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人本课程”的体系构建与实施策略

2019-12-25张振斌

西部学刊 2019年15期
关键词:实施构建评价

张振斌

摘要:在确立“人本课程”体系的价值定位,明晰“人本课程”体系构建主线(突出地域文化和校本特色,突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突出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上,提出进行“人本课程”体系构建,探索不同类型“人本课程”实施策略,建立“人本课程”评价体系,让“人本课程”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多样化选择,为学校和教师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较为完整的实践样式。

關键词:人本课程;构建;实施;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15-0107-03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迫切,更加高远。广大学生和家长对物质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对精神文化生活更是有了新的期盼。在基础教育的新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成为全社会的殷切期望。构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人本课程”体系已成为学校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新时代“人本课程”体系的价值定位

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本课程”体系,旨在从过去的以学校发展为本的“校本课程”走向现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本课程”,体现时代特征,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彰显学校办学特色,让教师从我“对”你进行教育的模式切换为我“同”你一起成长的模式,让学生在“人本课程”体系下彰显个性,健康成长。

(一)与时俱进,培育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新时代学校课程体系的建设正是要紧紧围绕新时代特点,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与价值所在,将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新时代“人本课程”的鲜明价值取向。

(二)立德树人,奠定学生成长基础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璀璨绚丽的文化。勤劳智慧、正义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让我们的祖国像泰山、长城一般屹立于世界东方,诚实守信、谦虚善良、天下为公的传统美德使贤先志士们成为大众的典范,世人的楷模。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不甘屈辱、前赴后继,用血肉长城驱逐了侵略者,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战歌。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新时代每一位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理想,传承民族精神,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育人在新时代依然是学校品德教育的重中之重。新时代“人本课程”体系的构建将家国情怀、责任担当、传统美德等旗帜鲜明地彰显出来,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让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绽放耀眼的光芒。

(三)以人为本,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所谓“人本课程”,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本的课程。这里的“人”,是指把每一位学生都看成具有独特人格的、正在发展的、需要引领的人。课程的设置和实施既要立足同龄学生的共性,又要关注学生个体成长的特性,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切实为满足学生的现实需要和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基。在课程目标设计上,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谋求通过课程的构建促使学生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同频共振;在课程内容设置上,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将传统文化、体育艺术、劳动实践等纳入课程内容当中,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共融相通;在课程实施方式上,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将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融入到课程的组织形式当中,通过选择性课程最大限度地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的教育,力争达成课程选择与个人成长路径的最佳匹配,为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发觉和个性张扬搭建平台,提供可能。

(四)一校一品,彰显学校成果积淀

课程是一所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方向的载体,它彰显着学校的校园文化和办学成果。“人本课程”体系构建时,本着重视学校发展历史,借鉴学校成果积淀,强化学校办学特色,将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方向融入到“人本课程”目标中。要系统梳理学校发展过程中展现的课程资源,特别是要挖掘学校开展的教学活动、第二课堂、学生社团、学科分层选修和项目选修等实践探索中形成的课程资源,在探索、总结的基础上,逐步提炼形成具有学校鲜明特色的“人本课程”体系和运行机制,以学校“人本课程”改变当下“千校一面”的教育现状,让“一校一品”成为可能。

二、新时代“人本课程”体系的构建主线

在新时代“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学校课程建设应始终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学生健康成长,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宗旨,突出课程主线,优化课程结构。在构建“人本课程”体系中可以重点突出以下三个方面:

(一)突出地域文化和校本特色

结合学校所处地域特点,充分挖掘当地传统文化资源和革命历史资源,提炼总结学校办学特色和成果,在构建人本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可以将“三色”文化作为主线。“三色”文化,指的是“红色”“绿色”“古色”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红色文化”是以坚定的政治方向为指导,充分挖掘当地革命先烈为了赶走侵略者、建设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感人事迹,以及他们保家卫国、英勇奉献的精神品质,以此点燃学生的青春梦,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绿色文化”象征着地球圈的生态哲学和人的生态意识。“绿色文化”作为人本课程的主线,一是秉承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研发体现身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课程资源;二是通过寻找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典型素材,营造一个尊重人、引导人、激励人主动发展的“绿色生态”。

“古色文化”代表的是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各地传统文化都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底蕴,是丰富的课程资源。学校“人本课程”在“古色文化”这条主线中,充分展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厚植学生家国情怀,使学生在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树立远大理想,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一代新人。

(二)突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办学思想的核心所在,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新的方向标。

作为身处教育改革前沿阵地的教育人,我们深知,核心素养的凝练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的过程,经历了双基—三维目标—核心素养的递进过程。学校“人本课程”的构建是与核心素养的这一凝练过程同频共振的。核心素养的一个中心、三个方面、六大要素、十八个要点,是我们整合和开发课程的重要依据之一,学校“人本课程”体系中的每一门课程每一本教材都要瞄准核心素养,承载核心素养,践行核心素养。从课程规划到课程标准的研发,从教材编写与出版到教学评价都应最大可能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三)突出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角。学校“人本课程”体系的构建,不仅仅是着眼于满足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也是对教师专业成长和专长发挥的激励与鞭策。优秀的学科教师除了有突出的教育教学成绩外,也有着自身专业发展的强烈愿望,他们在学科教学中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积累教学资源。在学校课程体系构建中,每一门课程的研发都可以根据教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积累的教学资源自愿申报,先行试点,待成熟稳定、充实丰满之后,再完善为课程。通过“人本课程”研发和实施,促使广大教师从单一的教学角色向一专多能转变,让他们在为学生构筑放飞梦想平台的同时,也充分享受专业成长的幸福。

三、新时代“人本课程”的体系构建

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在探索试行的基础上整体设计课程结构,构建“必修课程+学科选修课程+社团选修课程+学校特色课程”为一体的“人本课程”体系。必修课程,就是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开足开齐所有课程。学科选修课程,就是在完成国家课程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业层次和兴趣爱好,给学生提供选修的权利。比如,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科目实施分层选修,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科目实施项目选修。社团选修课程,就是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课程,让学生在兴趣浓郁的社团活动中进一步开发潜力,发展特长,为多彩人生奠基导航。特色课程,是指根据时代发展和地域特色开设的STEAM课程、信中国、古诗行等前瞻性、奠基性、展示性课程。丰富多彩的课程,在保障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为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设最大空间。

学科选修课程的教材编写,应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学校现状和师生实际,根据学校选修课程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社团选修课程的教材编写,应在课程实践的基础上,本着成功一个社团提升一门课程、成熟一个课程总结一本教材的原则,力争高质量有特色。随着课程的实施和时代的变化,学校要树立与时俱进的课程构建理念,不断推陈出新,修订完善已有课程,不断研发新型课程,逐步完善“人本课程”体系,营造教师团队和个人踊跃研发课程的浓厚氛围,激发每一位教师在新时代基础教育舞台上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的昂扬斗志。

四、新时代“人本课程”建设的实施策略

完备的“人本课程”体系,需要科学的实施策略保驾护航,建立科学合理、稳定有序的课程实施运行机制至关重要。

(一)“人本课程”中不同类型课程的实施策略

国家必修课程仍然可以采取传统的行政班教学形式,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确保每位学生顺利完成义务教育学业任务,达到国家要求的学业标准。在此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学业基础和现阶段能力水平,对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基础性课程采取分层走班选修方式开展教学。例如,可以把原本语文每周的六节课时,调整为4+2的实施模式,四节课按行政班进行国家教材教学,两节课用于校本课程选修。原本随国家课程扩展的中国传统文化部分,通过设置选修课程的方式化零为整,对知识的拓展更加趣味化、规范化、体系化,对学生视野扩展的宽度与深度有了更加科学的把握,不增课时不增负担但增效果,成就了学生,成长了教师,相得益彰。

特色课程采取阶段性必修的方式进行,例如可以在七年级开设物理探究校本课程,物理老师集体备课、全员上课,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兴趣为主旨,在科学实验和生活常识探究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对于健康类、艺术类、科技类等学科的人本课程,在保障完成国家课程课时的基础上,采取年级组内取消班级建制,按照老师的专业特长和学生的专业追求,采取同一节课设置多个项目模块,由学生自愿选择。同一年级的每一位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模块,采取分模块选课走班的方式进行。

社团选修课程的开设,学校可以采取开辟固定时间,每周一到两次,每次两课时的方式实施。

为了切实保障选修课程顺利实施,学校要同步建立校园网络选课系统和信息化管理平台,让学生和家长在网络上选择适合学生自己的课程,同步满足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愿和要求,构建家校共育的学生成长共同体。学校在教师调度、班级安排、教学配套设施、团队建设、后勤保障、技術支撑等方面统筹安排,精心策划,全面协调各种资源,大力支持“人本课程”的实施。

(二)“人本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

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是检验课程实施效果的必要手段。结合学校“人本课程”体系的特点和实施策略,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国家必修课程的评价,按国家课程标准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评价方案和学生学业水平评价方案进行。校本选修课程的评价,建立课程研发中心——教务处——教研组——教师个人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制定选修课程评价制度和评价办法。

选修课程评价体系可以包括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自我评价和综合评价等。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参与学习实践的过程,及时对学生学习实践的深度和质量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查找问题,促使学生积极反思和及时总结。

过程性评价的维度可以包括:学习态度(出勤、课堂表现、学习兴趣等)、思维成长(情境融入、问题生成和解决能力)、组织参与(主动参与、勇于担当、领悟协调)、团队协作(人际关系、奉献精神、服务意识)、情意调控(适宜的意志力、情绪的自我控制,情感体验与表述)等五个维度。采用ABCD或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的等级制呈现。评价方式有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以及家长评价,形成完整体系。这种评价手段几乎适用于所有“人本课程”。

2.结果性评价。可分为作品评价和学业水平评价两种。作品评价是从作品展示的角度,结合作品形成过程以及作品的最终展示,对学生学习实践结果进行评价。作品评价的维度包括:参与程度、思维展示、应变能力、展示效果等,采用五分制或百分制进行量化考评。艺术类项目选修课程和某些社团课程可采取作品展示评价。

3.综合性评价。在“人本课程”整体评价中,一般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呈现出综合评价的特点。有的课程将评价延伸到学校或社会层面,采取评语、鉴定等描述性评价,以此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提高学生实践热情。

“人本课程”的评价体系是多维的,评价方式是多元的,但评价的对象最终都指向学生,是对学生知识获得、思维发展,情感发育,意志力水平等的显性呈现。为了直观了解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发展情况,在国家课程评价手册的基础上,学校要印制校本课程评价手册,用两本评价手册全面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共同见证“人本课程”的实施效果,指引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张扬个性,发展特长。

新时代“人本课程”的体系构建,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多样化选择,为学校和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较为完整的实践样式,让课程回归生活,回归体验,回归本真。

五、结语

探索是无止境的,基础教育课程创新也是无止境的。作为新时代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教育者,应该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凝心聚力,守正创新,努力为万千学子的快乐成长提供更加丰富的课程资源,为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奉献全部的教育智慧!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林荣凑.中国校本课程开发案例丛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骆玲芳,崔允漷.学校课程规划与实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林衛民.学校正面临挑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4]娄华英.跨界学习:学校课程变革的新取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5]于漪.教育魅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14.

[6]袁贵仁.中小学校管理评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7]龚春燕.基于质量标准的特色学校建设[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实施构建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