“乡愁诗人”余光中的作品等,同样主题的阅读,能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表达的主题。

2. 习得知识,感受语文之“淳厚”。语文知识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必要条件。对于语文知识教学,教师要善于取舍,精准发力。学生习得语文知识,有助于体验淳美语文的“淳厚”。在淳美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遴选一些精当的语文知识,助推学生自主性语文学习,让这些语文知识转化为能力,融合为智慧,积淀为素养。教学二下《彩色的梦》,笔者立足整首诗,引导学生逐节品味诗歌中的言语,从而认识诗歌特质。如诗歌第一节最后一句话——“一打开,就在白纸上跳蹦”中的“跳蹦”,让学生与“蹦跳”一词比较,通过仔细品味,学生发现“跳蹦”一词的动态感更强。再比如,“我有一大把彩色的梦,有的长,有的圆,有的硬”。笔者引导学生想象:彩色的笔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自由表达,如“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圆,有的方”,“有的软,有的硬”等。对比诗歌中“有的长,有的圆,有的硬”,学生发现,“有的长,有的圆,有的硬”概括性更强,更富有节奏感、更押韵、更具陌生化的效果,等等。这些文体知识的获得,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更能发展学生的文本表达智慧。

3. 掌握方法,酿造语文之“淳真”。法国著名思想家笛卡尔认为,“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淳美语文,应该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获得。比如,三上《掌声》一课,笔者紧扣文眼——“掌声”,抓住文中重点词句及细节描写,采用对比品读法:小英原来是抑郁的,那么哪些地方表现了小英的抑郁呢?抓住课文中的“一角”“总是”“默默”三个词语,体会小英内心忧郁自卑的情感;抓住轮流讲故事时“犹豫”“慢吞吞”“眼圈红红的”几个词,体会小英说不出的复杂心情;抓住掌声之后,小英“深深地鞠了一躬”“微笑”几个词,体会掌声给小英的自信。在对比研读中,学生走近英子、了解英子、拥抱英子。如此,在对课文进行深度解读中渗透写作知识,让学生品尝淳美语文之“醇正”。

4. 砥砺能力,体验语文之“醇和”。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砥砺能力,是淳美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砥砺能力,能够让学生体验语文的“醇和”。在亲历语文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将学习经历升华为学习体验,积淀为语文经验,形成语文学习的一听就明、一说就懂、一读就通、一写就顺的语文能力。以二下《找春天》一课为例,为砥砺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将他们带入乡间田园之中实地感受、体验春天的气息。如此,学生能凝视春天的景物、倾听春天的天籁,能与春天的小动物们嬉戏。在学生眼中,春天是燕子的呢喃,是小溪的流淌。砥砺学生的语文能力,要擦亮学生的审美之眼,开启学生的思维之窗,养护学生的言语智慧,从而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淳美语文教学过程是师生“生命·实践”活动的旅程。淳美课堂弥漫着一种醇浓的、美美的、缓缓的、温馨的韵致。从策略选择视角看,淳美语文表现得清亮而智慧;从教学行为视角看,淳美语文表现得自然而飘逸;从人格映射視角看,淳美语文表现得温和而优雅。情感、知识、方法和能力,共同交织成充实而空灵、执着而超越的审美形态。这里,有师生主体间的对话,有彼此个性的飞扬,有自我心智与心灵的放飞。在淳美语文课堂上,学生习得语言、养成能力、升华情感!

(作者单位:南通市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文本语文教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圆我教师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