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效果分析
2019-12-25闫玲宋康佳胡艳粉郭珊珊司亚鸽赵晓婷王录会李领侠
闫玲 宋康佳 胡艳粉 郭珊珊 司亚鸽 赵晓婷 王录会 李领侠
[摘要]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效果。方法 该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7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未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与实验组(37例: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症状自评表(SCL-90)以及依从性量表(Morisky)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24 h后、1周后血糖达标率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未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效果。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11(a)-0129-02
糖尿病属于以高血糖为主要病理学特征的终身性代谢性疾病,致使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为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该病根据病因、临床症状不同可分为Ⅰ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据不完全统计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总发病率的80%左右,目前主要治疗药物为胰岛素[1]。该次研究为论证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应用价值,比较该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37例行常规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与37例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CL-90量表、Morisky量表、血糖达标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74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是否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37例患者中男(20例)女(17例)比例为20:17,年龄在35~75岁,中位年龄为(45.12±1.12)岁。对照组37例患者中男(19例)女(18例)比例为19:18,年龄在36~77岁,中位年龄为(45.15±1.14)岁。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病例选择标准
该次研究均参考国际卫生组织制定的2型糖尿病相关内容,参与该次研究的患者均出现多食、多饮、多尿、体重锐减等典型症状,空腹血糖均超过10 mmol/L,餐后2 h血糖均超过15 mmol/L,糖耐受试验阳性,参与该次研究的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医护人员告知患者、患者家属临床诊断结果、该次研究目的、内容,在征得患者、患者家属、医院伦理会同意后实施该次研究。排除标准:①排除入院前服用治疗性药物患者;②排除入院前即合并糖尿病并发症患者;③排除治疗过程中未行饮食控制、规律运动患者;④排除心、肝、肾等其他脏器功能异常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该组患者均行常规胰岛素泵治疗,护理人员遵循医嘱设置胰岛素泵使用时间、胰岛素浓度、胰岛素基础输注量等各项参数,在给予胰岛素前4~6 h将其从冰箱内取出,检查胰岛素有效期,向输注装置中抽取适量胰岛素,排空胰岛素内气泡,将输注装置与储液装置进行安装。检查患者腹部、大腿外侧以及上臂外侧皮肤,若患者腹部皮肤无皮损应首选脐周旁3~5 cm皮下注射胰岛素,对于大腿外侧注射、上臂外侧注射给药的患者应避免针头刺入肌层。
1.3.2 实验组 该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①心理护理。在行胰岛素泵治疗前护理人员应采用发放宣传手册、播放视频等方式使患者了解胰岛素泵给药方法,告知患者胰岛素泵给药治疗注意事项,耐心解答患者对胰岛素泵治疗存在的疑惑。②加强血糖检测。患者胰岛素泵给药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分别在6 am、9 am、12 am、2 pm、4 pm、7 pm、10 pm以及12 pm(空腹、早餐后2 h、午餐前、午餐后2 h、晚餐前、晚餐后2 h、10 pm、3 am)等时间段测量患者血糖,医师根据患者血糖变化情况调整胰岛素泵入给药剂量,并通过加强检测的方式预防患者在胰岛素泵入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若患者血糖过低,患者出现心慌、出汗、乏力等低血糖症状,护理人员应立即给药患者糖果、饼干等食物。③加强胰岛素泵管理。胰岛素泵注治疗过程中,胰岛素泵可置于患者口袋中、枕头下或床单上,禁止将胰岛素置于1.5℃以下或45℃以上环境,禁止胰岛素管道过度弯曲、折叠,不得将胰岛素泵暴露于 MRI 设备或其他能够产生强磁场的设备。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负面心理情绪以及临床治疗依从性,SCL-90量表总指数为1~5,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负面心理情绪状态对临床治疗的影响越大;Morisky量表总分在0~8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越高。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24 h后、1周后血糖达标率,若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4.4~6.1 mmol/L,餐后2 h血糖低于7.8 mmol/L则表示患者血糖达标。③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 检验,计量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結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CL-90量表以及Morisky量表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负面心理情绪以及临床治疗依从性,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CL-90量表以及Morisky量表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血糖达标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不同时间段血糖控制率,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24 h后、1周后血糖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具体情况如下:实验组共有1例患者发生低血糖,对照组共有8例发生低血糖,实验组低血糖发生率(2.70%)明显低于对照组(2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7,P<0.05)。
3 讨论
据相关医学调查研究显示糖尿病已逐渐发展为严重威胁人类公共卫生安全的代谢系统疾病,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运动不足、年龄增长、精神压力较大以及进食高热量食物有关,精神压力大可促使机体免疫能力降低,长期摄入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可致使个体体重增长,血脂代谢异常,從而增加个体高血压、高血脂发生率,继而影响机体正常代谢功能[2-3]。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胰岛β细胞功能可出现生理性减退,胰岛素属于2型糖尿病患者常用药,胰岛素泵入给药可实现24 h持续匀速给药,可模拟人体胰岛素分泌生理模式,从而降低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以及空腹血糖,但是胰岛素泵入治疗过程中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较高[4]。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即护理人员在合理安装胰岛素泵前给予患者心理干预,疏导患者负面情绪,继而提升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5]。胰岛素泵安装后护理人员实施每天定时血糖测量,从而避免胰岛素泵治疗过程中血糖出现巨大波动[6]。
该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CL-90量表、Morisky量表以及血糖控制率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由此可见,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治疗过程中加强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治疗安全性及疗效,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喜婷,刘莉娟,曾维伟,等.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联合自我血糖监测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评价[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8,26(12):998-1003.
[2] 秦宁宁.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治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和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6):82-83.
[3] 林新海.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18,47(6):33-34.
[4] 付红军,谷晓岚,罗兰,等.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对临床疗效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2):99-100.
[5] 张静.胰岛素泵短期的强化治疗对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分泌的影响[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4):84-85.
[6] 李姗姗,李远,李冬玲.胰岛素泵联合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短期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8,18(3):317-319,322.
(收稿日期:2019-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