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中国外交路径选择

2019-12-25吴茜茜

西部学刊 2019年15期
关键词:中国外交路径选择人类命运共同体

吴茜茜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是对新时代的中国外交做出顶层设计,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指明了方向。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我们仍然面临着旧的国际秩序、地区冲突以及南北贫富差距等诸多阻碍。为此,需要探究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中国外交新路径,建立以合作共赢为基础的全球伙伴关系、促进以共同发展为基础的多边经济体制改革、建设以长期稳定为基础的地区安全机制、构建以平等合作为基础的全球治理体系、搭建以兼收并蓄为基础的文明交流平台,从而为世界各国的和平相处与共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外交;“一带一路”;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9)15-0021-03

随着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国家间的依存度也逐渐增强。进入21世纪以来,尽管世界上依旧存在着一些由国际秩序、地区冲突、贫富差距等问题产生的隔阂,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为了自身更好的发展,国家间的国际合作开始逐渐加深,在处理国际问题和解决国际争端时,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在竞争中合作,在博弈中共赢。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的发展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迈进。当然,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经济实力的稳步上升,中国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国际地位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政府站在全人类向前发展的高度,适时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了中国敢于承担大国责任的大国形象。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由此可以看出,党的十九大在对新时代的中国外交做出顶层设计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涉及多个方面,如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生态等,是各方面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概括。在政治上,要互相尊重、平等协商。世界各国发展程度不同、国家体制不同、综合实力不同,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各国间平等对话,互相尊重国家主权、尊重本国发展,在涉及共同利益的问题上要以平等对话、共同协商的方式去解决,而不是用其他途径解决。在经济上,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各国人民应该同舟共济、互相帮助,积极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发展,加强全球经济治理,让世界各国人民品尝到经济发展带来的“丰硕果实”。在安全上,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保障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两个领域,建立国家间安全互信机制,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和霸权主义,努力营造共同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安全环境。在文化上,要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尊重和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要正确认识各种文明存在的价值,维护各民族的文化多样性,促进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要用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态度去交流,搭建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進步。在生态上,各国人民应该有共同保卫美好家园的意识,坚持环境友好,共同破解气候变化的难题,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二、中国外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阻碍

尽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顺应全球化趋势,站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顶层设计上适时提出来的中国外交新思想,而且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各种场合数百次阐述其内涵和深远意义,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仍面临严峻的考验和巨大的阻碍,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理念仍需在探索中实践。

(一)旧国际秩序的存在

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今时代下,世界各地依旧存在地区冲突和矛盾。究其源头,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尚存是其主要原因之一。二战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建立起新一轮的国际秩序,成为国际社会的中心,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从20世纪60年代起,世界发生了巨大变革,科技革命的兴起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飞速发展的契机,国际政治力量不再满足于原来的国家“配比”,世界格局也开始向着多极化趋势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在不断增强,这就致使发展中国家想要建立新的国际秩序,以寻求更大的发展,但是根深蒂固的旧国际秩序始终难以撼动。特别是作为旧秩序的建立者和操纵者,西方国家充当世界警察的角色,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期望能够维持自身在国际社会秩序中的主导地位,广大发展中国家在重要的国际事务中依旧缺乏话语权,并且始终徘徊在世界舞台的边缘。述其根本这一国际旧秩序是在维护西方发达国家自身的立场、发展和利益,他们始终不愿牺牲自身利益去改革旧的国际秩序。因此,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现今的世界格局中依旧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

(二)西方价值观的冲击

丰富多彩的世界蕴含着多种多样的文明,人类世界的文明向来都不是同一的、枯燥的。然而,文明的冲突所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在近代很长一段时间里,西方文明都占据着人类文明的主导地位,然而西方社会对于外来文明从来都没有起到一个领导者的作用,相反,很多冲突都是由于西方的利己观所导致的。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是有差异的,各种文明所形成的价值观也是有差别的,需要在文化交流中互相协调。可是西方国家却企图通过推行霸权主义,实行文化扩张,确立西方价值观的重要地位,以牢牢掌握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即使是到了现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依旧推行西方价值观,这就导致了不同地区的冲突和矛盾,其中代表性事件是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同时,也带来了层出不穷的全球性问题。西方价值观的冲击导致了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间的对立,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使得世界仍处在威胁和动荡中。

(三)南北贫富差距的扩大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最理想的格局就是各国人民共同生活在一个平等互助、共同发展的国际社会中。然而,当前的实际是各国发展的严重失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显著。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几十年来,各国经济都在向前发展,可是并不是每一个国家都在经济全球化中获得经济持续增长的福利,反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还拉大了原本就存在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这就导致了目前居于贫困境况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参与国际事务时处于弱势地位,没有有效的话语权,从而引发这些发展中国家的不满情绪,加剧了国际形势的不稳定,阻碍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

三、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中国外交新路径

(一)建立以合作共赢为基础的全球伙伴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在寻求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外交发展道路。经过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懈的实践探索,终于走出了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和平发展之路。在全球化问题不断加深的国际社会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表现了中国愿意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展现了中国担负起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符合全人类的利益诉求。因此,中国应在全球范围内构建有利于国家发展合作的伙伴关系,以合作共赢为基础,兼顾非国家行为体,为世界各国搭建能够真正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平台。中国应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落实,以带动周边国家经济发展,惠及其他国家,从而与更多国家建立不结盟的全球伙伴关系,推动中国外交发展。当然,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在本质上是多边主义的一种实践形式,因此中国在开展全球伙伴关系的过程中,还需要兼顾与美国、俄罗斯等大国的关系,在与西方发达国家建立稳定的外交关系的同时与发展中国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二)促进以共同发展为基础的多边经济体制改革

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在国际贸易体系中占据的地位也不尽相同。发达国家在经济贸易往来中占据主导地位,常常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制定一些利己的规则,无视全球经济治理规则,有失自由、公平的原则,导致经济体制呈现失灵状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带来了强有力的经济保障。中国应该立足于自身利益和国际社会的发展需要,引领多边经济合作,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中国应依托“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合作、上合组织等多边合作机制的建设,从而将多边合作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中国还应发挥亚洲开发投资银行的作用,积极发展周边贸易,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中国在引领多边合作的同时,还应积极推进与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之间的双边经济合作,从而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三)建设以长期稳定为基础的地区安全机制

一个国家的周边安全环境和区域安全环境会给这个国家的外交发展带来重大的影响,中国当然也不例外。要想保障中国外交的稳定发展,就必须保障周边环境安全。因此,建立长期稳定的地区安全机制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任务之一。首先,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中国应该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努力推动亚洲地区安全,促进亚洲地区发展,保障周边地区国家安全。其次,由于亚洲地区长期缺乏稳定的地区安全机制,所以在构建地区安全机制的过程中,中国应该积极承担大国责任,以“一带一路”倡议为重要抓手,激发沿线各国的发展潜力,努力推动亚洲地区的发展,为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贡献一份力量。最后,作为地区内的大国,中国应当积极履行大国安全义务,从而为地区安全机制提供有力保证。

(四)构建以平等合作为基础的全球治理体系

当今世界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在为人类带来好处的同时,也逐渐显现出一定的弊端,全球问题纷至沓来。可是现今的全球治理体系依旧是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本质上依旧是维护发达国家的自身利益和话语权。在此情况下,中国应该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促进全球治理理念创新,践行正确的义利观,倡导“合作共赢、发展互惠”;中国应该以“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全球治理结构改革,兼顾其他全球治理主体的利益,推动全球治理有序发展;中国应该坚定支持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领导地位,在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迈出坚实步伐,积极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国方案,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世界需要一个更负责任的中国,中国也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世界。中国应该在全球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解决全球问题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优势和实力,为中国外交的发展提供一个和平的环境,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奠定基础。

(五)搭建以兼收并蓄为基础的文明交流平台

中国作为世界历史中唯一文化没有中断的国家,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人文情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当代表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着中华民族秉承以“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理念去对待外来文化,愿意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观念去促进文明融合,希望以“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胸怀去推动文明交流,最终实现整个人类世界文明的和谐发展。当然,当今世界文明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文明交流的推动和各国间彼此文化认同感的增强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作为有着大国担当的中国,应该抓住外交机遇,更多地参与国际事务的处理,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搭建以兼收并蓄为基础的文明交流平台,在地区和国际社会发挥建设性作用。一方面,中国应该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切入点,为地区内不同文明的文化交流搭建可靠平台,以经济合作实现文化交流。另一方面,中国应该开辟多样化的对外文化交流传播渠道,从国家间交流合作到民间百姓交流沟通,综合多种渠道从而形成一种文化传播的体系和机制,多方位、多层次地构建文明交流平台,让世界各国享受到不同文明的精彩,实现整个世界的文明繁荣。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思想、总理念,承载着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及和平发展的“世界梦”,它继承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政府外交理论成果,也体现了新时代中国政府积极探索发展的理论创新,在其特有的时代背景下,站在全人类的角度,反映了当下中国人民的外交诉求,体现出全人类的现实需求。然而,当下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各种社会思潮暗流涌动、问题丛生的国际社会都给“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现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不过,笔者相信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国际地位和国际话语权的逐步提升,中国会以更加积极地姿态参与国际事务,会以更负责任地形象处理全球问题,会以更加开放地态度融入国际社会,用实际行动推动国际社会朝着更加合理的方向迈进,为全人类的利益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最终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5-09-29.

[2]刘嘉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及存在问题研究[D].延边大学,2016.

[3]王帆.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7.

[4]向宏.大交通:从“一带一路”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M].成都:西南大学出版社,2017.

[5]刘振民.坚持合作共赢携手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J].国际问题研究,2014(2).

[6]徐艳玲.陈明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多重建构明[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7).

[7]贾磊.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思想渊源与路径选择[D].吉林大学,2017.

猜你喜欢

中国外交路径选择人类命运共同体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中国外交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分析
中国外交的战略构想
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国家形象“加分”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